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阿德勒,荣格评价与比较对弗洛伊德的评价贡献:1、开创了无意识心理的研究。2、开拓了心理学学科的建设。3、极大地影响了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4、开辟了一条重视心理治疗的新途径。1、开创了无意识心理的研究。弗洛伊德不仅研究心理现象的表面价值,而且力图探求在心理现象背后所隐匿的精神作用,对人的内心认识更加深刻。弗洛伊德系统地揭露了人心深处、受意识表层封锁和压抑的无意识王国的内幕。2、开拓了心理学学科的建设1)精神分析开拓了性心理学、动力心理学和变态心理学的研究。性一直是个禁区,弗洛伊德不畏世俗、勇敢冲破性学研究的禁区、对性作了系统的研究。正是如此,他才声名狼藉,被人斥为泛性论者,但是毕竟把性现象作为科学研究的对象,开辟了新领域。2)人本身是个能量系统、动力系统,他决定着的潜意识、前意识、意识的心理结构和伊底、自我、超我的人格模式,就是说,本能欲望是人的心理或人格发展变化的动力和动因。由此建立了动力心理学。2)弗洛伊德以前人们往往只重视精神病人的外在因素而忽视内在因素,弗洛伊德中使病人的内心冲突和动机,把变态心理学转变为内在精神动力的探索。为变态心理学的发展开拓了新道路。3、极大地影响了社会科学的各个领域。发端于治疗实践的精神分析到了后来逐渐扩展到历史、文学、艺术、美学、社会学、教育学、人类学和哲学等领域,成为一种解释个人、文化及社会历史现象的世界观和方法论。4、开辟了一条重视心理治疗的新途径精神分析突出了心理治疗的价值,创立了一套治疗神经症的方法和理论。弗洛伊德提出了心理创伤是引起神经疾病的主要原因,主张用精神分析方法来挖掘病人被压抑到潜意识内的心理矛盾以治疗病人,开辟了一条重视心理治疗的新途径。对弗洛伊德的评价局限性:1、对马克思主义的不正确态度。2、在方法论上的局限。3、学说的生物学化倾向。4、整个理论主观色彩浓厚。1、对马克思主义的不正确态度在对待马克思主义的态度上,弗洛伊德从根本上是反对和责难的,他反对马克思把社会形式的发展看作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的观点,还责备马克思主义对人的社会行为的解释中,只重视经济因素的作用,忽视了心理因素的作用,因而他要用心理因素去补充马克思主义,使之成为真正的社会科学。事实上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歪曲。2、在方法论上的局限1)在方法论上坚持还原论、等同论,坚持用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解释心理活动规律,主张先天的本能是人的一切心理和行为的内驱力。弗洛伊德用物理学定律和生物学范畴说明人的内在动力和心理活动的规律,实质上完全抹煞了人的意识的社会历史制约性和主观能动性,从根本上否定了意识在人的心理活动中的主导作用,把人的高级心理活动简单地归结为低级的物理、生理的活动。这显然是一种典型的庸俗唯物论和形而上学还原论。2)弗洛伊德在方法论上的另一个局限是把特殊的变态心理学与一般的常态心理学等同。弗洛伊德把在变态心理学领域的研究推而广之,企图用变态心理的规律去说明常态心理的发展,把变态心理普遍化,把整个人类的心理看成是畸形的,实质上是一种用特殊代替或否定一般的形而上学的观点。3、学说的生物学化倾向整个学说具有生物学化倾向,提倡泛性论。把一种动物的原始本能,一种脱离社会条件的抽象人性,看成是决定人类精神生活和实践活动的巨大的内驱力,极端夸大人的生物性,贬低了的社会性。4、整个理论主观色彩浓厚弗洛伊德的许多概念和理论,都是纯粹出于主观的臆想和逻辑演绎,她甚至简单地运用神话传说来证实和提出自己的观点。对阿德勒的评价贡献:1、阿德勒的个体心学理学对当代西方心理学产生了广泛的影响。2、确立了心理学的社会科学方向。3、阿德勒的个体心学理学提出了整体研究的方法论原则。4、恢复了“意识”在心理学中的主要地位。5、阿德勒的个体心学理学推动心理学走向应用。1、阿德勒的个体心学理学对当代西方心理学产生了广泛的影响。1)他反对弗洛伊德强调生物学因素而倡导社会文化因素在人格形成和发展中的作用,这种思想影响了霍尼、沙利文、弗洛姆等精神分析社会文化派的成员成为精神分析社会文化学派的先驱。2)重视个体的创造性和对理想目标的追求,对人生持乐观态度,这对奥尔波特、罗杰斯、马斯洛、罗洛梅等人本注意心理学家有重要影响,重视意识自我的重要性,推动了自我心理学的研究。2、确立了心理学的社会科学方向。人类心理的复杂性不仅表现在它的主观性和个体性,更表现在它的客观性和社会性。阿德勒的个体心理学既注重探索人的主观世界,例如,他用“创造性自我”假使作为一种动力原则来解释生活风格,看到了个体心里的主观性、动力性、和选择性,同时注重人与自然、与他人和与社会的关系,是他的理论具有明显的社会倾向。他反对以自我为中心,主张以社会为中心。为了全面发展个体的人格,就必须培养一种健康的社会观。为了顺利的在社会中生存,个体也必须与他人合作。3、阿德勒的个体心学理学提出了整体研究的方法论原则。把人视为有机的整体,认为人的意识和潜意识,主观性和客观性,个体性与社会性都是不可分割。把人放在家庭、周围环境和社会的意义场之中,通过对人的自卑感,优越感,价值观,生活风格,社会兴趣,动机和创造性自我的分析,通过对人的主观理解而全面的研究人,在方法论上是有进步意义的。4、恢复了“意识”在心理学中的主要地位。阿德勒便贬低了弗洛伊德关于潜意识性欲在人格发展中的主导作用,恢复了意识在心理学研究中的重要地位。相应的使他的理论带上了注重未来,强调个人选择的目的论倾向。5、阿德勒的个体心学理学推动心理学走向应用。个体心理学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运动中应用广泛对阿德勒的评价局限性:1、仍带有强烈的非理性主义色彩和生物学化得倾向。2、对人性的社会本质的看法是肤浅的3、带有强烈的主观性和片面性4、理论的科学性不强1、仍带有强烈的非理性主义色彩和生物学化得倾向。虽然强调意识自我和社会环境对人格发展的作用,但仍将潜意识因素和生物因素作为最基本得制约因素。2、对人性的社会本质的看法是肤浅的他将心理疾病的原因仅仅归结为缺乏社会兴趣和错误的生活风格,并没有看到社会异化是人性扭曲的根源。3、带有强烈的主观性和片面性只注重整体的描述和主观的解释,缺乏对某种心理和行为的细致研究,片面扩大了某些心理效应4、理论的科学性不强好多基本概念缺乏操作性定义,致使很难对它们进行验证。对荣格的评价贡献:1、分析心理学扩展了心理学的研究领域。2、荣格开创了个体差异研究中的新领域。3、荣格式的心理治疗理论对其他学派的心理治疗家影响很大。1、分析心理学扩展了心理学的研究领域对古典精神分析做了选择性的发展,拒绝了弗洛伊德以性本能解释行为的观点,突出了心理结构的整体方法论。扩大了潜意识的结构和功能,沟通了个体和种族历史经验的文化联系2、荣格开创了个体差异研究中的新领域。荣格的字词联想实验和情结理论对西方心理学的影响很大。他的字词联想实验经过后人的改进,成为当代心理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之一。情结的概念是当代心理学普遍认可的基本概念3、荣格式的心理治疗理论对其他学派的心理治疗家影响很大。集体潜意识对弗洛姆产生影响,提出社会潜意识。自我实现的提出。他对人格类型的划分,在拓展心理学类型方面做出了贡献。值得一说的还有,荣格的很多观念都成了人们的日常用语。其中产生普遍影响的有:炼金术、积极想像、心灵能量、神经的、超越机能、目的论、骗子、情结。对荣格的评价局限性:1、集体潜意识的不可证明性。2、浓厚的神秘主义色彩。3、夸大了潜意识的作用。1、集体潜意识的不可证明性。荣格学说的核心和基石是集体潜意识概念,而集体潜意识是不可证明的,其存在只能根据一些效应来推测。2、浓厚的神秘主义色彩荣格不愿拘泥于可知觉的、相互分离的、机械因果的现实世界,他的学说不可避免地具有较浓厚的神秘主义色彩。3、夸大了潜意识的作用荣格和弗洛伊德一样,过分夸大了潜意识的作用,把意识降低到了附属的地位,这不符合人类心理的现实,容易导致非理性主义。弗洛伊德、阿德勒、荣格比较荣格与弗洛伊德的比较(一)心理动力上的分歧1、弗洛伊德在其本能论中把性本能称为里比多,认为里比多是人最基本的驱动力,促使人们通过各种方式获得满足。2、荣格认为里比多是一种普遍的生命力,认为它包括了生殖、生长和其他活动,性欲只是众多的、生理的、心理的功能的一种而已,后来他用心理能量取代了里比多。(二)研究的侧重点不同1、弗洛伊德重视前半生和早期经验的作用,重视行为的历史原因,强调行为发展的重要性。2、荣格把人的心理发展分为童年时期、青年时期、中年时期和老年时期,他重视后半生对人的影响。中年期是他最关注的时期。(三)概念体系上的差异1、弗洛伊德以无意识现象和内容为研究对象,将人格结构分为本我、自我和超我三个系统。如果三个系统保持平衡,人格则正常发展,反之个体往往产生焦虑,导致神经症和人格异常。2、荣格除了研究无意识外,还研究人格差异。他将人格结构分为意识、个体潜意识和集体潜意识三个层次。它们在“自性”原型的统一指挥下,把人格的所有成分整合为一个有机的整体。(四)研究倾向的不同1、弗洛伊德把性本能视为人类行为的根本动力,属于生物本能的取向。2、荣格的集体潜意识是一种独特的民族心理学研究,社会文化研究取向。弗洛伊德更注重对精神病原因的探讨,并且这种科学的探讨难免把人格向其动物本能和原始欲望方向追溯;而荣格更注重整合目标的实现,并且这种对理想状态的追求难免带上浓烈的思辨色彩甚至宗教气息。从理论与实践效果上看,弗洛伊德的成功更多具有社会意义和病理学意义;荣格的成功更多的具有人本学和文化学的意义。(五)世界观上的差异弗洛伊德在哲学上继承的传统可以称为科学的世界观。对于他来说,达尔文的进化论也许比其它思想对他的影响更大。荣格则完全不同,他对哲学和宗教问题有更多的兴趣。关于梦的解释1、梦的起因弗洛伊德认为梦多数与性冲动有关,而荣格认为潜意识是梦的重要来源之一2、梦的作用弗洛伊德认为梦是为了压抑和伪装幼年愿望。荣格认为梦有补偿作用和预示未来的作用。阿德勒与弗洛伊德的比较(一)意识与潜意识1弗洛伊德认为潜意识是人类行为的源动力,而阿德勒对于意识与潜意识谁更重要这一问题上,他坚决反对弗洛伊德,认为意识更重要。2弗洛伊德相信过去经历对人的行为有重大的影响,而阿德勒则深信,与过去经历相比,个体面向未来的生活目标更能影响人的行为。3对意识与潜意识之间的关系上,弗洛伊德认为他们是不可调和的,抗争的.阿德勒认为他们不是对立的,是统一和交错的。(二)自我的重要性弗洛伊德强调本我的重要性,而阿德勒认为人格是一个统一的整体,是不可分割的,即使能划分,那强调的重点也不应该是本我而是自我。(三)对梦的看法弗洛伊德认为梦不仅反映了被压抑的愿望,而且反应了在现实中无法满足的愿望,阿德勒认为梦是人类心理活动中最富创造性的一部分,从梦中我们能发现生活目标。(四)本能因素与社会因素1弗洛伊德的本能论.他认为人格发展的所有能量都从本能中获得。2阿德勒对社会因素的强调:(1)重视家庭环境(他认为出生顺序在一定程度上决定人格)(2)重视学校教育(3)重视社会运动小组成员主要贡献纪雅婷(阿德勒评价)孔祥威(荣格评价)李荣静(阿德勒评价)李佳美(荣格评价)刘晓萌(弗洛伊德评价)刘永娟(弗洛伊德评价)焦莎莎(阿德勒的评价)江富翰(弗洛伊德的评价)贾琳(三人比较,课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