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部编版六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复习课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一单元复习课件《草原》知识梳理•走近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1899年-1966年),字舍予,满族正红旗人,本名舒庆春,生于北京,中国现代小说家、著名作家,杰出的语言大师、人民艺术家,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著有长篇小说《小坡的生日》、《猫城记》、《牛天赐传》、《骆驼祥子》等,短篇小说《赶集》等。老舍的文学语言通俗简易,朴实无华,幽默诙谐,具有较强的北京韵味。•字词积累重点字词:勾勒境界洒脱鞭子疾驰彩虹马蹄豆腐拘束羞涩摔跤带点字解释:翠色欲流(将要)襟飘带舞(衣襟)一碧千里(整个,全)群马疾驰(快,疾速)····•课文结构第1段:看到了草原的美丽景色。第2段:初入草原,快到公社时看到的景色。第3段:蒙古包外的握手欢迎。第4段:蒙古包内的盛情款待。第5段:斜阳下的话别。本文记叙了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草原时看到的美丽景色,以及受到蒙古族社员热情欢迎的情景,表现了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厚情谊。•主题归纳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观察的?在语言表达上又有什么特点呢?按照从上到下的顺序,运用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写作特点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何:哪里;“忍”:忍心;天涯碧草:指大草原;话:倾诉;斜阳:傍晚时西斜的太阳。这句话的意思是:蒙汉两族人民的情谊很深,怎么舍得就这样分别?夕阳西下,大家站在蒙古包外,面对着一望无际的大草原,依依不舍地话别。重难点分析一、课文填空1、老舍:中国现代著名作家,原名______,字_____,北京人,满族,作品有话剧《龙须沟》、《茶馆》,小说《猫城记》、《四世同堂》、《骆驼祥子》。2、《草原》是著名作家老舍先生写的一篇____,作者生动地描写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综合运用散文草原上如诗如画的美丽景色以及蒙古族人民的能歌善舞、热情好客。舒庆春舍予3、老舍这次的草原之行,对他来说是非常深刻的、难忘的。在临别之际,老舍将心中的千言万语凝聚成一句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次,我看到了草原。那里的天比别处的更可爱,空气是那么清鲜,天空是那么明朗,使我总想高歌一曲,表示我满心的愉快。在天底下,一碧千里,而并不茫茫。四面都有小丘,平地是绿的,小丘也是绿的。羊群一会儿上了小丘,一会儿又下来,走在哪里都像给无边的绿毯绣上了白色的大花。那些小丘的线条是那么柔美,就像只用绿色渲染,不用墨线勾勒的中国画那样,到处翠色欲流,轻轻流入云际。这种境界,既叫人惊叹,又叫人舒服,既愿久立四望,又想坐下低吟一首奇丽的小诗。在这境界里,连骏马和大牛有时侯都静立不动,好像回味着草原的无限乐趣。1、这段话中有两个词语都含有“绿”的意思,你能根据提示写出来吗?表示“绿”的范围广:表示“绿”的程度深:2、用“——”标出描写羊群的句子,体会这样写的好处。二、阅读并回答问题一碧千里翠色欲流①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羊群”比作“白色的大花”,把“草原”比作“无边的绿毯”。②用“绣”字连接,更加让人觉得草原是一副鲜活的风景画。3、你能再写出几个含有“绿”的意思的词语来吗?山清水秀、葱葱茏茏、绿意盎然、碧海青天4、“草原一碧千里”那么广阔,为什么“并不茫茫”?答:那是因为草原并不空洞,绿得实在,绿得动人,充满了勃勃生机。5、这段话主要写了什么?答:这段话主要写了草原的美丽景色以及给人带来的乐趣。我们访问的是陈巴尔虎旗。汽车走了一百五十里,才到达目的地。一百五十里全是草原。再走一百五十里,也还是草原。草原上行车十分洒脱,只要方向不错,怎么走都可以。初入草原,听不见一点声音,也看不见什么东西,除了些忽飞忽落的小鸟。走了许久,远远地望见了一条迂回的明如玻璃的带子——河!牛羊多起来,也看到了马群,隐隐有鞭子的轻响。快了,快到了。忽然,像被一阵风吹来的,远处的小丘上出现了一群马,马上的男女老少穿着各色的衣裳,群马疾驰,襟飘带舞,像一条彩虹向我们飞过来。这是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见到我们,主人们立刻拨转马头,欢呼着,飞驰着,在汽车左右与前面引路。静寂的草原热闹起来:欢呼声,车声,马蹄声,响成一片。车跟着马飞过小丘,看见了几座蒙古包。1、用“_____”划出描写草原广阔的句子。作者运用了________和________相结合的手法。这让我们想到了一望无际、无边无际这些成语。2、用“”画出文中的比喻句。这样比喻的好处是什么?答:①把穿着各色衣裳的骑在马上的男女老少(迎客队伍)比作彩虹。②形象的表现了迎客队伍的壮观。③突出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正面描写侧面描写3、从文中为下面解释找出相应的词语,填在括号里。言谈举止等自然,不拘束。()衣襟和绸带迎风飘舞。()4、“疾”的意思有:①疾病;②痛苦;③痛恨;④急速,猛烈。“群马疾驰”中的“疾”的意思是();“疾风知劲草”中“疾”的意思是()。洒脱襟飘带舞④④5、从文中哪些地方我们可以看出蒙古族人民的热情好客?请简要概括。答:从①蒙古族人民穿着节日的盛装迎客;②迎客队伍壮观,男女老少都来了;③主人来到几十里外欢迎远客。可以看出他们十分热情好客。6、通过这段话的朗读,我们感受到蒙古族人民热情好客,他们的习俗很多,如献哈达、摔跤、“那达慕盛会”我国有许多少数民族如苗族、维吾尔族、回族等。《丁香结》知识梳理•走近作者宗璞,1928年出生,女,原名冯钟璞,著名哲学家冯友兰之女。曾就职于中国社会科学院外国文学研究所。当代作家,从事小说与散文创作。代表性作品有短篇小说《红豆》《弦上的梦》,系列长篇《野葫芦引》和散文《紫藤萝瀑布》等,中篇小说《三生石》。《弦上的梦》和《三生石》分别获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和全国优秀长篇小说奖。•字词积累缀窥幽雅浑浊笨拙单薄遮掩照耀花蕾愁怨断断续续幽雅:幽静而雅致。笨拙:反应迟钝,手脚不灵活的、动作难看的。单薄:指身体瘦弱;不强壮。愁怨:忧愁怨恨。断断续续:不连续的。•课文结构第一部分(第1-3自然段):分别从生长环境、开放态势、花的气味、花的形状、花的颜色描写了丁香花。(主体写丁香花样貌。)第二部分(第4-6自然段):分别从古人眼中的丁香花、作者提出的疑问、作者的浮想联翩描写了丁香花。最后以一个反问句作为总结,意义深远,告诉了读者要以豁达胸怀对待人生中的“结”。(主体写作者对丁香结的感悟。)•主题归纳生活不可能总是一帆风顺,遇到不顺心的事是经常的,我们应该正视这些问题,把它看作是生活有益的补充,所以,我们要以豁达的态度对待生活中的“结”:生命既需要春光无限的阳春,有丁香如雪,幽雅香甜;同时,也需要细雨中连接的丁香结,愁肠挂肚,百转千回。综合运用一、看拼音写词语。yōuyǎhúnzhuódānbó()()()zhēyǎnzhàoyào()()幽雅浑浊单薄遮掩照耀二、组词。浑()愁()断()蕾()辉()秋()段()雷()浑浊发愁不断花蕾秋天一段雷声光辉三、造句。单薄:断断续续:那个孩子穿着单薄的衣服,冻得发抖。那边传来断断续续的铃声。四、仔细阅读文章,从中找出丁香在形状、颜色、气味方面的特征。①星星般的小花,许多小花形成一簇;②花开有紫、红、白等色;③淡淡的幽雅的甜香。五、结合文章,说说作者为什么把丁香花喻为“丁香结”?①丁香花的花苞圆圆的,鼓鼓的,恰如衣襟上的盘花扣。②丁香花负担着解不开的愁怨。六、理解下面句子在文中的含义。结,是解不完的;人生的问题也是解不完的。不然,岂不是太平淡无味了吗?每个人一辈子都有许多不顺心的事,一件完了一件又来,正因为如此,人生才多彩多姿。七、下列对这篇散文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作者经历过的春光,几乎都是和斗室外的三棵白丁香联系在一起的,所以作者花大量笔墨写这三棵白丁香。B、作者在文中以细腻的笔调,描写出了一个色彩绚丽的丁香花的形象。C、作者实写丁香花的形象,虚写寄托于丁香花的理念、志趣,创造出了一个深远的意境。D、作者在文中一反古人寄托在丁香结上的情感,以开阔的胸襟为今天的读者开拓了一个“丁香结”全新的艺术境界。B八、根据原文回答问题。今年的丁香似乎开得格外茂盛,城里城外,都是一样。城里街旁,尘土纷嚣之间,忽然呈现出两片雪白,顿使人眼前一亮,再仔细看,才知是两行丁香花。有的宅院探出半树银妆,星星般的小花缀满树头,从墙上窥着行人,惹得人走过了还要回头望。分析划线的句子,作者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这样写有什么好处?这句话运用拟人的手法,写丁香花呈现的样貌,“探”“窥”两个动词形象地突出了丁香花的体态娇小,姿态动人。《花之歌》知识梳理•走近作者纪伯伦(1883年1月6日—1931年4月10日)黎巴嫩作家、诗人、画家,是阿拉伯文学的主要奠基人,20世纪阿拉伯新文学道路的开拓者之一,被称为艺术天才、黎巴嫩文坛骄子。其主要作品有《泪与笑》《先知》《沙与沫》等,纪伯伦、鲁迅和拉宾德拉纳特•泰戈尔一样是近代东方文学走向世界的先驱。纪伯伦出身于马龙派天主教家庭。幼年未受正规学校教育。后随家庭移居美国。在美国上学时显露出艺术天赋。后兴趣转向文学,初期用阿拉伯语,后用英语进行写作。纪伯伦的许多文学作品都带有基督教色彩,蕴含了丰富的社会性和东方精神,不以情节为重,旨在抒发丰富的情感。•字词积累苍穹坠落绿茵祭献旖旎馥郁琼浆领悟硕大无朋心驰神往顾影自怜孤芳自赏苍穹:天空。孕育:怀胎生育,比喻已经存在的事物中酝酿着新事物。冠冕:古代帝王、官员戴的帽子。摇曳:摇荡。旖旎:柔和美好。馥郁:形容香气浓厚。硕大无朋:形容无比巨大。琼浆:指美酒。婆娑:盘旋舞动的样子。•课文结构大自然话语诸元素之女花之歌积极乐观多彩生活生命轮回多彩生活内心情感•主题归纳诗人用花的语言来叙述大自然的话语,以象征的手法,通过花语的清新流露,构建了一幅大自然活生生的图画,图画中有诗意的浪漫,也有现实的真实,诗人用诗意的叙述和思考的敏锐来书写积极乐观的人生。重难点分析“大自然的语言”、“诸元素之女”、“亲友间的礼品”、“原野上摇曳、清风中呼吸、星星陪伴微睡、太阳凝视中醒来”、“饮朝露、听鸟鸣”等等,都是作者运用象征的手法,写出花的形象,渗透了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我”是花?综合运用诗人用花的语言来叙述大自然的话语,文中尽显“纪伯伦风格”中的轻柔、凝练、隽秀与清新。诗人通过花语的清新流露,构建了一幅大自然活生生的图画,图画中有诗意的浪漫,也有现实的真实。渴饮朝露,向往光明。从不顾影自怜,也不孤芳自赏。对人类作了一点儿批评。“千万颗亮晶晶的眼睛”指夜空中的星星。“硕大无朋的独眼”指太阳。好处:运用比喻及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四季更替的自然变化。都是借物抒情,都用了通感、比喻、拟人,表现了对自然的热爱,对祖国的忠诚等等。《古代诗歌三首》知识梳理•走近作者《宿建德江》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现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修道归隐终身。曾隐居鹿门山。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开元二十五年(737)张九龄招致幕府,后隐居。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孟浩然的诗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后人把孟浩然与盛唐另一山水诗人王维并称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传世。《六月二十七日望湖楼醉书》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又字和仲,号铁冠道人、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苏仙,汉族,眉州眉山(今属四川省眉山市)人,祖籍河北栾城,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二年(1057年),苏轼进士及第。宋神宗时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任职。元丰三年(1080年),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曾任翰林

1 / 8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