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信息概念的发展哈特莱1928年在《贝尔系统电话杂志》上发表“信息传输”的论文。1948年,申农在《贝尔系统电话杂志》上发表了“通信的数学理论”的论文。控制论的奠基人维纳1950年出版《控制论与社会》。2信息的定义:本体论层次的信息。定义: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的表现形式。“事物”泛指存在于人类社会、思维活动和自然界中一切可能的对象。“存在方式”指事物的内部结构和外部联系。“运动”泛指一切意义上的变化,包括机械的、物理的、化学的、生物的、思维的和社会的运动。“运动状态”则是指事物在时间和空间上变化所展示的特征、态势和规律。在认识论层次上,信息定义为:主体所感知或表述的事物存在的方式和运动状态。3数据、信息、知识及相关概念数据是载荷或记录信息的按照一定规则排列组合的物理符号。它可以是数字、文字、图像,也可以是声音或计算机代码。人们对信息的获取只能通过对数据背景(Context)和规则的解读。背景是接收者针对特定数据的信息准备。表达式:数据+背景=信息信息是数据载荷的内容,对于同一信息,其数据表现形式可以多种多样。知识是信息接收者通过对信息的提炼和推理而获得的正确结论,是人通过信息对自然界、人类社会以及思维方式与运动规律的认识与掌握,是人的大脑通过思维重新组合的、系统化的信息集合。表达公式:信息+经验=知识4息的特征和信性质(1)信息存在的普遍性和客观性(2)信息产生的广延性和无限性(3)信息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传递性(4)信息对物质载体的独立性(5)信息对认识主体的相对性6)信息对利用者的共享性(7)信息的不可变换性和不可组合性(8)信息产生和利用的时效性5信息的分类按信息描述的对象划分,可分为自然信息、生物信息、机器信息和社会信息。按信息的性质划分,可分为语法信息、语义信息和语用信息。按信息的内容划分,可分为经济信息、科技信息、政治信息、文化信息、政策法规信息、娱乐信息按信息的流通渠道划分,可分为正式信息和非正式信息。按信息的记录方式划分,可分为语声信息、图像信息、文字信息、数字信息和计算信息6信息流反映物质能量流的运动,社会借助信息来控制物质能量流的运动,左右它们的运动方向,进行科学分配,实行有效管理。7社会信息化社会信息化是指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一种特定现象,在这种现象出现时,人类对信息的依赖程度越来越高,而对物质和能源的依赖程度则相对降低。层次:生产工具信息化;社会生产力系统信息化;社会生活信息化。社会信息化阶段:(1)建立并普及信息工业阶段。(2)建立与发展先进的通信系统阶段。(3)企业信息化阶段(4)社会生活的全面信息化。包括办公室自动化、消费信息化、家庭生活信息化、教育信息化、娱乐信息化等。8人类社会的信息交流过程当信息生产出来(产生)之后,便要流向特定的利用者,于是在信息生产者和利用者之间形成了源源不断的“流”,即信息流。9信息管理的对象和内容信息管理(狭义)就是对信息本身的管理,即采用各种技术方法和手段对信息进行组织、控制、存贮、检索和规划等,并将其引向预定目标;信息管理(广义)不单单是对信息的管理,而是对涉及信息活动的各种要素(信息、人、机器、机构等)进行合理的组织和控制,以实现信息及有关资源的合理配置,从而有效地满足社会的信息要求。信息管理研究的角度:技术,经济,人文,行政和法律。10信息管理的目标和任务总目标:保证社会信息流在不同渠道中有序流动,信息的开发和利用在有领导、有组织的统一规划和管理下,协调一致、有条不紊地进行,使各类信息以更高的效率、效能,更低的成本在国家社会进步、经济发展、人民物质文化生活水平提高中充分发挥作用。分目标和任务(1)信息的生产与开发分目标。(2)信息利用分目标。(3)信息管理机制分目标。宏观层次信息管理的具体任务(1)制定信息开发战略、策略、规划、方针和政策(2)制定信息管理的法律、规章和条例,建立信息管理的监督和保障体系(3)综合运用经济、法律和行政手段协调各部门、各地区和各企业之间的关系,明确各级信息开发利用机构的责、权、利界限(4)加强国家信息基础设施和网络建设。微观层次信息管理的具体任务(1)调查和了解组织或机构内部各类人员信息需求,制定一个满足不同需求的折中方案(不能忽视任何一类人员的信息需求),以最大限度地满足不同的信息需求。(2)搞清组织或机构内外信息来源和信息获取渠道,以便在需要时获取所需要的信息或向外输出信息。(3)选择适用信息技术,建设组织或机构内部信息系统和网络,确定信息加工处理、存贮、检索和传递方法,建立组织或机构内部的高效信息保障体系。(4)对信息管理的绩效进行评价,为改善信息管理提供依据。11信息管理的沿革及发展“信息管理”是20世纪60年代出现阶段,即传统管理阶段、技术管理阶段、资源管理阶段和知识管理阶段。(1)传统管理阶段:这一阶段以信息源管理为核心,以图书馆为象征,同时也包含档案管理和其他文献资料管理。(2)技术管理阶段:这一阶段以信息流的控制为核心,以计算机为工具,以自动化信息处理和信息系统建造为主要工作内容。(3)信息资源管理阶段两个背景:一技术管理阶段纯粹的技术手段不能实现对信息的有效控制和利用;二当代社会经济发展使得信息成为一种重要的资源。定义:信息资源管理是信息管理的一种延伸和发展,是用技术、经济、人文对信息进行管理的产物,也是从经济学资源配置和管理中高层战略需求的角度对信息活动进行资源性质的管理。(4)知识管理阶段信息资源管理的局限性:①仅关注显在知识的管理而忽略隐性知识的管理,大大限制了管理范围和信息管理效能的发挥②仅关注人类智力劳动的最终成果而忽略学习与创新过程,不能实现全方位的信息管理。③仅关注将信息提供给利用者而对利用者需求信息重视不够,限制了信息效用价值的实现。④仅关注信息在组织内部的免费流动而忽视信息的增值问题,影响了组织对信息的评价知识管理阶段“知识管理”一词出现于1989年。20世纪90年代中期推广。前提:信息及信息系统的准确性、及时性、可用性,并能够以易于利用的方式提供信息。知识管理的实质:将结构化与非结构化的信息与人们利用这些信息的规则联系起来。知识管理的主要目标:改善组织或机构获取、共享和利用知识的能力2.信息交流1.人与自然的信息交流时一种半自然、半社会、的信息交流,是一种半意识化得信息交流2信息交流是人类社会的一种基本现象,是人与人相互作用与联系的一种方式。3信息交流定义为不同时间或不同空间上的认知主体(人或由人组成的机构、组织)之间相互交换信息的过程。4共时信息交流或横向信息交流的主要功能是克服交流的空间障碍,达到及时的信息共享;而历时信息交流或纵向信息交流的主要功能在于消除交流的时间障碍,填补过去和现在的鸿沟,将古代与现代联系起来,为继承和发展提供条件。5信息交流实质上是一种单向传递,信息的交流永远是S流向R,是一种时间不可逆过程6目的行为可分为:信息行为和非信息行为。和信息吸收密切相关,是信息行为;与信息有关,但不是以吸收信息为目的,所以称为非信息行为。7信息交流的条件和要素:(1)信息发送者。(2)信息接收者。(3)交流通道。(4)符号体系。(5)知识信息库。(6)支持条件。8信息一旦产出来,便要流向特定的利用者或接收者,在信息产生者和利用者之间形成源源不断的“流”,即信息流。9S与R之间总有一条信息的纽带联系着,称为信息链或社会信息10信息栈(W表示),是信息从S向R流动过程中所经过的环节。2时间栈和空间栈职能:从S或前栈获取信息,并加以处理、转换、存贮、积累和选择;对R或后栈传递信息。11“信息栈”理论的特点之一是将常义上的用户所认为的信息源追溯到信息产生者,有利于我们了解信息系统和信息机构的功能;特点二是有助于我们突破不同学科的界限,在一般意义上理解信息交流传播的基本机制,为信息管理提供理论方法支持12信息交流中的社会代理(或中介)是指信息交流双方(S或R)在信息交流过程中由于无法直接将信息传递另一方(R或S),于是将信息交流行为转移到社会中的信息栈,由信息栈代理S或R来传递交流信息,从而完成信息交流13分析直接交流与社会代理交流的区别:(1)直接交流是S-R的直接联系,它的媒介系统是纯属自然的和客观的,没有社会因素的介入;而社会代理交流则是借助于社会系统的介入才完成的交流。(2)信息源(即S提供的信息)或需求信息(R提出的信息)是直接沟通,是S或R得直接联系,其信息内容不会受到社会系统的干预和控制;而社会代理交流的源信息和需求信息均由A代理,由于表述与转换因而常常发生变化,如表达语言、表述方式、重点都受A的影响。另一方面,许多专职的社会代理信息机构对信息的传播具有监督和评价功能,比较严谨,直接交流则具有较大的随意性(3)S-R直接交流时,都是共时交流,而社会代理交流中,既有共时交流,又有历时交流,历时交流又有回溯式和未来式两种,其信息传递的时间范围及空间范围都比较大,且能有效地对S,R进行匹配,提高信息传递的效率(4)直接交流是S-R关系,社会代理是S-A-R关系(5)当A出现多级代理时,根据其传递性特点,可以将与其直接联系的一次代理视为全部代理信息传递模式一般有以下四种方式:(1)多向主动传递。(2)单向主动传递。(3)多向被动传递。(4)单项被动传递2.3信息交流基本规律:守恒与扩散信息守恒1信息守恒描述的是信息传递过程中信息量变化的规律2我们可以把信息守恒表示为:社会信息在其生产和接受时是一种“0”或“1”的作用过程。信息一经生成,只能被掩蔽,但不会被消灭。同样,信息被接收后只能被遗忘,但不会消失。3S信息守恒意味着任何信息产生者,只要需不需自他的大脑中输到外部世界,这些信息就是永恒存在的。R信息守恒描述的是信息接受者在接收信息时所特有的“0”或“1”的特征4信息栈应当尽可能地保证信息的保真传递,在对信息进行种种加工、处理过程中,不能篹改或损害信息的内容。信息传递的保真性要求促成成了信息传递的守恒,即T信息守恒信息扩散原理1信息扩散原理是描述社会信息流传过程中,信息发送者S传播信息的规律性的,它包括信息扩散的多向对称和信息传递的密度递减法则(1信息扩散的多向对称性是指,信息在传递或扩散过程中,如果信息源S所处的外围介质是同质均匀分布的话,则S的信息传递就成一种各向对称结构。1多向对称有几种形式:传递速度对称、传递内容对称、传递空间(或距离)对称、传递的信息强度对称2传递内容对称是指信息向各个方向传递时,只要S发出的信息是同样的内容,则传向各个方的信息内容就是一样。3传递空间的对称主要是指社会空间的对称4多向对称性法则的条件是:信息时在同质介质中传播。就像声、光在空气中传播一样,如果介质改变,则传播路线、速度、内容、强度都会发生改变。在介质变化时,信息传递不在遵守多向对称法则。5多向对称的引伸原则,具体包括:1信息传递的拓扑原则:拓扑原则是指信息从S传递至R时,如果是均匀介质环境,则S-R是最直接、最快速的传递。但若是非均匀介质条件下,S-R信息流就要出现拓扑变换,即在传递过程中会出现种种“信息栈“来传递信息,因为信息介质的每一次改变都要经过一次转换,都要经过“信息栈”予以变换。2多路传递法则:多路传递法则,又称多通道原则,它是指在S至R的信息传递过程中,除了S与R的直接沟通之外,还可以通过其他的通道,经过或不经过信息栈而将信息传递给接收者R.(2信息传递的密度递减法则:1信息递减律表明:任何信息流过程中,信息都要发生衰减。衰减也就发生在时间和空间两方面。2.4信息交流的实现与障碍信息交流的实现机制1信息交流过程的核心是信息传递2载体具有变换与位移两种状态,变换是指信息从一种载体传递到另一种载体并引起记忆转换的过程,载体位移是指同一载体的空间运动或沿空间上的展延程度。3在载体位移过程中,符号表现为保持状态。4信息交流过程的时间和空间实际上表现为载体变换、载体位移、符号转换、符号保持四个方面。变异的障碍(1)信息失真:在S-R信息流中会发生三种形式的失真:1物理失真,所谓物理失真是指信息传递所以来的物质系统在传递信息时发生失真。2语义改变:指信息传递过程中,或多或少地都要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