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园林园林史园林园林史:阐释园林的渊源演变发展的规律及其特征,论述物化为园林的外在形态、风格体系,蕴含着人类对生存环境、社会哲学思想、观念、审美需求、政治影响、造园思想流派内在的认识。园林:在一定地域运用工程技术和艺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径创作而成的美德自然环境和游憩境遇。2园林发展的四个阶段及特点第一阶段狩猎社会园林,自然从属型;人对自然处于感性适应阶段。人与自然呈现亲和关系。为园林萌芽状态。所先出的园林雏形处于生产目的。第二阶段农业社会园林,顺应型;人对自然变为理性适应阶段。仍保持亲和关系。园林经历了由萌芽、成长、趋于兴旺的过程。园林特点为:绝大多数是直接为统治阶级服务,或者归他人所私有;主流是封闭的内向型的;以追求视觉的景观之美和精神寄托为主要目的,没有自觉地体现社会、环境效益;造园工作由工匠、文人、艺术家来完成。第三阶段工业社会园林征服;人理解大自然也逐步地在控制大自然,两者的理性适应状态更为深入、广泛。两者关系转变为对立、敌斥。园林特点:除了私人园林之外,还出现由政府出资经营、属于政府所有的。向公众开放的公众园林;园林规划设计已经摆脱私有的局限性,从封闭的内向型转变为开放的外向型;兴造园林不仅为了获得视觉景观之美和精神的陶冶,同时也着重在发挥其改善城市环境质量的生态作用即环境效益,以及为市民提供公共游憩和交往活动的场地即社会效益;由现代型职业造园师主持园林的规划设计工作。第四阶段现代社会园林;又回归到亲和关系。园林:私人所有的园林、城市公共园林。绿化开放空间及各种户外娱乐交往场地不断扩大,城市的建筑设计由个体而群体,更与园林绿化相结合而转化为环境设计,确立了城市生态系统的概念;园林绿化以改善城市环境质量、创造合理的城市生态系统为根本目的并在此基础上进行园林审美的构思;园林学的领域大为开拓,称为一门涉及面极广的综合学科。3按照园林基址的选择和开发方式不同分为人工山水园和天然山水园人工山水园:在平地上开凿水体、堆筑假山,人为地创设山水地貌,配以花木栽植和建筑营构,把天然山水风景缩移模拟在一个小范围内。天然山水园:一般建在城镇近郊或远郊的山野风景地带,包括山地园和水景园等。4按照园林的隶属关系,中国古典园林主要类型哟:皇家园林、私家、寺观园林。是中国古典园林的主体、造园活动的主流、园林艺术的精华荟萃。皇家园林:属于皇帝个人和皇室所有,苑、苑囿、宫苑、御苑、御园等。大内御苑:首都的宫城和皇城内,紧邻皇居,便于皇帝日常临幸游憩。行宫御苑:建置在都城近郊、远郊的风景幽美的地方,或者远离都城的风景地带。共皇帝偶一游憩或短期驻跸之用离宫御苑:同上,作为皇帝长期居住、处理朝政的地方,相当于一处与大内相联系的政治中心私家园林:属于民间贵族、官僚、缙绅所私有,园、园亭、园墅、池馆、山池、山庄、别业、草堂等宅园:城镇里的私家园林,依附于府邸,规模不大。游憩园:单独建置,不依附于邸宅。别墅园:建在郊外山林风景地带的私家园林,供主人避暑、休养或短期居住。寺观园林:及佛寺和道观的附属园林,也包括寺观内部庭院和外围地段的园林化环境。到宋代末期已最终完成寺院建筑世俗化过程。5中国古典园林史的分期:生成期:商、周、秦、汉。商周贵族宫苑是皇家园林的前身。秦汉皇家宫廷园林为造园活动主流。转折期:魏、晋、南北朝。私家园林突起,寺观园林开始兴盛。规模由大入小,园林造景由过多的神异色彩转化为浓郁的自然气氛,创作方法又写实趋于写实与写意相结合。中国古典园林开始形成皇家、私家、寺观三大类型并行发展的局面和略具雏形的园林体系。全胜期:隋、唐。园林体系具有的风格特征已经基本形成。皇家气派形成,私家园林艺术性升华,寺观园林世俗化,公共园林更多记载,风景式园林创作技巧和手法进入新境界,山水画、山水诗文、山水园林带式互相渗透。成熟期:两宋到清初。转为在日趋缩小的精致世界里实现从总体到细节的自我完善。富于创造进取精神的完全成熟。园林创作转向写意。士流园林的全面文人化。公共园林比较普遍成熟后期:清中叶到清末。更趋于精致,暴露出某些衰颓倾向。6中国古典园林的特点:本与自然高于自然:建筑美和自然美的融糅;诗画的情趣;意境的含蕴。、叠石:以其较小的体量作为园林空间的障隔,或者厅堂的对景,类似影壁的作用的一类石假山。置石:选择一整块的天然石材陈设在室外作为观赏对象的,一般安置在人们视线集中的地方。这种方法叫做置石意境:意即主观的理念、感情,境即客观的景物、生活。意境产生于艺术创作中两者的结合。意境的表达方式大体有三种不同情况:1借助于人工的叠山理水把广阔的大自然山水风景缩移模拟于咫尺之间。2预先设定一个意境的主题,然后借助于山、水、花木、建筑所构配成的物镜吧这个主题表述出来。3意境并非预先设定,而是在园林建成后再根据现成的物镜特征做出文字的点题景题、匾、联、刻石等6囿:是王室专门集中豢养禽兽的场所,更帝王的狩猎活动有直接关系,关涉培植圈养。台:用土堆筑而成的方形高台,登高以观天象,还可以登高远眺、观赏风景、园:种植树木多果树的场地。圃:种菜。西周并称,意通。东周有用圃直接指园林。7天人合一:宋儒提出,既要利用大自然的各种资源使其造福人类,又要尊重大自然,保护大自然及其生态。君子比德:源于先秦儒家,将大自然的某些外在形态、属性与人的内在品德联系起来。神仙思想:盛行于秦汉时期的皇家园林。一池三山:太液池、方壶(丈)、瀛洲、蓬莱。8辟雍:水环绕着一丘,想玉璧一样9章华台和姑苏台是春秋战国时期贵族园林的两个重要实例。10大咸阳计划:渭水北面和南面两部分广大地域,渭北包括咸阳城、咸阳宫以及秦始皇增建的六国宫,渭南极扩建的上林苑及其他宫殿园林。1信阳宫与渭北的咸阳宫构成南北呼应的格局。2按天上的星座的布列来安排地上皇家宫苑布局“天人合一”的体现3以咸阳宫为中心,具有南北中轴线的大宫苑集群。11苑:即园林一般都建置在风景优美的地段作为游憩的场所。宫:即宫殿建筑群,至秦汉移来为至尊所居之称台:用土方堆筑或木材堆叠。登高观景之用,或通神明。观:观馆两名常通用,是汉代对体量比较高大的非宫殿建筑物的通称。亭:驿站,相当于基层行政机构,后用作园林建筑寺:本是政府机构的名称,东汉后用作佛教建筑专称。12隐士庄园:隐士所经营的庄园,重视居处生活与自然环境的关系,特别关注后者的审美价值。园林化庄园:既有基址选择和生产经营方面的规划,也包含某些朴实无华的、原始的园林创作成分。13山水风景的开发是山水艺术兴起和发展的直接启导因素人们一方面通过寄情山水的实践活动取得与大自然的自我协调,并对之倾吐纯真的感情;另一方面又结合理论的探讨去深化对自然美的认识,去发掘、感知自然风景构成的内在规律。14兰亭是首次见于文献记载的公共园林,上林苑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一座皇家园林。16文人园林:士流园林之更侧重于以赏心悦目而寄托理想、陶冶性情、表现隐逸者隋仙游宫行宫白居易长恨歌浣花溪草堂杜甫庐山草堂白居易辋川别业王维出资购得嵩山别业卢鸿17白居易是一位造诣颇深的园林理论家,也是历史上第一个文人造园家。18艮岳人工山水园代表着宋代皇家园林的风格特征和宫廷造园艺术的最高水平。论述.艮岳的造园成就.1.筑山.万岁山为主位.万松岭–侧岭,芙蓉城为余脉.寿山-宾位.形成宾主分明,有远有近呼应.有余脉延展的完整山系.既把天然山岳作典型化的概括.又体现了山水画论的构图规律.假山的用石方面也有许多独到之处.山上道路是斩石开径.万岁山上多设奇特石景.2置石.大量运用石的单块特置.重要峰石均有命名.3理水,园内形成完整水系.河.湖.沼.溪.涧.瀑.潭.水系与山系配合形成山嵌水抱的态势.是大自然山水成景最理想的地貌的概括。4植物配置。品种多,配置方式孤植。丛植。混交.成片栽植.按景分区,许多景区,景点均以植物为主题.林间放养珍禽奇兽。5。建筑。几乎包罗同当时全部形成.建筑布局充分发挥点景.观景作用.艮岳称得上一座叠山理水,花木建筑完美结合的具有浓郁诗情画意而较少皇家气派的人工山水园19苏州四大名园:留园拙政园网师园狮子林中国四大名园:北京颐和园承德避暑山庄苏州留园拙政园20沧浪亭欧阳修有关沈园陆游21宋代文人风格特点:简远、疏朗、雅致、天然。22计成园冶李渔一家言王震亨长物志23三山五园:圆明园、畅春园、香山静宜园、玉泉山静明园、万寿山清漪园。24人工叠石构成的地貌起伏变化,局部范围内以崖、岫、岗、嶂、壑、谷、洞、穴的丰富形象,具有旷奥兼备的山地景观的缩影。25紫禁城内四大花园:御花园、慈宁宫花园、建福宫花园、宁寿宫花园26承德避暑山庄中苑林区三大景区:湖泊景区、平原景区、山岳景区、27清漪园是以万寿山、昆明湖为主体的大型天然山水园28皇家园林的主要成就:1独具壮观的总体规划集锦式布局2突出建筑形象的造景作用3全面引进江南园林的技艺4复杂多样的象征寓意29罗布林卡:藏族园林最完整的代表作品,林卡为园林,东半部罗布林卡,西半部金色林卡。30清漪园模拟杭州西湖的异同同:A清漪园的总体规划以西湖为蓝本,昆明湖的水域划分,万寿山与昆明湖的位置关系,西堤在湖中的走向一级周围环境都很像西湖B清漪园之模拟西湖还表现在前山前湖景区的景色建筑之总体布局乃至局部设计中异:A杭州西湖的景色建筑自由随意的半藏半露于疏柳淡烟中,显示人工意匠与天成自然之浑为一体,清漪园的景点建筑则以其乙烯利的显露形象和格律秩序,于天成的自然中更突出人工的意匠经营.B:杭州西湖湖面辽阔,但三面近山环抱,一面是城市屏障,因而总的地貌景观便呈现为以湖面为中心的一定程度的内聚性和较强封闭度,较少园外借景可能,清漪园景观开阔度很大,外向性亦很强,为园外借景创造了优越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