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地名与地理环境关系研究摘要地名是人们对具有特定方位、地域范围的地理实体赋予的专有名称。地名不仅代表了命名对象的空间位置,指明它的类型,而且还经常反映当地的自然地理或人文地理特征。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地名由少变多,从简变繁,其传播范围也由近及远,由小变大。地名既是地理环境的产物,并且能反映出地理环境的特征和人类社会不同历史时期的变迁和人类对地理环境特征的认识。按地理特征命名的地名是最普遍的,也是最主要的地名命名方式之一。但所有的地名命名时都离不开中国传统文化的影响。通过对地名的研究分析不仅可以了解一个地区地名的起源、发展、演变以及这个地区地名的命名因素还可以更好的了解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更好的学习中国传统文化,使中国5000年的文明更加耀眼。研究地名有利于日益增多的政治、经济,科学、文化的国际交流;通过地名与自然和社会环境之间关系的研究,对发展科学、文化、经济建设可提供重要参考资料;有利于维护国家领土的主权和民族的尊严,以及国内各民族的团结。关键词:地名;中国传统文化;地理环境;自然环境AbstractPlaceitispeoplewithspecificorientation,distinguishednamegivenbytheregionalrangeofgeographicentity.Placenamerepresentsnotonlythespatialpositionofanamedobject,specifyitstype,butalsooftenreflectthecharacteristicsoflocalphysicalgeographyandhumangeography.Withthecontinuousdevelopmentofsociety,geographicalnamesfromlesstomore,thoughpropagation,whichspreadfromtheneartothedistant,fromsmalltolarge.Placenameisbothaproductofgeography,andcanreflectthegeographicalcharacteristicsandchangesofdifferenthistoricalstagesofhumansocietyandhumanawarenessofgeographicalandenvironmentalcharacteristics.Accordingtogeographicalfeaturesnamedaftergeographicalnamesarethemostcommon,isoneofthemostimportantgeographicalnamesnaming.AllplacenamesareinseparablefromthenameoftheinfluenceofChinesetraditionalculture.Analysisbasedontheresearchoftheplacenamesnotonlycanlearnaboutaregionoftheorigin,developmentandevolutionofplacenamesandplacenamesinthisareanamedfactorsalsocanbeabetterunderstandingoftheextensiveandprofoundChinesetraditionalculture,betterlearningChinesetraditionalculture,makeusmore5000yearsofChinesecivilization.Theplacenameisbeneficialtoagrowingnumberofpolitics,economy,science,culture,internationalexchange;Bynameandrelationshipbetweennaturalandsocialenvironment,thedevelopmentofscience,cultureandeconomicconstructioncanprovideimportantreferencedata;Tosafeguardnationalterritorialsovereigntyandnationaldignity,andtheunityofvariousnationalitiesinChina.Keywords:placenames;Chinesetraditionalculture;geographicalenvironment;Thenaturalenvironment前言地名在人类文明开始时就随之产生,并且追随着人类社会发展的脚步而不断发展、进步。不同种类的地名不仅可以对人们的生活交往可以起到指代的作用,而且也可以反映出不同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因此说地名是浓缩了的历史,地名是缩写了的文化,中国地名与传统文化的关系可谓藕断丝连密不可分。地名命名的含义往往都在传统文化的影响和控制之下,脱离不开传统文化的范畴。中国的地名则大都是在传统文化的影响之下产生的。中国国土面积广阔,物产丰富,地形复杂多样,人口众多,居民点数不胜数,因此地名也是复杂多样的,但地名的命名有规律可寻的,因此在地名的研究中大都主要以比较典型的地名作研究对象。1地名的起源原因地名作为精神文化景观与作为物质基础的地理环境(自然和社会)关系密切,很多地名的称谓深受地理环境的影响。根据地理因子的不同可将地名分为以下几类:地理位置类地名、传说类地名、物产资源类地名、傍水类地名、气候类地名、祈福类地名、姓氏、人名类地名、宗教类地名。1.1地理位置类地名《易经》中称日为太阳,称月为太阴。在注释它们的法则时,曾这样概述:太阳主昼,太阴太夜;日生于东月生于西。它们是相互交替着的“万物之主”,通过日月轮回,使世界上的万物得以生生不息。古人习惯把水的南面称之为阴、水北称为阳;山北为阴、山南为阳;山、河之东称之为左,山、河之西称之为右;高为上,低为下等示位的称谓原则。以阴、阳、左、右、东、西、南、北、上、下、内、外等字来命名的地名很多[1]。山东:以在太行山之东而得名。唐大部分属河南道;宋设京东路,后分京东东、西路;金更名山东东、西路,为山东得名的开始;元设山东东西道;明置山东省,后改山东布政使司;清改山东省,省名至今未变。山西:以在太行山之西而行名。唐大部分属河东道;宋设河东路;金分河东北、南路;元设山西河东道,为山西得名的开始;明置山西省,后改山西布政使司;清改山西省,省名至今未变。河南:以在黄河之南而得名。西汉即有河南郡,为河南得名的开始。唐大部分属都畿道和河南道;宋设京畿路和京西北路;金改南京路;元设河南江北省和河南江北道;明置河南省,后改河南布政使司;清改河南省,省名至今未变。河北:以在黄河之北而得名。唐大部分属河北道,为河北得名的开始。宋设河北路,后分河北东、西路;金分河北东路设大名府路;元设燕南赵北道;明设北平省,后废省,所有府和直隶州直属中央,称北直隶;清改直隶省;1929年民国改河北省,省名至今未变。湖南:以在洞庭湖之南而得名。唐属江南西道和黔中道,后设湖南观察使,为湖南得名的开始;宋称湖南路;元设岭北湖南道;明属湖广省,后改省为湖广布政使司;清分湖广省置湖南省,省名至今未变。湖北:以在洞庭湖之北而得名。唐属江南东道、淮南道和山南东道;宋荆湖北路,简称湖北路,为湖北得名的开始;元设江南湖北道;明属湖广省,后改为省为湖广布政使司;清分湖广省置湖北省,省名至今未变。河北省井陉县一共有72个对子村,例如:上安西和上安东;大切和小切;南方口和北方口;前亭和后亭;东王舍和西王舍等等好多以这些示位的称谓原则命名的村庄。1.2地形类地名我国的地形复杂多样,以地形命名的地名多种多样。表示地形的字眼如:山、峰、冈、丘、陉、坪、坝、等多次出现在地名中。如:位于太行山中段的河北省的井陉县,井陉本古地名,以地形而得名。《太平寰宇记》云:“四方高,中央下,如井之深,如灶之陉,燕赵谓山脊曰陉,下视如井,故谓井陉”。还有山东省的定陶县,定陶之名源于陶丘。《说文》中陶丘再成丘也,在济阴,这里有丘双层,像陶灶,故名。春秋末期,范蠡助越灭吴后,出海至齐,辗转至陶,并以陶为天下之中,遂定居焉,故曰定陶1.3物产资源类地名我国国土面积广阔,物产丰富,具有地方特色的物产更时数不胜数,在地名的命名中,好多地名的命名离不开当地的物产,因此这类地名从地名的名中可以看出当地的特产。研究这类地名不仅有助于我们了解当地物产资源和经济发展的状况,而且对开辟新的资源和考虑生产布局问题都有提供线索的作用。例如:山东省的枣庄。枣庄在唐宋的时候形成村落,因多枣树而得名。位于大巴山脉东段北坡,十堰市的西南部的竹溪县,根据《竹溪县志》载:“竹溪因城西五里竹溪河得名。”竹溪河为汇湾河的支流。因两岸多竹林而得名[2]。湖北省的盐城是名副其实的“盐”城。在当地的好多地名当中,至今仍然保留着“团”、“灶”、“总”、“丿”“仓”等和盐业生产管理有关的名称。目前,仍然保留有大丰的西团镇,整个市还有18个村、48个自然村组的地名与“团”有关。盐城境内因“灶”称名的有头灶、三灶、四灶等6个乡镇,另外还有85个村及368个自然村组也是因“灶”而得名的;今天的盐城沿海乡镇地名中仍然保留有一总、二总、三总等地名,并且境内还有7个村和37个自然村组以“总”来命名;盐城境内还有东台三仓镇以及11个村和18个自然村组因“仓”命名。1.4傍水类地名人们的生产生活与水的关系非常密切,日常生活的饮用、农业生产的灌溉、交通运输、航运、水力发电等都离不开水。所以水源的附近时成为人们向往的地方,因此在交通便利的河流沿岸或者几条河流的交汇处就产生了人类居住的地方—城镇。河流的两岸地形比较平坦,交通运输便利,时很好的居住选址。因此人们在水源附近定居并将居住点命名,往往都带有和水有关的字眼。以水命名的地名在世界各地随处可见。水是人类生存所必须的资源。古往今来人们为了寻找水源,留下了不少地名。如:云南一些地名的来源,与水源的发现和水利开发有着密切的关系。云南地名中,“易门”、“八宝”、“南京”、“异龙”、“云龙”等,他们的来源和水源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易门”是彝族先民找水留下的地名[3]。《元史地理志》载:“县西有泉曰洟源,汉语讹作易门。”由于历史上彝族群众在此县西部的群山中发现了一股泉水,水质甘甜,遂辟崖扩源,导水入池,用来饮用、制豆豉、酿酒,其味甚美,并开渠引水,垦殖繁衍,聚邑而居,遂命名为为“洟源”。这是汉语与彝语混合的地名,彝语中“洟”为水,“洟源”的意思是有水源的地方。由于“洟”字难读难写,因此以同音“易”代替之,这是有意雅化,不应视为错讹。“八宝”是壮族人在喀斯特地区寻找水源所留下的地名。文山壮族苗族自治州广南县八宝乡,是优良大米——八宝米的产地。“八”的意思是口子,“宝”的意思是水井,总的意思是水井口[4]。甘肃的酒泉,然而当地没有丰富的水源,实则是缺水地带,古人是因为他们喜欢把含有水源的名字来命名此地是为了可以引来更多的水源。1.5气候类地名这类地名与上述地名相比数量较少,但却很好地反映了当地的气候特征,形象而又通俗易懂。例如:广东西部有个云雾山,因其主峰四时云雾不散而得名;贵州省的贵定县也有一个云雾山,这是因为其常年云遮雾绕而得名;台湾省台中县的东半部高峰处经常被云雾所笼罩,当地的一个集镇便称作雾峰;福建省中部的德化县有一座高山,主峰海拔1800多米,因山顶高耸入云,经常有云集其上,有如高山戴帽,因此名曰戴云山;四川西部的大雪山,海拔4000~5000米,山势较高,因终年积雪而得名;浙江省洞头县的西部海中有一座山,因岛上山高多雾,经常看见霓虹,因此取名霓屿;广东省茂名市东南的电白县,因为当地多雷电而得名;山东省东南部的日照县,因东临大海,日出的时候最先被照射到,因此称作日照[5]。因此这些和当地气候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