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必修2019中外历史纲要下-第18课-冷战和国际格局的演变-教学设计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18课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教学设计一、教学理念每节课都有自己的灵魂,把这个灵魂变成一根线,通过这根线来引领学生,从学生已有的知识开始,精心设计思考问题,积极创设教学情境,以符合青少年的认知逻辑水平。同时通过不同历史概念间的异同比较,在对比中产生冲击,在冲击中引发思考,在思考中联结知识的纽带,从而积极地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创造精神;在小组讨论交流的合作学习中,分享学习的快乐,体会历史的智慧,从而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和合作精神。二、教科书教学内容分析本课是《中外历史纲要下》第八专题《20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的第四课。课程标准要求为:通过了解冷战时期的典型事件,认识冷战的基本特征,理解冷战的发生、发展与世界格局变化之间的相互影响。《冷战与国际格局的演变》在世界现代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从国际政治格局变动的角度看,它既是新航路开辟以来延续四百多年的以欧洲为中心的世界政治格局的彻底终结,也是当今世界多极化趋势的序曲。第二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世界各国的综合国力对比,美国成为世界头号资本主义强国,苏联的军事力量空前壮大,成为唯一能够与美国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两个超级大国在将近半个世纪中的斗争与妥协,直接影响着整个世界的紧张与缓和。同时,在美苏冷战的两极格局中,也孕育着世界多极化的发展趋势,并随着苏联最终的自行坍塌,两极格局崩溃,世界多极化趋势不可逆转。从当今世界发展的特点与主要趋势来看,冷战格局也是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社会信息化、文化多样化的重要背景。在两极对峙的大环境下,美苏双方势均力敌,在较长的时间段内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不同社会制度的国家在长期共存中都不同程度地从对方身上借鉴了经验,吸取了教训,并用于内部的调整和改革,从而推动了世界的整体发展。从整体上来看,二战以来,全球治理体系和国际秩序变革在加速推进,世界各国相互联系和依存程度在日益加深,国际力量对比更趋平衡,和平和发展逐渐成为不可逆转的时代主题。于此同时,冷战使世界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也在增长,人类面临许多共同的挑战,需要各国加强国际合作,因此当前中国倡导并坚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方案更加显得及时而有力量。史学界对冷战和国际格局的演变的研究成果颇丰,文字、图片、视频资料都很多。许多历史学家的著述多有提及,不少文学作品也多有反映,网站上的资料更是多如牛毛。这些都为教学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也便于学生进行自主地学习和探究。三、学情分析本课的授课对象是高一学生,他们思想活跃,对多姿多彩、内容丰富的历史知识十分感兴趣,尤其是即将推行的新教材图文并茂,更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高一学生相对初中学生,理性思维的能力有较大提高,但他们还不善于主动构建学科的知识体系;对历史现象的认识也没有上升到一定的高度;分析问题还缺乏深度,大多数学生的历史知识储备和认知水平也还很有限,因此对冷战和国际格局的演变这段历史还不能形成理性认识,很多同学还只是停留在只知其一不知其二的感性认知阶段,只知道杜鲁门主义、古巴导弹危机、多极化趋势等零星几个历史概念,却不能准确解释它们的内涵,更勿论阐明它们之间的内在逻辑关系。高中阶段的学习要求学生能够深刻理解不同阶段冷战的典型事件,认识冷战的基本特征,并进而分析、探讨冷战的发生、发展与世界格局变化之间的相互影响。所以,教师需要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理解能力,采取深入浅出、形象生动的方法进行教学。可以提供大量的图片、文字或视频等材料,创设适宜的历史情境,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合作与探究学习,使所学知识能够迁移和深化,以拓展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的思维。四、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对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华约的形成等典型事件的学习,能够描述二战后冷战对峙格局的形成过程。2.说出欧共体形成、日本成为世界经济大国、中国振兴以及不结盟运动的兴起,了解世界多极化趋势在曲折中发展。3.阐明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的基本史实,认识世界多极化不可逆转的趋势。【过程与方法】1.围绕“冰与火的交织”这一主题,以古巴导弹危机这一事件为切入口,引发开去,学习和探究冷战的发生、发展与不同时期世界格局的特点。2.通过对材料的分析和解读得出结论,做到论从史出。3.对系列问题进行讨论、合作、探究。【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美苏由战时盟友到战后对峙的原因的学习,体会“国与国之间只有永恒的国家利益”这一道理;2.通过美苏冷战导致德国分裂、朝鲜战争等史实的学习,认识到单个国家的命运与世界大势联系在一起;3.通过对美苏冷战的评价,客观全面地认识其对国际关系格局的影响,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形成一定的科学精神,提升人文素养。五、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了解冷战时期的典型事件,认识冷战的基本特征教学难点:理解冷战的发生、发展与世界格局变化之间的相互影响六、教学设计思路首先,从学生已知的、感兴趣的古巴导弹危机入手,适当重组教材,拉出一条主线:“通过讲清古巴导弹危机这件事,明白美苏冷战这段历史”,帮助学生化繁为简、理清思路。其次,突出史料教学、问题导学和合作学习,以“问题一:昔日盟友为何反目成仇?”引出两极格局形成的背景;以“问题二:美苏争锋还有哪些表现?”阐述两极格局形成的过程;以“问题三:美苏会如何面对危机?”认识冷战的基本特征;以“问题四:冷战下的世界还有哪些新势力在发展?”和“问题五:冷战给世界带来了什么?”展开课堂争鸣,在争鸣中提升认识,辩证看待冷战的发展与世界格局变化之间的相互影响。七、教学过程教学过程设计意图【课前渲染】展示漫画:《古巴导弹危机》,请同学简单介绍一下这幅漫画的故事。要点提示:古巴导弹危机,又称加勒比海导弹危机,是1962年10月在美国、苏联与古巴之间爆发的一场极其严重的政治、军事危机。事件爆发的直接原因是苏联在古巴部署导弹。这个事件被看作是冷战的顶峰和转折点。在世界史中人类从未如此近地站在一场核战争的边缘。简评导入:古巴导弹危机虽然仅仅持续了13天,但美苏双方始终在核按钮旁徘徊,使人类空前地接近毁灭的边缘,世界处于千钧一发之际。时至今日,美苏冷战虽然已成过去,但它对于当今世界格局的影响,如同这场古巴导弹危机一样,始终萦绕在人们心头。今天,咱们不妨以这场危机为横切面,重温美苏之间,这场将近半个世纪的冰与火的交织。【新课教学】问题一、昔日盟友为何反目成仇情境创设:数据引入——战后初期,美苏综合国力对比:1.以漫画的方式来吸引学生,激发学习兴趣,渲染课堂氛围。2.培养学生从漫画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3.通过这幅漫画使学生认识到冷战中美苏的针锋相对,初步感知冷战对国际格局的影响。并利用教师简评中的最后一句话“美苏冷战,半个世纪的冰与火的交织”来点题,引出本课的课题。有关两极格局形成的背景,教材已经简明扼要地交代了,但是高一学生没有二战的知识储备,容易造成部分学生的认知困难。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对二战后初期美苏综合国力对比的解读,结合层层递进式的三重追问:“美苏之间到底有何矛盾?”“既然矛盾难以化解,何不干脆打一场?”以及“《古巴导弹危机》这幅漫画的哪些细节可以体现出这是冷战的典型表现?”帮助学生理顺要点,材料一:美国:工业生产量占世界2/3,黄金储备量占世界3/4,49年前垄断了原子弹,拥有1200多万军队,30艘航空母舰,近500个军事基地。材料二:苏联:经济总量排世界第二,相当于美国的30%,苏军总数达1140万,扩展了60万平方公里疆土,49年试验原子弹成功,53年试验氢弹成功。教师设问:随着二战的结束,法西斯被消灭以后,一个崭新的历史命题摆在人类面前,二战后的新世界,谁主沉浮?请看以上两组数据,并谈谈你的感受?要点提示:二战后初期,美国的军事力量、经济力量,以及它的政治影响力,都急剧膨胀,在资本主义世界已经是独占鳌头。世界范围内,唯一可以和美国相抗衡的政治军事大国只有苏联这个社会主义国家。实际上,从二战后期开始,在以雅尔塔为代表的一系列国际会议上,美国和苏联,就已经根据各自的战略需要,对战后的世界势力范围进行划分,历史上把它称作雅尔塔体系,这已经勾画出两极格局的基本轮廓。继续深化:史料引入——战后初期,美苏双方领导人的想法:材料一:美国是“经济世界的巨人,全世界应该采取美国制度”。——杜鲁门材料二:“谁占领了地盘,谁就能把他的那套社会制度推行到他的军队所能到达的地方去。”——斯大林教师设问:结合上述材料综合思考,为何曾是盟友的美苏两国,在战后初期会反目成仇?要点提示:战后初期的美国和苏联,实际在最终目标上是一致的,双方都想领导世界,可问题是世界只有一个,一山不容二虎,双方都想凭借强大的综合国力领导世界,也都把对方看作是自己称霸世界的最大障碍,正如那句名言说的,“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有的只是永恒的国家利益。”国家利益的冲突是美苏反目成仇的根本原因。承接设疑:既然双方都因为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矛盾,把对方看作是眼中钉,肉中刺,欲除之而后快,何不干脆打一场?要点提示: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人类历史上规模空前的战争,给人类社会造成了严重的破坏。大战导致的政治经济危机,引发了世界人民要求和平,反对战争的呼声日益高涨。再加上战并启发学生去一步步地深入思考,最终得出,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并非凭空而来,而是一系列历史要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检查学生预习的效果,落实基础知识,并为后面深入理解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华约等知识点做铺垫。1.翻转课堂,体现课堂的流动性和生命性,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陈述观点,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历史批判能力和发散思维。2.利用精选的史料,创设情境,营造有利于学生积极思考和主动探究的课堂教学氛围,培养学生多角度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3.把美苏两极对峙格局的形成过程直接呈现在世界地图上,有助于学生时空观念的培养。后初期美苏的综合国力总体上是旗鼓相当的,因此一旦开战的结果就是两败俱伤,这是美苏都不愿意看到的。阶段性小结:我们在探讨国与国之间关系的时候,大抵有三个变量——国家利益、意识形态和国家力量。战后的美苏,在雅尔塔体制勾勒出两级格局基本轮廓的前提下,一方面,因为国家利益和意识形态的矛盾,产生尖锐冲突,又因为两国力量的旗鼓相当,不敢贸然开战,再加上战后的大环境是人们渴望和平,不希望战争,于是出现了一个极为特殊的局面,叫做冷战。回踩漫画:古巴导弹危机,就是冷战的一个典型体现,请大家仔细观察,这幅漫画的哪些细节可以体现出这是一场没有硝烟的较量?引导学生从漫画中抓取关键信息,强调冷战的两大特征:1.全面对抗;2.没有直接开战。问题二:除了古巴导弹危机,美苏冷战还有哪些表现?教师设问:既然冷战指的是美苏之间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诸多方面的全方位对抗,那么除了古巴导弹危机以外,美苏冷战还有哪些表现?要求学生自主阅读课本相关内容,根据老师提供的这幅美苏争锋的热点地区示意图,掌握美苏冷战的主要表现?翻转课堂:把课堂交给学生,请学生结合热点示意图,介绍美苏争锋的重大事件(杜鲁门主义、马歇尔计划、北约等),在学生介绍到位的地方,及时肯定,并加以强调;在学生介绍进一步培养学生分析材料,从材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能力。借以引导学生从典型事件上来理解美苏冷战的基本特征有关两极对峙格局形成的过程,是本课的重点所在。为了突出重点,首先,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带着明确的学习任务阅读教材,以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接着,让学生来介绍,这些事情是什么,以增强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并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笔者觉得在课堂上,有时候敢说比说得对更加重要;然后,教师通过材料追问这是为什么,从“是什么”到“为什么”,实现学生从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升华;最后师生一起完成“美苏争锋的热点表现示意图”,一方面直观生动,帮助学生形成历史空间概念,另一方面,也为后面难点的突破打下基础不到位的地方,通过材料追问,引导学生进一步思考,三个追加材料如下:1.杜鲁门主义:1947年,杜鲁门向国会提出咨文的原话:IbelievethatitmustbethepolicyoftheUnitedStatestosupportfreepeopleswhoareresistingattemptedsubjugat

1 / 15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