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中国古典园林分析》有感1.前言第一次接触彭一刚老先生的《中国古典园林分析》是在本科阶段,记得当时应该大三,偶然间在图书馆翻阅到了这本书,第一眼便被书中精美的手绘插图所吸引,老先生以其特有的抖线风格勾勒出一幅幅栩栩如生的画面,至今使我印象深刻。当时由于有其它学习任务,只是匆匆浏览了一遍里面的插图,想着等忙过了这一阵便来借回去好好翻阅,再将插图临摹一遍。然而,因为自己的怠惰,后来竟忘了这事,不过《中国古典园林分析》这本书的名字却一直留在大脑里。没想到在研究生阶段,借着《景观环境设计理论》这门课程,却有了很好的机会来品读,实属有幸。我自己对于园林、景观也是非常喜爱的,以至于曾经萌生过跨考景观设计研究生的想法,权衡之后,终因本科开的这方面课程太少,自己这方面的知识太过薄弱而放弃。虽然目前学的城市规划,但我认为景观及建筑方面知识的学习对做好城市规划有着莫大的帮助。由于自己对中国传统文化有着较大的兴趣,因而对一脉相承的中国古典园林更多了几分关注。2.内容介绍中国古典园林不仅历史悠久源远流长,而且还由于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而极大地丰富了人类文化的宝库,彭一刚老先生的这本书在简要介绍中国古典园林历史发展沿革的基础上,突出强调中国造园艺术的基本特点:艺术地再现自然山水,并巧妙地把自然美和人工美结合为一体。此外,还联系到中国古代的哲学和美学观点,进一步论证了产生这一特点的思想和理论基础。以往很多造园著述多着眼于用华丽的词句来描绘、赞扬我国古典园林的艺木成就,这些文章如果用来引导我们去欣赏古典园林,均不失为上乘佳作,但从学习的角度看,却并不实用。为克服这一偏颇,老先生在著书之时便考虑到立足于运用建筑构图及近代空间理论的某些基本观点对传统造园手法作系统而深入地分析,这样,将可为从事城市规划,建筑设计及园林设计的工作人员提供有益的启示和参考。全书共25个章节,可分为前后两部分,前一部分主要是文字内容,系统的介绍了中国古典园林的历史沿革、园林分布、造园思路、造园的各种手法以及南北造园风格的比较;后一部分主要是针对前一部分的文字内容对这25个章节进行图解,以大量插图和少量文字注解的方式引导读者更好的理解,可谓用心良苦。2.1园林建筑历史沿革书中第一章介绍的是中国园林建筑历史沿革,彭老先生用简短通俗的语言概括了我国园林艺术从西周至明清这一发展过程,简要的介绍了各个时期园林发展的特点、规模、功能等。我国造园艺术是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发展过程的,这之中虽然有起伏和曲折,但总的讲来还是由粗陋而发展到精致,由不成熟而趋向与成熟的。分以下几个阶段:从周至汉:属于萌芽期。主要是皇家苑囿,规模虽大,但基本属于圈地的性质。秦、汉时尽管也出现过人工开池、堆山活动,但造园的主旨、意趣依然很淡漠。魏、晋、南北朝:可看作造园艺术的形成期。初步确立了再现自然山水的基本原则。逐步取消了狩猎、生产方面的内容,而把园林主要作为观赏艺术来对待,除皇家苑囿外,还出现了私家园林和寺庙园林。隋、唐、五代:可看作成熟期。不仅数量多、规模大、类型多样,而且从造园艺术上讲也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由于文人直接参与造园活动,从而把造园艺术与诗、画相联系,有助于在园林中创造出诗情画意的境界。宋:继成熟期后首次进入高潮。不仅造园活动空前高涨,而且伴随着文学、诗词,特别是绘画艺术的发展,对自然美的认识不断深化,当时出现了许多山水画的理论著作,对造园艺术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元:处于滞缓状态和低潮。造园活动不多,造园实践和理论均无多大建树。明、清:再次达到高潮。造园活动无论在数景、规模或类型方面都达到了空前的水平;造园艺术、技术日趋精致、完善;文人、画家积极投身于造园活动。与此同时还出现了一些专业匠师。不仅是人才辈出,而且还出现了一些造园理论的著作与专书。自清末到民国,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民族危机到了关键时刻,历史悠久的传统造园风格所赖以存在的社会基础不复存在,致使造园活动终止。2.2园林建筑的分布中国早在周、秦时即有兴建苑囿的活动,到了魏晋、南北朝,特别是隋唐,园林建筑的发展尤为昌盛。这个时期的园林、苑囿多集中于政治、经济、文化都十分发达的城市长安洛阳一带。至北宋,洛阳的园林尤盛。南宋迁都临安,江南一带如杭州、苏州、吴兴等地多为官僚、地主、富商聚居之地,园林建筑活动十分发达。明、清的园林多集中于两处:北方的皇家园林集中于北京、承德两地;江南一带私家园林则以扬州、苏州、吴兴、杭州为多。此外,岭南地区如广东、福建、广西等地还有一些地主、富商所营建的私家园林。现存的园林建筑主要是明、清所建的苑囿和私家园林,主要集中在北京、承德以及江南、岭南等地区。2.3造园思路与西方造园艺术不同,中国古典园林滋生在东方文化的肥田沃土之中。并且深受绘画、诗词和文学等其它艺术的影响。中国古代并无专门的造园家,许多园林都是在文人、画家的直接参与下经营的。这就使中国园林从一开始便带有诗情画意般的浓厚的感情色彩。这之中犹以绘画对于园林的影响最为直接深刻,尤其是中国山水画。中国文人、画家作为士大夫阶层,会受到哲学思想和社会伦理道德的影响,而哲学思想又不外乎儒、释、道三家。这三家思想在长期的发展中便对造园的思想和风格产生了巨大的影响。对意境的追求,在中国古典园林中由来已久,中国传统的文人造园使得园林与山水画田园诗相生相长,同步发展。诗、画这两者从一开始就十分注重神思和韵味,因而对待造园的态度也是这样,刻意追求诗情画意一般的艺术境界。造园,无非就是有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有宅必有园可以说是中国的传统,在汉代以前人们就把住宅和庭院视为不可分割的整体,从而形成一种典型的住宅类型——四合院,形成了一种以空间院落为中心,住宅建筑环绕四周布置的内向的、封闭式庭院,满足人们两类活动、两种要求,即户内与户外活动、居住与欣赏的要求。2.4造园手法老先生在造园手法这一块叙述非常详尽,并配有各种连贯的插图进行解释说明,基本占去书中一半的内容,现尝试将主要造园手法归纳如下:内向与外向:大部分园林采用所有建筑面向内而背朝外,形成以内院为中心的向心感,在中心进行造景;一部分园林建筑,特别是大型皇家苑囿中的园中园或建筑群,多采取部分内向、部分外向、内向与外向相结合的布局形式,形成良好的景观效果;少数处于被水包围的岛上或被当做制高点的建筑群采用外向的布局形式,给人以开敞感。看与被看:处于园林之中的建筑物或“景”,一般都应同时满足两方面要求:一是被看,一是看。所谓被看,就是说它应当作为观赏的对象而存在,必须具有优美的景观效果;所谓看,就是要提供合适的观赏角度去看周围的景物,从而获得良好的观景条件,上述两方面要求,往往成为建筑物或景的位置选择的依据。主从与重点:中国园林,由于走再现自然的路线,而自然本身并不处处都明显地呈现出孰主孰从的差异,因而主从分明。重点突出这一构图原则在中国园林中通常都是以比较含蓄、隐晦的方式来表现的。大中型园林,一般多在组成全园的众多空间中选择一处作为主要景区;特大型皇家苑囿随着规模的增大,对制高点的控制力要求越高。空间的对比:空间对比在造园中较为常见,以大小悬殊的空间对比,求得小中见大的效果;以欲扬先抑的手法,入口曲折狭窄与园内主要空间开阔的对比;入口封闭,突出主要空间的阔大;不同形状的空间产生对比等。这些对比效果都能达到一种心旷神怡,使人豁然开朗的感觉。藏与露:传统的造园艺术往往认为露则浅而藏则深,为忌浅露而求得意境之深邃,则每每采用欲显而隐或欲露而藏的手法,把某些精彩的景观或藏于偏僻幽深之处,或隐于山石、树梢之间。传统园林,不论大小,都极力避免开门见山,一览无遗,总是千方百计地把“景”部分地遮挡起来,而使其忽隐忽显,若有若无。引导与暗示:园林中的廊、曲幽的路、踏步、桥、墙垣等都起有引导与暗示的作用,很多含而不露的景往往就是借它们的引导才能于不经意间被发现,而产生一种意想不到的结果。疏与密:为求得气韵生动,不致太过均匀,在位置经营上必须有疏有密,而不可平均对待,传统园林的布局和位置经营恪守这一构图原则,使人领略到一种忽张忽驰、忽开忽合的韵律节奏感。起伏与层次:园林建筑,由于组合上的自由灵活,常可使其外轮廓线具有丰富的层次和起伏变化,借这种变化,可以极大地加强整体立面的韵律节奏感。虚与实:虚与实既相互对立又相辅相成,只有使虚实之间互相交织穿插而达到虚中有实,实中有虚,才能使园林建筑具有轻巧玲珑的外观。蜿蜒曲折:我国古建筑就单体而言比较简单,但借廊的连接却可形成极富变化的群体组合。绝大部分的园林建筑均借助于廊的运用,使群体组合形成高低错落、层次起伏的变化。高低错落:高低错落主要指竖向,多依靠地形的起伏来增添自然情趣。传统园林十分注重顺应自然,随高就低安排建筑。也有些江南园林利用堆山叠石的办法达到层次错落的变化,而不致流于平板。仰视与俯视:园林中的高低错落,人在其中登高就低时,必然会有不同视角,只要观赏位置选择恰当,除各种视角的变化可以增添情趣外,也可获得良好的俯视仰视效果。渗透与层次:求得意的幽雅和境的深邃是传统园林的另一重要特点,为求境的深邃,多不遗余力的以各种方法来增强景的深度感,如利用空间的渗透和丰富的层次变化,造成一种极其深远和不可穷尽的感觉。江南园林,常借大量设置完全透空的窗洞的方法而使得被分割的空间相互渗透。空间序列:空间序列关系到园的整体结构和布局的问题。要求从行进的过程中看能把单个的景连成序列,进而获得良好的动观效果,即是“步移景异”。大型园林的空间序列可能非常复杂,会有很多“子序列”。堆山叠石:园林的山石是对自然界山石的艺术摹写,不仅师法于自然,而且凝结着造园家的艺术创造,因而除神形兼备外,还具有传情的作用。庭院理水:园林用水,大体分为集中与分散两种处理手法,中小园林由于面积有限多采用集中用水的手法;大面积积水多见于皇家苑囿;少数园林采用化整为零的手法把水面分隔成若干相互联通的小块,可产生隐约迷离和来去无源的深邃感。花木配置:“园,所以种树木也”,因此花木配置在园内必不可少,园林中很多景观的形成都与花木有直接的关系,有的是以直接观赏花木为主题,有的则借花木而间接抒发某种情趣。树木的点种或群植对庭院的点缀有不同的意趣,在视觉上也产生不同的效果。树种的选择又能使不同的空间、不同的时节具有不同的景观风貌。2.5南北造园风格比较从处理手法上看南北园林所遵循的原则大体上是一致的。但是由于各自服务的对象不同,所处地区的气候条件不同,传统和风俗习惯不同,因而使得南、北园林又都保留着各自的特点和不同的艺术风格。这种特点和差异首先表现在平面布局上,总的讲来,北方皇家园林的布局较严整,南方私家园林则较自由活泼;北方园林建筑体形较敦实厚重封闭,南方园林则轻巧、通透开敞;北方园林尺度较大,色彩富丽,南方园林尺度小巧,用色淡雅。3.结语彭一刚老先生的这本著作总结性的把中国古典园林的发展情况、造园手法等介绍了一遍,内容既详细又易于理解。此外,还用适当篇幅来阐述南、北造园风格的差异,借此将会使读者进一步了解皇家园林和私家园林由于服务对象不同,所处地理、气候及环境条件不同而分别呈现出不同的性格特征。整本著作并不像其他介绍类的书籍一样通篇文字,而是图文并茂,且插图均为自己手绘,书中介绍的很多园林自己虽未去过,但书中的插图却使我仿佛置身其中,心旷神怡,流连忘返。平心而论,不看内容,单是书中的手绘钢笔画,就已经是一件很了不起的杰作了。老先生的这本书让我受益匪浅,尤其是造园手法这一部分,阅读之时便每每感叹我国古代文人们的智慧之无穷、思想之奇妙、境界之高深。同时,作为一名城市规划的学生,了解一些当代城市的城市病后又对古人那种诗情画意的生活环境充满了羡慕。由于自己学识浅陋,书中很多地方还不太明白,很多造园手法还一知半解,我想,只有等自己再扎扎实实的抄绘书中一些平面,有机会实地去看一看,或许会有新的领悟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