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瑞伟-《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单元教学计划[1]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人教版细胞代谢第4章细胞的物质输入和输出陈瑞伟0710200920一、教学目的要求1.知识目标1.1举例说出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1.2简述生物膜的结构。1.3说明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2.1探讨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中,实验技术的进步所起的作用。2.2探讨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如何体现结构与功能相适应的观点。3.能力方面3.1尝试提出问题,作出假设。3.2进行关于植物细胞吸水和失水的实验设计和操作。3.3进行图表数据的解读二、教学内容的结构和特点(一)教学内容的结构(二)教学内容的特点本章内容包括《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和《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三节,其中《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可用2课时教学,《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和《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可各用1课时教学。第1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包括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物质跨膜运输的其他实例两部分内容。与以往教材不同的是,本节不是将细胞的吸水和失水作为生物体新陈代谢的一个方面(水分代谢)来讲述,而是以物质的跨膜运输为主题,将水的跨膜运输作为一个实例来分析,得出水是从单位体积中水分子多的一侧向水分子少的一侧(顺相对含量的梯度)运输的结论。其他物质是否也都是从浓度高的一侧向浓度低的一侧(顺相对含量的梯度)跨膜运输呢?本节第二部分提供了物质跨膜运输的其他实例,引导学生分析这些实例,得出物质跨膜运输并不都是顺浓度梯度进行、膜具有选择透过性这一结论。教学中应该注意本节教材立意的变化。第2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以较多的篇幅介绍了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并安排了两个“思考与讨论”,让学生在认识生物膜结构的同时,了解这些知识的来龙去脉,认识到可以通过对现象的推理分析提出假说,假说仍然需要观察和实验来验证,随着技术手段的改进,不断发现新的证据,原有的观点或理论不断得到修正。第3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包括被动运输和主动运输两部分内容。此外还以小号楷体字形式介绍了胞吞和胞吐。本节“问题探讨”首先图示了不同物质通过不含蛋白质的人工脂双层的实验结果,让学生讨论相关问题。从图中可以看出,水、氧等能自由通过脂双层,葡萄糖不能通过脂双层,而小肠上皮细胞不仅能吸收水,还能大量吸收葡萄糖,对此该如何解释?这就给学生造成认知冲突,积极思考细胞膜与人工脂双层的区别,运用所学膜结构的知识进行推测,从而为下面讲述协助扩散打基础。值得注意的是,“问题探讨”并未将所有该提的问题和盘托出,而是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比如,学生可能会问:“钠离子、钾离子也不能通过脂双层,但是却能够被细胞吸收,这是为什么?”这就为后面讲述主动运输埋下了伏笔,同时也培养了提出问题的能力。三、与学生经验的联系本章内容虽然属于微观水平,又比较抽象,但是与学生的生活经验并非毫无联系。生活中许多现象都与物质的跨膜运输有关。例如,学生在初中做过或见过这样的实验:泡在盐水中的萝卜条会软缩,泡在清水中的萝卜条会更加硬挺。学生也有这样的生活经验:做菜馅时加入一些盐,蔬菜中的水会大量浸出;很多学生知道对农作物施肥过多,会造成“烧苗”现象,等等。这些生活经验对学习本章内容都有帮助。四、与其他章的联系第2章中关于细胞内的水和无机盐离子的含量和作用的内容,与本章内容有一定联系。第3章第1节《细胞膜──系统的边界》中已讲述细胞膜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此外还有少量的糖类,并且安排了用哺乳动物的红细胞制备细胞膜的实验,为学生学习本章内容打下了基础。本章中关于植物细胞的吸水和失水的探究,是全书中第一个“探究”。通过这项探究活动,学生可以在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等环节得到一定的体验和感悟,从而为完成后面各章的探究活动打下一定基础。五、单元教学措施教学内容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教学策略计划课时授课时间第一节物质跨膜运输的实例1.描述半透膜的特征;2.通过对渗透作用现象的观察,阐明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推导渗透作用的概念;说出水分子跨膜运输的特点;让学生体验探究的过程。3.举例说明动物细胞膜和植物的原生质层相当于半透膜;1.教学重点1.1如何进行探究实验,其基本方法和一般过程是什么1.2让学生知道细胞是一个渗透系统1.3举例说出细胞膜是选择透过性膜2.教学难点2.1尝试提出问题,做出假设2.2如何设计实验过程(材料、实验用具、试剂的选择,实验结果的预测等)2.3细胞膜不仅是半透膜,还是选择透过性膜1.师生合作探究2.教师讲述和启发引导相结合等2第二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1通过分析科学家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阐述科学发现的一般规律。2.简述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理解生物膜的结构特点是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包括膜脂的流动性和膜蛋白的运动性)及这种流动性的意义。1、教学重点1.1对生物膜结构的探索历程。(方法)1.2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知识)2、教学难点2.1利用资料尝试建立生物膜模型的过程。2.2细胞膜流动性的有关实验设计(包括细胞膜流动性的理解)。本节课采用“提供资料→提出问题(要求)→做出假设(构建模型)→提供实验验证”的教学模式,通过“生物膜流动镶嵌模型”的构建及有关实验设计,体现学生“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感受科学家探索的历程和过程的艰辛。1第三节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1.举例说出物质跨膜运输的特例;2.说明物质进出细胞的类型、概念;3.说出被动运输与主动运输的异同点;4.简述主动运输对细胞生活的意义;5.进行图表数据的解读。1.教学重点1.1小分子和离子跨膜运输的方式:自由扩散、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的特点、过程、实例1.2大分子跨膜运输的方式:胞吞和胞吐的概念、过程2.教学难点主动运输的特点、过程和意义。本节教学建议采用讲授与讨论相结合的方法,基本思路可以确定为:展示现象→提出问题→合作讨论→教师解释→总结概念→举例说明。1

1 / 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