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械产品检测与质量控制》课程标准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机械产品检测与质量控制》课程标准一、课程定位1.课程性质《机械产品检测与质量控制》是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课程体系中的一门专业主干课程。该课程是在对专业人才市场需求和就业岗位进行调研、分析的基础上,以产品检测与质量控制岗位能力和综合职业素质培养为重点,采用基于工作过程的课程开发理论,校企合作开发的一门工学结合课程。本课程也适用于其它机械类专业。2.相关课程本课程的先修课程为《机械工程图绘制》、《机械零部件测绘实训》、《机械零件常用材料选择及热成型》,与其同步开设的课程有《机械零件的手工制作与普通机械加工》。本课程为后续《常用机构制作与零部件装拆》、《数控编程与加工》、《机械产品加工与装配综合实训》、《顶岗实习》等相关课程奠定技能和知识基础。二、课程目标本课程通过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方式,旨在使学生具备以下知识、能力和素质:知识目标:1.系统掌握尺寸误差、形位误差、表面粗糙度等检测项目的不同检测方法;2.掌握内径、外径、斜面、孔系、螺纹、曲面、齿形等不同结构特征的检测方法和工具;3.掌握常规检测工具和三坐标测量机、圆度仪、工具显微镜等高精度检测设备的使用方法和操作规范;4.了解质量管理的基本知识,掌握常用质量统计方法和质量控制方法的基本应用。能力目标:1.具备正确分析图纸技术要求,合理选择检测方法和工具进行产品检测的能1力;2.具备应用质量统计分析和控制方法,对质量记录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质量问题,预防产品质量缺陷,控制工序质量的能力;3.具备针对具体加工质量问题,提出质量改进方案的初步能力。素质目标:1.良好的质量意识和工作责任感;2.认真、严谨的学习和工作态度;3.自觉维护工具和工作环境清洁的良好习惯,能遵守操作规范和安全文明生产规程;4.积极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意识;5.人际沟通与团队协作能力。三、课程标准设计依据遵循职业教育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指导思想,以企业调研为基础,围绕机械制造与自动化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培养规格,在学习借鉴国内外先进职业教育思想和方法的基础上,按照工作过程系统化的思想,与企业专家共同合作,实施本课程的系统开发与实践。遵循职业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从宏观(培养目标定位)、中观(课程体系)、微观(教学单元内容)三方面进行系统化设计。结合学生已有学习基础和学习风格,按照教学做合一的原则,根据职业活动特点,重组教学内容,安排教学单元次序。采用案例教学、任务驱动、现场教学、讨论法和小组学习等教学方法和组织形式,调动学生主体积极性,将理论与实践教学融为一体,实现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质的系统化培养。系统化规范教学环境条件,对校企合作、实训基地、专兼结合的“双师”团队、教材等进行系统规划,保障课程的有效实施。本课程标准用于指导《机械产品检测与质量控制》课程建设与课程教学。2四、课程教学内容与教学设计要求教学单元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训练项目教学载体建议学时项目1:机械产品检测与质量控制企业体验1.了解操作工、检验员等相关岗位的质量职责、工作内容;2.了解生产实际中常用的检测工具;3.了解质量管理基本概念;4.了解质量控制所用到的各种图表、工艺文件和基本方法;5.掌握数据的统计计算方法。1.企业的管理制度、工作职责等;2.企业现场质量管理手段;3.现场使用的检测工具;4.质量管理的基本概念;5.质量数据的统计计算。生产现场的产品和工具8项目2:传动轴检测与主要缺陷分析1.掌握游标卡尺、千分尺、机械比较仪、百分表、偏摆仪、粗糙度检测仪等测量工具使用和保养方法;2.理解外径、长度、同轴度、跳动、粗糙度等概念,掌握其测量工具的选择和测量方法;3.掌握调查表、分层法、排列图等质量控制图表的作用与分析方法;4.能正确选择测量工具实施检测;5.能运用统计工具进行不合格项统计,并找出主要质量问题。1.游标卡尺、千分尺、杠杆式机械比较仪、百分表、偏摆仪、粗糙度检测仪等测量工具的结构、原理、使用及保养方法;2.测量工具的选用与检测;3.调查表、分层法、排列图等质量控制图表的作用与制作方法;4.运用调查表、分层法、排列图等质量控制图表分析主要质量问题。传动轴12项目3:法兰盘检测与质量影响因素分析1.掌握深度游标卡尺、内径百分表、内径千分尺等常规测量工具使用和保养方法;2.理解孔径、垂直度、平面度、位置度、平行度等公差带概念,掌握其测量工具的选择和测量方法;3.掌握因果图、散布图等质量控制图表的作用和分析方法;4.能正确选择测量工具实施检测;5.能运用因果图、散布图进行质量问题影响因素分析。1.深度游标卡尺、内径百分表、内径千分尺等量具的结构、原理、使用及保养方法;2.量具的选用与检测;3.因果图、散布图等质量分析图表的作用与分析方法;4.运用因果图、散布图等质量分析图表分析质量影响因素。法兰盘10项目4:传动齿轮检测与工序质量分析1.掌握公法线千分尺、齿厚游标卡尺、齿距仪、偏摆检查仪、万能测齿仪等测量工具的使用和保养方法;2.理解齿厚偏差、公法线长度变动、齿距偏差、跳动等概念,掌握其测量工具的选择和测量方法;3.掌握直方图的作用以及制作与分析,掌握工序能力的计算与1.公法线千分尺、齿厚游标卡尺、齿距仪、偏摆仪、万能测齿仪等量具的结构、原理、使用及保养方法;2.量具的选用与检测;3.直方图的作用与绘制方法;4.运用直方图测算工序能力,分析工序质量。传动齿轮103教学单元教学目标教学内容与训练项目教学载体建议学时分析方法;4.能正确选择测量工具实施检测;5.能运用直方图测算工序能力,分析工序质量。项目5:螺纹检测与工序质量动态监控1.掌握螺纹千分尺、杠杆千分尺、工具显微镜的作用和使用方法;2.掌握外螺纹中径、螺距、牙型半角的检测方法;3.掌握控制图的作用、绘制及分析方法。4.会使用螺纹千分尺、杠杆千分尺、工具显微镜进行相关检测;5.能运用控制图对工序质量进行动态监控。1.螺纹千分尺、杠杆千分尺的使用和三针检测方法;2.工具显微镜的使用;3.控制图的作用、绘制及分析方法;4.运用控制图对中径尺寸的加工质量进行动态监控。双头螺纹、螺纹塞规8项目6:箱体检测与PDCA质量改进1.对检测项目能合理选择量具;2.能正确使用三坐标测量机进行检测;3.掌握质量改进的PDCA循环工作步骤和工作方法;4.能针对质量问题制定质量改进计划。1.制定检验计划;2.三坐标测量机检测;3.质量改进的PDCA循环工作步骤;4.对质量问题制定质量改进计划。变速箱12五、教学方法建议各项目教学过程由具体的工作任务出发,按完成工作任务的基本过程:即获取资讯、制定工作计划、实施计划、检查评估四步来实施。使学生得到必要的引导和帮助,促使学生为完成任务主动获取检测和质量控制相关知识,学习检测工具和方法的使用,理论与实践紧密联系,最终完成工作任务。具体教学过程中可灵活运用集中讲授、多媒体教学、案例教学、引导文、现场教学、操作示范等多种教学方法有效实现教学目标,并注重传统教学方法与现代教学方法相互结合,相互补充,有效实现教学目标。1.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使学习目标更加明确,促使学生主动投入学习,通过完成任务书中检测和质量控制方面具体任务来学习知识、掌握技能、提高岗位工作能力。42.采用引导文引导学生查阅技术资料、相互讨论、自主学习、自主思考,加深对图纸上公差代号和其它技术要求的理解,掌握常用检测工具的结构、原理、使用和保养方法,掌握质量控制方法的应用,也能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和行动策划能力。3.采用案例教学法,本课程每个项目任务的教学中都设置了相应的案例,通过这些案例使学生直观地了解处理产品检测和质量控制问题的整个过程,并获得完成类似任务的直接经验,提高学习和工作效率。4.运用分组讨论,使学生制定出合理的检测方案,促进公差、检测和质量控制等知识的建构和分享,并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沟通能力。5.采用角色扮演法,让学生在分析任务、制定工作计划、产品检测、质量分析与提出处理意见的过程中,体验操作者、检验员、技术员等不同角色的工作内容、要求和过程,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责任心。六、教学条件基本要求1.教学团队的基本要求(1)团队结构与规模教学团队共配备教师10名左右;兼职教师比例要求达30%以上,专任教师中“双师素质”教师比例达90%以上,团队中45岁以下中青年教师占教师总数的60%以上;其中硕士生比例要大于40%;高级职称比例大于35%。(2)课程负责人要求课程负责人至少要求为本科学历,有3年以上的机械制造类专业教学经验,有副教授或高级工程师以上职称;同时具有制造企业4年以上实际技术工作经历,并具备技师以上职业资格证或工程师以上职称;熟悉常用检测工具结构、原理与使用,熟悉企业检测或质量控制技术发展动态,能解决产品检测和质量管理方面的实际问题,能开展企业技术服务和培训服务活动。具有先进的职业教育理念,具备课程开发和教学改革的热情和经验,了解高职教育规律,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和教学研究能力。(3)教师专业背景与能力要求:主讲教师:要求本科或本科以上学历,累计具备2年以上企业实践工作经验;理论基础扎实,实践动手能力强。5专任实训指导教师要求有较强的动手能力,从事过3年以上企业相关工作经验。兼职教师要求有丰富的技术实践经验和较坚实的理论基础。至少要有5年以上的企业检测或质量管理工作经历,年龄不得超过55岁,并具有工程师以上技术职务任职资格。2.教学硬件环境基本要求实施本课程教学,校内、外实习实训硬件环境具体要求如下:(1)校内实训条件:要求建有专用的检测实训室或理实一体化教室一间以上,配备测量工作台10张,游标卡尺、千分尺等常规测量工具40套以上,并根据企业情况适时更换。配备高精度测量仪器,满足学生分组学习的需要,具有质量控制相关标准和技术资料。(2)校外实训条件:要求有稳定的合作企业8家以上,具有完备的安全管理制度,具有三坐标测量机、气动比较仪、高度仪、圆度仪、工具显微镜等先进检测设备和常规测量工具,能为教学提供兼职教师,能为学生提供检测工具和设备,配合完成教学实施。3.学生的知识与能力基础(1)机械工程图识读和绘制能力。(2)简单零件的测绘和简单量具使用能力。七、教学资料要求(1)教材:根据所选载体和学校、合作企业的设备情况,与企业合作编写《机械产品检测与质量控制》校本教材。编制任务书、学习指导书、案例、习题等学习资料。适当选用公差配合与测量技术、质量控制或质量管理方面的规划教材作为教学参考教材。(2)参考资料:中国标准出版社出版的《六项基础互换性标准汇编》(上、中、下);相关专业图书与期刊等图书资源。(3)来自企业的生产与质量管理规范、工艺文件、质量管理案例等。(4)多媒体网络课程资源。6(5)《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黄云清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6)《产品质量检验监管统计技术》李华生等主编中国标准出版社;(7)《互换性与零件几何量检测》朱超等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8)《机械加工质量控制与检测》张秀珍等主编北京大学出版社。(9)《机械产品检测与质量控制》易宏彬等主编化学工业出版社(10)《质量管理学》董文尧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11)《几何量公差配合与技术测量》晏宏初主编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八、学生的考核评价1.考核形式采用项目考核与期未综合测试相结合的方式评价学生学习效果。项目考核占总成绩的70%,期未测试成绩占总成绩的30%。(1)项目考核每个项目均要求对学生进行考核,通过项目考核促使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持续反思和改进,提高学习效果和效率。项目考核内容包括课堂表现、出勤情况;专业知识的掌握程度、检测计划制定的合理性;项目实施过程中的努力程度、检测操作技能、质量控制能力;团结协作能力和任务完成效果等内容。各项目将上述考核内容划分为自主学习、职业素养、知识掌握程度、实践能力四个方面制定评分标准。各项目评价由学生自评、小组成员互评及教师评价三部分组成,其中自评分占20%,小组成员互评占30%,教师评价占50%。(2)期未综合测试期未综合测试各专业可采用统考的形式,将卷面成绩按30%计入总课程成绩。2.考核内容(1)项目考核内容各项目的考核内容根据项目教学目标确定,涉及相关检测工具和

1 / 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