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叔叔于勒》的分层教学《语文课程标准》提出,“必须面向全体学生,使学生获得基本的语文素养。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语文课程必须根据学生身心发展和语文学习的特点,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这种背景下,语文教师要做到让不同类别的学生都能学有所得,就应在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下面就谈谈我在这方面的一些探索。(一)细心了解“学情”。教师可以通过收集学生学习资料,看档案袋中的成长记录,通过课堂观察来了解学生目前语文水平,了解学生的智能强项和弱项。将学生按智能优势分为六大组:(1)写作辩论组(语言智能较强的);(2)推理组(数理智能及自我认识智能较强的);(3)表演组(运动智能较强的);(4)音乐组(学生音乐智能较强的);(5)美术组(学生审美智能较强的);(6)采访组(学生人际交往智能及自我观察智能较强的)。课外的学生活动按这六大组开展,课内的学生活动则将六大组分散到各个小组,以利于各组学生能扬长补短激发潜在智能。(二)灵活划分层次。教师参照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将学生分成A、B、C三层。把成绩优秀,自学能力较强,善于理解的学生称为优等生(A层),把理解能力差,基础不扎实,学习困难多的学生称为后进生(C层),介于两者之间的为中等生(B层)。各层人数比例大致为20%、60%、20%。分班时首先向学生说明,这种情况和位置不是一成不变的,经过一段时间的学习、测试,如果发现A层中的某些学生成绩下降,还不如B层中的有些学生,就把A层中成绩下降的学生调换到B层,而将B层中成绩进步的学生调换到A层。同样,C层学生经过努力成绩进步了,也可以调换到B层,B层学生成绩退步的学生也可以调换到C层。这样可以减轻学生的心理负担,发挥学习积极性。(三)分层施教。教师应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特点设计不同的教学程序,从而让所有学生都得到进步。以我执教莫泊桑的《我的叔叔于勒》一课为例加以分析。课题:《我的叔叔于勒》1.授课方式A层学生采用的授课方式为:学生备课-学生授课-学生评议-教师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