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我国的第一部马克思主义教育学着作是()。A.商务印书馆编的《教育学》B.凯洛夫的《教育学》C.杨贤江《新教育大纲》D.钱亦石的《现代教育原理》【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我国教育家杨贤江以李浩吾的化名写的《新教育大纲)(1930年)是我国第一本马克思主义的教育学着作。2.着名的实用主义教育家及代表作是()。A.布鲁纳《教育过程》B.杜威《民主主义与教育》C.赞克夫《教学与发展》D.凯洛夫《教育学》【答案】B。中公教育解析: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人物是美国教育家杜威和克伯屈,其代表作分别是美国教育家杜威的《民本主义与教育》、克伯屈的《设计教学法》。3.教育史上“现代教育”的代言人是()。A.赫尔巴特B.杜威C.夸美纽斯D.洛克【答案】B。中公教育解析:杜威是现代教育的代言人,他的《民本主义与教育》是20世纪初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代表作品。4.标志着规范教育学建立的是()。A.夸美纽斯《大教学论》B.卢梭《爱弥儿》C.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D.凯洛夫《教育学》【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德国赫尔巴特的《普通教育学》标志着规范教育学的建立。二一、单项选择题1.学校组织教育和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是()。A.课程计划B.课程标准C.课程目标D.教科书【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课程计划是学校组织教育和教学工作的重要依据。2.中学阶段的课程应符合()。A.强制性、普及性和统一性B.科学性、选择性和统一性C.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D.科学性、基础性和发展性【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根据《纲要》规定,初中课程与小学课程整体设置,因而它应该符合国家对义务教育课程的要求,即符合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3.教育改革的核心是()。A.内容改革B.方法改革C.课程改革D.思想改革【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课程改革是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4.打破学科界限,在某些学科之间加强联系,用这种方式编成的课程为()。A.综合课程B.广域课程C.相关课程D.核心课程【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综合课程是一种多学科的课程组织模式,它强调学科之间的关联性、统一性和内在联系。其课程的主导价值在于通过相关学科的整合,促进学生认识的整体性发展并把握和解决问题的全面的视野与方法。5.研究性学习的根本出发点就是改变传统的()。A.课程结构B.教学内容C.学习方式D.教学组织形式【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研究性学习属于综合实践活动课程的内容,学生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形成一种积极的、生动的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6.()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力量。A.教师B.学生C.校长D.社区人员【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教师是校本课程开发的主要力量,在校本课程中开发的整个过程中,教师不仅是亲历者还是监督者。7.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应该做到()。A.充分地传授知识B.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C.培养学生正确的学习态度D.让学生自主地选择课程【答案】B。中公教育解析:贯彻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首先应该做到尊重学生人格,关注个体差异。8.“关注个体差异”就是根据学生实际存在的爱好、兴趣和差异()。A.完全由学生自己决定如何学习B.将学生分按优、中、差分班教学C.使每个学生的特长都得到发挥D.大力培养单科独进的尖子生【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关注个体差异”就是根据学生实际存在的爱好、兴趣和差异使每个学生的特长都得到发挥。二、辨析题1.教材是唯一的课程资源。【答案】错误。中公教育解析:在新课程条件下,教材不是唯一的课程资源。与纸质印刷时代的要求相适应,教材(主要是教科书)一直是我国的主要课程资源,以至于人们常常误认为教材是唯一的课程资源。实际上,课程资源非常广泛,既包括校内的课程资源,也包括校外的课程资源;既包括素材性课程资源,也包括条件性课程资源。2.新课程强调课程内容要密切关注学生兴趣和生活经验,并不意味着可以忽略间接经验的学习。【答案】正确。中公教育解析:新课程下,教学要从学生的兴趣和需要出发,教师要为促进学生理解而教,学生的学习并不能忽略间接经验的学习。三、简答题1.联系实际,谈谈目前我国中学课程改革的特点。【答案要点】在课程结构方面九年一贯、整体设置义务教育课程。从小学到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课程,并作为必修课程。综合实践活动课包括四个领域: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劳动技术教育。农村中学课程强调为当地经济发展服务。在达到国家课程基本要求的情况下,农村中学可根据农业发展的情况因地制宜地设置符合当地需要的课程,深化“农科教相结合”和“三教统筹”改革。试行通过绿色证书教育及其他技术培训获得“双证”的做法。在课程标准方面,也提出一些适应我国当前国情的新要求。国家课程标准是教材编写、教学、评价和考试命题的依据,是国家管理课程与评价课程的基础。它要体现国家对公民素质的基本要求。但由于我国当前发展还不均衡,各地区存在较大的文化、地域与发展差异,所以在课程标准方面还要考虑这种差异,允许开设地方课程。普通高中课程还要有一定的层次性和选择性,并开设选修课程,以利于学生获得更多的选择与发展机会,为学生的发展创设更多的平台。2.简述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答案要点】我国新课程改革的目标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1)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改变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强调形成积极主动的学习态度,使获得基础知识与基本技能的过程同时成为学会学习和形成正确价值观的过程。(2)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改变课程结构过于强调学科本位、科目过多和缺乏整合的现状,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课程门类和课时比例,并设置综合课程,以适应不同地区和学生发展的需求,体现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3)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改变课程内容“难、繁、偏、旧”和过于注重书本知识的现状,加强课程内容与学生生活以及现代社会和科技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精选终身学习必备的基础知识和技能。(4)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改变课程实施过于强调接受学习、死记硬背、机械训练的现状,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乐于探究、勤于动手,培养学生搜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交流与合作的能力。(5)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改变课程评价过分强调甄别与选拔的功能,发挥评价促进学生发展、教师提高和改进教学实践的功能。(6)实行三级课程管理制度。改变课程管理过于集中的状况,实行国家、地方、学校三级课程管理,增强课程对地方、学校及学生的适应性。3.当前课程评价发展的基本特点是什么【答案要点】(1)重视发展,淡化甄别与选拔实现评价功能的转化;(2)重综合评价,关注个体差异,实现评价指标的多元化;(3)强调质性评价。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实现评价方法的多样化;(4)强调参与与互动、自评与他评相结合,实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5)注重过程,终结性评价与形成性评价相结合,实现评价的重心转移。四、材料分析题1.对学生来说,由于知识基础的差异和个性品质的不同,对课程也有很多不适应的地方。比如,新课程提倡的研究性学习,就有很多学生不知所措。一个班少则有四五十人,多则六七十人,要进行有效的合作的探究,难度很大。据上课教师分析,在研究性学习过程中是那些主动性强的学生受益,三分之二的学生是跟着走或跟不上。在众多的课堂实践活动中,表现突出的只是那些性格外向的学生,性格内向的学生只能做旁观者。这种情况很容易导致学生出现两极分化。问题:对于新课程改革者遇到这个问题,你认为应该如何调动全体同学的积极性,采取怎样的方法,才能使所有学生在教改中受益【答案要点】对于新课程改革遇到这个问题,应该重视智力开发与学生能力的培养,在加强基础知识教学中,重视思维能力,学习能力的培养,特别重视,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学会学习”。还应重视个别差异,加强个别指导,每个学生已有的经验及其天资、禀赋、兴趣、性格等心理品质差别很大,要求教师对学生进行个别指导。2.从2001年秋季开始,江西省的小学生们告别沿袭了一贯的百分制,实行新型的成绩考核评价机制一“等级+特长+评语”。目前,山东潍坊市小学已经取消各种形式的统考,废除了“百分制”,代之以“评语+特长+等级”的新的评价标准,严禁以升学率作为考核、评价学校、教师等的唯一标准。问题:你对江西和山东潍坊市所开展的教育评价改革持什么态度【答案要点】江西和山东潍坊市所开展的教育评价改革是符合当前素质教育的需求,废除百分制,使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用“等级+特长+评语”,因材而评价,面向全体学生,也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这才是教育的目的所在。第三章一、单项选择题1.把两个及两个年级以上的儿童编在一个班级,直接教学与布置、完成作业轮流交替进行,在一节课内由一位教师对不同年级学生进行教学的组织形式是()。A.分层教学B.合作学习C.班教学D.复式教学【答案】D。中公教育解析:此题考查“复式教学的内涵”。2.班级授课制的特征可以用以下几个字概括()。A.班、课、室B.师、生、课C.师、生、时D.班、课、时【答案】D。中公教育解析:此题考查“班级授课制的特点”。3.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A.引起学习动机B.巩固知识C.领会知识D.运用知识【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此题考查“教学过程的结构”。4.在教学过程中,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主要是通过学习什么实现的()A.直接经验B.间接经验C.生产经验D.生活经验【答案】B。中公教育解析:此题考查“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5.戒国古代的《学记》中说“学不躐等”,这体现了下列哪个教学原则()A.巩固性原则B.因材施教原则C.循序渐进原则D.启发性原则【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此题考查“教学过程的基本原则”。6.上课是整个教学工作的()。A.中心环节B.起始环节C.终止环节D.一般环节【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此题考查“教学过程的基本环节”。7.《学记》中提出的“杂施而不孙,则坏乱而不修”的主张对应的教学原则应是()。A.因材施教原则B.循序渐进原则C.巩固性原则D.启发性原则【答案】B。中公教育解析:此题考查“教学过程的基本原则”。8.教师按一定的教学要求向学生提出问题,要求学生回答,并通过问答的形式来引导学生获取或巩固知识的方法是()。A.讲授法B.讨论法C.谈话法D.指导法【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此题考查“教学方法”。9.取得教学成功的内因是()。A.教师的主导作用B.学校的管理作用C.教材的媒体作用D.学生的主体作用【答案】D。中公教育解析:此题考查“教学过程中的学生主体地位”。10.教学的首要任务是()。A.传授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B.发展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C.培养品德和审美情趣D.关注学生个性发展【答案】A。中公教育解析:此题考查“我国现阶段的教学任务”。11.设计教学法的提出者是()。A.卡土威B.华虚朋C.克伯屈D.狄尔泰【答案】C。中公教育解析:此题考查“教学组织形式”。12.如果高水平学生在测验项目上能得高分,而低水平学生只能得低分,那么说明下列哪种质量指标高()。A.效度B.信度C.难度D.区分度【答案】D。中公教育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13.为了解决名词、术语脱离事物,抽象概念脱离具体形象,理解脱离感知等矛盾,教师在教学时必须注意贯彻()。A.理论联系实际原则B.直观性原则C.巩固性原则D.启发性原则【答案】B。中公教育解析:此题考查“教学过程的基本原则”。14.领会知识包括感知教材和()。A.熟悉教材B.分析教材C.概括教材D.理解教材【答案】D。中公教育解析:此题考查“教学过程的结构”。15.()是衡量一个测验正确性的重要指标,即一个测验能够测量出所要测量的东西的程度。A.信度B.效度C.难度D.区分度【答案】B。中公教育解析:此题考查“学生学业成绩的评价”。16.通常在一门课程或教学活动结束后、对一个完整的教学过程进行的测定称为()。A.配置性评价B.形成性评价C.诊断性评价D.总结性评价【答案】D。中公教育解析:此题考查“教学评价的种类”。二、辨析题1.教学与教育是部分与整体的关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