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导教师:杨玉明第一章心理学概述学习目标1.掌握心理现象、心理过程、个性心理的概念,重点掌握心理学研究的对象。2.了解心理学研究的意义,理解心理学的任务,掌握心理学的研究方法。第一节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和性质第一讲实用心理学一、心理现象任何一门科学都有其特定的研究对象和探索的领域,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的心理现象。人们在生活实践中与周围环境、事物相互作用,必然有这样或那样的主观活动和行为表现。这就是人的心理现象,简称为心理。人的心理是由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大部分组成。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是人的心理活动的基本形式,也是人的心理表现的重要方面。1、心理过程即人的心理活动过程,它是在人脑中发生、发展和完成的。人的心理过程就其性质与功能的不同,分为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过程。(1)认识过程。认识过程是人接受、储存、加工和理解各种信息的过程,即人脑对客观事物的现象和本质的反映过程。。(2)情绪情感过程。人们在认识客观事物的过程中,绝不会是无动于衷的,或是淡漠无情的,而总是持有一定的态度和倾向,产生某种主观的体验,如喜、怒、哀、乐、爱、憎、恶、惧等,这些均属人对各种不同事物的态度和体验,人对于所认识或所操作的事物的态度的主观体验过程就是情绪情感过程。(3)意志过程。人不仅能对客观事物感受和认识,并产生情绪和情感,还能根据对事物的认识和在情感的激励下,进行有意识的变革客观环境的活动。人类不仅能认识世界,还要改造世界,这是人与动物的根本不同之处。人在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总是带有一定的目的性。为实现既定目的又要想方设法去战胜各种困难。这种为改造客观事物而提出目标,制定计划,选择完成计划的方式、方法,坚持不懈地努力,克服各种困难,以达到预期的目的,这类活动叫做意志行动。为达到预期目的并与克服困难相联系的心理活动过程即为意志过程。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都有各自发生、发展和完成的历程,并且在它们之间还存在着一定的时间延续,故称之为心理过程。知、情、意是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心理活动的三个方面,它们既互相联系又互相制约。一方面,人的情绪情感和意志总是在认识的基础上产生和发展起来的。认识是情绪情感和意志的前提,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取决于对该事物的认识,人的意志行动是在认识的基础上、在情绪情感的推动下产生的。所以,只有认识得正确深刻,才能产生强烈的情绪情感和坚强的意志。另一方面,人的情绪情感和意志对认识也具有重要的影响。由于情绪情感和意志在人的认识过程中起着筛选、过滤和动力的作用,它们又是衡量一个人认识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所以只有强烈的情感和坚强的意志,人才能积极主动地去认识客观事物。可见,意志对认识和情绪情感起着调节和控制的作用。认识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所构成的心理过程及其相互联系、相互制约的关系是心理学研究的重要内容之一。2.个性心理人的心理活动不仅有各种各样的心理过程,而且在具体人身上产生时,还表现出各个人的特点。这些不同的特点构成了人与人之间在心理上的差异,称为个性差异。个性差异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个性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1)个性倾向性。个性倾向性又称个性心理倾向性,是指一个人所具有的意识倾向和人对客观事物的稳定的态度。它是人从事各项活动的基本动力,决定着人的行为的方向,其中主要包括需要、动机、态度、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世界观在个性倾向性诸成分中居于最高层次,决定着人的总的心理倾向。心理倾向在个性倾向中,随一个人的成熟与发展的阶段而不同。在儿童期,支配其心理活动与行动的主要心理倾向是兴趣;在青少年期,理想上升到了主导的地位;到青年晚期和成年期时,人生观和世界观支配着人的整个心理与行动,成为其主导的心理倾向。(2)个性心理特征。个性心理特征是一个人身上经常表现出来的本质的、稳定的心理特点,这种稳定的心理特征是个性的心理倾向稳固化和概括化的结果。个性心理特征包括能力、气质和性格。总之,心理学研究的对象包括两个方面: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过程和个性是相互密切联系而不可分的。一方面心理过程是个性形成的条件和表现,如果没有对客观事物的认识,没有对客观事物的情绪情感,没有对客观事物的积极改造的意志行动,人的个性是难以形成的,另一方面,已形成的个性特征又可以影响和制约心理过程的进行,并在心理活动过程中得到表现。如,具有不同兴趣和能力的人,对同一事物的认识及解决问题的水平常常是不同的。性格不同的人,在处理同样问题时,常常表现不同的行为特点,有的人迅速果断,有的人犹豫不决。因此,人的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是一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统一整体。要深入地了解人的心理现象,真正掌握人的心理全貌,必须考虑到人的心理活动的整体性,并从心理活动的整体性上加以考察和研究。二、心理学的性质1.心理学既年轻又古老2.心理学既是社会科学又是自然科学3.心理学既是一门理论科学,又是一门应用科学一、心理学的任务心理学的基本任务是:1.描述和阐明人的心理现象人的心理现象纷繁复杂,但是有其活动的规律性。心理学的任务之一就是要描述和阐明人类的行为和心理活动如何调节与支配人的活动,以寻找其心理活动的规律性。例如,心理学通过大量测量揭示了人类遗忘的规律,这样就可以理解为什么有的人记得又快又牢固,而有些人则记忆效果差的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有助于记忆的方法,控制和避免有害于记忆的各种因素。2.测量和预测人的心理现象科学的重要作用在于测量和预测。当人们通过测量了解到某些心理活动的规律,就能够根据客观现实的需要去预测人的行为。例如,通过智力测验了解了某个学生的智力水平,就能够较准确地预测这个学生的作业成绩;根据测验一个工人的机械能力,就能够预测他在机器装配上的成就。第二节心理学的任务3.理解和调节人的心理活动理解和调节人的心理活动,实际上就是找出产生所观察到的心理现象的原因。这个过程既包括了把已知事实组织起来以形成与事实相符的说明,也包括了就事件之间的关系提出需要证明的假定。例如,有的小学生在上课期间注意力经常不易集中,这并不是心理病症,而是符合该年龄段学生的心理规律:小学生的有意注意稳定性,一般不超过20分钟。因此,作为教师在一节课内应该准备丰富而又生动有趣的材料,不断改变讲授方法以吸引小学生的有意注意。二、心理学研究的理论意义心理学的理论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通过心理学的研究,即研究心理活动的发生发展的规律以及客观世界与人的心理的关系,客观的影响如何转化为人的主观世界,论证和丰富了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并使之具体化。一、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心理学研究的理论基础,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是心理学研究的基本原则。因此,心理学研究必须遵循以下两个原则。1.客观性原则客观性原则是任何一门科学都必须遵循的重要原则。客观性原则是指研究者要尊重客观事实,按照事物的本来面貌来反映事物。对心理学的研究来说,就是要从心理活动产生所依存的客观条件及其表现和作用来揭示心理的产生、发展的规律。由于人的心理活动纷繁复杂,很容易产生猜测、武断和片面的错误,因此,在心理学的研究中更应注意遵循这一原则。第三节心理学的研究方法具体来说,人在实践活动中会产生各种各样的心理活动,心理活动既受活动条件所制约,又在人的各种实践活动中表现出来,不管人的心理活动如何复杂,也不管其会作出什么假象和掩饰,它们都会在行为活动中有所表现,在其内部的神经生理过程中反映出来。因此,心理学的研究必须贯彻客观性原则,通过研究产生心理活动的客观条件和心理活动的客观表现来揭示心理发生发展和变化的规律。任何结论都必须在对所得到的全部事实材料和数据,甚至包括相互矛盾的事实进行全面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实验和科学的观察作出,绝不能任凭研究者的主观臆测来肯定或否定某种结论。另外还必须注意不能只局限在描述性的研究水平上,而应该深入揭露心理活动的实质和规律。2.发展性原则辩证唯物主义认为,客观事物永远处于不断地运动和变化之中,作为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的心理活动,当然也不可能是固定的、静止的。不仅如此,人脑这一心理活动的物质承担者,也是历史发展的产物。这就要求研究者必须遵循发展性原则,历史地研究人类的心理活动规律,包括研究人类产生以前动物的心理特点和发展变化的规律。发展性原则是把心理活动看作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因此,是一个强调在发展中研究心理活动的原则。在发展中研究心理活动,就是要研究个体在不同年龄发展阶段上的心理的发生和发展。一个人从初生到老年,每个阶段都具有不同的心理特点及其形成条件。研究心理活动,不仅要阐明人以往已形成的一些心理品质,也要阐明那些正在形成和刚刚表现出来的新的心理特点,并且还要预测可能会出现的心理特点,以便创造有利条件,让其顺利发展二、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心理学研究的基本方法主要有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测验法四种类型。1.观察法所谓观察法是借助人的感官和各种测量仪器直接对研究对象进行观测,并将观察结果记录下来的方法。观察法有下述几个特点:有预定的研究目的,有系统的程序与设计,有系统的文字记录,一般不向被观察者暴露所要了解的问题。观察法可分为参与观察与非参与观察两种形式。人们通过观察,要求准确地获取有关资料。因此,除了观察者要具有客观的态度、敏锐的注意力、快速的记录和较强的记忆力等条件外,还需要用其他的方法来查证记录结果的准确性。如:采用录音机、录像机以补充文字记录的不足;采用各种观测仪器以减少观测中的误差;采用同时由两个或两组观察者共同观察某一目标的记录,或由助手协助主要观察者做记录,然后把两份记录相互对照,取长补短,使记录更为完整和准确。观察法的优点是简便易行,所获得的材料比较真实。缺点是:花费的时间多;观察得来的材料也难以数量化,难以说明刺激条件与心理变化之间的精确关系;材料难以进行统计。2.实验法实验法是严格控制条件,主动引起所要考查的心理现象和行为,然后对其结果作出数量分析的方法。运用实验法,使心理事件与外界刺激之间的关系明确化,并且具有重复性的特点,因此对一个实验结果可以反复地进行验证。实验法可以分为三种形式:实验室实验法、现场实验法及自然实验法。(1)实验室实验法。它的主要特点并不是它非在实验室做不可,而是对控制有精确的要求。实验者操纵一些变项并且尽可能地控制其他的变项,这些通常只能在实验室中进行。以光做刺激的实验,一般在暗室中进行;以声音做刺激的实验,一般在隔音室中进行。实验者控制经过精心选定的控制变量(如声、光等),然后记录被试者的反应。综合大量被试者的结果,即可得出比较可靠的心理学结论。(2)现场实验法。这是指实验者把现场当做实验室从事实验研究,由实验者操纵自变项,尽可能地控制另外变项,观察计量因变项。例如,心理学家假设乘客的身份会影响司机收费的行为,预测司机向外国乘客收取的车费高于本国的乘客。研究者与助手分别在巴黎、雅典、波士顿乘车。一半装扮成当地人,另一半装扮成外国人。在雅典与波士顿,司机向本地乘客与向外国乘客收费的情况没什么差别;而巴黎的司机则采用多种方式向外国乘客收取较高的费用。可见,这项研究是在日常的生活情境中进行的,自变项——乘客的身份为本国人和外国人两种,是由实验者操纵的。(3)自然实验法。自然实验法乃是在日常情境中观察两个以上对立情况对人的心理及行为的影响。因为自变项发生的先后次序清楚,何者为因、何者为果的现象较明显,因此有实验法的特点。只是自变项两个以上的对立情况并非是由实验者操纵的,而是自然发生的。例如,我们研究不同的奖励制度、管理制度对人的不同作用时,可以选取两个相似的班组或科室,分别实行不同的制度,到期进行总结检查,以鉴别不同制度的不同效果。它具有观察法的自然性和实验法的主动性的优点,具有广泛的实践意义。3.调查法调查法是就一些问题要求被调查者回答他个人的想法或做法,以此来分析、推测团体的心理趋向的研究方法。调查法在实施时虽然是以个人为对象,但其目的是借助于许多个人的反应来分析推测社会团体的整个心理趋向。调查包括两部分内容: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