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末作业考核《认知心理学》满分100分一、分析判断题(每题5分,共25分)1信号检测中,被试的判断标准β=1,则说明被试的标准倾向适中。正确。β1时意味着判断标准较严,倾向于做“无”信号判断;而β1时说明判断标准较松,倾向于做“有”信号判断;至于β=1,则说明判断标准倾向适中,漏报率等于虚报率、正确拒绝率等于击中率。2视觉加工的特征整合阶段不需要集中性注意。错。视觉加工的特征觉察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是特征登记阶段,这是一种平行的、自动化的加工过程,发生在视觉加工早期阶段,不需要集中性注意;而第二阶段是特征整合阶段,发生在视觉处理的后期阶段,需集中性注意,是一种非自动化的系列加工过程。3双重编码说认为言语系统与表象系统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结。正确。独立代码理论又称双重编码说。该理论认为.人类在记忆历程中有两种代码系统,一为视觉影像代码系统(表象系统),另一个为语义符号代码系统(言语系统)。言语系统与表象系统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结。独立性是指两个系统功能上是独立的,即每一个系统可以不依赖于另一个系统单独进行操作。相互联结指一个系统的活动能够引起另一个系统的活动。4“加工水平说”指出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是两个互相独立的记忆系统。错误。该理论认为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并不是互相独立的记忆系统,它只是不同加工深度的反映,受到深入分析、参与精细联想和表象的信息,产生较强的记忆痕迹,并可持续较长时间。而那些只受到较浅分析的信息,则只产生较弱的记忆痕迹,并持续较短时间。5归纳推理是指从一般知识前提到特殊知识结论的思维活动。错误。演绎推理是指从一般知识前提到特殊知识结论的思维活动;归纳推理是指从一些特殊知识前提推导出一般性知识结论的思维过程。二、论述题(每题15分,共60分)1论述认知心理学将人与计算机进行类比存在哪些争论?答:认知心理学能否将人与计算机进行类比存在着争论,两种观点各自有以下论据。(一)关于二者不能类比的论据(1)人有认知发展,即人的思维有一个发生发展成熟的过程,而计算机没有,这就决定计算机不具备人由于自我发展而产生的某些功能与特性。(2)人有调节系统,是生物实体和社会实体的综合,人类的思维活动总是与情绪、情感密切联系在一起的,而计算机是机械系统,不存在由生物因素和社会因素所造成的模糊性和不可知性。(3)人类有动机的多重性,而且人类的所有活动包括思维活动都具有目的性,而计算机缺乏目的性和动机冲突。(4)即使是认知系统本身,人与计算机也存在很大差异,比如:人脑操作速度慢;人会发生注意力分散,易受情绪、动机、疲劳等的影响;人会丢失信息;人可能会错误提取信息;人的知识表征模糊,近似粗略;人的思维具有更强的适应性,能及时发现新问题,吸收新知识。(二)关于二者能类比的论据(1)正像行为主义研究的动物与人类类比一样,认知主义以计算机与人类比也应该可行和必要的。(2)使一些因素保持不变,而只研究某一方面和过程,这种分析研究是必要的。(3)任何类比都有一定范围,一定水平的限制,只要划出通过类比得出结论的使用范围,这一结论就可应用,而现代认知心理学已经引入了多层次,多水平的观点,即不同类比适用于不同水平的心理现象和过程,所以类比可行。(4)其它学科的发展,为人与计算机的发展提供了越来越多的可能,如神经科学、模糊数学等。(5)人们不仅开始用信息加工观点研究人的认知系统,而且也开始用此观点研究调节系统和其它影响因素。2警戒水平随时间下降的现象为警戒衰退。试分析影响警戒水平的高低及警戒衰退程度的因素。答:影响警戒水平的高低及警戒衰退程度的因素主要有以下七点。(1)感觉通道的特点:研究发现,在持续性注意中,包含听觉信号的作业成绩优于包含视觉信号的作业成绩;而不同感觉通道对持续性注意的能力存在很低相关。(2)信号的显著性:所谓信号的显著性是指包括信号本身的强度、持续时间及占空比、信噪比等在内的能突显信号存在的要素。通常来说,信号的显著性越高,警戒水平也会比较高、衰退比较慢。比如,更强的信号更易被察觉;信号持续的时间越短,警戒的下降越大;信号密度或数量越大(占空比越大),觉察效果越好;信噪比(信号与背景噪音的相对比例)很低时,警戒衰退更明显。(3)事件率:事件率被定义为每单位时间内的事件数量。事实证明,如果背景噪音呈现速度较快,即事件率较高,则对关键信号检测的正确率就比背景噪音呈现慢时低,警戒的缩减函数也更明显。也就是说,持续性注意的质量与事件率成反比。(4)信号规律性::反过来看,这也可以称为信号在时间和空间上的不确定性。在警戒作业中,关键信号的出现往往是随机的,这就使得信号具有了不确定性。总的来说,当关键信号出现的时间、地点不确定时,警戒水平就会下降。而通常信号间隔时间加长,这种不确定度也会增大,因此实验中一般通过改变关键信号的数量或密度来控制时间上的不确定性。结合上面影响因素的第2点的介绍来看,信号的密度越大,也就是不确定性越小,它们的作用是一致的,都会使警戒水平较高。(5)作业的性质(任务类型)::不同类型的警戒任务中被试表现出的警戒水平也略有差异。一般情况下,与连续任务(继时性分辨)相比,同时任务(同时性分辨)的警戒水平较高。但若再考虑到作业性质与事件率之间的交互作用,情况就比较复杂了。虽然警戒水平随着任务时间的延长都会出现下降,即表现出警戒衰退,但这种衰退的实质却有着显著不同——只有在高事件率且继时性分辨作业中,注意的敏感性(感受性)才会随任务时间下降;而其他情况下注意的敏感性不变、变的是被试的选择标准(即随时间延续选择标准提高)。(6)了解活动的结果(反馈):如果把实验结果告诉被试,就能提高信号检测的数量和防止警戒水平的衰减;此外,给予被试检测结果的反馈能提升其在警戒作业中信号检测的频率和速度。(7)练习效应:高度练习可以使注意警戒任务是完成从控制性转向自动化,从而导致警戒衰退现象消失。此外,研究还发现,对被试的检测成绩施以奖惩也可能会影响到警戒水平及其衰退趋势。但这类因素的有效性要差些,实验结果也并不怎么一致。3分析影响短时记忆保持时间的因素及导致短时记忆保持短暂的理论原因。答:(一)影响短时记忆保持时间的因素主要有两个:(1)所需记忆项目的难度:难度小,保持时间长,因为无法阻止其复述(自动化的或者无意识的)。(2)阻止复述作业的难度:难度越小,保持时间越长,因为有更多的资源可用于对识记项目的复述。(二)短时记忆保持时间短暂的理论原因:(1)痕迹消退说记忆的痕迹在没有复述的情况下,将随时间而自然消退或衰退,从而出现遗忘;一般来说,时间间隔越长,遗忘的越多。短时记忆的遗忘也是时间流逝、记忆痕迹消退造成的,与长时记忆的遗忘表现为一样的特性。(2)干扰说前后学习的内容越多,互相之间的干扰越大,就越有可能产生“记不起来”的遗忘。体现在短时记忆实验任务中就是,学习后阻止复述的作业对短时记忆中的信息发生了干扰而导致遗忘。4简要论述推理有哪些基本类型。答:推理是从一个或几个已知的判断出发推出另一个新判断的过程,主要有四种类型。分别为演绎推理、归纳推理、概率推理和自然推理。(一)演绎推理演绎推理是指从一般知识前提到特殊知识结论的思维活动,它通常包括以下三种形式。(1)三段论推理:由两个前提和一个结论组成。(2)线性三段论:又称三项系列问题,属于关系推理中的一种简单形式,指两个前提说明了三个逻辑项之间可传递的关系。如“A比B大,B比C大”,要求被试说出哪个最大或最小。(3)条件推理:也称假言推理,往往由一个包含“如果……则……”这样的条件连词在内的条件陈述前提和一个有“且”、“或”、“非”等逻辑连词的事实陈述前提组成,个体需要从这两个前提中推出合理的结论。(二)归纳推理归纳推理是指从一些特殊知识前提推导出一般性知识结论的思维过程。通常包括以下两种。(1)假设产生:这是最普通的一种归纳推理,是从几个特定的证据推出更为概括的结论。(2)类比推理:这种推理的样式往往是“A对于B,相当于C对于?”,有观点认为,对概念间的相似性判断是这种类比推理的基础。(三)概率推理有时前提中所释放的信息并不是确定的,人们就需要在这种不确定信息的基础上判断某种结论发生的可能性有多大。如分别装有70个红球、30个白球与70个白球、30个红球的两个不透明盒子分列左右,一个人以掷硬币的方法决定从哪个盒子中取球并从中取出了4个白球和2个红球,问这些球从左侧盒子中取出的概率有多大?(四)自然推理所谓自然推理,也叫“日常推理”,是指实际生活中我们常会遇到的一些情况引导着我们作出一些新的判断或形成新的认识,它们往往没有严格的概念间的逻辑关系或明显的可以言传的推理规则。如你要做晚餐时发现冰箱里没有鸡蛋了,你推测家里鸡蛋已经吃完、需要到超市买一些了。目前最具代表性的自然推理形式就是“因果推理”。三、材料分析题(共15分)当我们面前出现一朵鲜艳的玫瑰的时候,我们是一眼就直接辨认出这是玫瑰花,还是在把对颜色、气味、线条形状……等的感觉综合在一起后才识别出这是玫瑰的?由于这一知觉过程通常时间很短,我们几乎体会不到这一过程是简单还是复杂的。所以至今认知心理学家们之间都存在着关于知觉过程的直接性与间接性的争论。请分析“知觉的刺激物说”与“知觉的假设考验说”的理论内容、实践依据,并进一步探讨两个理论的异同。答:(一)知觉的刺激物说的理论内容(1)知觉是刺激在神经系统或脑中留下的烙印,是一种具有直接性质的心理现象,即自然界的刺激是完整的,可以提供非常丰富的信息,人完全可以利用这些信息,直接产生与作用于感官的刺激相对应的知觉,而不需要过去经验的参与。因此,知觉的加工方式只能是自下而上的加工。(2)知觉是在刺激作用下即刻产生的,而且似乎是自动的,人常意识不到知觉的各种过程。(3)某些空间特性的知觉似乎是先天制约的,不依赖过去的经验或学习,体现出众多的组织原则,例如格式塔的知觉组织原则。(二)知觉的假设考验说理论内容(1)知觉是一种包含假设考验的构造过程,过去的知识经验以假设、期望或图示的形式在知觉中起着重要作用。因此,知觉既有自下而上的加工,也有自上而下的加工。二者结合而形成统一的知觉过程,只有自上而下加工只能产生幻觉,只有自下而上加工则任务太重,无法承担。(2)人在知觉时接收感觉信息输入,并在已有经验的基础上形成关于当前的刺激是什么的假设,或者激活一定的知识单元而形成对某种客体的期望,再接收或搜寻信息来考验假设,直至验证某个假设,从而对感觉信息作出正确的解释。(3)通常人们在知觉时,意识不到假设的参与;但在某些特殊条件下,如弱光照明下看东西时,就可以体验到了。(三)两种理论的区别(1)从加工方式上看刺激物说只承认有自下而上的加工,而假设考验说认为除了自下而上的加工还有自上而下的加工,两者相互渗透。(2)从经验有无作用上看刺激物说认为知觉能力是先天的,不需要经验;而假设考验说强调经验对知觉识别的影响。(四)两种理论的共同点(1)都承认有自下而上的加工。(2)都认为有时知觉加工过程意识不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