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学科要模仿社会科学吗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社会科学和法学应该模仿自然科学吗?》读书报告摘要:本文围绕中心论点“社会科学应该拒绝形式主义,立足经验之上的归纳出发,然后用演绎的逻辑从中导出可靠的推断与假说,然后再返回到经验世界去检验”从经济学、法学以及历史学角度出发经过几个具体的案例来论证其中心论点。作者认为只有意识到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不同才能借助真正有效的方法来进行人间世界的社会科学研究。文章从两者的研究对象、“规律”性质、规范认识以及意识形态等不同的角度论述其区别。并用大篇笔墨论证演绎归纳的研究方法不能完全适用于社会科学研究。批判现如今盲目追求“科学主义”的研究方法,提倡兼顾普适主义和特殊主义的社会科学研究,作者并不完全否认形式主义,认为其中有一定的洞见,我们能从中获得启发形成自己的问题意识。最后作者认为学术研究不可能价值中立,明确自身价值观才是对研究对象和读者的尊重。关键字:形式主义归纳演绎普适与有限理论一、作者简介黄宗智,1940年生。著名历史社会学家。普林斯顿大学学士,华盛顿大学博士。加利福尼亚大学洛杉矶分校(UCLA)历史系教授,1991年晋升超级教授,2004年荣休。中国研究中心创办主任(1986-1995年)。《近代中国》季刊(ModernChina)创办编辑。中国人民大学长江学者讲座教授。主要学术兴趣为明清以来社会史、经济史和法律史。主要著作有:《法律、习俗、与司法实践:清代与民国的比较》、《清代的法律、社会、与文化:民法的表达与实践》、《中国研究的规范认识危机》、《长江三角洲的小农家庭与乡村发展》、《华北的小农经济与社会变迁》等。高原,1984年11月生,山东聊城人,上海交通大学理学博士,中国人民大学农业与农村发展学院博士后,合作导师:黄宗智教授(PhilipC.C.Huang)。主要研究领域:经济史、历史社会学。二、文章结构文章主要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主要从几个不同的角度论述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之间的不同之处,第二部分运用很多实际案例论述自然科学归纳演绎的研究方法并不适用于社会科学,第三部分主要提倡社会科学应该从实际经验出发兼顾普适主义和特殊主义。三、读后总结初次看到文章题目是“社会科学和法学应该模仿自然科学吗?”这样一个问句出现,文中必定有明确的是否观点。开篇作者就直接抛出其中心论点: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是不同的,只有意识到两者的区别才能有限和有效的借助真正的自然科学方法来认识真实的人间世界。后面的论述中举例很多实际问题来支撑其中心论点。研究对象规律理论意识形态自然科学物普适规律单一理论几乎无影响社会科学人有限规律多元理论影响较多首先作者阐述两者之间的不同之处,自然科学研究的对象“物”其具有客观性和普适的规律,更倾向于普适主义和纯粹的客观主义。而社会科学的研究对象是“人”,人具有意识、感情、理性的主体,更具有主观性、特殊性和偶然性。自然科学有固定的因果规律,而社会科学更需要考虑人的能动性。所以自然科学更加倾向于普适的规律能够通过实验来证实的真实,而社会科学最多只能探索到有限的真实。自然科学较多的认同规范认识(单一理论),而且能够通过普遍有效的可重复的试验方法进行规范认识的修改,社会科学则在形式主义的主流理论之外有很多非主流理论与之对抗形成多元的理论。从意识形态角度看两者的不同,自然科学受其影响较少,而社会科学与意识形态交叉较多。再次,从研究方法层面论述两者之间的不同,自然科学的研究方法的精确性以及对经验数据的尊重是值得社会科学研究学习的,但也绝不是无条件地模仿和援用。自然科学的归纳演绎法如果被社会科学盲目的模仿会导致其研究完全脱离社会实际把人间社会简单片面化。文中从经济学、法学领域举出多个案例来论述归纳演绎法在社会科学研究中并不适用。详细举例韦伯的法学理论和兰德尔的法学理论两者将法学完全融于归纳演绎方法得出的普适性“公理”。无论是法律还是经济领域在中国需要结合国情进行探究。归纳演绎法被运用在社会科学本无可厚非,但在实际操作层面则变成一种简单贴近经验的抽象跃到理想化的“理论”。真实世界是不可能运用几条公理来推算,依据经验也不可能达到自然科学那样的确定性。人间世界需要把人的多元复杂性作为前提,从实践出发而不是其理想化的理论构建出发。归纳演绎法之外还有第三种“计量”的方法,“计量法”能够让我们更加精确的说明自己从经验证据得出的概括到底有什么程度的普遍性。但是我们今天的实际操作中曲解了计量法的实质,从给定的形式化理论出发,定下某一“假设”搜集证据来证实这一假设。形式主义计量法是一种理论先行的“研究”一种数据游戏,却被今天的学术界广泛应用。最后,作者提出自己的观点:社会科学应该兼顾普适主义和特殊主义。形式主义占据科学研究的主流,但是形式主义的归纳演绎法在研究人间世界时得出的归纳会有矛盾和悖论,所以总是受到持续不断的挑战。文中作者强调社会科学不应该从形式主义理论出发,应该从实践出发概括抽象出经验间的逻辑关系再返回经验中去检验。但是也要避免陷入简单的特殊主义,人间世界固然有很多特殊事实但是可以通过深入研究得出经验之间的因果关系。作者提倡的是从实践出发的社会科学研究是结合实践研究和理论抽象,在特殊中探寻有限的适用性。作者另外还提出学术研究中应有的人文关怀,不是冰冷的“公理”设定,而是有价值抉择的科学研究,纯粹的价值中立是不可能的,坦率表明自身的价值观是对研究对象和读者的尊重。四、反思1、在形式主义是主流的学术研究时代,作者提倡的经验研究可行性有多大?2、如何断定作者举例的事件不是为了论证自己的观点而“特意”寻找的材料?五、总结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必定是不同的,研究方法也要相互借鉴取其精华弃其糟粕,科学一直是学术研究所追求的目标,研究人类社会因为人的主观性、偶然性等不能完全套用归纳演绎的普适规律。现如今形式主义占据学术研究主流的形势下,认识到其中不同、拒绝单纯的二元论至关重要。无论何种研究方法、何种出发角度都会带有一定的主观性,在追求科学的同时要跳出思维的怪圈走出格局去审视。

1 / 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