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海洋的结构与海水的运动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四章海洋的结构与海水的运动§4.1海洋的组成与结构§4.2波浪§4.3潮汐§4.4洋流§4.5海洋效应§4.6海洋资源和海洋环境保护海洋中的鱼类超过两万五千种海洋中贝类类超过1.1万种海洋甲壳类超过2万种南极磷虾捕获量为1亿-1.5亿吨(不破坏生态平衡的情况下),比当今全世界一年的捕鱼量多出1倍。2006年日本捕获有腹鳍的返祖海豚锰结核金属结核:锰4000亿吨镍164亿吨铜88亿吨钴58亿吨除海藻类,海洋中还有丰富的肉眼看不见的浮游生物。有人作过计算,在不破坏生态平衡的前提下,若能把它们捕捞出来,加工成食品,足可满足300亿人的需要。海洋矿产石油:2500亿吨,占全球储量45%天然气:14-17亿吨,占全球储量26%1升海水中含有0.03克氘。这0.03克氘聚变时释放出采的-能量等于300升汽油燃烧的能量,因此,人们用1升海水=300升汽油这样的等式来形容海洋中核聚变燃料储藏的丰富。已经知道,海水的总体积为13.7亿立方公里,所以海水中总共含有几亿亿公斤的氘。这些氘的聚变能量,足以保证人类上百亿年的能源消费。除了陆地小循环,每年有744毫米的降水来自于海洋蒸发,占陆地降水总量的93%。此外海洋面积巨大,比热大,深刻的影响着天气和气候系统2012年,我国海洋交通运输业持续保持快速发展,全年实现增加值4802亿元,比上年增长6.5%。港口货物吞吐量与集装箱吞吐量居世界首位。第一节海洋的组成与结构一、海洋的组成二、海洋运动的结构一、海洋的组成通常,人们把海和洋看成同类事物,总称为海洋,指地球表面连续广阔的水域的总称。事实上,二者既相联系,又有区别。根据水文物理特性和形态特征,海洋可分为主要部分(主体部分)和附属部分。主体部分是洋,附属部分为海、海湾、海峡,它们处在与陆地毗邻的位置,是洋的边缘部分。地球上陆地全部为海洋所分开与包围,所以陆地是断开的,;而海洋却是连成一片,各大洋相互沟通,它们之间的物质和能量可以充分地进行交流,形成统一的世界大洋,使海洋具有连续性、广阔性,成为地球上水圈的主体。(一)洋及其区分洋——是世界大洋的主体,远离大陆,具有深度大,面积广,不受大陆影响等特性,并具有稳定的理化性质、独立的潮汐系统和强大的洋流系统的水域。世界大洋按岸线轮廓、洋底起伏、水文特征分成四个部分,即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和北冰洋。太平洋——thePacific(Ocean),世界第一大洋,面积约1.8亿KM2,占世界大洋总面积一半,也是世界最深的大洋,它的平均深度4028m,世界上最深的马里亚纳海沟(11034m)位于太平洋西部。大西洋——theAtlantic(Ocean),位于欧、非大陆与南北美洲之间,大致呈S形,面积和最大深度居世界第二。面积0.93亿KM2。印度洋——theIndianOcean,第三大洋,大部分位于热带和温带地区,其北、东、西分别为亚洲、大洋洲和非洲,南临南极大陆。北冰洋——theArctic(Ocean),位于亚欧大陆和北美洲之间,大致以北极为中心,是面积最小的大洋。各大洋间的分界线四大洋间无天然界线,只能以水下海岭或人定经线为界。太平洋北边通过白令海峡与北冰洋相通,东边以通过南美合恩角的经线(68°W)到南极洲与大西洋分界,西边与印度洋的分界:从马来半岛起,经苏门答腊、爪哇、帝汶等岛,澳大利亚的伦敦德里角,再沿塔斯马尼亚岛的东南角至南极洲。印度洋与大西洋的分界线:从非洲南部厄加勒斯角起经20°E经线至南极洲。北冰洋则大致以北极圈为界。(二)海及其分类海——指位于大陆的边缘(或大洋的边缘),由大陆、半岛、岛屿或岛屿群等在不同程度上与大洋主体隔开的水域。具有深度浅、面积小、兼受洋、陆影响的特性,并具有不稳定的理化性质,潮汐现象明显,基本上不具有独立的洋流系统和潮汐系统,是大洋的附属部分。据国际水道测量局统计,全球共有54个海。依据海与大洋分离程度和其他地理标志,可以把海分成边缘海、地中海和内海。边缘海——又称陆缘海、边海或缘海。位于大陆边缘,以半岛、岛屿或群岛与大洋或邻海相分隔,但直接受外海传播来的洋流和潮汐的影响。如白令海、鄂霍次克海、日本海、黄海、东海和南海等。内海——又称内陆海、封闭海,指伸入大陆内部,仅有狭窄水道(海峡)同大洋或边缘海相通的海。例如我国的渤海、西亚的波斯湾、红海、欧洲的波罗的海等。地中海——以称陆间海,指位于两个或多个大陆之间的海。如亚、欧、非大陆之间的地中海,位于安的列斯群岛、中美地峡和南美大陆之间的加勒比海等。边缘海是位于大陆边缘的水域,一部分以大陆为界,另一部分以岛屿、半岛、群岛与大洋分开。与大洋的水分交换比较自由。靠近大陆一边受大陆影响大,水文状况季节变化显著;靠大洋一边受大洋影响大,水文状况比较稳定。海湾海湾是海洋伸入大陆的部分,其深度和宽度向大陆方向逐渐减小的水域。一般以入口处海角之间的连线或湾口处的等深线作为洋或海的分界线。海湾的特点是潮差较大。海峡海峡是连通海洋与海洋之间狭窄的天然水道。如台湾海峡、马六甲海峡、直布罗陀海峡等。其水文特征是水流急,潮速大,上下层或左右两侧海水理化性质不同,流向不同。二、海洋运动的结构(一)海洋形态结构根据海底地貌的基本形态特征,可分成大陆边缘、大洋盆地、洋中脊三个单元,见表4—2。1、大陆边缘大陆边缘一般包括大陆架、大陆坡和大陆基(大陆隆),约占海洋总面积的22%。大陆架或大陆浅滩是毗连大陆的浅水区域和坡度平缓区域,是大陆在海面以下的自然延续部分,通常取200米等深线为大陆架外缘。大陆架宽度极不一致,最窄的仅数公里,最宽可达1000公里,平均宽度约75公里。大陆坡和大陆基构成了由大陆向大洋盆地的过渡带。大陆坡占据这一过渡带的上部,水深约200—3000米的区域,坡度较陡。大陆基大部分位于3000—4000米等深浅之间,坡度较缓。2、大洋盆地大洋盆地是世界海洋中面积最大的地貌单元,其深度大致介于4000—6000米之间,约占世界海洋总面积的45%左右,由于海岭、海隆以及群岛和海底山脉的分隔,大洋盆地分成近百个独立的海盆,主要的约有50个。3、大洋中脊洋中脊或中央海岭是世界大洋中最宏伟的地貌单元。它隆起于海洋底中央部分,贯穿整个世界大洋,成为一个具有全球规模的洋底山脉,大洋中脊总长约80000公里,相当于陆上所有山脉长度的总和;面积约1.2亿平方公里,约占世界海洋总面积的32.7%。洋中脊的顶部和基部之间的深度落差平均1500米。4、海沟海沟主要分布在大陆边缘与大洋盆地交接处,是海洋中最深区域,深度一般超过6000米。世界海洋总共有30多条海沟,约有20条位于太平洋,其中,马里亚纳海沟的查林杰海渊深达11034米,是迄今所知海洋中的最大深度。(二)海水运动结构广阔无垠的海洋,永远处于不停的运动之中,海水运动结构主要有:规模宏大首尾相接的洋流系统;周期性涨落和水平运动的潮汐系统;澎湃激荡的波浪系统;永无休止的混合系统。海水的运动不仅是输送水量,而同时输送能量和物质促进了海洋生态的良性循环和影响着全球的气候和天气。引起海水运动的原因很多。其中主要有:天体作用、太阳辐射作用、大气压力梯度等等第二节、波浪(wave)(一)波浪及其形成波浪——是指发生在海洋、湖泊、水库等有宽敞水面的水体中的波动现象,其显著特点是水面呈周期性起伏。波浪发生时,好象是水体向前移动,但实质上是波形的传播,而并非是水质点的向前移动。当水体表层或内部受到风力、地震等外力作用时,水质点便离开原来的平衡位置而运动,但在内力(如重力、表面张力、水压力等)作用下,水质点又有恢复到原来平衡位置的趋势。因此,水质点便在其平衡位置附近作周期性的封闭圆周运动或接近封闭的圆周运动。由于惯性作用,水质点的振动保持着并通过四周的水质点向外传播,引起水面周期性的起伏,便形成波浪。波浪的实质是波形的传播,而非水质点的向前移动。(二)波浪要素1、波浪的形态要素:有波峰与波顶、波谷与波底、波高和波幅、波坡、波长、波陡、波向线和波峰线等。波峰是静水面以上的波浪部分。波顶是波峰或波面的最高点。波谷是静水面以下的波浪部分。波底是波谷或波面的最低点。1、波浪的形态要素(续):波高h,是相邻波顶与波底之间的垂直距离。波幅,是指波高的一半即波浪振幅。波长,是相邻波顶(或波底)间的水平距离。波陡,波高h与半个波长1/2之比值。波峰线,是指垂直波浪传播方向上各波顶的连线,可以是直线、曲线,也可以高低起伏。波向线,是指波浪传播的方向线或引起波浪力的方向,与波峰线垂直。2、波浪的运动要素有波长、波速C、波浪周期。波长,是相邻波顶(或波底)间的水平距离。波速C,指波形移动的速度,单位m/s。波浪周期,指波形传播一个波长所需的时间,以秒计。三者关系:c(三)波浪分类波浪从不同角度有不同分类。1、根据成因分类(1)风浪(摩擦浪)和涌浪①风浪指在风力直接作用下引起的海面波动即风力作用引起的波浪。风浪的典型特点是:波形两侧不对称,迎风面坡度比背风面小。风浪的大小主要取决于风速即风力大小。至少要有多大的风速才能产生风浪,看法不一。一般认为引起风浪的临界风速为0.7-1.3m/s。风浪从风获得能量而生成、发展,同时又由于种种过程而消耗能量。风浪的生成、发展和消衰,取决于能量的摄取和消耗之间对比关系。当能量的收入大于支出时,风浪就成长、发展;反之,风浪将逐渐趋于衰退。中、高纬海区多风浪。最大风浪带发生在南半球的西风带,因为这里西风强劲而稳定,三大洋又连成一片,故有“咆哮的四十度”之称。世界上最大的风浪区“好望角”好望角是非洲西南端的岬角。1488年葡萄牙航海家迪亚士路时到此,因多风暴,取名风暴角。②涌浪当风力减弱或平息后继续存在的波浪,或者风浪离开风区向远处传播的波浪称为涌浪,简称涌。涌浪的特点:波峰比较圆滑,波形两侧对称,波高小,波长和周期长。(2)海啸(tsunami;seismicseawave)指由火山爆发、地震或风暴等引起的巨浪。分地震海啸和风暴海啸两种。①地震海啸:指由海底或海边地震、火山爆发以及海中的核爆炸等引起的长周期波动,其周期为数分钟至数十分钟不等。海啸的特点:具有长波性质,波长长、波速快,到浅海区波高很大,破坏力惊人。②风暴海啸(风暴潮):指由台风、强低压、强寒潮或地方性风系所引起的海洋巨浪。风暴潮常伴随强台风或寒潮大风等天气而来,使沿海附近造成异常的增水或减水。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发生地震引发大规模海啸,到2006年末为止的统计数据显示,印度洋大地震和海啸以及所造成的瘟疫灾害已经造成近30万人死亡,这是世界近200多年来死伤最惨重的海啸灾难。内波:发生在海水的内部,由两种密度不同的海水作相对运动而引起的波动现象。潮波:海水在引潮力作用下产生的波浪。海啸:由火山、地震或风暴等引起的巨浪。破坏性的地震海啸,只在地震构造运动出现垂直断层,震源深度小于20—50公里,而里氏震级大于6.5的条件下才能发生。没有海底变形的地震冲击或海底的弹性震动,可引起较弱的海啸。这时湾顶的波高通常为海湾入口处的3—4倍。在U型海湾,湾顶的波高约为入口处的2倍。在袋状的湾口,湾顶的波高可低于平均波高。海啸波在湾口和湾内反复发生反射时,往往诱发出湾内海水的固有振动,使波高激增。这时可出现波高为10—15米的大波和造成波峰倒卷,甚至发生水滴溅出海面的现象。溅出的水珠有时可高达50米以上。世界上有记载的由大地震引起的海啸,80%以上发生在太平洋地区。在环太平洋地震带的西北太平洋海域,更是发生地震海啸的集中区域。海啸主要分布在日本太平洋沿岸、夏威夷群岛、中南美和北美。中国是一个多地震国,但海啸却不多见。2005年9月26日,18号台风“达维”卷起的大浪冲击着海口的海堤潮波、气压波与船行波(3)潮波指由天体(太阳、月球等)引潮力引起的海面波动,是一种长周期波。(4)气压波指某一海区气压突变或暴雨集中等因素引起的波浪。事实上,气压突变引起的风暴潮是一

1 / 19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