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的护理护理池王翠萍心脏的解剖结构心脏的解剖结构心脏的解剖结构急性心肌梗死定义:冠状动脉供血急剧减少或中断,使相应的心肌严重而持久缺血导致心肌坏死。临床上表现为持久的胸骨后剧烈疼痛、心肌酶增高、心电图进行性改变;可发生心律失常、休克或心力衰竭,属于冠心病严重类型。病因和发病机制基本病变: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管腔严重狭窄、侧枝循环尚未建立,心肌供血不足在此基础上发生血供进一步急剧减少或中断1h心肌梗死临床表现与MI大小、部位、侧支循环有关1、先兆:心肌缺血的表现:胸闷、胸痛、乏力或活动后心悸等含服硝酸甘油效果不明显的临床表现2、症状:(1)疼痛—最早最突出的症状性质:剧烈、难以忍受的压榨或灼烧样。常伴有濒死感,恐惧等部位:胸骨后,可放射致左肩背,左上肢等临床表现(2)全身症状有发热(1周,38℃左右)(3)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上腹胀痛等(4)心律失常:1~2周内,24h最常见。前壁梗死多见室性心律失常,如:室性期前收缩;下壁梗死易发生房室传导阻滞及窦性心动过缓。室性早搏ECG特点:提前出现的QRS-T波群,QRS波群宽大畸形,时间≥0.12S;其前无提前出现的P波;T波方向与QRS波群主波方向相反室颤室颤:QRS与T波完全消失,而代之以形态、大小各异的、极不均匀的颤动波,频率250-500次/分。表现:意识丧失,抽搐(阿-斯综合征),呼吸停顿,甚至死亡。(5)低血压和休克疼痛缓解后①收缩压仍80mmHg或原有高血压收缩压下降80mmHg;②伴有烦躁不安、皮肤湿冷,脉细速、多汗、少尿,神志迟钝临床表现心电图特征:异常深而宽的Q波(反映心肌坏死)ST段弓背向上明显抬高(反映心肌损伤)T波倒置(反映心肌缺血(6)心力衰竭临床表现3、体征(1)心脏体征:心脏扩大,心率快,心包摩擦音,心尖部收缩期杂音或伴收缩中晚期喀喇音—乳头肌功能不全,各种心律失常(2)血压:降低(3)心衰、心律失常、休克体征心肌标记物及动态改变治疗原则监护和一般护理1、休息:身心休息2、吸氧:间断、持续3、监护(CCU)4、绝对卧床1~2周,2~3周后鼓励下床活动5、低盐低脂饮食6、保持大便通畅、避免用力排便护理诊断1疼痛与心肌缺血坏死有关2活动无耐力与氧的供需失调有关3有便秘的危险与进食少、活动少、不习惯床上排便有关4潜在并发症心律失常5潜在并发症心力衰竭护理措施疼痛:(1)休息(2)吸氧(3)心理护理(4)止痛护理措施活动无耐力(1)第一周,急性期,绝对卧床休息指导病人再发病后绝对卧床休息,一切日常生活有护士及家人协助(2)第2周无并发症,在床上活动(3)第3周可离床站立,并逐步由室内至走廊内行走,二便自理,但应有护士或家人陪同(4)第4周后逐步室外适当活动,有并发症者可视病情而定。护理措施有便秘的危险:饮食:低盐、低脂、高纤维按摩腹部药物通便护理措施潜在并发症心律失常严密观察生命体征、心率、心律及病人的神志变化护理措施潜在并发症心力衰竭监测生命体征限制活动、限制输液速度、镇静、慎用阻滞剂。血压正常或偏高时:扩血管,利尿等对症处理再灌注治疗发病6小时内,使闭塞冠脉再通,心肌得以再灌注,使MI范围缩小,改善预后一)、溶栓疗法:静脉:尿激酶,20万静推,100~150万静滴(30分钟内)冠脉:4万推入,30~50万(30~60分钟)目前不主张。重组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r-tPA):8mg静推,42mg静滴(30-90分钟)经皮冠脉内成形+支架植入术(PTCA+S)1.入院前准备:床单位,氧气装置,急救车,除颤仪,无创呼吸机,心电监护,通知医生2.过床:要轻,快,三到四人搬运法,绝对避免患者用力3.体位:过床后取平卧位,绝对卧床休息,注意保暖心梗的急救4.迅速监测生命体征,防止心律失常5.吸氧;高浓度面罩或者无创给氧6.建立静脉通路(左侧肢体)7.遵医嘱给予吗啡镇痛,硝酸甘油扩冠降压,口服负荷剂量抗凝药,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8.溶栓治疗:尿激酶+0.9%NS100ml静脉滴注,30min内滴完,滴注过程中,一定要密切观察患者有无再灌注性心律失常的出现,床边备好除颤仪9.如果病人需要行急诊PCI术,应立刻做好术前准备(备皮,抽血),通知护长和手术护士疾病预防预防动脉粥样硬化和冠心病冠心病者应长期药物治疗小剂量阿司匹林、双嘧达莫、或噻氯匹定对抗血小板聚集和黏附,预防梗死应用他汀类药物保护内皮细胞功能、抗炎及降脂治疗普及心肌梗死知识,及早发现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