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教师职业理念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1综合素质第一章教师职业理念第一节教育观考纲:1.理解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2.掌握在教育中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3.依据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分析和评判教育观念;考试重点:对素质教育内涵的理解;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素质教育观现在教育实践中的运用;教育观就是教师的教育观念,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形成的,对教育的根本看法和态度。教育观是教育行为的先导。科学的教育观就是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即素质教育观。素质教育概述一.素质教育的内涵2(一)素质教育的概念素质教育是以提高民族素质为宗旨的教育。它是依据《教育法》规定的国家教育方针,着眼于受教育者及社会长远发展的要求,以面向全体学生、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宗旨,以注重培养受教育者的态度、能力,促进他们在德智体等方面生动、活泼、主动地发展为基本特征的教育。素质教育要是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劳动、学会健体和学会审美,为培养他们成为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奠定基础。(二)素质教育的含义1.素质教育以提高国民素质为根本宗旨的教育;2.素质教育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教育;3.素质教育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教育;4.素质教育是充分发挥个性潜能,促进学生个性发展的教育;5.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素质教育的核心。素质教育的含义可以概括为:“一个宗旨、两个重要、三大要义”(1)“一个宗旨”:提高国民素质;(2)“两个重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3)“三大要义”:一是要面向全体学生;二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三是让学生生动活泼地主动发展;个性发展二.素质教育的产生和发展31.1985年,《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2.199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发《中国教育改革和发展刚要》提出中小学要全面转向提高国民素质的轨道;3.1999年,教育部出台的《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活动计划》,素质教育被列为第一项跨世纪工程;4.199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关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成为国家推进素质教育的主导思想;5.2006年重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明确提出“义务教育必须贯彻国家的教育方针,实施素质教育”,表明“素质教育”成为国家意志;6.2010年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提出,:“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战略主题。”三.素质教育的基本特点1.全体性:面向全体学生,促使每个学生发展;2.全面性:为了学生的全面发展;3.基础性:促进“基本素质”,拥有“一般学识”;4.发展性:着眼于培养学生的发展潜力与后劲;5.主体性:尊重学生的身心特点与发展需求;6.未来性:立足并适应未来发展的需要;7.开放性:拓宽教育空间,形成教育合力;国家实施素质教育的基本要求:1.面向全体学生;2.促进学生全面发展;3.重视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4.发展主动精神,注重学生个性健康发展;5.着眼于学生的终身可持续发展;简而言之,坚持德育为先,坚持能力为重,坚持全面发展。四、学校实施素质教育的途径和方法41.学科教学(基本途径)(1)优化课程结构体系;(2)改革教学方法;(3)重视发展学生个性特长;2.社会实践(重要途径)(1)组织学生参加社会服务活动;(2)带领学生考察社会;(3)建立社会实践基地;3.家校合作(有效途径)(1)组建学生家长委员会;(2)举办家长学校;(3)建立学校与家长联系机制;第二节学生观科学的学生观:以人为本,即:坚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学生观是指教师对学生的基本认识和根本态度,它直接影响教育活动的目的、方式和结果。学生的特点(一)学生是教育的对象1.依据(1)从整个教育实践活动看,学生是被教育者、被组织者和被领导者,他们是教育的对象。(2)从学生自身特点看,学生自身具有可塑性、依附性和向师性。2.表现(1)学生明确自己的主要任务是学校,具有接受教育的心理倾向;(2)学生愿意服从教师的指导,接受教师的帮助,期待从教师那里汲取营养,进而促进自身的身心发展;(二)学生是自我教育与发展的主体1.依据5(1)学生具有主观能动性。学生是有知识、有思想、有个性、有血有肉的人,他们不会机械、盲目、消极被动地接受教育,而是具有选择性;(2)学生具有自我教育的素质和能力。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素质,能够进行自我教育;2.表现(1)自觉性(主动性)。学生是具有意识、有自觉性的人,对教师的影响及接受程度都受到学生自己意识的自觉支配。(2)独立性(自主性)。学生是独立的人,有自己独特的生活经历、个性特征、知识水平、人格和尊严。学生对教师的教育影响都有“过滤”、与取舍,有自己考虑和选择的独立倾向。(3)创造性。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最高表现形式。(三)学生是发展中的人相较于成人,学生正处于一个身心发展快速,既不稳定有不成熟的时期,具有很大的发展可能性与可塑性。学生是发展中的人包括四层含义:1.学生具有和成人不同的身心发展特点;2.学生具有发展的巨大潜在可能性;3.学生具有发展的需要;4.学生具有获得成人教育关怀的需要;(四)学生是以学习为主要任务的人学生通过教师的教育教学活动,掌握学习方法,让自己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学会学习,自主发展。“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一)“以人为本”的含义“以人为本”就是主张把人放在第一位,以人作为教育教学的出发点,顺应人的禀赋,提升人的潜能,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体现在教育活动中,“以人为本”即“育人为本”,它把目标指向“学生的全面发展”。“以人为本”思想包括以下几层含义:1.坚持以人为本,在教育工作中的重要着眼点是全面提高国民素质,这就需要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即坚持德育为先,坚持能力为重,坚持全面发展。2.关注人人接受教育机会的公平性教育机会均等是指人人在教育活动和过程中都享有同等的受教育机会。教育公平是社会主义教育的本质要求。保障人人享有公平的受教育权力和机会,使全体人民学有所教是教育工作义不容辞的责任。3.满足每个人接受教育的个性需要和期望“以人为本”要求每一位学生的隔天发展潜能为本。所以,教育的最高境界是满足每个人的6个性需要和期望。(二)“以人为本”的学生观“以人为本”的学生观就是以学生的发展为核心,承认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每个学生都有潜力,学生是完整的个体,充分尊重、关心、理解每个学生,根据学生的不同特点,教育和引导他们学习、生活,帮助他们健康成长,为他们今后一生的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1.学生是发展中的人,要用发展的观点认识学生(1)学生的身心发展是有规律的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顺序性学生从出生到成人,其身心发展是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由量变到质变的连续发展过程。如“中心四周律”和“头尾律”。因此,教育要循序渐进,不能超越,也不能滞后,亚欧由浅入深、由易到难。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不平衡性表现在:一是同一方面的发展速度在不同的年龄阶段是不平衡的,如个体身高的两个生长高峰;二是不同方面的发展速度是不平衡的,如相对于成人而言,儿童的大脑发展比较快,而身高则相对较慢。因此,教育要善于抓关键期,使学习与成熟相适应,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取得最好的效果。学生的身心发展的年龄特点具有阶段性学生身心发展在不同年龄阶段表现出不同的总体特征及主要矛盾,面临不同的发展任务。年龄特征是指在一定的年龄阶段,人的生理与心理两方面会出现某些典型的、本质的特征。因此,教育必须针对不同阶段学生的年龄特点,提出不同的具体任务,在教育内容与方法上区别对待,同时也要考虑各个年龄阶段的衔接性。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个别差异性表现在:不同学生的同一方面发展速度和水平的不同;不同方面发展的相互关系不同;不同的学生具有不同的个性心理特征。教育要充分重视学生的个别差异,做到因材施教,使他们获得最大限度的发展。学生的身心发展具有互补性指机体某一方面的技能受损甚至缺失后,可通过其他方面的超常发展来得到部分的补偿。如盲人往往在听力上比常人要好。因此,教育上要着力培养自信和努力的品质。一要树立信心,相信每一位学生,都能通过努力能够获得良好的发展;二要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扬长避短,激发学生自我发展的信心和自觉。7(2)学生具有巨大的发展潜能要坚信每个学生都是可以获得成功的,要对教育好每一位学生应充满信心。(3)学生是出于发展过程中的人是在教育过程中发展起来的,是在老师指导下成长起来的(4)学生的发展是全面的发展教育不仅要重视对学生的“知识与技能”,更要发展学生的“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把学生培养成全方面发展的人。2.学生是独特的人,要尊重学生的创造性(1)学生是完整的人教育要还给学生完整的生活世界,丰富学生的精神生活,使其有全面展现个性力量的时间和空间。(2)学生有其自身的独特性珍视学生的独特个性和培养具有独特个性的人,应成为我们对待学生的基本态度。(3)学生与成人之间存在巨大的差异应“把孩子看做孩子”,充分尊重儿童的身心特点与权利。3.学生是具有独立意义的人,要尊重学生的自主独立性(1)学生是不以教师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3)学生是责权主体;第三节贯彻“以人为本”学生观的基本要求(“育人为本”是核心,全面发展是终极目的)一、用全面的眼光看待学生,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1.要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特点;、2.要在教育教学实践中杜绝只重智力而忽视体育、德育的片面做法;3.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尊重学生的感受,调动学生的学习能动性,鼓励学生的创造性。二、客观公正、一视同仁地对待学生教育公正是“以人为本”对儿童教育的本质要求。坚持“教育公正”,要求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不因性别、民族、地狱、家庭背景和个体身心发展情况而歧视一些学生,要使所有学生都能够获得均等的教育机会。三、尊重热爱学生教师要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尊重学生的身心规律和年龄特点,平等公正地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的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在教育教学活动中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四.因材施教,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81.教师要深入了解学生的只是基础、个性特点和内心世界,并根据学生的成绩差异、性别差异和个体特点有的放矢进行教育教学,真正使每个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最充分的发展。2.教师要对学生多引导、多表扬,实行多元评价。教师要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宗旨,从多元的视角,利用各种资源对学生的发展水平做出评价。五、树立全心全意为学生发展服务的意识。本章重点回顾1.科学的学生观就是以人为本,即坚持以人为本,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2.“以人为本”学生观的基本特征(主要内容)3.学校贯彻“以人为本”学生观的基本要求。关键词:尊重关爱公正第三节教师观科学的教师观:教师职业是一种专业,有自身的专业特点:教师是专业人员,尤其独特的职业责任、角色与要求;要终生学习,促进学生自身持续专业发展(成长)教师观是指对教师职业的特点、责任、教师的角色以及科学履行职责必须具备的基本素质等方面的认识。现代教师的角色教师的职业责任主要是通过教师的角色承担得以体现的1.学生全面发展的引导者、促进者;2.学生快乐学习的指导者;3.学生心理健康的培育者;4.教育信息的开发与应用者(课程开发者、教学研究者);5.民主和谐师生关系的构建者或概括为:传道者、授业解惑者、示范者、管理者、朋友、研究者。二、教师专业发展(一)教师专业发展的内涵教师专业发展是指教师在其整个职业生涯中,依托专业组织,通过终身专业训练,习得教育专业知识技能,实现专业自主,变现专业道德,增长专业能力,成为合格专业人员的过程。(二)教师专业发展的不同阶段1.教学前关注阶段2.早期生存关注阶段93.教学情境关注阶段4.对学生关注阶段(教师专业发展成熟的标志)(三)教师专业发展的内容1.专业知识2.专业能力3.专业情意也可表诉为:(1)师德素养;(2)知识素养;(3)能力素养;(4)心理素质;(四)教师的专业(职业)素养1.广博而精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