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观察法第一节观察法概述第二节观察法实施的一般程序第三节观察法评价一、观察法及其特点1、什么是观察法是指研究者在一定时间内有目的、有计划地运用自己的感觉器官或借助科学仪器考察和描述客观对象,从而获得有关的事实材料的一种资料收集方法教育研究与其他研究方法(实验法、个案法)不排斥第一节观察法概述2、观察法的特点A、观察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收集资料的活动。B、观察的计划性是指在观察之前,研究者对于被观察的对象、时间、地点以及观察内容、怎样观察和记录等等,都要做详尽的考虑和明确的规定C、观察是在客观条件下进行的,具有真实性;D、观察的对象是当前正在发生的事实现象,具有直接性;E、观察是在一定的理论的指导下进行的,对结果的解释也是以有关理论为前提的;F、观察总是借助于一定的观察工具,包括人的感官和仪器、设备。科学观察日常生活观察有预定计划、有目的自发性、无目的有选择对象、有重点偶然性、无重点要作严格详细可量化的记录不要求严格记录3、科学观察和日常生活观察的区别二、观察法适用主题1、某现象(如同性恋、吸毒、监狱生活等)很少被人知晓2、研究者需要了解事情的连续性、关联性以及背景脉络(儿童问题行为)3、研究者看到的事实与当事人所说的内容之间存在明显的差异,或者局内人与局外人对同一事物的看法很不相同一般人可能认为学校里有的学生参加青少年流氓集团是道德败坏的表现,而这些学生自己可能认为这是他们自己寻找友谊和身分认同的一种积极方式4、研究者需要对社会现象进行深入的个案调查,而且这些个案在时空上允许研究者进行一定时间的参与性观察(对苗苗的个案研究)5、研究者不能够(自闭症)或不需要进行语言交流(市场现象调查)的研究对象6、研究者希望发现新观点、建构自己的理论(《儿童心理》《进化论》)7、对其它研究方法起辅助作用,如访谈法、实验法当研究者希望发现新观点、建构自己的理论时,由于探索性参与观察允许研究者灵活调整和重新定义自己的研究问题,研究者在架构自己的理论时可以采取一种开放灵活的发现逻辑,根据收集到的原始材料,然后通过解释的循环不断修正自己的初步理论假设,直至形成基本理论。划分标准类型观察对象是否受控制自然观察与实验观察是否通过中介物直接观察与间接观察是否参与被观察者的活动参与观察与非参与观察观察内容是否连续完整以及观察记录方式的不同叙述观察、取样观察与评价观察取样方式时间取样、个人取样、事件取样观察内容是否有统一设计的、有一定结构的观察项目和要求结构观察与无结构观察三、观察的种类(一)根据观察数据是在自然条件下取得还是人为干预和控制条件下取得1.自然观察法:自然条件下,考察研究对象的心理和行为表现与日常生活中的自然观察不同例如:对幼儿园小朋友的观察(参与、不参与)2.实验观察法:人为地改变或控制一定的条件,有目的地引起被观察对象的某些心理现象例如:苗苗的个案研究(二)根据观察者借助仪器1.直接观察:通过感官考察研究对象的各种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例如:课堂观察2.间接观察:借助于一定的仪器或装置观察、记录对象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例如:腹式呼吸(三)根据观察内容是否有统一设计的、有一定结构的观察项目和要求1.结构式观察例如:广告心理学牛奶的销售2.非结构式观察例如:心理咨询中对来访者的观察(四)根据观察者是否直接参与到被观察者所从事的活动之中1.参与观察(局内观察)例如:对苗苗的观察2.非参与观察(局外观察)例如:在幼儿园一角观察某儿童与其他小朋友的交往情况(五)根据观察内容是否连续以及观察记录方式的不同1.叙述观察:详细观察和记录被观察对象连续、完整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并收集研究资料的观察方法。普莱尔观察自己的孩子(从出生第一天起至3岁)抓握动作发展的记录陈鹤琴(1892~1982)以儿子陈一鸣为研究对象,从出生的第二秒开始,对其身心发展进行了长达808天的连续观察和文字、摄影记录,观察记录的内容包括幼儿动作、感知、记忆、思维、能力、情绪、意志、言语、知识、绘画、道德等各方面的发展状况,共记录有重要意义的354项事件,2.取样观察:依据一定的标准选取被观察对象的某些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进行观察或选择在特定的时间内进行观察记录来收集研究资料。(1)时间取样观察考察在特定时间内所发生的事件和行为(事件的有无、多少)(2)事件取样观察对预定的行为和现象进行观察和记录(事件的过程和规律)(3)行为核查表在观察研究中,研究者用来核查某种行为是否发生或出现的一种简表3.评价观察:按照事先制定好的评价量表对被观察对象的心理活动和行为表现进行观察并作出评价判断来收集资料。观察——评价评价观察举例小学低年级上课时注意力集中时间和程度的观察研究——时间取样观察法应用举例本研究以时间作为选择标准,专门观察和记录在特定时间内所发生的行为,主要记录行为呈现与否,呈现频率及其持续时间。事件取样观察举例1、确定观察目的:牛奶销售情况、陈鹤琴2、确定观察内容3、选择观察方法4、制定观察计划(书面计划、工具、人员培训)5、按观察计划进行记录6、结果统计与分析7、撰写观察报告举例第二节观察法实施的一般程序确定观察内容需要对行为(观察内容)进行分类和定义(操作性定义)儿童活动性的操作定义活动速度:儿童在l5分钟的观察时间内所经过的距离活动强度:儿童在l5分钟的观察时间内能量消耗的多少指标1:第一个指标为儿童在l5分钟内跨越方格的总数指标2:第二个指标为儿童在l5分钟的观察时间内手臂上计步器的计数一级记“1”分,表示低活动强度:儿童坐、蹲、跪、爬、站着不动或摆弄一些手动玩具二级记“2”分,表示活动强度中等:儿童在观察室内四处走、蹲着走、跪着走或是玩套圈。打高尔夫球,推清扫车,玩汽车三级记“3”分,表示高活动强度:儿童在室内跑跳或玩篮球和跳跳球这样使儿童跑跳选择观察方法方法目的所需时间针对性强的观察法时间取样法辨别与记录预先选定并详细定义的具体行为的发生在一定时间间隔但同等时段中进行事件取样法记录预先选定的某特定类别事件的发生持续进行直至某时限行为核查表观察后按某特性为某行为等级在相当一段时间内进行,常经多次观察后作出方法目的所需时间非正式观察法日记描述法记录个别或少数对象详细而长期的资料较长时间内持续进行轶事记录法记录典型性行为、反应和一切可表现个性的行为事件随时记录频率图示法记录行为频率或行为持续时间,用图表显示在一定时间内的多个时段内进行清单法检测预定行为项目出现与否可在一段时间内或短时间内当场进行观察计划的内容观察的内容、对象、范围观察的地点观察的时刻、时间长度、次数观察的方式、手段观察效度观察中的伦理道德问题我计划观察什么?我想对什么人进行观察?我打算对什么现象进行观察?观察的具体内容是什么?内容的范围有多大?为什么这些人、现象、内容值得观察?通过观察这些事情我可以回答什么问题?我打算在什么地方进行观察?观察的地理范围有多大?这些地方有什么特点?为什么这些地方对我的研究很重要?我自己将在什么地方进行观察?我与被观察的对象之间是否有(或有多远的)距离?这个距离对观察的结果有什么影响?我打算在什么时间进行观察?一次观察多长时间?我准备对每一个人(群)或地点进行多少次观察?我为什么选择这个时间、长度和次数?我打算用什么方式进行观察?是隐蔽式还是公开式?是参与式还是非参与式?观察时是否打算使用录像机、录音机等设备?使用(或不使用)这些设备有何利弊?是否准备现场进行笔录?如果不能进行笔录怎么办?观察中可能出现哪些影响效度的问题?我打算如何处理这些问题?我计划采取什么措施获得比较准确的观察资料?观察中可能出现什么伦理道德问题?我打算如何处理这些问题?我如何使自己的研究尽量不影响被观察者的生活?如果需要的话,我可以如何帮助他们解决生活中的困难?这么做对我的研究会有什么影响?观察记录叙兹曼(L.Schatzman)和斯特劳斯(1973)将现场笔录分成四个部分:A、实地笔记,专门用来记录观察者看到的和听到的事实性内容;B、个人笔记,用来记录观察者个人在实地观察时的感受和想法;C、方法笔记,记录观察者所使用的具体方法及其作用;D、理论笔记,记录观察者对观察资料进行的初步理论分析。必须将客观事实和主观评论分开,即观察者记录时必须将所看到的、所听到的东西与观察者本人的感想分开实地笔记个人笔记方法笔记理论笔记12:00——食堂里大约有300人,10个窗口前队伍平均约有4米长。我感觉很拥挤。这个数字是我估计的,不一定准确。12:00似乎是学生就餐的高潮。12:05——在卖饼子的窗口排了一个足有两米长的队,而且排队的大部分(约3/4)是男生。我想今天的饼子是不是特别好吃?是不是男生特别喜欢吃饼子?我站在离卖饼窗口5米的地方,看不清饼的质量,不知道这些人买饼是不是因为饼子好吃。也许买某一食物的人数与该食物的质量之间有正相关关系?12:10——食堂有5对成双的男女坐在一起吃饭,两个人坐得很靠近,都是男的坐在女的左手边。也许他们是恋人。我只是根据他们坐在一起很亲密的样子判断他们是恋人,这个猜想还需要进一步证实。也许在食堂里就餐时,男生习惯于坐在女生的左手边?12:20——一位女生将一勺菜送到旁边男生的嘴边,望着对方的眼睛说:“想不想吃这个菜?”为什么这些恋人在公共食堂里如此“放肆”?!我对此有反感。我现在与他们坐在同一张桌子上,可以听见他们谈话。似乎女生喜欢主动向男生“献殷勤”,这一点与我平时的印象不一样,需要进一步观察和验证。观察报告观察报告中不仅要写清被视察对象的自然情况,还要写清观察过程出现的现象,包括观察现象所发生的背景以及观察资料的统计结果和经分析和推论得出的结论结论可以是发现的规律,也可以是发现的问题在观察计划基础上写观察报告观察法应用举例例1:教师课堂角色类型研究1.确定观察目的本研究所要解决的问题是:教师在扮演着一些怎样的课堂角色?教师课堂角色有哪些类型?研究旨在尝试以一定层面、一定数量的课堂观察结果为依据,区分出教师课堂角色的若干类型。2.选择观察对象研究将以小学五年级教师为对象,选取8所小学的32名教师作为课堂观察对象,每所小学各4名。其中语文与数学教师比例各半;尽量避免同一学校教师均为相同性别;尽量兼选“好、中、差”3种教师。3.选择观察方法和途径。本研究通过课堂观察,将“教师指向学生个体的言语行为”(以下称“教师的言语行为”)作为考察教师课堂角色的窗口。研究主要采用现场观察、参与观察、评价观察的方法,通过教师的言语行为来区分教师课堂角色类型。4.制定观察计划。首先,将教师的所有言语行为按其所涉“工作领域”分为5大类,即提问、要求、评价、答复及其他。前4大类再分为3小类,设计出“教师言语行为登记表”。进行课堂观察时,观察者将教师的所有言语行为逐一以分门别类的量化“登记”。教师课堂言语行为(指向学生个体)登记表提问要求评价答复其他方法结论事实建议模糊指令肯定两可否定开放中间封闭12……观察时间为1993年11月至1994年1月。对每位教师只观察其一节课,将被观察的课型一律定为新授课,共观察32节课。课堂观察之前,对所有观察人员进行培训,对表中所示各大小类别的涵义加以统一界定,并进行了预备性的观察与登记。5.实施观察观察:进入观察现场通过介绍安排,观察者介入各教室。记录:按照设计好的表格对被观察者的相关行为进行记录。6.观察资料的分析处理整理和分析观察记录,分析资料,得出结论。A.大类言语行为与课堂角色总体类型。通过对观察登记表汇总以及教师大类行为统计结果,发现存在着4种言语行为总体类型,并由此相应导出教师课堂角色的4种总体类型。B.小类言语行为与课堂角色分项类型。根据教师小类言语行为统计结果,找出教师在课堂中呈现出的18种言语行为分项类型,并相应导出其课堂角色分项类型。大类言语行为与课堂角色总体4种类型7.撰写观察报告第三节观察法的评价一、优点1、可以在现象或行为发生的当时现场观察记录,收集研究资料;全面性与特殊性2、能够得到不能直接报告或者报告可能失实的材料;婴儿、哑巴、精神异常者3、得到其他方法不能得到的真实资料;被试不配合、问卷法的赞许性效应二、缺点1、观察的时机观察者必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