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短期资产管理第一节现金管理第二节应收帐款管理第三节存货管理第一节现金管理一、现金管理概述现金是立即可以投入流通的交换媒介。现金是公司中变现能力及流动性最强的资产。持有足够的现金,能够增强企业资产的流动性,降低企业的财务风险。因此,确定最佳的现金持有量是现金管理的主要内容。(一)企业持有现金的动机交易动机。预防动机。投机动机。企业的现金持有量应等于:交易需要额+预防需要额+投机需要额(二)现金管理的内容:1、确定最佳现金持有量。即正常情况下企业的现金最低余额,最理想的余额为零。2、编制现金预算。根据企业的生产经营情况,预计现金流入量、流出量,并根据期初余额,确定现金多余或不足。3、现金日常控制。对日常的现金收支情况进行控制,并对多余或不足的现金做出安排。二、现金预算管理现金预算:1、考虑企业计划期内正常的现金流动状况。2、如按正常流动,短缺时点前安排短期筹资。是短期融资计划的基本工具,便于识别短期资金需求及现金缺口。编制现金预算的常用方法主要有现金收支法、调整净收益法、估计资产负债表法三种。三、现金持有量决策最佳现金余额是指企业所持有的现金数额是最为有利的数额,即成本最低时的货币持有量。确定最佳现金余额的模式主要有:成本分析模型存货模型(一)成本分析模型通过分析公司持有现金的相关成本,寻求使持有现金的相关总成本最低的现金持有量的模式。现金成本主要包括:持有成本——企业因保留一定现金余额而增加的管理费用及丧失的再投资收益。其中:管理费用是固定成本;再投资收益是机会成本,现金持有量越大,机会成本越高。转换成本——现金同有价证券之间相互转换的成本,如委托买卖佣金、委托手续费、证券过户费、实物交割手续费等。现金持有量越少,证券变现的次数越多,相应的转换成本就越大。短缺成本——在现金持有量不足而又无法及时通过有价证券变现加以补充而给企业造成的损失。短缺成本随现金持有量增加而下降。确定最佳现金持有量的具体步骤:(1)根据不同的现金持有量测算并确定有关成本数值;(2)按照不同的现金持有量及其有关成本资料编制最佳现金持有量预测表;(3)在测算表中找出相关总成本最低的现金持有量,即最佳现金持有量。评价:优点:相对简单、易于理解。缺点:要能够比较准确地确定相关成本与现金持有量的函数关系。四、现金日常管理现金日常管理的目的是加速现金的周转速度,提高现金的利用效率,有效地控制现金支出。为了达到这一目的,可运用下列策略:1、加速收款发生应收账款可以扩大销售规模,但会占用企业的资金,因此需实施妥善的收款策略,缩短收账时间。2、推迟应付款的支付企业在不影响自己的信用的条件下,尽可能地推迟应付款的支付期。。3、合理使用现金浮游量。从企业开出支票,收款人收到支票并存入银行,到银行将款项划出企业帐户,中间需要一段时间,这段时间占用的现金量称为现金的浮游量。尽管企业已开出支票,但仍可以使用,不过须注意控制使用时间。4、闲置现金投资管理。闲置现金可用于短期证券投资以获取利息收入或资本利得,如果管理得当,可为企业增加相当可观的净收益。财务人员通常使用的金融工具主要有国库券、可转让大额存单等。第二节应收帐款管理一、应收账款管理的内容1、应收帐款产生的原因商业竞争:促进销售,减少存货销售和收款的时间差距。2、应收账款管理目标制定合理的应收账款信用政策,并在这种信用政策所增加的销售盈利和负担成本之间作出权衡。3、应收账款管理的内容:(1)事前管理:包括信用调查和评估、信用政策的制定。(2)事中管理:通过编制账龄分析表来监控应收账款。(3)事后管理:采取有效的收账措施,收回应收账款。二、应收帐款成本1、机会成本。企业销售过程中形成了应收账款,就意味着丧失了一定的投资盈利的机会,便形成了应收账款的机会成本。应收账款的机会成本=维持赊销业务所需要的资本×资本成本2、管理成本。包括有:对客户信誉情况调查费、收账费用等。3、坏帐损失。因故不能收回而发生的损失。这是应收账款最大的风险所在。应收账款的信用成本=机会成本+管理成本+坏账成本三、应收账款政策的制定企业应根据实际情况和客户不同的信誉情况制定合理的信用政策。信用政策包括:信用标准、信用条件和收帐政策。1、信用标准是指企业同意授予客户信用所要求的最低标准。制定信用标准时应考虑:(1)同行业竞争对手的情况;(2)企业承担风险的能力;(3)客户的资信程度(采用5C法:品德、能力、资本、担保、条件)2、信用条件信用期限、现金折扣、折扣期限。3、收账政策企业收回到期或逾期应收账款所采用的措施和方法等的统称。通常比较不同收账政策的收账成本和节约的信用成本来确定最佳收账政策。四、应收帐款的日常控制1、信用调查与评估(1)信用调查:对客户的信用状况进行较全面的调查和了解,包括采用直接调查、委托信用调查机构进行调查等。(2)信用信息:财务报表;银行账户状况;客户与本公司的信用交往记录;客户与其他公司的信用交往记录等。(3)信用评估:在信用调查的基础上,对客户的信用状况进行评估,包括采用五C分析法(品德、能力、资本、担保、条件)、信用评分法等。2、监控应收帐款3、收账程序:(1)信函催收:通常在信用期满时采用。(2)电话催收:通常在信用期满及以后采用。(3)派员催收:信贷经理或销售人员亲自登门催收。(4)委托收账代理商催收。(5)采用法律手段催收常见的讨债方法有如下几种:(1)讲理法。(2)恻隐术法。(3)疲劳战法。(4)激将法。(5)软硬术法。第三节存货管理物资库存控制的一般模式:不要库存物资库存需要有补充库存要库存不需要有补充库存库存控制是企业生产管理最重要的内容之一。一、企业持有存货的动机持有存货的传统理由:防范生产过程的不可靠性;满足顾客的需求;获取折扣优惠;避免未来价格上升的不利影响;权衡订货成本和持有成本。二、存货成本与存货相关的成本主要有两项,一种随着库存量的增加而增加,另一种随着库存量的增加而减少。(1)随着库存量的增加而增加的成本资金的成本;仓库费用;库存物资的折旧和损耗;税收和保险费等。一般称为储存成本(持有成本)(2)随着库存量的增加而减少的成本订货费;调整准备费;缺货损失费;生产管理费等。一般称为订货成本。成本订购数量持有成本订购成本总成本三、存货控制的基本方法(一)存货的经济订购批量EOQ是经济批量的简称,是决定订货量最常用的方式。是以存货成本最小化来决定公司订购的数量。存货相关总成本=相关储存成本+相关订货成本该模型有以下假设:不允许缺货;不存在数量折扣;一次到货;存货需求量连续均匀。成本订购数量持有成本订购成本总成本Q计算公式:EOQ=√2CD/H例:某企业全年耗用某种材料为3600公斤,每次进货成本为200元,每公斤材料的年储存成本为4元。则经济订货量为:=2CDH=600公斤全年最佳订货次数为:N=3600/600=6次(二)再订货点再订货点是指在订购下一批存货时,本批存货应保持的存货量。也就是存货还剩多少时,就应发出订货单。存货水平时间QQ/2再订货点=存货最高日耗用量收到存货的最大间隔时间例:每天正常耗用零件8件,订货提前期为20天,预计最大的耗用量为10件,预计最长提前期为25天。再订货点=1025=250(三)最低持有量最低持有量是指为避免缺货允许存货持有的最低水平。即是指企业为了防止临时性存货需求量增大而多储备的存货数量,又称保险储备。一般存货需求量变化越大,保险库存量也越大。最低持有量=再订货点-(平均耗用量平均间隔时间)例:每天正常耗用零件8件,订货提前期为20天,预计最大的耗用量为10件,预计最长提前期为25天。再订货点=1025=250(件)最低持有量=250-(8*20)=90(件)010203040506070809010011012013014015050100150200250300350400450500550保险储备订货点存货量时间再订货点最低持有量最高持有量再订货量间隔时间(四)存在商业折扣的经济订购批量存货相关总成本=存货进价+相关进货成本+相关储存成本存在商业折扣的经济订购批量具体确定步骤:第一步,按照基本经济订购批量模型确定经济订购批量;第二步,计算按经济订购批量进货时的存货相关总成本;第三步,计算存在商业折扣的经济订购批量进货时的存货相关总成本;例:某企业计划年度共需要材料720吨,每吨的计划价格为100元,每次订货变动成本400元,每吨材料的年存储成本为10元,每次订货都是一次到达,材料每天均匀使用。供应商规定,每次订货超过360吨,就给2%的折扣。求最佳经济批量。1、首先求不考虑数量折扣的经济批量:经济订货量为:=2KDC=240公斤3、求出批量为360吨时的年总成本:73160102360400360720%)21(100720T所以:经济批量应该是360吨。2、计算按经济订购批量进货时的存货相关总成本;74400102240400240720100720T四、存货控制的其他方法(一)ABC控制法一个企业的存货品种很多,一般根据重要性原则对存货进行分类管理——ABC分类法。ABC分类法就是将存货按其总价值的大小分成A、B、C三类,实行不同的管理方法。比重大的划为A类,比重次之的划为B类,其余的划为C类;类别占存货项目的比重占资本耗用总额A类B类C类5%~20%20%~30%60%~70%60%~80%15%~30%5%~15%(4)对各类实行不同的管理:A类存货一般种类较少,但占用额较大,因此应实行重点管理。有效地控制A类存货,就能基本保证存货资金的有效控制。B类存货实施次重点管理,可不必像A类存货那样严格管理,可根据企业具体的管理条件,归类控制。C类存货一般种类很多,但资金占用仅占很小的比重,一般只凭经验进行资金的规划和控制,而不必花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二)适时生产系统(JIT存货管理)准时化生产方式JIT,又称为无库存生产方式、一个流或超级市场生产方式。含义:在需要的时间和地点,生产必要的数量和完美质量的产品和零部件,以杜绝超量生产,消除无效劳动和浪费,达到用最少的投入实现最大产出的目的。是在20世纪70年代开始在公司管理中实行的。1、JIT的实质准时生产的概念可以追溯到福特创造的流水生产线。丰田将准时生产的概念扩大到生产线以外。两种经营思想:价格=成本+利润利润=价格﹣成本JIT的出发点:不断消除浪费,进行永无休止的改进。JIT是一种生产管理的哲理。要做到准时生产,必须追求零库存、零缺陷、零调整准备时间和零浪费。浪费:凡是超出增加产品价值所必需的绝对最少的物料、机器和人力资源的部分都是浪费。也就是说,不是浪费指的是增加产品价值所需要的、必需是绝对最少的。传统生产过程对产品生产时间的表述为:产品生产的总时间=加工时间+整理、运送时间+等待时间+检验时间适时生产系统则对产品生产时间的表述为:产品生产的总时间=增值时间+非增值时间按照这种观点,以下都是浪费:生产过剩零部件的劳动;生产不合格品的劳动;无效搬运;空闲等待;库存积压;无效动作;质量检查等。2、JIT是一种理想的生产方式它设置了一个最高标准,一种极限——无库存。它提供了一个不断改进的有效途径:降低库存—暴露问题—解决问题---降低库存—暴露问题……这是一个无限循环的过程。JIT认为库存不仅占用资金造成浪费,而且掩盖了许多管理不善的问题不合格库机器故品率高调整时间存障率高太长水设备能力缺勤率高备件供应平不平衡不及时采购周期技术服务工人后勤太长不及时技能差服务差3、它是一种综合的管理技术涉及到:产品设计、生产计划的编制、机器改造、设备重新布置、工序的同期化、设备的预防性维修、生产组织、劳动组织、人员再培训等。效果:缩短生产周期,压缩在制品占用量,从而最大限度地节约资金,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增加利润。4、JIT存货管理(1)降低原材料存货与有限的供应商建立长期的关系。(解决折扣和价格上升)选择供应商的标准是提供的服务、材料的质量和价格。为关键员工建立一套有效流程,使他们能够根据需要及时并直接向签约的供应商定购材料。接受供应商的供货上门(到车间)(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