司马光砸缸陈太丘与友期行———太丘:县名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shěfǒu陈太丘与友期行尊君在不?非人哉!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陈太丘与友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约定中午时分舍弃离开才年龄通“否”等待嬉戏当时到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语气词,“啊”丢下,舍弃信用拉回头看他,代指元方省略句:缺少人称的补译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过了正午,(友人)还没有来,陈太丘丢下(他)离开了。(陈太丘)离开以后,(友人)才到。()待君久()不至,()已去。(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也没到,(他)已经离开了。“不”通“否”通假字,是中国古书的用字现象之一,“通假”就是“通用、借代”,即用读音相同或者相近的字代替本字。注意:同其音同其意课文中“君”“尊君”“家君”的称谓有什么不同?尊君在不君与家君您的父亲(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您(有礼貌地称呼对方)我的父亲(谦辞,对别人称自己的父亲)从语言、动作描写角度分析两个人物形象?1.客问元方:“尊君在不?”2.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3.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4.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5.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文中结尾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读了这个故事,你受到了哪些启发?作业:搜集关于诚信的名言、成语1.言必行,行必果。——《论语》2.人而无信,不知其可。——《论语》3.言不信者,行不果。——墨子4.精诚所至,金石为开。——王充5.诚信为人之本。——鲁迅你能阅读并理解下面的《世说新语》中的小故事后,将它讲给同学们听吗?王戎①七岁,尝与诸②小儿游③。看道边李树多子④折枝⑤,诸儿竞走取之,唯戎不动。人问之,答曰:“树在道旁而多子,此必苦李。”取之,信然⑥。①〔王戎〕晋朝人②〔诸〕众③〔游〕玩④〔子〕果实⑤〔折枝〕压弯了树枝⑥〔信然〕真是这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