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三、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近几年来建构主义在教育技术领域成为一种理论倾向,他的哲学根源可追溯到古代的苏格拉底、柏拉图和康德,近代的建构主义代表人物则有杜威、皮亚杰等。乔纳森(Jonassen1991)对建构主义理论作如下解释:建构主义认为实在(reality)无非是人们的心中之物,是学习者自己构造了实在或至少是按照他的经验解释实在。每一个人的世界都是由他自己的思维构造的,不存在谁比谁的世界更真实的问题,人们的思维是工具性的,其基本作用是解释事物和事件,这些解释构成了各人各异的知识库。在作这些解释的时候,思维对来自外界的输入作过滤。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主要观点是:1.学习不应被看成是对于教师所授予的知识的被动接受,而是学习者以自身已有知识和经验为基础的主动的建构活动,即学生能主动积极地构造意义。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说,学生学习活动必然有创造性质,他能把从外界接收到的知识信息同化到自己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去,形成自己特有的认知图式。2.学习是学习者认知结构的组织和重新组织的过程。学习活动是一个“顺应”的过程。即学习者不断地对已有的认知结构作出必要的调整和更新,使他适应新的学习对象,并实现“整合”。3.学生学习活动主要是在学校环境中,在教师的直接指导下进行的。因此,学习作为一种特殊的建构活动有社会性质。学习不是一个“封闭”的过程,而是一个需要不断与外界交流的发展与改进的过程,即包含有一个交流、反思、改进、协调的过程。代表:皮亚杰皮亚杰认知发展的阶段性理论皮亚杰(Piaget,J.)提出的认知发展的阶段性理论,具有非常广泛和深远的影响。他认为,儿童认知形成的过程是先出现一些凭直觉产生的概念(并非最简单的概念),这些原始概念构成思维的基础,在此基础上经过综合加工形成新概念,建构新结构,这种过程不断进行,这就是儿童认知结构形成的主要方法。皮亚杰图式的四个具体阶段每一种新的图式的出现,都标志着儿童认知发展进入到了一个新的阶段。为此,他提出具体地表现为以下几个阶段:第一,感知运动阶段(从出生~2岁左右)。此时语言还未形成,主要通过感知觉来与外界取得平衡,处理主、客观的关系;第二,前运算阶段(2岁~7岁左右)。语言的出现与发展,使儿童能用表象、言语,以及符号来表征内心世界和外在世界。但其思维还是直觉性的、非逻辑性的,且具有明显的自我中心特征;皮亚杰图式的四个具体阶段第三,具体运算阶段(7岁~11岁左右)。思维具有明显的符号性和逻辑性,能进行简单的逻辑推演。但在很大程度上局限于具体的事物,以及过去的经验,缺乏抽象性;第四,形式运算阶段(11岁~15岁左右)。能够把思维的形式与内容相分离,能够设定和检验假设,监控和内省自己的思维活动,思维已经进入到了抽象的逻辑思维阶段。皮亚杰认为,任何人的认知发展都要经历上述四个连续的阶段,且这种连续发展的先后次序是不变的。这种发展模式具有全球性的意义,在任何文化社会中都一样。每一个阶段都是形成下一个阶段的必要条件和基础。虽然,在两个相继发展的认知阶段之间存在着质的差异,但这种差异是思维发展量变到质变的必然结果。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学习本质学习是一种知识建构,为信息技术的教育应用奠定了坚实的理论基础。启示建构主义学习观指导的教育技术研究,非常重视学习环境和协作机制的设计。网络环境和超文本、超媒体技术为创建新颖的学习环境带来了全新的方法和手段,也为协作开辟了新的途径,比如虚拟学习环境和虚拟现实技术等的引入就对此有很好的支持THANKYOU!