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第九单元《戊戌变法》复习课件(人教版选修一)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戊戌变法【课标要求】了解戊戌变法产生的历史根源。简述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政治主张。简述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其特点。知道戊戌变法失败的基本史实,探讨中国近代化道路的曲折性。一、戊戌变法的背景1、甲午战争使中国民族危机加深。割地:辽东半岛、台湾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赔款:白银二亿两开放口岸:沙市、重庆、苏州、杭州开设工厂:产品运销内地免收内地税内容割地:使中国失去大量土地;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野心。赔款:加重了人民的负担;列强通过贷款进一步加强了对中国的控制。开放口岸:使列强深入中国内地,掠夺中国资源和侵销商品。开设工厂:使列强直接掠夺中国的原料和劳动力;沉重打击了中国的民族工商业。影响一、戊戌变法的背景1、甲午战争使中国民族危机加深。《马关条约》签定以后,帝国主义列强进一步扩大对中国的经济掠夺和政治侵略。(1)经济掠夺:以商品输出为主→以资本输出为主资本输出的方式:开设工厂、开设银行、修筑铁路、开采矿山、政治借款。资本输出的危害:控制中国经济命脉,扩张在华政治势力。一、戊戌变法的背景1、甲午战争使中国民族危机加深。《马关条约》签定以后,帝国主义列强进一步扩大对中国的经济掠夺和政治侵略。(2)政治侵略:瓜分中国①划分势力范围②强租租借地③美国“门户开放”政策破坏中国主权,使中国半殖民化加深方式:危害:德国强占胶州湾,并把山东作为他的势力范围。威海卫天津北京胶州湾旅顺大连山东渤海黄海广西、广东、云南是法国的“势力范围”俄国把长城以北和新疆作为势力范围英国把长江流域以及云南、广东部分地区划为自己的“势力范围”1898年英国租借地新界日本割占台湾和澎湖列岛,并将福建作为他的“势力范围”沉沉酣睡我中华,哪知爱国即爱家,国民知醒宜今醒,莫待土分裂似瓜!时局图是兴中会会员谢缵泰的绘画,并于1898年发表在香港报纸上。一、戊戌变法的背景2、清政府的统治危机加剧。(1)清朝统治危机出现的原因有哪些?赔款、自然灾害等所引发的财政危机(2)清政府采取了哪些措施?(略)结果如何?出现这个结果的根本原因是什么?根因:封建制度的落后和清政府的腐朽统治结果:激化阶级矛盾和社会矛盾,统治危机进一步加剧一、戊戌变法的背景3、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和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原因:①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加剧,中国社会的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提供了条件。②清政府为了扩大税源,解决财政危机,放宽了对民间设厂的限制,中国出现了一个兴办工业的浪潮。③一些爱国工商人士提出“实业救国”的主张。影响: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历史舞台,迫切要求政治变革,为资本主义发展开辟道路。一、戊戌变法的背景3、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和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材料1:洋商见我工商竞用新法,深中其忌,百计阻抑,勒价停市。上年江浙、湖北等省,缫丝、纺织各厂,无不亏折,有歇业者,有抵押与洋商者。材料2:天津武举李福明…开设一家机器面粉厂,…北京的官府见机器面粉厂生意兴隆,便存心勒索。…李福明不甘心忍受压迫,到官府去讲理。结果,官府…革去他的武举,“交邢部照例治罪”。李福明的机器面粉厂被迫停业。特点1:民族工业业受到外来资本主义势力的排挤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发展艰难。一、戊戌变法的背景3、经济基础和阶级基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和民族资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特点1:民族工业受到外来资本主义势力的排挤和本国封建势力的压迫,发展艰难。特点2:先天不足(资金少、规模小、技术力量薄弱)。特点3:后天畸形(地区分布不合理;部门结构不合理;未形成完整的工业体系)。一、戊戌变法的背景4、思想来源:早期改良思想。体现了资产阶级利益和要求。为康、梁的维新思想奠定理论基础;但没有形成完整的理论体系,也没有付诸于实践。王韬、郑观应、薛福成B、政治思想:学习西方先进制度,实行君主立宪(1)出现时间:(2)代表人物:(3)主要思想:(4)评价:19世纪70年代A、经济思想:振兴民族工商业发展资本主义,与外国进行商战,甲午战后,中国民族危机加深。清政府的黑暗腐朽导致统治危机加剧。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成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思想的产生。1.政治因素:2.经济基础:3.阶级基础:4.思想基础:一、戊戌变法的背景二、维新变法的过程宣传维新思潮→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开始的标志:1895年公车上书)→百日维新→失败1、第一阶段:宣传维新思潮(1)康有为A、著作:《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B、特点:“托古改制”,把西方资本主义政治学说同传统的儒家思想相结合。既反映了他敢于向封建传统思想大胆挑战的精神,和向西方学习,主张变法改革,发展资本主义的强烈愿望;也暴露了他在思想上包含的浓厚的封建色彩。C、原因:①因为中国传统思想深厚、影响深刻。②资产阶级的软弱与保守,还没有打出自己的鲜明旗帜。③康有为对中国国情了解,为减少变革的阻力,不失为一个好的策略。二、维新变法的过程宣传维新思潮→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开始的标志:1895年公车上书)→百日维新→失败1、第一阶段:宣传维新思潮(1)康有为二、维新变法的过程宣传维新思潮→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开始的标志:1895年公车上书)→百日维新→失败1、第一阶段:宣传维新思潮(2)梁启超思想主张:在担任上海《时务报》主笔期间,发表《变法通议》等文章,强调申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改革科举制度,发展近代工业。推动了维新思想的广泛传播。特点:明确提出民权思想,动摇了君主专制的神圣性和永恒性。二、维新变法的过程宣传维新思潮→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开始的标志:1895年公车上书)→百日维新→失败1、第一阶段:宣传维新思潮(3)谭嗣同:发表《仁学》,提出“冲决君主之网罗”(4)严复:创办《国闻报》,翻译《天演论》,借用达尔文的进化论,阐明维新变法的重要性和必然性。严厉批判君权论,主张主权在民。二、维新变法的过程宣传维新思潮→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开始的标志:1895年公车上书)→百日维新→失败2、第二阶段: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⑴资产阶级维新运动从理论宣传转入政治实践。①康有为的《上清帝第六书》(《应诏统筹全局折》)重申国家面临的严重危机,主张学习日本明治维新,进行全面改革,成为资产阶级维新派的施政纲领。②康有为在北京组织了保国会,使维新变法的浪潮激荡全国。二、维新变法的过程宣传维新思潮→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开始的标志:1895年公车上书)→百日维新→失败2、第二阶段: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⑵地主阶级中先进分子也希望通过变法实现富国强兵,摆脱民族危亡的命运。①光绪皇帝在康有为的《日本变政考》《俄彼得变政记》等书籍的帮助下进一步坚定了维新变法的决心。②许多爱国官僚如张之洞也支持变法,实现富国强兵,摆脱民族危机。材料3:1895年,强学会成立。当时有名的官员翁同龢、孙家鼐、李鸿藻都列了名,刘坤一、张之洞、王文韶等都捐了5000两银子人会。李鸿章得知强学会成立后,表示赞赏,自愿捐3000两银子入会,因李鸿章名声太臭,被康有为拒绝。维新变法思想进一步扩大,包括地主阶级在内的很多阶层都受其影响。在各种改革力量的推动下,维新变法形势进一步高涨。二、维新变法的过程宣传维新思潮→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开始的标志:1895年公车上书)→百日维新→失败3、第三阶段:百日维新(高潮)内容作用政治准许臣民上书言事;举荐人才;精简机构,裁撤冗员;取消旗人特权,利于资产阶级知识分子参与政权经济鼓励发展农工商业;创办国家银行;编制国家预算和决算;举办邮政利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文教废八股;创办各种学堂;派人留学;准许民间办报;设译书局利于先进科学文化的传播军事按西法武装训练新式军队,添造军舰增强国防力量材料4:“皇上若决定变法,请先举三者。大集群臣于天坛太庙,或御乾清门,诏定国是,躬申折誓戒,除旧布新,与民更始。……一定舆论,设上书处于午门,日轮派御史二人监收,许天下士民,皆得上书。……设制度局于内廷,选天下通才十数人,入直其中,王公卿士,仪皆平等,略如圣祖设南书房,世宗设军机处例。重定章程……”——康有为《应诏统筹全局折》1898.1.29政治改革:没有采纳资产阶级维新派的“行宪法,开国会”、设立制度局等主张;经济改革:没有涉及到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理论宣传:没有深入广大民众与广大民众运动相结合。局限性二、维新变法的过程宣传维新思潮→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开始的标志:1895年公车上书)→百日维新→失败4、第四阶段:戊戌政变(1)新旧势力的交锋①举措:人物措施旧势力慈禧太后为首解除翁同龢军机大臣;任命亲信荣禄为直隶总督;荣禄暗中勾结守旧势力密谋慈禧训政新势力光绪皇帝为首革职两上书四侍郎;任命谭嗣同等”军机四卿”;拉拢袁世凯,却不知其真面目;游说列强,落空。二、维新变法的过程宣传维新思潮→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开始的标志:1895年公车上书)→百日维新→失败4、第四阶段:戊戌政变(1)新旧势力的交锋①举措:②态势:光绪帝和维新派形势危急(2)戊戌政变①导火线:谭嗣同带光绪帝密谕夜访袁世凯光绪帝接见日本前首相伊藤博文二、维新变法的过程宣传维新思潮→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开始的标志:1895年公车上书)→百日维新→失败4、第四阶段:戊戌政变(1)新旧势力的交锋(2)戊戌政变②过程:慈禧太后“临朝听政”,取消新政囚禁光绪帝屠杀“戊戌六君子”二、维新变法的过程4、第四阶段:戊戌政变(2)戊戌政变③败因:A、根本原因: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不充分,资产阶级维新派力量过于弱小,封建顽固势力十分强大。B、资产阶级维新派改革的策略不当。如:缺乏坚强的组织领导,脱离广大人民群众;只寄希望于没有实权的光绪帝和少数官僚;对袁世凯和帝国主义列强抱有不切实际的幻想;变法策略比较激进,缺乏循序渐进的过程,某些措施也缺乏可操作性(贪大求全)。④教训:在当时的中国,改良主义道路走不通。三、戊戌变法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1、性质:是一次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2、影响①戊戌变法是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资产阶级维新派为挽救民族危机、发展资本主义奔走呼号,指出变法的首要目的是救亡图存。这对于激发人民的爱国思想和民族意识,起了重要作用。②戊戌变法是一场政治改革运动。是资产阶级变革社会制度的初步尝试。资产阶级维新派要求实行有利于发展资本主义的政策,实行君主立宪制,在当时符合中国历史发展的趋势,具有进步意义。③戊戌变法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促进了中国人民的觉醒。其许多遗产成为中华文明发展史上的宝贵财富。三、戊戌变法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3、戊戌变法在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意义:①政治上:维新派试图在政治上变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为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度,揭开了中国政治民主化的序幕。②经济上:维新派在经济上提倡近代工业、交通运输业,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③思想上:是中国近代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具有启蒙性。④文化:有利于西方科技的传播,推动了近代文化(传媒)和教育事业(新式学堂)的发展⑤社会生活上:维新派建立社团、兴办学堂、创办报刊、提倡女学,改易风俗(剪辫易服、废止缠足)等,对促进社会生活和社会意识的近代化也起了重要作用。戊戌变法背景政治因素:甲午战后,中国民族危机加深。清政府的黑暗腐朽导致统治危机加剧。经济基础: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阶级基础:民族资产阶级成为新的政治力量,登上历史舞台。思想基础:资产阶级早期维新思想的产生。性质自上而下的资产阶级改良运动。目的救亡图存,发展资本主义。影响戊戌变法是救亡图存的爱国运动。戊戌变法是一场政治改革运动。戊戌变法是一次思想解放运动。moohuu.com;hizforum.com;prz93nsr还有一些呢,就对哥哥和弟弟说:“咱们不做新的了,我去煮点儿稀粥,顺便把中午吃剩下的饺子热一热。杂烩菜锅子里也还有一些剩菜呢,也热一热吧。估计差不多够吃了!”耿正说:“不够也没有关系,晚上咱们还要吃月饼瓜果啊!”耿直也说:“是啊,月儿爷爷他老人家不愿意出来接受供奉,但咱得吃!我很在意这八月十五的月饼呢!”“唉,你这个小馋猫啊!”耿英说

1 / 34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