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课新文化运动1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四单元新时代的曙光第12课新文化运动近代化的探索洋务运动戊戌变法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19世纪60年代——20世纪初辛亥革命后百姓门前对联在北大任教的辜鸿铭梳着鞭子走进课堂,学生哄堂大笑,辜鸿铭平静的说:“我头上的辫子是有形的,你们心中的辫子却是无形的。”思考:材料反映了辛亥革命后民众的思想仍然存在什么问题?新课导入20世纪初期,在北大的讲坛上,有从海外归来的、西装革履的大力宣传新思想的进步人士;也有拖着长辫子、身穿马褂的满口之乎者也的封建遗老,他们相互抨击对方的思想观点,出现了激烈的思想冲突。为什么会有这样奇怪的现象出现呢?辜鸿铭鲁迅李大钊蔡元培陈独秀胡适辜鸿铭:号称“清末怪杰”。生在南洋,学在西洋,婚在东洋,仕在北洋。获13个博士学位。他固守中国的传统儒家伦理思想,认为中国传统的儒家思想是最好的。新文化运动“新”的含义,这场运动“新”在何处?“新”是针对旧的。“新”的含义是用资产阶级的思想文化去反对封建文化。即用资产阶级的道德观反对封建的道德观;用白话文取代文言文;用民主科学反对封建专制与迷信。因此,新文化运动中“新”的含义应该是顺应历史潮流的、与时俱进的文化,而不是保守的、陈腐的文化。这场运动的“新”在于它是对人们封建思想观念的洗礼,是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他所宣扬的民主与科学直到今天仍在启迪着我们。新课讲授一.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背景(1)直接原因:袁世凯大搞独裁专制,掀起尊孔复古逆流。西方传入的民主、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观念深受知识阶层欢迎。(2)新旧思潮发生冲突袁世凯为复辟帝制在思想领域“尊孔复古”的逆流。新思潮旧思潮(3)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资产阶级要求民主政治,反对军阀(4)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只有进行思想文化革新才能救中国陈独秀2.开始标志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并在创刊号上发表《敬告青年》一文,正式吹响了新文化运动的号角《青年杂志》创刊后改名为《新青年》“新文化运动是人的运动。”“一个民族的觉醒首先是文化上的觉醒。”《新青年》第七卷第五号陈独秀鲁迅胡适李大钊3.代表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终身以“新青年”自居“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横眉冷对千夫指”获有36个博士学位的“中国自由主义之父”李大钊陈独秀鲁迅胡适4.重要阵地北京大学和《新青年》蔡元培北京大学红楼(新文化运动的主要阵地)二、新文化运动的内容•1、内容:•(1)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狂人日记》插图鲁迅的白话小说《狂人日记》,以新文学的形式深刻揭露了封建礼教吃人的本质,号召人们起来推翻“黑漆漆的”吃人社会。(2)提倡民主与科学(核心、旗帜、口号)民主科学(德先生)(赛先生)西方资产阶级的民主思想和民主制度包括自然科学以及对事物看法的科学态度(3)提倡文学革命胡适:《文学改良刍议》(以白话文代替文言文)胡适陈独秀:《文学革命论》(推倒旧文学、建设新文学)推倒陈腐、雕琢、艰涩的旧文学建设新鲜、平易、通俗的新文学陈独秀四、新文化运动的评价(1)性质:资产阶级领导的伟大的空前的思想解放运动(2)意义①新文化运动动摇了封建道德礼教的统治地位,使中国人民接受了一次民主与科学的洗礼②为随后爆发的五四运动起了思想宣传和铺垫的作用③是伟大思想解放运动,推动了思想近代化(3)局限性①对传统文化的看法带有一定的片面性,对东西方文化持一个绝对肯定或否定的态度②没有和群众运动紧密结合如何正确的看待传统文化?辩证的对待,取其精华,弃其糟粕对近代化探索的特点:由浅入深,由表及里,层层深入课堂小结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提倡民主和科学新文化运动时间:1915年《青年杂志》兴起内容意义代表人物、主要阵地倡导文学革命随堂演练1、近代中国进步的知识分子掀起新文化运动是为了()A、宣传马克思主义B、与洋务派论战C、与立宪派的论战D、同复古主义思想斗争2、把反对封建礼教和封建道德的革命内容,同新文学的形式结合起来,树立了新文学的典范的是()A、陈独秀B、李大钊C、鲁迅D、胡适DC3、新文化运动的主要代表人物有()①陈独秀②李大钊③鲁迅④胡适⑤毛泽东A、①②B、①②③C、①②③④D、①②③④⑤4、新文化运动的性质是()A、我国历史上一次空前的思想大解放运动B、是一次资产阶级文化启蒙运动C、民主、科学思想的普及教育运动D、马克思主义的宣传教育运动5、针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章太炎说:言种族革命,则满人为巨敌,而欧、美少轻。以异族之攮吾政府,在彼不在此也。若就政治社会计之,则西人之祸吾族,其烈千万倍于满族。“这表明他()A反对孙中山的三民主义B主张开明君主专制C认识到了三民主义的一些不足D不主张革命CA6.《新青年》登载许多文章,介绍世界著名科学家发明创造的事迹和关于生物起源、医学、生理学、物理学、体育等科学知识,开展了对有鬼论的批判,大力破除封建迷信,反对愚昧和盲从。据此可知新文化运()A.大力宣扬西方的民主B.高举文学革命的大旗C.有利于自然科学发展D.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7.1916年,李大钊在《新青年》杂志发表《青春》一文。他不仅强调青年之青,而且强调一个“新”字。在当时的李大钊看来,新青年应该“新”在()A.坚持民主科学B.坚持人文主义C.坚持共产主义D.坚持马克思主义CA8.新文化运动的重要人物胡适认为:“文学的生命全靠能用一个时代的活的工具来表现一个时代的情感与思想,工具僵化了,必须换新的、活的。”据此可知,胡适认为“活的工具”是()A.白话文B.文言文C.民主D.科学9.在中国近代化的发展历程中,下列刊物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时务报》②《申报》③《民报》④《新青年》A.①④③②B.②③①④C.④①②③D.②①③④10.“自从1914年爆发第一次帝国主义世界大战和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在地球六分之一的土地上建立了社会主义国家以来,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起了一个变化。“由此可知()A.十月革命被中国资产阶级所认可B.中国社会主义革命运动渐成主流C.中国革命进入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D.中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取得了胜利11.下列对于新文化运动的评价正确的是()A.启发着人们追求民主和科学,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B.一次彻底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爱国运动C.客观上对资本主义的产生起到了促进作用D.一次资产阶级改良运动12.新文化运动的矛头直接指向()A.尊孔复古的逆流B.资产阶级的统治C.文言文的表达形式D.封建迷信思想DACAA13.在中国近代化的进程中,下列口号或主张出现的先后顺序是()①自强求富②维新变法③民主共和④民主、科学A.①②③④B.②③④①C.③④①②D.①③②④A14.近代中国面临着严重的民族危机,无数仁人志士都在探索救国救民的出路,下列有关中国人“向西方学习”历程表述正确的是()A.学技术──学制度──学思想B.学制度──学思想──学技术C.学思想──学制度──学技术D.学技术──学思想──学制度A日本学者福泽谕吉的《文明论概略》就社会转型的问题说:“汲取欧洲文明,必须先其难者而后其易者,首先变革人心,然后改变政令,最后达到有形的物质。按照这个顺序做,虽然有困难,但是没有真正的障碍,可以顺利达到目的。倘若次序颠倒,看似容易,实则不通。”也就是说,他认为社会转型应该先从思想解放开始,再到政治革命,最后才是技术的进步。根据他的观点,中国近代化进程应该走的道路是()A.洋务运动-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B.辛亥革命-洋务运动-新文化运动C.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洋务运动D.新文化运动-辛亥革命-洋务运动D材料一:民国早期的特征是道德沦落、军问割据……明显地,采取共和体制而带来的政治面貌并不足以革新国家,还需要有一些更基本的东西来唤醒国冢及人民。受过西方教育或影响的新知识分子,进行了一场激烈的社会变革。这场思想革命有时被描述为“中国的文艺复兴”。﹣﹣徐中约《中国近代史》材料二:西洋人为保护德、賽两先生,闹了多少事,流了多少血,德、賽两先生才渐渐从黑暗中把他们救出,引到光明世界。我们现在认定,只有这两位先生,可以根治中国政冶上,道德上、学术上、思想上一切的黑暗。﹣《新青年》材料三:我翻开历史一查看,这历史没有年代,歪歪斜斜的每页上都写着“仁义道德”几个字我横竖看不清,仔细看了半夜,才从字缝里看出字来,满本都写两个字“吃人”!﹣﹣《狂人日记》材料四:倡导新文化的人们对中西文化存在着明显的偏向,如常尝把中西的问题视作是非的问题,甚至全盘否定中国国有的文化传统,在重新审视旧传统旧现念时也往往是批判的激情多于批判的理性。但他们代表了那个时候最进步的认识。﹣﹣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1)根据材料并运用史实说明,在近代化进程中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是如何“唤醒国家及人民的”?(2)材料二中提到的“德、赛两先生”具体各指什么?结合所学指出“我们”具体有哪些人?(至少写出两位)(3)材料三出自谁的作品?请指出材料三最准确地反映了新文化运动的哪项内容。(4)材料四中作者对新文化运动持什么观点?中华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你认为我们应如何对待中华传统文化?(1)从1915年起,进步的知识分子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等,高举“民主”和“科学”两面大旗,以《新青年》杂志为主要阵地,掀起新文化运动。(2)民主、科学;陈独秀、李大钊、胡适、鲁迅(任意两位)。(3)鲁迅;抨击旧道德和旧文化。(4)认为新文化运动有一定进步性,但对东西文化存在绝对否定或绝对肯定的偏向。对待中华传统文化,我们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批判地继承。

1 / 30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