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知识体系一.概述二.病因三.病理生理四.临床表现五.辅助检查六.治疗原则七.预防一.护理评估二.护理诊断三.护理目标四.护理措施五.护理评价急性乳腺炎课堂教学目标2一、急性乳腺炎概述急性乳腺炎乳房的急性化脓性炎症,多见于1.产后哺乳期的妇女,2.尤以初产妇多见,3.往往发生于产后3~4周。4.致病菌多为金葡菌,其次为链球菌。3二、急性乳腺炎的病因1.乳汁淤积①乳头发育不良妨碍哺乳;②乳汁过多或婴儿吸乳少,加之授乳经验不足,乳汁不能完全排空;③乳管不畅影响排乳。2.细菌入侵乳头破损、皲裂、乳晕周围皮肤糜烂,细菌也可经乳头开口直接侵入。4三、病理生理(初期)一个或多个炎性病灶→(进一步发展为)脓肿→浅部脓肿自行向外破溃,深部脓肿形成乳房后脓肿,严重者可并发脓毒症。5四、临床表现(一)乳汁淤积期:•乳房内出现胀痛性硬块,界线不清、局部压痛,表面皮肤红肿发热;•同时伴畏寒、发热等全身症状。(二)浸润期:•肿块增大,疼痛加重、呈搏动性跳痛,皮肤潮红,表浅静脉扩张,明显压痛;•患者可有寒战、高热等。患侧腋窝淋巴结肿大并有压痛。6四、临床表现(三)脓肿期:•炎症局限形成脓肿。•表浅的脓肿可触及波动;•深部的脓肿波动不明显,需穿刺才能确定。•脓肿可自行穿破皮肤或破溃入乳管出现乳头溢脓。7五、辅助检查1、血常规检查:•白细胞计数和中性粒细胞比例升高。2、脓肿穿刺:•深部脓肿8六、处理原则该病容易确诊,产妇出现乳房局部红肿热痛,脓肿区触及波动感,或穿刺抽出脓液,即可确诊。治疗原则9六、处理原则(一)淤乳期及浸润期:1、患侧乳房暂停哺乳2、局部理疗或热敷:利于炎症早期消散;水肿明显者可用25%的硫酸镁溶液湿热敷。3、局部封闭:青霉素100万∪+0.5%普鲁卡因40ml在肿块周围封闭,必要时可每4~6小时重复注射一次。4、抗感染:青霉素、头孢菌素、红霉素、蒲公英、野菊花等10六、处理原则(二)脓肿期:及时切开引流。并注意如下要点:1、切口应呈放射状,以免切断乳管形成乳瘘,切口至乳晕处止2、深部脓肿或乳房后脓肿,应在乳房下缘作弧形切口3、乳晕下脓肿,应沿乳晕边缘作弧形切口4、多房性脓肿,须将脓腔间隔分开,消灭残腔、以利引流。5、切口应选在脓肿的最低位,脓腔大时,应作两处切口行对口引流。6、切开后应放引流条,首次填塞应紧,以后及时换药(第一次换药为术后48小时)。11六、处理原则(三)断乳:感染严重或脓肿引流后并发乳瘘时1、炒麦芽:60克,用水煎后分两次内服,每日1剂,连服2~3日;2、乙烯雌酚口服:1~2mg3次/日,共用2~3日;3、苯甲酸雌二醇:2mg1次/日,肌注,至收乳止。12▲七、预防(一)妊娠后期:初次妊娠者,应经常用温肥皂水洗净乳头;如乳头内陷,应经常挤捏、提拉矫正。(二)哺乳期:1、应定时哺乳,每次哺乳应将乳汁吸尽,避免淤积。2、哺乳前后应清洗乳头,勿让婴儿含乳头睡觉,注意婴儿口腔卫生。3、发现乳头有破损,应及时治疗。13一、护理评估(一)健康史:询问病人是否为初产妇,有无乳腺炎病史,既往乳房发育情况如何,有无乳房肿块、乳头异常溢液病史。(二)身体状况:1、观察乳房局部炎症进展情况,脓肿是否形成,是否有乳汁淤积2、了解发热、出汗程度、疼痛及止痛效果等。(三)心理-社会状况:观察情绪变化,是否担心婴儿喂养与发育、乳房功能及形态改变;家庭成员的态度14二、护理诊断(一)体温过高:与细菌或毒素入血有关(二)疼痛:与乳汁淤积、炎症肿块有关(三)皮肤完整性受损:与手术切开引流或脓肿破溃有关(四)焦虑:与担心婴儿喂养及乳房形态改变有关(五)知识缺乏:缺乏哺乳卫生及预防乳腺炎的知识15三、护理目标(一)病人乳腺炎得到控制(二)体温恢复正常(三)疼痛减轻(四)情绪稳定(五)了解哺乳卫生和预防乳腺炎的知识16▲四、护理措施(一)积乳的处理:吸乳器、保持乳头清洁(二)控制感染:炎症早期热敷、遵医嘱抗生素、高热时物理或药物降温(三)脓肿引流的护理:观察脓液的量、色泽及气味,及时更换浸湿的纱布(四)疼痛护理:环境、翻身、生活料理、避免挤压乳房、止痛药物17▲四、护理措施(五)产妇生活护理:室内清洁、空气流通、个人卫生、充分休息、预防产褥热(六)心理护理:鼓励病人克服疼痛、生活不便、睡眠不利等因素,告知患者及家属患乳愈后的形态及功能不受影响(七)健康教育:喂养知识、喂养习惯,具体见《急性乳腺炎的预防》18五、护理评价(一)病人乳腺炎是否得到控制:(二)乳房积液是否有效排出、切口引流是否通畅(三)体温是否恢复正常,是否有产褥热发生(四)疼痛是否得到最大限度的缓解(五)是否掌握哺乳卫生和预防急性乳腺炎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