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断句(使用)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勤动笔墨习句读触类旁通得妙法——备战2019高考之文言文断句轻松一刻有这样一个笑话:古时候,有一个赖汉,由于娶老婆心切,屡屡上当受骗。有一天又有人给他提亲,媒人写信告诉他要给他介绍这样一个姑娘:脚不大好头发没有麻子。赖汉很高兴,脑中立刻浮现出一个脚不大、好头发、没有麻子的淑女形象。赖汉急于想见到这位姑娘,便给了媒人很多钱和东西。等媒人把人带到赖汉眼前时,他才傻了眼:眼前那里是他想象中的淑女,而是一个大脚丫子,一脸麻子,没有头发的丑婆子。赖汉很生气,说媒人骗了他,要索回钱物。媒人说:我并没有骗你呀!一开始我就告诉你她:“脚不大好,头发没有,麻子”吗?这位聪明的骗子的骗术就是玩弄了一个标点符号的游戏,使赖汉哑吧吃黄连——有苦说不出。某人外出做生意,给父母写了这样一封信:“儿的生活好痛苦一点儿也没有粮食多病少挣了很多钱”。父母读信后,一个笑一个哭。想一想,这是为什么?父读(笑)母读:(哭)“儿的生活好痛苦一点儿也没有粮食多病少挣了很多钱”。////“儿的生活好痛苦一点儿也没有粮食多病少挣了很多钱”。///古书没有标点什么叫断句古书无标点,古人读书都要自己断句,常常在一句话的末尾用“。”断开,叫“句”;在一句之内语气停顿的地方用“、”断开,叫“读”(dòu)。现代用的标点符号是“句读”的发展,所以用标点符号给古书断句也可以叫断句读。考点解析断句题文言文断句是是学习文言文的基本功,是考查文言文的传统方式,是检验文言文阅读能力高低的一个重要标志。2014年至2018年高考,全国卷Ⅰ、Ⅱ都考察了文言文断句。考查形式:针对文言所选文段中某一句话以选择题方式进行断句考查,分值为3分。(全国卷)一、通读语境(上下文),了解大意。二、找出选项中的差别点,先易后难进行排除,把题目简化为二选一。三、借助“方法”,巧妙断句。四、通读检查文言断句步骤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探究一:下列语段断句有什么特点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湖阳公主新寡帝与共论朝臣微观其意文言断句方法与技巧窍门1:借名词、代词断句名词或代词常作主语或宾语,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①专有名词,如官署名、官职名、人名、地名,它们内部不能断开。如:“父友兵部主事常允恭死于九江”。•②文言文中,人名第一次出现时往往用全称,以后再出现就只提名不提姓了。如:•《赤壁之战》中,“初,鲁肃闻刘表卒”,•先用全称,后面的“肃径迎之”、•“肃宣权旨”就不再提姓了。名词窍门1:借名词、代词断句名词或代词常作主语或宾语,它们的前后往往要进行断句。•第一人称:吾、我、予、余、朕、孤、寡人、臣、仆、妾•第二人称:尔、汝(女)、卿、若、乃、子、君、公、阁下、陛下、足下•第三人称:彼、之、其•近指代词:是、此、斯、兹•远指代词:彼、夫、其疑问代词:问人:“谁”“孰”“何”;问事:奚、胡、曷(何)、安、焉。文言代词练习: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光映书而读之。匡衡勤学而无烛/邻舍有烛而不逮/衡乃穿壁引其光/以光映书而读之。刺史燕国徐邈有女才淑,择夫未嫁。邈乃大会佐吏,令女于内观之。女指浚(王浚)告母,邈遂妻之。浚后参征南军事,羊祜hù以知己待之祜兄子暨白祜浚为人志高奢侈不节不可专任宜有所抑之。祜曰:“浚有大才,必可用也。”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A.羊祜以知己/待之祜兄/子暨白祜/浚为人志高奢侈/不节不可专任/宜有所抑之B.羊祜以知己待之/祜兄子暨白祜/浚为人志高/奢侈不节/不可专任/宜有所抑之C.羊祜以知己待之/祜兄子暨白祜/浚为人志高奢侈/不节/不可专任/宜有所抑之D.羊祜以知己/待之祜兄/子暨白祜/浚为人志高/奢侈不节/不可专任/宜有所抑之译文:羊祜以深交知己待他。羊祜的侄子羊暨对羊祜说:“王浚为人志向太高,奢侈浪费不守名节,不可专任他,应该对他有所抑制。B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探究二:下列语段断句有什么特点窍门2:对话、引语常用标志词有:借对话标志词断句“曰”“云”“言”“白”“语”“道”“谓”“对”等。两人对话,一般在第一次问答写出人名,以后就只用“曰”而把主语省略。遇到对话,应根据上下文判断出问者、答者,明辨句读。注意:太宗曾罢朝怒曰会杀此田舍汉文德后问谁触忤陛下帝曰岂过魏征每廷争辱我使我常不自得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帝惊曰皇后何为若是对曰妾闻主圣臣忠今陛下圣明故魏征得直言妾幸备数后宫安敢不贺太宗曾罢朝怒曰会杀此田舍汉文德后问谁触忤陛下帝曰岂过魏征每廷争辱我使我常不自得后退而具朝服立于庭帝惊曰皇后何为若是对曰妾闻主圣臣忠今陛下圣明故魏征得直言妾幸备数后宫安敢不贺/////////////////译文:太宗有一次下朝后生气地说:“真该杀了这个乡巴佬!”文德皇后问:“谁惹陛下生气了?”太宗说:“谁能比魏征更让我生气?每次朝会上都直言劝我,弄得我经常不自在。”皇后听了退下去穿上朝服站在庭院里。太宗震惊地说:“皇后为什么这样呢?”皇后回答说:“我听说君主圣明臣子们就忠诚,现在陛下圣明,所以魏征能够直言劝告。我因能在您这圣明之君的后宫而感到庆幸,怎么能不向您祝贺呢?”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天下事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人之为学有难易乎/为之/则难者亦易矣/不为/则易者亦难矣/探究三:下列语段断句有什么特点窍门3:借虚词断句古人写文章,不用标点符号,他们明辨句读,虚词就成了重要的标志。尤其是一些语气词和连词的前后,往往是该断句的地方。这就要求我们在复习虚词时要善于归纳它们的规律。1、文言文中常见放在句首的发语词、表敬副词有:2、放在句尾的语气词有:等夫、惟、盖、凡、窃、敬、请、苟、若、岂等;者、也、矣、焉、乎、哉、与(欤)、耶、耳3、还有一些放在句首的复音虚词(包括一些复句中的关联词)也是我们的好“帮手”。4、时间词如:等;5、叹词如等会构成独词句,前后都可断文言中常见虚词如:至若、于是、是故、若夫、至于、嗟夫、虽然、且夫、向使、纵使、然而、然则、或、况、且、至于、于是等等。顷之、未几、已而、既而、俄而嗟夫、呜呼特殊情况:1、“者”,在作“……的人”或者表示间断停顿(如:古之学者必有师),或“者也”连用时(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者”后不能断句。2、也”也常用在句间,表句间语气舒缓,诵读时不能停顿(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其后不能贸然断句。3、“乎”有时用在句中同“于”,作介词(如:生乎吾前),其后不能贸然断句。23于是余有叹焉。古人之观于天地……往往有得,以其求思之深而无不在也。夫夷以近,则游者众;险以远,则至者少。而世之奇伟、瑰怪、非常之观常在于险远,而人之所罕至焉,故非有志者不能至也。练习(赵围于秦)齐人、楚人救赵。赵人乏食,请粟于齐,齐王弗许。周子曰:“夫赵之于齐楚扞蔽也犹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今日亡赵明日患及齐楚矣且救赵高义也却秦师显名也不务为此而爱粟为国计者过矣。”《资治通鉴·周纪五》练习(赵围于秦)齐人、楚人救赵。赵人乏食,请粟于齐,齐王弗许。周子曰:“夫赵之于齐楚扞蔽也犹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今日亡赵明日患及齐楚矣且救赵高义也却秦师显名也不务为此而务爱粟为国计者过矣。”《资治通鉴·周纪五》////////////(赵围于秦)齐人、楚人救赵。赵人乏食,请粟于齐,齐王弗许。周子曰:“夫赵之于齐楚扞蔽也犹齿之有唇也唇亡则齿寒今日亡赵明日患及齐楚矣且救赵高义也却秦师显名也不务为此而务爱粟为国计者过矣。”///////////译文:赵国对于齐国、楚国来说,是强有力的屏障。犹如牙齿有嘴唇,如果嘴唇没有了,那么牙齿会感到凉的。如果现在赵国灭亡了,马上祸患就会危及到齐国和楚国。况且,救赵国,会显示我们高尚的节义;击退秦国的军队,可以彰显我们的名声。不做这些而吝惜粮食,这是战略决策的失误啊。/小结1.断句的前提在于领会全篇的文意。断句前先要读几遍原文,力求对原文内容有个大致的了解。2.语感对断句有很大的帮助。凭语感将能断开的先断开,逐步缩小范围,然后再集中分析难断的句子。3.断句的方法和技巧要能够学以致用。西南之名产有荆山之麝香焉楚人有逐麝者麝急则抉其脐下麝投莽中逐者趋焉麝因得以逸令尹屈文闻之曰是兽也而人有弗如其知者或以贿亡其身或累及其家何其知不如麝耶西南的名贵特产中,有荆山出产的麝香。楚国有人追捕麝鹿,麝鹿被追急了,就从脐下擦下麝香,扔到草丛里,追麝的人赶着去拾麝香,麝就乘机逃脱了。楚国的令尹屈文听说了这件事,感慨地说:“这仅只是一只兽啊,但它的智慧,有的人都赶不上。有的人贪图财物,丢了自己的性命,有的人连累了全家,为什么他们的智慧反而不如麝鹿呢?”西南之名产/有荆山之麝香焉/楚人有逐麝者/麝急/则抉其脐下麝/投莽中/逐者趋焉/麝因得以逸/令尹屈文闻之曰/是兽也/而人有弗如其知者/或以贿亡其身/或累及其家/何其知不如麝耶拓展练习•(2016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曾公亮,…….以端明殿学士知郑州,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囊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之者廋耳索之果然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B.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C.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D.为政有能声/盗悉窜/他境至夜户不闭/尝有使客亡橐中物/移书诘盗/公亮报/吾境不藏盗/殆从者之廋耳/索之/果然/【答案】B译文:治理政事有才能因而声名在外,盗贼全部逃窜到其他州县,以至于晚上不用关闭大门。曾经有过客丢失囊中财物,发布文书诘查盗贼,曾公亮上报:“我所辖境不窝藏盗贼,恐怕是同行的人隐藏起来了吧。”进行搜查,果然如此。顶真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秦王坐章台见相如相如奉璧奏秦王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左右皆呼万岁。探究四:下列语段断句有什么特点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名不正则言不顺言不顺则事不成事不成则礼乐不兴礼乐不兴则刑罚不中刑罚不中则民无所措手足////顶真老而无妻曰鳏[guān]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断句:老而无妻曰鳏/老而无夫曰寡/老而无子曰独/幼而无父曰孤排比探究四:下列语段断句有什么特点上食埃土下饮黄泉奉之弥繁侵之愈急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对偶排比、对偶是文言文常见的修辞方法,句式整齐,四六句多,又是文言文的一大特点。抓住这个特点断句,常能收到断开一处、接着断开几处的效果。窍门4:修辞断句顶真、排比、对偶、反复是文言文中最常见的修辞方法。这一特点,又为断句提供了方便。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回廊/绕回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黄/月昏黄/夜生凉(《汉宫秋》第三折[梅花酒])牛刀小试返咸阳过宫墙过宫墙绕回廊绕回廊近椒房近椒房月昏黄月昏黄夜生凉(《汉宫秋》第三折[梅花酒])请用斜线(/)给下面两段短文中画线的部分断句。(断句不超过6处)如公器质之深厚,智识之高远,而辅以学术之精微,故充于文章,见于议论,豪健俊伟,怪巧瑰琦。其积于中者,浩如江河之停蓄其发于外者烂如日星之光辉其清音幽韵凄如飘风急雨之骤至其雄辞闳辩快如轻车骏马之奔驰。世之学者,无问乎识与不识,而读其文,则其人可知。(王安石《祭欧阳文忠公文》)答案:浩如江河之停蓄/其发于外者/烂如日星之光辉/其清音幽韵/凄如飘风急雨之骤至/其雄辞闳辩/快如轻车骏马之奔驰答案:犹有不孝者乎/视父兄与君若其身/恶施不孝/犹有不慈者乎/视弟子与臣若

1 / 47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