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索世界与追求真理》复习课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本单元从唯物论与认识论两个角度阐明了世界的本原是什么。唯物论立足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明确了物质对意识的决定作用,并阐明了意识的能动性,告诉了我们认识世界的方法: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认识论立足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进一步阐明了意识从何而来。本单元的复习我们可以把握一个方法论、三对关系、四个概念、五个原理。一个方法论就是要全面掌握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三对关系就是①物质与物质具体形态的关系;②物质与运动的关系;③绝对运动与相对静止的关系。四个概念就是:物质、意识、规律和实践。五个原理即:①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②意识的能动作用原理;③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原理;④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⑤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原理;唯物论认识论•第4课探究世界的本质•1、世界物质性原理(物质决定意识原理)•2、规律客观性原理•第5课把握思维的奥妙•1、意识作用原理•2、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3、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第6课求索真理的历程•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2、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上升性)物质1、含义——不依赖于人的意识,并能为人的意识所反映的客观实在。2、世界的物质性(1)自然界中的一切事物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2)人类社会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在本质上是一个客观的物质体系(其构成要素——地理环境、人口因素、生产方式都是客观的)。(3)人的意识也是客观的。意识1、含义——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2、物质决定意识①意识产生的物质基础和生物学基础(2)从意识的生理基础看——意识是高度发达的物质系统人脑的机能(3)从意识的内容看——意识是客观存在的主观映象(1)从意识的起源看——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②意识是劳动的产物,社会的产物——意识是通过人脑对外界刺激的一系列反射活动实现的——意识产生的两个条件:人脑和客观存在的刺激无论是正确的意识还是错误的意识,都是人脑对客观存在的反映3、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①意识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②意识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人的意识区别动物的无目的的、本能的活动所在——人能够认识世界的重要条件①意识对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1、含义——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2、要求(1)把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结合起来(2)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结合起来。(3)反对唯意志论和安于现状、因循守旧、无所作为的思想运动1、含义——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2、运动与物质的关系(1)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和存在方式(2)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3、运动与静止的关系(1)区别(2)联系①含义不同②性质不同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和永恒的静止是相对的、有条件的和暂时的运动是宇宙间一切事物、现象的变化和过程静止事物在它发展的一定阶段和一定时期,其根本性质没有变化物体相对于某一参照系来说没有发生某种运动,物体在一定条件和范围内没有进行某种特殊的运动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状态物质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规律1、含义——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2、规律的特性(1)规律具有客观性(2)规律具有普遍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人不能创造、改变、消灭规律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认识论1、实践2、真理(1)实践的含义(2)实践的特点(3)实践与认识的关系(1)真理的含义(2)真理的特性(3)追求真理是一个过程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1)实践的含义以人为主体以客观事物为对象直接现实性活动①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②实践具有主观能动性③实践具有社会历史性(2)实践的特点(3)实践与认识的关系—实践是认识的基础①实践是认识的来源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③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④实践是认得的目的和归宿(1)真理的含义——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不符合客观对象的认识称为谬误)——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真理只能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2)真理的特性——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①真理是有条件的②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任何真理都有自己使用的条件和范围——任何真理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3)追求真理必须与时俱进①认识具有反复性③认识运动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表明真理永远不会停止前进的步伐,它在发展中不断地超越自身②认识具有无限性④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⑤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现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我们不懈的追求和永恒的使命1、自然界的物质性(客观性)原理•【原理】自然界中的事物是按照自身所固有的规律形成和发展的,都有自己的起源和发展史;它们都是统一的物质世界的组成部分。•【方法论】我们在利用自然、改造自然的时候,务必要尊重自然、保护自然,学会与自然和谐相处。•2、运动和物质的关系•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的•物质是运动的物质,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物质离不开运动)•运动是物质的运动,物质是运动的承担者。(运动离不开物质)•离开运动谈物质是形而上学,离开物质谈运动是唯心主义二者都是错误的。•3、运动和静止的关系•区别:•①定义不同②特点不同:运动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永恒的。静止是运动的一种特殊形式,是相对的、有条件的、暂时的。•联系:•静止是一种不显著的运动,是运动的特殊状态。动中有静,静中有动(绝对运动包含相对静止)。世界是绝对运动和相对静止的统一;•只承认静止而否认运动是形而上学的不变论,只承认绝对运动而否认相对静止则是相对主义和诡辩论•人一次也不能踏进同一条河流•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4、实践的含义、特点和基本形式•含义: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物质性活动。•特点:实践具有客观物质性、主观能动性、社会历史性•基本形式:①生产实践,这是人类最基本的实践活动。②变革社会的实践③探索世界规律的科学实验活动•5、真理的含义真理及其属性•含义: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属性:•①最基本的属性:客观性是最基本的属性(客观性是指人们对同一个确定的对象会产生多种不同的认识,但是,期中只能有一种正确的认识,即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②真理具有相对性:•真理是有条件的: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如果超出了这个条件和范围,真理就会变成谬误。•真理都是具体的: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1.物质和意识相互影响,相互制约。•正确: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因此,物质和意识相互影响是正确的。但物质的决定作用是第一位的,因此相互制约不正确。•2.意识离不开物质,物质也离不开意识,两者相互依存。•正确:物质可以脱离意识而存在,并非相互依存。•3、意识的形式和内容都是客观的。•正确:意识的内容是对物质的反映,所以意识的内容是客观的;但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4、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正确反映;意识对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正确:意识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不一定是正确);正确的意识才对客观事物的发展起促进作用。•5、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使事物处于显著的变化之中•正确:物质的唯一特性是客观实在性,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不一定是显著的变化)•6、运动是相对的、有条件的,静止是绝对的、无条件的•(注意:颠倒了二者)•7、发挥主观能动性可以认识和改造规律。•正确:人可以认识规律,但不能改造(创造、改变、消灭)规律。•8、认识的根本任务就是指导实践。•正确:实践是认识的根本目的,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才是认识的根本任务。•9、认识既来源于直接经验,又来源于间接经验•(注意: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直接经验、间接经验是认识的两种途径)•10、实践是人们改造世界的一切活动。•正确: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一切活动。•11、真理最基本的属性是客观性,所以真理是客观的。•正确:真理的客观性是指真理反映的内容是客观的,但真理的形式是主观的。•12、认识的反复性表明,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正确:认识的无限性表明,追求真理是一个永无止境的过程。(注意反复性和无限性的区别。)•13、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标准。•正确:实践是检验人们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14、春夏秋冬四季更替、昼夜循环、苹果落地,属于自然规律•(注意:规律不能等同于规律的表现形式)•15、不同的人对同一现象必定会有不同的认识•(注意:不一定是不同的)•1、广西、云南和贵州等省区,去冬今春以来,遭遇了百年未遇的旱灾,百姓生活用水、农业生产、牲畜饮水受到严重威胁。据专家分析,自2009年6月开始,赤道中、东太平洋海水异常偏暖,从而引发大气环流异常,使北方冷空气难以南下影响云南等地区,来自印度洋的西南暖湿气流较弱,致使水汽供应不足,云贵地区是我国典型的季风气候区,季风气候形成了云贵等地干旱灾害发生的必然性。另外,这几个省区近年来为了发展经济,大力种植了对土壤的水分和肥料养分需求极大的速生桉树,使得这些地区原有的生态林遭到了大规模的破坏。对这次旱灾,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有关部门多次下拨抗旱救灾资金,派出工作组指导抗旱。面对灾情,全国干部群众积极抗旱,付出了巨大努力,取得了初步成效•结合上述材料,辨析下列观点:“天灾不由人,抗灾不由天。”(10分)辨析下列观点:“天灾不由人,抗灾不由天。”(10分)•①辩证唯物主义认为,规律是物质运动本身所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联系。规律具有客观性,云贵地区的天灾有自然自身规律作用的一面,在一定意义上说是“天灾不由人”。(3分)•②规律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遵循规律,而不能违背规律,否则就会受到规律的惩罚。云贵地区近年来,一味追求经济发展,违背了生态规律,加剧了这场天灾的严重性。因此,认为“天灾不由人”的观点有其片面性。(3分)•③规律是客观的,并不意味人在规律面前无能为力,人们可以认识和利用规律,为人类造福。在这次旱灾面前,全国干部群众积极抗旱,付出了巨大努力,取得了初步成效。认为“抗灾不由天”的观点是正确的(4分)•2、材料一:根据海协会与海基会会谈达成的协议,两岸直接海运、空运、通邮于2008年12月15日启动。过30年的努力,两岸直接“三通”终于基本实现,这是两岸关系发展史上具有历史意义的一件大事。,这将大大便利于两岸同胞的往来和两岸经济、文化领域的交流合作。有利于两岸和平与统一。•材料二:十七大报告提出,党和国家支持海峡西岸和其他台商投资相对集中地区经济发展。福建省计划通过10年—15年的努力,海峡西岸将形成规模产业群、港口群、城市群,成为中国经济发展的发达区域,成为服务祖国统一大业的前沿平台。可见,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是一个立足全国发展大局、立足祖国统一大局的战略构想。•(1)运用物质与意识辩证关系原理,分析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战略的正确性。(7分)•①物质决定意识,想问题、办事情必须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提出海峡西岸经济区建设,符合加快福建经济发展以及实现祖国统一大业这一客观实际的需要。(4分)•②意识对物质具有反作用,正确的意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海峡西岸经济区发展战略是正确意识,能够促进海峡西岸地区发展和海峡两岸实现和平统一。(3分)•3、材料:目前,我国资源短缺且浪费严重,已成为制约我国经济和社会可持续发展的瓶颈。因此,建设节约型社会,是一场关系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社会革命”。每个公民都有义不容辞的责任,都应当增强资源意识和节约意识,为建设节约型社会做贡献•请结合辩证

1 / 28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