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课-全球航路的开辟【教案3】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教学设计基本信息课题第6课全球航路的开辟教材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教学理念《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明确规定了历史学、中学历史课程的性质:历史学是在一定历史观指导下叙述和阐释人类历史进程以及规律的学科。中学历史课程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一门基础课程。学生通过高中历史课程的学习进一步拓宽历史视野,发展历史思维,提高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能够从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并认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认识并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具有广阔的国际视野,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历史观。《普通高中历史课程标准》(2017年版)还明确提出立德树人是中学历史课程的根本任务,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历史学科核心素养即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是中学历史课程的目标。中学历史课堂教学要以《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2017年版)为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以教材为依托,以学生为主体,创设新情境,设计新主题,以活动为载体,以问题为引领,引导学生在良好的学习氛围中,在研读史料、思考问题、表达看法的过程中,运用、培养、发展历史学科核心素养,落实以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教学内容分析和学情分析教材内容分析第三单元走向整体的世界,主要内容为全球航路的开辟以及影响。作为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重大事件,全球航路的开辟打破了古代、中古时期人类相对隔绝的状态,使人类第一次建立起全球性联系,初步形成了全球交通网络,迈出了从分散走向整体的重要一步。全球航路的开辟还推动世界各地人口迁移、物种交流,促进世界市场的初步形成。同时也揭开了欧洲殖民扩张的序幕,引发欧洲商业革命、价格革命和贸易中心的转移,推动欧洲资本主义的发展,人类社会开始进入大变革时代。本单元包括2课,其中第6课全球航路的开辟,主要介绍了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15世纪末到16世纪早期由葡萄牙、西班牙率先开辟的新航路(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以及由英国、法国、荷兰、俄国开辟的其他航路(北大西洋和南太平洋海上航线)。对于全球航路开辟的影响涉及较少,主要从丰富人类地理知识、建立环球交通网络方面简单介绍了全球航路开辟的影响。第7课全球联系的初步建立与世界格局的演变,则从更全面更广阔的角度介绍了全球航路开辟的影响——人口迁移与物种交换、商品世界性流动、早期殖民扩张等。第6、7课共同构建了全球航路开辟这一完整的历史主题。学情分析学生在初中阶段已经学习过新航路的开辟(动因条件,西班牙、葡萄牙开辟的4条航路,新航路开辟的影响),不过,初中阶段主要介绍了15世纪末到16世纪早期,西班牙、葡萄牙支持下,由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开辟的4条主要航路,学生对于荷兰、英国、法国、俄国开辟的其他航线所知甚少。此外,学生在初中阶段主要关注的是史实,在深层思维和核心素养培养方面略显不足。相对于初中生,高中生的知识、能力、眼界等都有了很大的提升,充满着探索的热情,可能对于荷兰、英国、法国、俄国开辟的其他航线更感兴趣。此外,高中生的抽象逻辑思维和辩证思维基本形成,可能会对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有更深入的思考和进一步探究的要求,可能会对西欧新航路开辟与明朝郑和下西洋进行比较,有进一步探究中国明清海禁闭关政策的要求。但是高中生思维的独立性和批判性还不完善,容易孤立偏激的看问题,需要教师给予引导。教学目标学生能够列举出15世纪末到18世纪全球航路开辟的主要国家、开辟者、航线,能够在地图上标注出主要航线,特别是迪亚士、达伽马、哥伦布、麦哲伦的航行路线(时空观念)。学生通过课前自主学习、小组展示等活动,通过研读史料,能够分析概括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唯物史观、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全球航路的特点以及全球航路开辟的影响(史料实证、历史解释)。通过学习全球航路的开辟,学生能体会航海家勇于开拓、不畏艰险的精神,能认识全球航路的开辟丰富了人类的地理知识,使人类第一次建立起全球性联系,初步形成了全球交通网络,迈出了从分散走向整体的重要一步,促进人类的交往、交流(家国情怀)。教学重点、难点分析教学重点: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主要航路(时间、国家、开辟者、航线)教学难点: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关于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教材提供了丰富的资料,此外,教师通过设计2个个案研究——哥伦布;西班牙与葡萄牙,引导学生从更微观、更全面的角度进一步探究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关于主要航路(时间、国家、开辟者、航线),教材中的2幅航路图-37页新航路开辟示意图,38页其他航路的开辟,给学生提供了很好的素材。教师通过设计学生活动——学习小组选派代表介绍全球航路,学生一边展示时间轴(史实——时间、国家、开辟者、航线),一边在黑板上的世界地图(学生绘制)上标注出航线,引导学生从时间空间上了解这些航线。教学方法、教学设计思路(流程图)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主题(问题)探究法个案分析法研读史料——思考问题——表达看法三环教学法教学流程图教学过程主题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课前学习小组自主学习课前:学生学习小组自主学习(5人一组,分工合作)导入教师展示地图,引导学生观察地图,获取信息,对比西方对“世界”认识的变化。导入新课。学生学习小组研读教材(文字和2幅地图),完成自主学习作业——绘制时间轴,在世界地图上标注主要航线。(本节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小组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为课导入问题探究与小组活动探究问题一:全球航路的基本情况(时间、国家、开辟者、路线)教师选取学习小组优秀作业1份,并组织小组代表展示作业。下为时间轴的示范探究问题二:全球航路的特点教师组织学生研读PPT上的时间轴和黑板上的航线,先独立思考,再开展小组讨论,推荐代表发言,并就各组发言进行补充、辩驳等活动。最后,教师就特点进行小结,并引导学生总结思路和方法。探究问题三:新航路开辟的动因和条件教师提供一段资料,提出一系列问题—为什么不是中国人?!为什么是西欧人?!为什么最先是葡萄牙和西班牙?!激发学生探究问题的热情。“(1500前后的世界)敢于从事性命相关的航海探险的不是中国人、印度人或阿拉伯人,而是西欧人;是他们,驾着前程远大的浪潮——最终将吞没整个世界的浪潮——前进”——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教师先引导学生阅读教材35-36页,分析、概括、列举教材中关于欧洲(西欧)开辟新航路的动因和条件。教师再引导学生进行个案分析(个案分析——哥伦布;个案分析——葡萄牙、西班牙),进一步分析概括欧洲(西欧)开辟新航路的动因和条件。探究问题四:全球航路开辟的影响教师提供资料(一组地图和一段文字资料),学生研读图文资料并结合教材,从地理知识、环球交通网络的角度,概括全球航路开辟积极影响(意义)。小结:借助板书,进行本课的小结课后拓展:教材39页“问题探究”早在1405—1433年,中国的郑和就奉命七次率领庞大的船队进行了远洋航行。郑和船队航行至东南课前)请一名学生提前在黑板上绘制一幅简易世界地图)学生观察地图,获取信息,表达自己的看法。学习小组代表在PPT上展示绘制的时间轴(时间、国家、开辟者、航线),同时在黑板上的世界地图上标注出航线。(一边讲述,一边标注)堂学习做准备。激发学生兴趣,培养学生的时空观念;导入新课。通过展示,检查学生自主学习完成情况;展示优秀作品,激励学生;培养学生时空观念。亚、印度、波斯湾、阿拉伯半岛、红海海口和东非沿岸,是人类航海史上的创举。对于郑和的航海,梁启超作了这样的评论:“谓大陆人民,不习海事,性或然也,及观郑君,则全世界历史上所号称航海伟人,能与并肩者,何其寡也。郑君之初航海,当哥伦布发见(现)亚美利加以前六十余年,当维哥达嘉马(达·伽马)发见印度新航路以前七十余年。顾何以哥氏、维氏之绩,能使全世界划然开一新纪元。而郑君之烈,随郑君之没以俱逝。我国民虽稍食其赐,亦几希焉。则哥伦布以后,有无量数之哥伦布,维哥达嘉马以后,有无量数之维哥达嘉马。而我则郑和以后,竟无第二之郑和,噫嘻,是岂郑君之罪也。”——梁启超《祖国大航海家郑和传》,《郑和研究资料选编》查找资料,尝试回答梁启超提出的问题。布置课后探究作业:你打算如何回答来自于一百多年前梁启超先生的质疑和感叹?学生研读PPT上的时间轴和黑板上的航线图,在个人独立思考的基础上,开展小组讨论,推选代表发言。就发言内容,师生进行补充、辩驳等活动。学生整理、总结思路和方法。学生阅读教材,分析、概括、列举出教材中关于欧洲(西欧)开辟新航路的动因和条件。学生进行个案分析(个案分析——哥伦布;个案分析——葡萄牙、西班牙),畅所欲言,发表自己的看法。在教师的引导下,进一步分析概括欧洲(西欧)培养学生小组合作的意识和能力;培养学生史料实证、历史解释的学科素养;进行学法培养。培养学生的分析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唯物史观;体会航海家勇于开拓、不畏艰险的精神。开辟新航路的动因和条件。学生研读图文资料,分析概括全球航路开辟的影响(意义)。培养学生分析概括能力;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家国情怀。拓展学生的视野,深化学生的思维。激发学生的家国情怀。学生课下进行进一步的探究。教学评价设计课堂教学评价量表评价指标评价要素评价等级ABC教学目标1、教学目标符合课标、大纲、教材要求以及学生实际;教学目标具体、清晰、明确、可操作。2、教学目标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充分挖掘学科的育人价值;重视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3、重点难点把握准确,有切实可行的解决方法和策略3、教学程序清晰,切实可行。教学过程1、教学过程合理、流畅、严谨,教学密度合理。2、能够创设民主、和谐、探究的课堂氛围,促进学生的主动参与和积极思考。3、合理恰当地处理和组织各类教学资源,关注学生生成性资源的利用。4、能够精心设计课堂主题,能够开展有深度的课堂活动,能够运用合理、灵活、有效的方式方法,吸引、激励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学习过程。关注学生知识、方法、能力、学科核心素养的生成过程。5、能够有针对性地给予学生方法指导,对学生的行为能够及时恰当的反馈。6、能够合理适度的使用各种信息手段。7、课堂注重调动培养学生动机、兴趣、习惯、信心等非智力因素。8、教师具有深厚的学科知识、扎实的教育教学基本功。语言简洁准确,教态亲切自然,板书工整大方、详略得当,主次分明。具有良好的课堂掌控和应变能力。教学效果1、学生具有良好的精神面貌,思维活跃、积极主动。学生理解所学内容,并能与相关内容建立内在联系。学生能够运用所学内容和学科思想、方法解决问题。2、学生对正确的态度、价值观产生共鸣和认同,并表现出进一步学习、探索的愿望。特色创新1、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有独特构思,有符合教育教学改革趋势或教育教学规律的教学操作。2、学生在学习过程有独到见解或突出表现。学生学习评价量表评价内容评价要素分值得分自评3分组评3分师评4分课前1、积极主动进行个人自主学习,能够完成各项学习任务。2、积极参与学习小组活动,团结协作,能够高质量完成承担的任务。课堂1、具有良好的精神面貌,思维活跃、积极主动。2、代表小组发言或展示。3、能够积极参与讨论、主动回答问题。4、能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或发表独特见解。课后1、能够认真及时完成作业2、能够对课堂内容进行拓展和开展进一步的学习、探究课后反思本课教学设计以《普通高中历史新课程标准》(2017年版)为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教学目标的设定和教学过程的实施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落实、学科能力的提升、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对于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例如时空观念,采取学生绘制时间轴和画地图、标航线的方式,设计独到新颖。本课教学设计把学生个体学习和小组学习相结合,把课下学习和课堂学习相结合,把学生活动和问题探究相结合,把研读史料——思考问题——表达看法三环节有效结合,培养、发展了学生五大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此外,本课教学设计,注重发掘思想、情感教育的素材,切实落实以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不过,受学习内容和时间的限制,本课虽然有展示学生小组合作成果(作业)这一环节,但是课堂上没有设计习题练习这一环节,以后,要关注课堂习题这一环节。此外,还要继续探索、改进小组合作学习这一方式,例如,继

1 / 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