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大学浙江省师干训中心刘力教授引言:这些年来我们一直在不断地探索和研讨课堂教学的变革,然而,我们又常常发现在日常教学中,老师该怎么教还是怎么教?古德莱德提醒我们“实践工作者对执行别人的课程改革有什么要求不很明确。这些改革充其量不过是部分的得到实施,实践工作者在力图把改革扭曲成他们熟悉的工作方法时,常常使改革的新颖特征黯然失色(《课堂门后的观察》,1972)”这说明一线的老师对深化课程改革在教学信念上还没有真正的改变,也说明由于应试教育压力的所迫,新的教学方式的育人价值并没有为老师所真正认同,另一方面教师的专业能力也有待进一步提高。要学应会研究和关注课程水平、区别教学、教师期望、同伴影响、教学策略和教学风格等要素,最终是要形成新的课堂与教学文化,让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地得到发展。我们需要怎样的课堂教学变革?(一)2012年3月举行的第二次国际教师大会的主要议题是“当代的教师和过去相比有什么不同?”。1.过去关注的中心在于教师如何传递现有的知识,而现在更加强调对学生个性化的指导以及通过不断的自我研修回应当下学生提出的新问题与新挑战。2.过去教师需要做的就是将以前说过的内容一遍又一遍的教给学生,现在受到新技术和新方法的挑战,需要教师利用先进的信息技术手段构建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同时要因材施教,包容学生的多样化。3.过去的教育目标过于标准化和唯一性,现在则强调学生自主性的培养以及为学生创造个性化的教育体验。4.过去是课程内容优先,现在是学习活动优先。所以与会者都认为,21世纪的老师必须不断提高他们自身的专业水准,成为具有高度专业性的知识工作者,勇于教学变革。一、变革的取向(二)教学变革的核心是学习观的转变,在传统的学习观下,学生只能获得“关于世界的知识”,而没有真正掌握“进入世界的知识”。目前盛行的是解答问题的有效教学和高效课堂,学习方式的变革大多停留在教与学关系上先后顺序的简单翻转和时间数量上的硬性分配。为此,在世界范围内都进行了教学的改革。如:得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高度认可的PBL教学模型,将讲授、辅导讨论、小组合作学习、实地研究、问题分析、问题解决、研究报告等教学要素溶合在一起,从“解答问题”的学习观转向“解决问题”的学习观。又如哈佛大学“为理解而教”的研究项目强调,理解不再是听懂了老师讲授的知识,而是在听懂知识的基础上,用学到的知识来解决问题。一、变革的取向(三)杜威区分了三种水平的课堂教学:1.最不好的一种是把每堂课看做一堂独立的课,不要求学生去寻找这堂课与同一学科不同的课、以及不同学科之间有什么联系,只是利用上一节课所学到的知识来理解现在这节课的内容;2.第二种水平的课,老师在组织教学时往往不会只考虑这节课的内容,而是从更大的知识单元,更长的时间单位来通盘考虑,在教学中也能注意触类旁通。3.最好的课;应注重从形式的思维向实质思维的转变。思维是产生于实际问题的解决之中的,要经历五个思维步骤。一、变革的取向(一)优秀教师是如何备课的我的课程将帮助学生思考和回答哪些大的问题?如何鼓励学生对这些问题感兴趣?学生可能拥有或具备什么样的知识能力和经验,才能回答本课程所提出的各种问题?学生可能有什么样的课前概念和课前思维模式是我希望他们质疑的?我怎样帮助他们接受理性的挑战?从学生需要学什么入手,我需要讲哪些内容,才能帮助他们掌握知识,回答问题,学会学习?我如何帮助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理解和提高?我怎样让学生面对相互矛盾的问题,并鼓励他们努力克服认知冲突,解决这些问题?二、学科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的改进我如何了解学生已经知道什么,并了解他们期望从本课中得到什么?我怎样调和我的期望和他们的期望之间的差异?我将怎样帮助学生学会反思和评价他们自己的学习和思考,掌握学习方法?我将以何种方式(讲课风格和讲课内容)与学生交流并促使他们不停地思考?与传统的先教然后再给予评价不同,我怎样寻求途径给学习者提供适时反馈、提供学习标准让学生自己评价,而不是简单做出分数评判?我怎样创设一个批判性的安全的学习环境,让学生去尝试、实践、接受反馈并且再尝试,唤起学生的求知欲?我和学生应该怎样透彻地把握他们的学习特点、进步情况以及学习质量?二、学科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的改进(二)注重建构的教学建构教学的课堂,首先应从学习者身份的重构入手,同时要注重教材文本的概念建构、知识建构、策略建构,更要注重意义建构。逐步由原意教学走向意义教学。学习角色建构——根据学习方式的要求,进入相应角色。概念建构——知道有关……,明白了什么……,读懂了什么……学科知识建构——对课文知识的认知,以语文为例,文学体裁、写作手法、作品要素分析(背景、情节、观点)、作家风格等策略建构——学习语文的策略知识,以语文为例,读不同体裁不同类型的作品,会有不同的过程和方法,会反思和元认知等意义建构——以语文为例,对作品的意义的理解,诠释、生成与创造,根据自己的前理解图式,构建文本意义二、学科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的改进建构教学能够帮助学生有效地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培养创新意识。但课堂上我们应该用什么样的问题展开教学,涉及到教师的教学策略。众所周知,同一个问题上的知识形态或类型是有所不同的,如(1)知识有不同层次吗(或然性——用于引导学生发现问题)(2)知识是有不同层次(实然性——用于帮助学生分析问题)(3)知识应当是分不同层次的(应然性——用于鼓励学生解决问题)调查表明,学生大多喜欢或然性问题,几乎没人喜欢应然性问题。从心理学角度看,人们总是喜欢独立思考、自由思考,而思考空间越大,思想的自由度也越大。或然性问题没有定论,可以独立思考自由探讨,而应然性问题,不仅有定论,而且不由分说,有指令的性质,对自由思考的人来说,比较乏味(尽管也可以质疑)。从知识的实际发展和思维的步骤看,最可贵的是发现问题,然后再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这就意味着要想有深度地和创意地学习,就应当用或然性问题去刺激学生的思维,坚信知识是构建的,不是灌输的。二、学科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的改进(三)从教学预设到教学的“即兴创作”1.有效的教学主要通过教师的教学机智反应出来。(1)教师能否根据课堂情境做出瞬间判断和迅速决定,调节自己的教学计划;(2)教师能否对教学做出变通,根据直觉、灵感、顿悟和想象力即兴发挥。1992年有学者(Sydner,Bolin,Zumwalt)探讨教师的课程实施问题并将之概念化,提出了教学实践的忠实观、相互调试观和创作观,并指出了这三个概念中蕴含的教师角色与课程实践的意义,强调“即兴创作”是教师重要的实践智慧之一,提倡教师在教学中的创意,通过生成而不是预设达成有意义的教学。这对教师基于实践知识的专业发展有重要的启示。二、学科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的改进2.一堂优质的课其实是一个即席创作,教学的有效性和教学机智的发挥主要取决于三个要素:1)对学生产生影响的教学提示的质量2)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参与3)激励学生持续努力的矫正性反馈和强化这三个要素与作为生理学三要素的输入加工和输出比较相似,以下简要分述:二、学科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的改进——教学提示:就具体的操作来说,教学提示是指向学生说明将要学什么和怎么学。提示的质量取决于它的清晰度、明显度以及由教师、教材或两者共同提供的解释力与指导力的大小。它常借助于(1)先行组织者(是指将新的概念或术语与先前所学的内容联系起来的简短的提要)一般来说,可由教师提供或学生提供,并以课文图解的形式(包括概念图)出现得先行组织者效果最佳。(2)附加问题(是指提醒学生注意应该回答的关键问题,尤其是课文中的关键问题)(3)目标设定,即提出来可以明确表示的学习任务、方法或标准。(4)学习层次。(5)前测,前测向学生展示了课堂教学中和课后测验中将得到强调的内容,它可以产生积极的提示作用二、学科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的改进——学生参与:高度的参与表现为没有无关行为、注意力集中于当前的任务,热情地投入集体讨论以及长时间的学习,它在教学中表现为:(1)对学生的高期望和高要求(2)通过精心的提问设计促进学生深入思考深度参与——矫正性反馈和强化:矫正性反馈是指对学生口头和书面反映的错误进行纠正。它主要:(1)通过重新教学来纠正错误,重教即可用先前所用的方法,也可采用不同的方法。(2)表扬或其他课堂强化刺激(3)为学生提供额外的练习时间,包括课后作业二、学科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的改进(四)基于在我评估的教学改进——六维层级图此六维层级图可作为教师对自我课堂教学情况评估的工具。六维包括目标、内容、结构、方法、理答、气氛,每一维度分为六个层级。教师依据每一维度中内涵的描述,比对自身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得出相应维度的层次评价,将六维层次评价汇总至六维目标层级图中,描点连线,可直观的了解自身在课堂教学中的优势与不足。二、学科课堂教学设计与实施的改进设计的基本理念是,要让学生走进真实的世界,走出形式思维的教学,要在实质思维的训练上下功夫。思维五步法第一步,要提供真实的经验情境;第二步,引导学生在真实情境中产生问题;第三步,通过思维活动搜集材料,提出解决问题各种设想;第四步,推断和验证哪个设想最能有效解决问题,第五步,用行动检验假设。与思维五步相应,最好的老师往往不急于把知识塞给学生,而是联系学生的生活场景和生活经验,引发学生的兴趣,让他们带着疑问来学习和探究。值得我们重视的是提出解决问题的假设就是运用已有知识进行创造性思维活动的过程,也是一个尝试错误的学习过程。老师一定控制提供现成答案的冲动,否则学生不仅学不到什么,还体验不到思维的快乐,因此杜威认为在这样的课上,学生思维的动力(好奇心和解决问题的需要)、思维的态度(虚心、专心和责任心)和思维方法的培养同样重要!三、实践活动课如何设计——超级市场之旅三、实践活动课如何设计——超级市场之旅为了说明综合实践活动课的设计理念,下面以台湾的“超级市场之旅”的教学设计为例。(一)前言随着社会的演变,消费者和生产者的距离愈来愈远,现今的学生普遍对于日常生活所需的物质非常陌生,譬如:学生常常分辨不出什么是菠菜,什么是油菜,什么是甘蓝菜,甚至于不曾到传统市场或超级市场去独立完成一项购买活动。国中家政课程有鉴于此,在内容安排上希望能培养学生处理现代生活的知识与技能,使学生在现在能妥善安排自己的生活,毕业进入社会之后,能适应社会环境,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好未来!在国中家政第一册的课程中包括有第六章物品的购买:商店、商品的选择,购物要则。第二册课程中则包括了第一章食物的分类与简介。第三章食物的选购与储存。第四章加工的食品。这些章节都与食物的选购有关,因此本单元设计将这些单元抽出,配合实际的参观活动,组成了“超级市场之旅”。(二)学习目标1.了解超级市场的意义及功能。2.能说出超级市场所贩卖的物品种类。3.了解食物的五大分类。4.能说出几种常见食物的名称。5.了解选择食物的原则。6.能说出各类食物选购与储存的注意事项。7.能说出什么是加工食品。8.能说出选购加工食品应注意的事项。9.了解物品购买的要则。10.了解选择商品应注意的事项。11.能说出选购商品的原则。12.认识一些常见的标准标志。13.能说出什么是商品标示。14.能说出商品标示应包括哪些项目。15.知道如何进行一项购买活动的设计。16.能实际按照计划进行采买活动。三、实践活动课如何设计——超级市场之旅(三)学习前准备1.阅读有关资料。2.联络超级市场的管理单位,确定两次参观的时间及相关事项。3.制作幻灯片“常见的食物”。4.搜集各种食物的包装袋。5.搜集各种印有标准标志的标签、条码、商品包装。6.阅读卫生单位有关加工食品的各项规定。7.阅读“商品标示法”。8.制作本单元有关教学所需之投影片及图片等。9.准备需要的投影机,幻灯机等器材。三、实践活动课如何设计——超级市场之旅(四)学前评鉴1.有没有去过超级市场?2.是否在超级市场买过东西?3.知不知道超级市场里卖什么东西?4.知不知道怎么选购东西?三、实践活动课如何设计——超级市场之旅(五)教学内容1.超级市场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新兴的商店,它将所有在日常生活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