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主任工作•本章主要内容:第一节班主任工作概述第一节班集体的培养第三节班主任的工作内容与方法教学目标:1.理解班主任工作的意义、职责和任务。2.清楚地表述班集体的概念,并了解其功能。3.理解班主任应如何去组织和培养班集体。4.了解班主任工作的内容和方法。第一节班主任工作概述一、班主任工作的意义二、班主任的工作职责三、班主任工作的任务1.班主任工作是贯彻教育方针,完成教育任务和实现教育•班主任是学生的组织者和教育者,只有将一个班组织起来进行教学,才能使这个班的学生得到全面发展,也只有将教育者的教育计划落实到每一个班,才能提高全校2.班主任工作是提高教学效率的重要手段3.•良好的班级管理可以建立一个良好的班集体和培养良好的班风。4.班主任是学校联系各班级的纽带,是沟通学校与家庭、•班级是构成学校教育整体的基层单位,学校对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的途径就是通过班主任工作进行的。因此,班主任所承担的任务比一般教师更为艰巨复杂,责任比一般教师更加重大。1.•主要指对班级发展的总体设计和常规管理。2.领导职责•主要指班集体的各项活动的组织和领导。3.教育职责•对本班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这既是班主任工作的主要职责,也是班主任工作的焦点。1.建立良好班集体,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形成良好•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班主任经常进行的工作。2.从学习入手,提高学生学习的方法及学习兴趣•班主任要对本班学生的各科学习全面负责,要经常联系各科任课教师,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注意从学生学习目的、学习态度等方面着手进行教育。3.•班主任要安排好学生的学习、休息、娱乐等活动,做到劳逸结合,养成良好的生活和卫生习惯,督促学生参加4.组织学生参加生产劳动和各种社会活动•班主任根据学校教育计划的要求和实际需要,领导组织安排学生参加生产劳动、社会公益劳动、自我服务性劳动、勤工俭学劳动以及参观、访问、调查和其他社会政第二节一、班集体的概念及教育功能二、班集体的组织和培养(一)•班集体是由班级学生共同构成,以完成学校教育任务为共同目标,有一定的组织机构和规章制度的学生共同体。一个班集体,必须有严密健全的组织结构,有核心的领导,有建立在责任依从关系上的角色分工,有被大家公认的纪律和行为规范,以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共同舆论、传统作风,还要有良好的心理相容和团结的人际关系。(二)1.•班集体一旦形成,它便能成为教育的主体,具有巨大的教育力量。它能向其成员提出要求,指出努力方向,并通过集体的活动、纪律与舆论来培养其成员的品德。它能紧密地配合班主任开展工作,成为班主任依靠的重要力量。2.•在班集体的各种活动中,每个同学通过自己的经历和感受,都会积累集体生活的经验,掌握丰富的道德规范,养成社会主义思想品德,使其更加社会化。3.班集体能培养学生的自我教育能力•班集体毕竟是学生自己的集体,有它的组织机构,需要学生学会自己管理自己、自己教育自己;需要学生自主地制订集体的活动计划,积极地开展各种工作与活动。•二、班集体的组织和培养(一)优秀的班集体的特征一是学生有强烈的学习动机,并表现出较高的学习效率;二是学生愿意接受教育教学目标,并能按质按量、按期或超额完成;三是学生有较好的心理素质;四是学生有较好人际关系,能同校长、教师、同学进行良好的沟通;五是学生间能同心协力,有着相互的作用和影响,成为一个安定团结的整体;六是学生能积极参加集体管理,充分发挥每个人的聪明才智,群策群力。(二)优秀班集体的培养1•目标是集体的发展方向和动力。班主任要善于从本班的实际出发,不断提出振奋学生精神、鼓舞学生前进的奋斗目标,以便统一全班学生的意志和活动,推动班集体的形成、巩固和发展。2•要把同学组织起来,最重要的是挑选和培养本班的干部,班干部是班级的核心力量,是班主任进行工作、创建优秀班集体的得力助手。对于班干部的培养教育,主要从两个方面入手:一方面是从正面要求班干部应当怎样开展工作,如哪些行为是不应该出现的,哪些行为是班干部必须要做的。另一方面是班主任要有针对性地进行培养、教育和提高。3•只有在集体中形成正确的舆论与良好班风,才能识别是非、善恶、美丑;才能发扬集体的优点,抑制不良思想习气的侵蚀;才能使集体具有巨大的教育力量。4•班集体是在全班学生共同活动中逐步形成的,也只有在共同的集体活动中才能体现出班集体精神。班主任都要做到以下几方面:第一,根据学校教育目的的要求,结合当前班集体所存在的问题开展组织活动;第二,内容要有说服力、有时代性;第三,要将教育与自我教育结合起来。要尽量使全班学生都进入活动的角色,使学生在发挥自己聪明才智的实践中接受教育。第三节班主任工作的内容和方法一、全面了解学生四、课外活动、校外活动和课余活动的指导五、学生劳动的组织与安排六、协调校内外各方面对学生的要求八、班主任工作的计划与总结一、全面了解学生(一)1.(1)班级基本情况。如学生总人数、男女生比例、学生来源、家长职业、文化程度、家庭经济条件、家庭(2)班级学生的发展状况。班上优、中、后进学生人数比例、思想品德、行为习惯表现的不同层次比例,各不同层次表现的特点、学生状况、学习风气、优势和弱点,各科成绩,平均成绩,身心健康状况等。(3)班集体发展状况。学生对班级目标的确认并为之达到的努力状况;学生干部队伍的状况;学生自己管理班级的状况;班级中的人际关系;班级的规章制度建立和执行情况;班级的集体荣誉和凝聚力状况2.学生个人的情况(1)了解学生一般情况。主要包括学生的成长经历、生活、劳动、习惯、消费情况等。(2)了解学生个性心理特征。主要包括学生兴趣、特长、气质类型等。(3)了解学生在德、智、体等方面的发展情况。(4)学生生活环境情况。主要包括家庭近邻和亲戚对学生的影响情况,与同学、教师的关系情况,与社会上的人的接触情况等。(二)1.•观察法是直接了解和研究学生的最常用的重要方法,大多是自然常态的观察。2.•谈话法是指班主任通过与学生面对面谈话来深入了解学生情况,了解学生思想的基本方法。3.•大致可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学生档案资料,如学籍卡、历年的成绩和操行记录、体检表、有关奖惩记载等;二是班级记录资料,如班级日志、班会和团支部会议记录等;三是学生个人写的资料,如作文、日记、作业等。4.•为深入了解学生情况或弄清有关学生教育的某个问题,常常需要运用调查研究。调查的对象主要是学生,还可以是学生的家长、亲友、课任老师、母校教师和原班主任以及其他有关人。二、研究学生群体中的个别教育(一)优等生的培养和教育•班主任对于优等生的培养和教育,要注意以下几方面1.坚持全面发展的观点教育优等生。对于优等生的教育,不能只看优点,或利用其优点来掩盖缺点;要肯定其所长,也要指出其不足之处。2.要坚持高标准,严格要求优等生。“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使他们做到谦虚谨慎,3.对优等生的批评和表扬要注意分寸。既不能过分表扬,使之飘飘然,也不能加重惩罚,损害自尊心。4.夸奖学生要得法。夸优等生聪明不如夸他努力。聪明的孩子不应该因他们智力和学习成绩而总是得到表扬,因为这样会使他们不能承受失败的打击。(二)1.(1)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学生不道德的行为常常是由于缺乏正确的道德观念而造成的,后进生把打架斗殴当“勇敢”,把“哥们义气”当友谊,把挥霍浪费当“潇洒”等。(2)情绪急躁,难以自控。后进生的情绪不稳定,情感多(3)意志品质薄弱。后进生的自制力差。(4)逆反心理较强。2.后进生的转化教育(1)有效地运用批评与自我批评的武器。积极而科学地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是班主任对后进学生进行教育转化的有力武器和有效方法。(2)尊重信任,唤起自尊心。(1)对后进生要求要适度。要求过高,他们会认为高不可攀,望而却步;要求过低,不利于培养后进生的学习毅力和克服困难的能力。(2)让后进生获得成功。只有当他们真正体验到经过努力而获成功的欢悦时,才能树立起进步的信心和愿望。教师可以布置一些他们力所能及的任务,在完成之后给以适当的鼓励。(3)让后进生充分发展自己的才能,充分展示自己的长处。在挑选班干部时应加以考虑,让他们也能担任一定职务,在集体中发挥作用。(3)动之以情,消除戒备心理。消除戒备心理的唯一途径,是教师对后进生要爱得真,爱得深,将严格要求渗透在爱之中。爱是一种最有效的教育手段,教师情感可以温暖一颗冰冷的心,可以使浪子回头。当学生体验到老师对自己的一片爱心和殷切期望时,他们就会变得“亲其师而信其道”。(4)晓之以理,增强后进生分辨是非的能力•教师应晓之以理,提高后进生的道德觉悟和上进心。培养后进生是非观念,必须坚持正面诱导,以理服人,切忌简单粗暴,以势压人。对他们说理要透彻,一定要结合榜样教育和具体事例,利用集体舆论,辅之以分明的奖罚。(5)创设情境,锻炼后进生的意志。如为培养学生的意志力,教师应该适当创设一些带有一定困难的情境,锻炼他们与各种诱因勇敢斗争的意志力,培养他们战胜困难、战胜自我的顽强毅力。(6)持之以恒,反复教育,巩固后进生良好行为习惯。后进生的转化不可能一蹴而就,一般要经历醒悟、转变、反复、稳定四个阶段。因此,在转化过程中,后进生故态复萌,出现多次反复,是一种正常现象。对这项十分艰苦的工作,教师一定要有满腔热情,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反复抓,抓反复”,因势利导,使后进生保持不断前进的势头。三、合理组织班会活动开好主题班会,首先要确立与策划好主题。主题的策划,具有导向性作用,它将确立班会的发展方向,并达到预期的目的。那么,如何进行主题的确立与策划呢?主要在于把握好三个原则:教育性、针对性、计划性。(一)根据学生的思想动态,有针对性地确立和策划班会的主题1、确定教育目的,富有教育性•例如,针对学生学习目的的模糊或错误,可以组织《为什么而学习》、《以优异成绩向祖国汇报》等主题班会,要对学生进行人生观教育,可以组织《人生路怎样走》、《生命的意义》、《让世界因我的存在而美好》等主题班会。2、结合学生实际,具有针对性主题班会必须结合学生的实际,主题的确定必须寻找学生中普遍存在的典型的思想问题。具体来说,就是根据学生的年龄阶段及身心特点,思想发展的脉络,结合学校、家庭、社会生活实际,针对学生在思想、学习、生活方面出现的问题,广泛选取题材,进行筛选、提练、策划、组织、及时对学生进行教育。•例如:初一时,学生因为来到一个新的学习环境,对周围的一切都感到好奇。他们大多数都希望能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给学校中的新教师、新同学留下一个好的印象,因而表现就比较好。作为班主任,应该抓住这个契机,及时地对学生们进行点拨、引导,组织诸如《要珍惜学习的好时光》、《向童年告别》、《我爱我的班集体》等主题班会,使学生的心头升起理想的光华,使他们的求知欲望更加强烈。3、认真确立主题,做到计划性主题班会必须有计划性,有严密的序列步骤,不能随意而发。首先,要根据学生不同年龄阶段的特点,有计划、有步骤地设计出一个总体方案。其次,对所在学期的班会活动有一个总的计划。第三,对组织每一次班会要有一个具体的计划,如选择什么样的主题,采用哪些内容和形式,达到什么教育目的等等。有了计划,主题班会就会目标明确,进行顺利,能够较好地达到预期目的。班会的主题确立和策划好之后,第二步就是选择形式和实施问题。班会的形式要符合青少年的特点;要不拘一格、丰富多彩,要充分做好发动,准备工作;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要把班会的思想性、知识性、教育性、趣味性统一起来,溶为一体。(二)根据青少年的特点,选择适当的组织形式并加以实施。1、主题班会要适合学生年龄特点、寓思想教育于生动活泼的形式之中。中学生正处于长知识、长身体阶段。他们思想活跃,乐于思考,对新鲜事物充满强烈的好奇;他们精力充沛、活泼好动,有多方面的兴趣爱好,有强烈的求知欲望。他们喜欢参加新颖活泼、知识性强、富于幻想的活动,而对抽象的、空洞的说教不怎么感兴趣。因此主题班会必须适应中学生的这些特点,多开展生动活泼的活动,把思想教育渗透在活动之中。•例如:要对学生进行热爱家乡的教育时,我就在会前组织学生搞家乡调查,让他们去浏览家乡的名胜,查阅有关家乡的历史和现状,访问老人等,然后让他们把调查所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