普通心理学ppt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成绩统计•一:平时分总分30分•包括:课堂表现、笔记书写、出席情况。•二:考试成绩70分•包括:字迹工整、内容准确。普通心理学李传银主编第一章绪论•第一节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的科学,亦称“心理科学”。普通心理学通常把心理现象分为四个方面:认知;情绪情感和意志;需要和动机;能力、气质和性格。•一、认知:是指人认识外部事物的过程,或者说是对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的外部事物进行信息加工的过程。主要包括:感觉、知觉、记忆、思维想象等心理现象。•二、情绪情感与意志:情绪情感是人们在活动中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喜、怒、哀、恐、惊、依恋感、友谊感、道德感、理智感、审美感等都是情感的表现形式。意志过程是人们能够自觉的确定一定目的,制定计划或方案,在行动过程中排除各种障碍,克服种种困难,力求实现预定目标的心理过程。意志是人的积极能动性的集中体现。•三、需要与动机需要是人在生理上和心理上的某种失衡状态,是对维持和发展生命所必须的客观条件反映。动机是指推动人的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部动力。•四、能力、气质和性格能力是指一个人顺利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的心理特征。气质是指人的心理活动与行为产生的动力特征。(性情暴躁,易于激动,情感深沉)性格是指人对现实的稳定态度与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的心理特征。(谦虚谨慎,骄傲自满)•在实际生活中,人们所表现的各种心理现象都是密切联系、相互影响具有高度的整合性。心理的各组成部分之间存在着相互联系、相互依存相互影响的辩证体系。第二节心理学的任务与研究领域•一、心理学的任务(一)描述心理事实(二)揭示心理规律(三)对心理进行预测和控制•二、心理学的研究领域(一)基础性心理学领域(二)应用性心理学领域•三、心理学的意义(一)理论意义1、心理学的研究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科学的论据2、心理学理论有助于克服和批判各种唯心主义思想。3、心理学的研究有助于邻近学科的发展•(二)、实践意义•1、心理学对指导人的实践活动,提高劳动效率有重要意义。•2、心理学有助于了解自己和自我教育。•3、心理学有助于促进人的身心健康•4、心理学有助于做好管理和思想政治作用。•5、心理学对提高教育和教学质量具有更重要的意义。第三节心理学研究的原则与方法•一、心理学的研究原则•(一)客观性原则•(二)发展性原则•(三)系统性原则•(四)理论联系实际•二、心理学的研究方法•(一)观察法•(二)实验法•(三)调查法•(四)测验法•三、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步骤•(一)选择课题和提出假说•(二)设计研究方案•(三)实施阶段•(四)总结阶段第四节心理科学的发展•一、心理学是一门既古老又年轻的科学•二、心理学发展中的主要流派•(一)精神分析学派•(二)行为主义学派•(三)人本主义心理学学派•(四)认知心理学派第五节科学的心理观一、心理是人脑的机能•(一)心理是物质世界中的一种反映形式•(二)心理是脑的机能二、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反映三、心理是客观现实的主观映像四、人的心理是对客观现实的能动反映五、心理是在实践活动中发生的发展第二章心理的神经心理机制•第一节心理的神经解剖学基础:神经元和神经系统•一、神经元(一)、神经元的结构•(二)、神经元的电信号•这种神经信号是从简单的运动到复杂的思维,从动手指到作曲,从拿铅笔到解决数学难题,从鼓掌到发怒等一切活动的基础。•(三)、神经元之间的连接•1、突触•2、神经回路•二、神经系统•(一)周围神经系统•1、脑神经•2、脊神经•3、植物性神经系统•(二)、中枢神经系统•1、脊髓•2、脑第二节心理的神经生理学基础和脑功能说•一、心理的神经心理学基础•(一)条件反射理论•按照生理学的解释,反射是动物有机体借助神经系统实现的、对环境中一定动因所作的有规律的反应。•1、无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2、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和基本规律第三节心理与内分泌系统•一、内分泌系统•人体的重要的内分泌腺包括垂体、甲状腺、甲状旁腺、胸腺、胰岛、肾上腺与性腺。•二、激素•激素是内分泌细胞释放的具有高效能的有机物。•三、神经体液调节•神经系统通过内分泌腺分泌的激素影响各种效应器官的活动叫做神经-体液调节。第三章意识与注意•第一节意识•一、意识•三种不同水平•1、基本水平:对内部和对外部信息的知觉。•2、中间水平:对所觉知的内容的反映。•3、高级水平:对自己作为一个有意识会思考的个体的觉知,即自我觉知。•意识主要通过3种方式帮助人类调节和控制自身行为,以便更好地适应环境。•1、首先,意识对人所察觉的和注意范围进行限制从而减少刺激输入的流量。•2、意识具有储存功能•3、意识能让你基于过去的知识和不同后果的想象来终止、思考、思维不同的行为方案。•二、无意识•无意识是相对意识而言的,是个体不曾察觉的心理活动的过程。•意识与认识有关,无意识与情绪有关。•(一)无意识行为•小动作,口头禅,扶眼镜。•三、无意识状态•1、睡眠及其阶段4个阶段•2、睡眠的功能第二节注意的概述•一、什么是注意•注意是指心理过度或意识对一定的对象指向与集中。•二、注意的生理机制和外部表现(一)、注意的生理机制•注意是有机体的一种朝向反射。(二)、注意的外部表现•1、适应性运动•2、无关运动的静止•3、呼吸运动的变化•三、注意点的功能和作用(一)、注意的功能1、选择功能2、保持功能3、对活动的调节和监督功能(二)注意的作用第三节注意的种类和规律•一、无意注意•无意注意又称不随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预定的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一)刺激物的特点1、刺激物的强度2、刺激物的对比关系3、刺激物的活动和变化4、刺激物的新异性(二)、人本身的状态1、人对事物的需要兴趣和态度2、人当时的情绪和精神状态二、有意注意有意注意又称随意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引起有意注意的主要条件如下:•1、加深对目的任务的理解•2、培养间接兴趣•3、合理的组织活动•4、用坚强的意志与干扰作斗争第四节注意的特征•一、注意的广度•注意的广度也叫注意的范围,是指在同一时间内能清楚的把握对象的数量。•人的注意的广度是不变的,影响注意的因素主要有3个方面•1、知觉对象的特点•(TableTable)•2、个人知觉活动的任务与性质•3、个体的知识经验•二、注意的稳定性•影响注意稳定性的因素主要有如下3个方面•1、注意对象的特点•注意对象过于复杂或单调都不利于注意的稳定。•2、主体的精神状态•身体健康,情绪良好、精力充沛抱着积极的态度就会在学习和工作中全力投入有助于保持注意的稳定性。•3、主体的意志水平•要保持良好的有意注意因此也需要有效地抗拒各种干扰。•三、注意的分配•1、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至少有一种应该是高度熟练的。•2、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必须有内在联系。•四、注意的转移•1、对原活动的注意集中程度•2、新注意对象的吸引力•3、明确的信号提示•4、个体的神经类型和自控能力第四章感觉•第一节感觉的概述•一、感觉的定义•感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映。•二、感觉的过程•感觉是在刺激作用下分析器活动的结果。•三、感觉的意义•首先,感觉提供了内外环境的信息。只有通过感觉人们才能认识外界物体的颜色、明度、气味、软硬等从而能够了解事物的各种属性。•其次,感觉是人正常心理活动的必要条件。•再次,感觉是一切较高级、较复杂的心理现象的基础,是人的全部心理现象的基础。第二节感觉的基本规律•一、感觉适应规律•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压觉、温度觉。•二、感觉的相互作用规律•(一)、同一感觉的相互作用•(二)、不同感觉的相互作用•三、感觉能力的发展规律第三节感觉的类别•一、外部感觉•(一)视觉•(二)听觉•(三)其他外部感觉:皮肤感觉、嗅觉和味觉•二、内部感觉•(一)动觉•(二)平衡觉•(三)机体觉第五章知觉•第一节知觉的概述•一、什么是知觉•知觉是人脑对当前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反映。知觉阶段,呈现在我们面前的各种刺激是系统的有序的。•三种作用:觉察、分辨和确认。第二节知觉的种类•一、空间知觉•空间知觉反映事物的空间特性,包括形状知觉,大小知觉,深度知觉、方位知觉等。•二、时间知觉•时间知觉反映事物的时间特性,是对客观事物和事件的连续性和顺序性的知觉。•影响时间知觉的因素:感觉通道的性质,一定时间内事件的性质和数量,兴趣和情绪。•三、运动知觉•运动知觉反映事物的运动特性,与空间知觉和时间知觉密切相关。第三节:知觉的基本特征•一、知觉的整体性•(一)知觉中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二)整体性所依赖的条件•二、知觉的选择性•(一)知觉中对象和背景的关系(图)•(二)选择性所依赖的条件•1、刺激物的特点•2、知觉者的经验•二、知觉的选择性•(一)、知觉中对象和背景的关系•在知觉中对象和背景相互转化相互依赖。是静的还是动的(看则静,不看不动)•(二)、选择性所依赖的条件•1、刺激物的特点•2、知觉者的主观状态•二、知觉的理解性•(一)理解性主要依赖的条件•主要依赖主体,依赖知觉者的经验。•(二)理解性的意义•1、有利于知觉的整体性•2、使知觉更清晰更精确•四、知觉的恒常性•当知觉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是,我们的知觉会保持不变。•(一)恒常性所依赖的条件•1、知觉条件的变化范围要适当•2、知觉者的知识经验•(二)恒常性的意义•知识的恒常性介意保证知识的确定性。第五节观察•一、什么是观察•观察是在感知觉得的同时,通过积极的思维,有目的有计划较持久地认识事物的方法。基本特点是主动性、理解性和持久性。•二、观察的品质•客观性、动态性、创造性、全面性和精确性、准确性与敏捷性。•(一)明确观察目的,端正观察态度•(二)形成浓厚的观察兴趣•(三)制定观察计划•(四)准备相关知识•(五)掌握观察技能•1、适当的观察顺序•2、多角度观察•3、多感官观察第六章记忆•第一节记忆的概述•(一)、什么是记忆•记忆是人脑对经历过的事物的反映。•(二)、记忆的作用•大家假象一下如果人类不存在记忆将是什么样的状态。•二、记忆的种类•(一)、记忆的内容分类•(二)、记忆的时间分类•(三)、记忆的意识性分类第二节记忆过程及规律•一、识记•识记是人们识别并记住该事物的过程。是记忆的第一个环节。•(一)识记的种类、•1、无意识记(小品台词)有意识记(作业背诵)•2、意义识记(历史事件)和机械记忆(外语单词)•二、保持与遗忘•(一)保持•保持是识记过的经验在脑中的储存和巩固过程。它是记忆的第二个环节是实现回忆的必要前提。•(二)遗忘•1、遗忘的概念•2、遗忘的规律•(二)影响识记的条件•1、识记的目的•2、识记的态度•3、材料的性质和数量•4、对材料的理解程度•5、识记方法•4、遗忘的原因(1)衰退说(2)干扰说(3)提取失败说(4)动机说(5)同化说•5、加强保持的方法•(1)组织有效的复习•及时复习合理分配复习时间反复阅读和试图回忆相结合采用多样化复习方法•(2)利用外部记忆手段(3)注意脑的健康和用脑卫生。•三、再认和回忆•(一)再认是指人们对感知过、思考过或体验过的事物,当它再度出现时,仍能认识的心理过程。•(二)回忆•是指经验过的事物不在眼前时能把它重新回想起来。(考试中的问答题)第三节提高记忆的有效策略•一、记忆的品质•记忆的品质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记忆的敏捷性:识记材料的储存速度(二)记忆的持久性:识记材料的保持时间(三)记忆的准确性:材料的识记,保持,再认和回忆的正确性。(四)记忆的准备性:是指对保持材料的提取速度•二、记忆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1、注意教学安排合理化•(1)合理的课程安排(2)保证课间休息(3)适当调节教学进度•2、创设良好的教学心理背景•(1)让学生处于良好的情绪状态(2)要使学生有明确的识记目的(3)提高学生对记忆意义的认识。•3、改进教学方法和手段•(1)运用记忆规律组织教学内容•(2)结合学科内容教学传授记忆策略•(二)记忆规律在自我教育过程中的作用•1、记忆个体的身心调节•增强信心调动积极性调动情绪状态集中精力保证充分睡眠•2、记忆材料的优化处理策略•(1)记忆材料的性质转化•

1 / 15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