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定义经济学是研究人和社会如何进行抉择,来使用各种可供选择的用途的、稀缺的生产资源来生产各种商品,并在现在或将来把商品分配给社会的各种成员或集团以供消费之用。资源的稀缺性;生产什么?生产多少?如何生产?为谁生产?一、经济学的概念�2.宏观经济学与微观经济学宏观经济学微观经济学又名大经济学,收入理论小经济学,价格理论理论来源凯恩斯经济学新古典经济学基本假设需求不足,存在失业资源稀缺,充分就业分析方法总量分析法个量分析法研究对象以整个国民经济为主以家庭厂商等经济个体为主分析重点国民收入市场价格主要目标全社会福利最大个体利益最大�二、经济学简史威廉·配第(1623~1687),《政治算术》,《赋税论》(1667)亚当·斯密(1723~1790),《国富论》(1776)大卫·李嘉图(1772~1823),《政治经济学及赋税原理》(1817)�此后,经济学的发展出现两个分支:第一个分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马克思(1818~1883),《资本论》(1867))→列宁主义→前苏联、中国、东欧。第二个分支:萨伊(1767~1832),《政治经济学概论》(1803)→穆勒(1848~1873),《政治经济学原理》(1848)→马歇尔(1842~1924),《经济学原理》(1890)→凯恩斯(1883~1946),《就业利息与货币通论》(1936),萨缪尔森(1915~),《经济学》(1948年第1版;1976年第10版,中译本:1979年;1985年第12版,中译本:1992年;1998年第16版)→斯蒂格利茨(1943~),《经济学》(1993年,中译本:1997年)�三、宏观经济学的形成与发展1.发展的三个阶段萌芽时期:从十七世纪到二十世纪30年代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建立和形成时期:从1936年到70年代之前非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形成并与凯恩斯主义宏观经济学争论,以致分庭对抗的时期:70年代之后至今�2.“凯恩斯革命”与现代宏观经济学的建立凯恩斯其人亚当·斯密的“看不见的手”萨伊定律1929~1933年,经济大危机凯恩斯发表《通论》(1936年)有效需求原理《通论》的贡献�总需求工资、利润利息、租金收入(供给)消费储蓄投资对消费品的需求对生产资料的需求萨伊定律:Supplycreatsitsowndemand�有效需求原理总产量(总供给)收入水平边际消费倾向资本边际效率流动性偏好中央银行货币政策货币需求货币供给利率投资消费总需求总就业量�突破了传统的充分就业均衡理论,建立了一种以存在失业为特点的经济均衡理论;把国民经济的决定作为宏观经济学的中心问题;用总供给和总需求的均衡来分析国民收入的决定;建立了以总需求为中心的宏观经济学体系;提出了对实物经济与货币进行总体分析的货币理论;明确提出了国家直接干预经济的主张。《通论》的贡献��历史上各国所采用的核算体系国民收入核算体系(西方核算体系)SNA:TheSystemofNationalAccounts物质产品平衡体系(东方核算体系)MPS:TheSystemofMaterialProductBalance�一、国民生产总值和国内生产总值(GNP&GDP)(GrossNationalProductsvs.GrossDomesticProducts)GNP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年内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GDP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年内在国家领土范围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总和。�两者的区别在于计算原则不同:GNP采用“国民”(常住居民)原则GNP采用“国土”(领土)原则GDP=GNP-国外“要素收入”净额国外“要素收入”净额=本国投在外国的资本和劳务收入-外国投在本国的资本和劳务收入�本国外国投资工作(劳动)利润、利息工资本国常住居民�二、国民生产净值(NNP)(NetNationalProducts)NNP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所生产的最终产品和劳务按市场价格计算的净值。NNP=GNP-折旧=工资+利润+利息+租金+间接税�三、国民收入(NI)(NationalIncome)NI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年内用于生产产品和劳务的各种生产要素所获得的收入的总和。NNP=NNP-间接税+政府津贴�四、个人收入(PI)(PersonalIncome)PI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年内个人从各种来源所得到的收入总和。PI=NI-(公司未分配利润+公司利润税+公司和个人缴纳的社会保险)+(政府对个人支付的利息+政府和企业对个人的转移支付)�五、个人可支配收入(PersonalDisposableIncome)PDI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年内可以由个人实际使用的全部收入PDI=PI-个人税-非税支付=消费+储蓄�一、GNP核算的基本方法1.核算的原则2.基本核算方法支出法(产品支出法)收入法(要素收入法)部门法(生产法,增值法)�二、其它国民收入总量的计算三、人均国民收入的计算当年人口数量当年GNP人均GNP=�一、缺陷1.无法计算非市场经济活动2.无法计算非法经济活动3.不能反映人们由生产中所得到的福利变动的情况4.不能反映精神上的满足、闲暇带来的福利5.不能表示分配是否平等�二、纠正P.Samuelson提出用净经济福利NEW(NetEconomicWelfare)从几个方面对GNP进行调整。1.应当加上闲暇2.加上家庭主妇家务劳动的价值3.减去为消除污染所付出的代价4.减去现代城市生活造成的其他损失5.减去国防、警察等支出�一、两部门经济的收入循环模型1.两部门经济的假定没有政府经济是封闭的没有储蓄物价水平不变�2.两部门经济中的收入流量循环企业家庭要素市场家庭向企业提供生产要素产品市场企业向家庭提供产品YC�企业家庭要素市场产品市场YC金融市场IS如果存在储蓄�3.两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构成和决定(1)国民收入的构成①从总供给看国民收入=产量总和=各种生产要素供给的总和=各种生产要素的收入总和=工资+利息+租金+利润=消费+储蓄Y=AS=C+S�②从总需求看:国民收入=消费需求+投资需求=消费+投资Y=AD=C+I(2)国民收入的决定均衡条件:AS=ADC+S=C+IS=I�二、三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流转与决定1.政府的作用征税(T)通过预算进行政府支出(G)2.收入流量循环3.国民收入的构成(1)从总供给看Y=AS=C+S+T(2)从总需求看:Y=AD=C+I+G�企业部门家庭部门政府部门要素市场产品市场金融市场GTYCSI�4.国民收入的决定均衡条件:AS=ADC+S+T=C+I+GS+T=I+G�三、四部门经济中国民收入的流转与决定1.四部门经济的收入流量循环2.国民收入的构成(1)从总供给看Y=AS=C+S+T+M(2)从总需求看:Y=AD=C+I+G+X3.国民收入的决定均衡条件:AS=ADC+S+T+M=C+I+G+XS+T+M=I+G+X�企业部门家庭部门要素市场产品市场金融市场政府部门GTYCSI国外部门XM��一、消费函数1.影响消费的因素•收入水平•物价水平•预期•利率预期包括:经济预期-价格预期和收入预期非经济预期-战争、政策变更等�2.消费函数与消费倾向(1)消费函数:C=f(Y)C=a+bY(2)消费倾向平均消费倾向APC=C/Y边际消费倾向MPC=ΔC/ΔY(MPC=b)(MPC:MarginalPropensitytoConsume)消费函数理论:杜森贝里相对收入理论弗里德曼持久收入理论莫迪里安尼生命周期理论�二、储蓄函数1.储蓄动机企业:投资,获得最大利润政府:收支平衡家庭:教育、住房、防病、防老等2.储蓄函数与储蓄倾向(1)储蓄函数:S=f(Y)C=-a+(1-b)Y(2)储蓄倾向平均储蓄倾向APS=S/Y边际储蓄倾向MPS=ΔS/ΔY�3.消费与储蓄的关系Y=C+SAPC+APS=1ΔY=ΔC+ΔSMPC+MPS=1�三、投资函数1.投资的概念和种类(1)资本存量与投资资本存量是生产过程中使用的厂房、机器设备和其他耐用品以及居民住房。投资是在某一时期内用于增加或维持资本存量的支出。投资支出的三个不同范畴:企业固定投资;住房投资;存货投资。�总投资包括:重置投资:用来补偿损耗掉的资本设备的投资净投资:用于增加原有资本存量的支出净投资=总投资-重置投资(折旧)It=Kt-Kt-1(2)总投资与净投资自发投资是指由于人口、技术、资源等外生因素的变动所引起的投资。(新产品的研制、开发)引致投资是指由于国民收入或消费水平的变动而引起的投资。(需求增加引起的)(3)自发投资与引致投资(AutonomousInvestments&InducedInvestment)�(1)货币的时间价值货币的时间价值是指同一数量的货币在不同时间上的价值不相同,其间的差额就是货币的时间价值。现值:期初的货币价值终值:期末的货币价值终值(Vn)=期初的货币额+增值额货币的时间价值(Vt)=终值(Vn)-现值(V0)一年时,Vt=V1-V0=(V0+V0·i)-V0=V0·in年时(按复利计算),货币终值Vn=V0(1+i)n货币现值V0=ninV)1(2.决定投资的利率因素�设某项投资I的(未来)各年收益为Ri,则所有年度的现值之和若Ri=R,则R一定,i↑,V0↓,I↓I与i反向变化。当n→∞,V0=R/i(债券价格:BP=R/i)(2)投资的利率函数I=-f(i)nniRiRiRV)1()1(12210nniRiRiRV)1()1(12210�一、总需求不变时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1.均衡国民收入的概念均衡国民收入又称均衡的产量,是指生产出来的产量(即总供给)与所需求的产品(即总需求)相等时的产量。�2.均衡国民收入决定的基本原理AD45°Y0AD0YE�非合意的存货(UndesiredInvestment):产品卖不出去时不得不堆在仓库里,这部分不是企业想要持有的存货。UI=Y-ADY=AD,UI=0国民收入均衡的条件:Y=AD三点重要结论:•总需求决定了均衡的国民收入;•在国民收入达到均衡时,非合意存货投资为零;•国民收入的均衡是通过存货的调节实现的。�二、总需求变动时均衡国民收入的决定均衡条件仍是:Y=AD这时,bYADbYIaIbYaICAD)()(均衡国民收入ADbY110�0YY0Y1E045ºADAD1AD0E1�三、均衡条件的另一种表述:S=I1.均衡条件:Y=ADISE1E0S,IS2S0S1E2IY2Y0Y1S2S2S2Y�节制消费增加储蓄会增加个人财富,对个人是件好事,但由于会减少国民收入引起萧条,对整个经济来说却是坏事。增加消费减少储蓄会减少个人财富,对个人是件坏事,但由于会增加国民收入使经济繁荣,对整个经济来说却是好事。2.“节俭的悖论”3.传统经济学家和凯恩斯的不同观点�4.理解“节俭悖论”须注意的几点(1)以往的经济学家把节俭(或储蓄)与投资联系起来,看作两种有直接关联的行为,肯定个人的储蓄必然转变为投资,故储蓄的增多不会导致投资的减少。后代的经济学家将储蓄与投资看成两个并无直接联系的两个行为,认为高消费与高投资二者并非相互排斥而是携手并进的。(2)不要犯逻辑上的“合成推理错误”。(3)“增加消费会增加国民收入使经济繁荣”的结论仅适应于假设:经济中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从而,限制国民收入增加的就不是总供给,而是总需求。�一、乘数的含义乘数(Multiplier)指自发总需求增加所引起的国民收入增加的倍数ADYk投资乘数IYk1�二、乘数的公式推导方法一:设ΔI=100万元,MPC=0.8=b第n轮国民收入增量(Δy)消费增量(Δc)储蓄增量(Δs)11008020280641636451.212.8…………合计500400100�ΔY=100+80+64+…=100(1+b+b2+…)5001008.01110011bbIYkIbY11111�方法二:均衡条件:ΔY=ΔADbkADbYYY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