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企业文化的国际比较•7.1东西方企业文化概要•7.2企业文化中的宗教现象•7.3跨文化管理概述•复习与思考7.1东西方企业文化概要7.1.1日本的企业文化1)日本企业文化的渊源——日本民族文化概括起来,其传统文化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民族自尊意识和民族昌盛的愿望(2)永不满足的学习精神(3)忠诚精神(4)“家族”意识(5)亲和一致的精神2)日本企业文化的内容(1)强调为社会经营的核心理念日本企业经营的核心理念是重视企业的社会责任。日本企业在经营中强调要为社会生产优质的产品、提供周到的服务,为社会多作贡献,从而取得社会的好评。其往往用社是、社训、社歌、社徽等形式来表现这种社会经营理念。日本企业强调追求经济效益和报效国家双重价值目标,认为企业与国家、政府不仅仅是一种征税和收税之间的经济关系。(2)坚持家族主义的民族传统日本民族长期的家族主义传统被企业很好地继承下来,渗透在企业管理的各种制度、方法、习惯之中,使职工结成“命运共同体”,即所谓的集团。在日本,集团是一个含义广泛概念。企业可以被看做是集团。企业内部的科室、班组、事业部等是大小不一的集团;在企业外部,相互间有密切联系的企业结合成集团,无数个集团最终又构成日本国家和民族这个总的集团。(3)恪守“和魂”的民族精神日本民族自称大和民族,“和魂”是日本民族精神的高度概括。“和魂”实际上是以儒家思想为代表的中国传统文化的产物,是“汉魂”的变体和东洋化。中国儒家文化的实质是人伦文化、家族文化,提倡仁、义、礼、智、信、忠、孝、和、爱等思想,归纳起来就是重视伦理道德。(4)倡导团队主义精神日本文化中的家族主义观念和“和魂”精神,在企业中则普遍表现为“团队精神”。团队主义精神的实质是讲合作、讲协作、注重集体的智慧和力量,甚至为群体而牺牲个人的强烈意识。(5)倡导“综合即创造”的经营哲学“综合即创造”是日本企业的经营哲学。战后,日本企业成功地在世界范围内对各种优势资源进行“综合”,在“综合”中创新,在“综合”中提高。它以最少的投人——360亿美元,获得了世界上39000多项最新技术,用嫁接、模仿的方法创造了大量具有竞争力的新产品。值得注意的是,日本企业不光重引进,更重视的是消化吸收。日本引进费和消化吸收费投入比例为1︰7~10。(6)“以人为中心”的经营理念日本企业的家族主义传统不是空洞的,“和为贵”的企业文化核心思想也不是空谈。许多日本企业家认为,企业不仅是一种获得利润的经济实体,而且是满足企业成员广泛需求的场所。这有三项重要的制度作为保障,即终身雇佣制、年功序列工资制、企业工会。7.1.2美国企业文化1)美国企业文化的渊源——美国民族文化具体来说,美国的民族文化有以下内容:(1)个人主义的价值观(2)冒险、开拓、创新精神(3)自由、平等精神(4)实用主义哲学(5)物质主义的追求2)美国企业文化的内容(1)建立共同的价值观美国企业领导者认识到,决定公司生存和发展最重要的因素是企业共同的价值观。美国最杰出企业的价值观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①个人主义是企业的价值观,也是员工的价值观。②成功的企业都要有一个崇高的目标。通过目标来激励和领导员工,不能单纯以盈利作为企业的最高目标,而是要努力为消费者、为社会提供优良的产品和服务。只有崇高的目标,才能产生健全而具有创造性的策略,并使个人愿意为崇高目标而献身。③追求卓越。追求卓越是美国企业的一种精神,表示永无止境的进步过程。成功的公司在创造一种信念,即认为今天在做的事明天就会变得不适宜,因此,需要寻求更新的方式。求新求变才会使人朝着更高的成就标准努力。企业应创造一种环境、一种文化,使更多的人感到不满足、更多的人追求卓越。(2)倡导个人能力主义的管理哲学美国企业个人能力主义的文化不着眼于集体,而着眼于个人,鼓励个人奋斗,个人冒尖,把突出个人能力作为他们的基本管理哲学。这种个人能力主义的文化在企业经营管理中具体表现为三点:①尊重个人尊严和价值,承认个人的努力和成就。②强调个人决策和个人负责。③奖励针对个人而不是集体。(3)英雄主义特质英雄主义在美国企业中,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一是提倡冒险与创新的精神;二是竞争意识;三是对英雄人物的崇拜。(4)权威主义特质权威主义的根源在于美国企业崇尚个人主义。上级常借助于权力的影响管束下级或员工,上下级之间意见的交流多表现为命令的渠道。在20世纪80年代以前,美国企业也多采用集权式管理,企业每做出的一个决策,每设定的一项目标,虽然也有听取下面的意见,但决策过程仍是自上而下的。(5)强调理性主义的行为方式理性主义的企业文化根植于美国实用主义和理性主义的民族传统,发端于泰罗的科学管理。这种文化追求明确、直接和效率,生产经营活动以是否符合实际、是否合理、是否符合逻辑为标准。其具体表现是:①求实精神比较强,形式主义和文牍主义较少。②提倡科学和合理,重视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的作用。③强调企业与员工之间的契约关系。(6)坚持质量第一、顾客至上的经营理念首先是有良好的社会文化氛围,政府鼓励企业提高产品质量,保护消费者利益,依法严惩制假贩假者。早在20世纪60年代初,美国总统肯尼迪就发出《总统关于保护消费者的特别咨文》,提出了著名的消费者四大权利,即安全权、知情权、选择权、意见权,要求企业给予保护。1987年,美国政府开始设立“国家质量奖”,对如何评奖有具体的规定,具体实施工作由政府授权的美国标准技术研究院负责。该院对评奖标准从加强现场质量控制、售后服务和用户满意度等方面进行了修订,使评奖条件处于发展状态中,以引导企业迈向更高目标;每年评奖中都邀请多年从事企业质量管理工作并在社会上具有很高声誉的专家担任评审人员。与奖励相适应也有严厉的惩罚措施。在美国,无论任何产品,一旦因质量缺陷给消费者造成伤害或其他财产损失,法律给予严惩,其赔偿数额之大十分惊人,使生产商、经销商真正受到重罚直至倾家荡产。据亚利桑那州、密苏里州、马萨诸塞州等五个州1983年——1985年300多个产品质量责任案件统计,受害顾客胜诉率近一半,平均每一案件赔偿金额高达85万美元。7.1.3欧洲国家的企业文化1)欧洲国家民族文化的内容(1)追求精神自由在基督教义中,信仰是其他一切的前提;上帝是仁慈的,他把仁爱的命令颁布到人间,让世人互爱。1517年,马丁、路德开始宗教改革,创立了新教。他提出了人的双重本性,即一个心灵的本性和一个肉体的本性。肉体的本性是受束缚的,心灵的本性是自由的。这种自由不是来自政治上和肉体上的自由,不是为所欲为的自由,而是精神上的自由,它依靠基督的福音,凭借对上帝的信仰,是真正的自由。这种向往自由的精神深深地扎根于欧洲人的内心深处,这深深地影响了欧洲企业的管理风格。(2)倡导人文主义人文主义突出人的地位,主张自由、平等、博爱,提倡个性解放,反对迷信、神学信条和权威主义对人的精神的愚弄。(3)强调理性与科学强调逻辑推理与分析的理性主义在欧洲有着悠久的历史和坚实的基础。早在古希腊,由于生活环境的优裕,生活在这一地区的人们有兴趣、也有余力来探究影响人们生存的自然奥秘,这使他们形成了注重研究自然的传统。他们抬高理性,崇尚智慧,强调观察,推崇演绎。理性科学的思维方式对欧洲人的思维方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4)追求民主精神作为现代科技文明的发源地,欧洲的生产力水平在18世纪至19世纪已经超过其他地方,商品经济的发展和生产力的迅速提升,唤起了人们内心深处独立意识和民主意识的觉醒。18世纪相继在欧洲爆发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正是人们民主观念觉醒的表现。2)欧洲国家企业文化的内容(1)推行理性管理理性的管理文化表现在组织机构和制度的建立、人员的配备以及经营管理等很多方面。虽然,在欧洲,企业注重建立讲求实效、灵活多样的组织机构和制度。企业组织机构的设置,是随着市场情况和生产技术的变化而变化的,不千篇一律,不相互模仿,不因人设事,即使是同类型的企业,机构设置也不一样。但是,企业有其共同点,即组织严密、管理集中、讲求实效、富于理性。在人员配备上,欧洲企业要求严格,注重精干。(2)重视研究开发和创新欧洲政府和企业都把研究开发当做一项生死攸关的战略任务来抓。研究开发的主要内容是产品更新和技术更新。产品更新和技术更新是互动的。技术更新是产品更新的前提,产品更新又推动技术进步。从而使占领和开辟新的市场。在欧洲国家中,不少国家制定相应的政策支持企业的研究与开发。例如,法国的技术政策与经济发展政策有密切的联系,国家在人力、物力和财力等方面都能给予企业大量的帮助。(3)具有着眼于世界市场的战略眼光欧洲国家自然资源不丰富,出口贸易在经济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这使得欧洲国家的企业特别注重在世界市场上的竞争,注重制定着眼于世界市场的经营战略。欧洲企业对产品质量倍加重视,认为这是赢得世界市场竞争的前提条件。(4)重视员工的参与管理重视参与管理与欧洲文化中人文精神、追求民主、自由的精神是密切相关的。在欧洲许多国家中,政府用法律形式规定了员工在企业中应该发挥的作用。如德国法律规定,凡2000人以上的企业,必须成立监督委员会,凡5人以上的企业必须成立工人委员会,前者要由工人选举产生,后者要有一半工人代表参加。荷兰规定,雇佣工人超过100人以上的企业必须要有工人会议。法国和瑞典都规定雇佣工人超过50人必须有工人会议,以此保证工人参与管理。有些企业不仅设有由管理人员和雇员代表组成的各级工作委员会,雇员参与管理企业,解决工作上的问题,同时,企业尊重为本公司工作的人,雇员对企业也有一定的归属意识。有些企业通过建立“经理参与系统”、“半自治团体”、“工作改善委员会”等,经理站在客观的立场上协助员工解决问题,而不是直接代替他们做具体决策,以此强化员工的责任意识。有些企业及时实施了轮换工作制和弹性工作制,提出应该使工作适应人,而不是使人去适应工作。在这种环境下,工人参与管理、提工作建议的愿望比较强烈,很多工人从中获得了心理上的满足感,因而劳动积极性也比较高。7.1.4中国企业文化1)中国的企业文化的渊源——中国传统文化(1)整体意识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家族整体主义是建立在等级制度基础之上的,在一个家族整体内,以家族利益为最高目标,追求家族利益的最大化,强调整体重于个人,个人无条件服从整体,强调家族内部以伦理关系为基础的和谐与稳定。这种文化虽然有压抑个性、不利于创新和竞争的消极作用,但它对今天的现代化建设还是具有积极意义的。因为企业作为一个相对封闭的系统,可以视为“一个小家族”,所以,如果对“整体意识”加以改造和利用,保留人与人之间的和谐关系,则可以增强企业员工的“家族”观念,有利于企业形成团体凝聚力和竞争力,有利于重构人们以整体利益为重的团体精神。(2)人本思想中国古代出现的民为邦本的“民本”思想,主张“重民”、“利民”、“富民”、“爱民”、“恤民”。孟子认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孟子·尽心下》)“桀纣之失天下也,失其民者,失其心也。得天下有道,得其民,斯得天下矣。得其民有道,得其心,斯得民矣。”(《孟子·离娄上》)具体地说,在中国文化中人本思想大体包括三层意思。首先是把人看成是天地万物的中心,深信价值之源内在于人心。这与西方传统文化中以上帝和神为最高标准的神本文化截然有别。其次是强调“爱人”思想。“仁的内涵就是爱人。再次是人只要努力,皆可成才。(3)和谐思想中国文化中的和谐思想源于中庸之道和天人合一思想。“中庸”的本意是无“不及”,也无“过”,处理的是“不及与过”的矛盾。实际上是恰当、适度的意思。“不偏之谓中。不易之谓庸。不偏左、不偏右。不过大、不过小。”比如,在抄菜时,放盐适度就是“中庸”的要求。放盐太多,则咸;放盐太少,则淡。这都违背了“中庸”。从中也可以看出:达到“中庸”的要求,需要人的不断修炼。没有抄菜的多次实践(或反复的修炼),就不可能达到“中庸”所要求的盐的适度。所以,“中庸”对做人、做事提出了一个很高的要求。人一旦达到了“中庸”的要求,就表明了人已达到了很高的境界。通俗地说,中庸之道,主张人与人要和谐,讲“仁”、“爱”、“诚”、“中和”待人,处理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要不偏不倚,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