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心理学课件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社会心理学第一节概述•为什么说社会心理学是现代心理学的一门基础性分支学科——其理论影响到多门其它的分支心理学,如管理、犯罪、教育、商业消费、性、体育、审美心理学等。•与社会心理学有密切的联系的学科:1、社会学(研究社会的治乱、盛衰、变迁、构造、制度、关系等)2、文化人类学(研究人类各民族创造的文化,以揭示人类文化的本质)社会心理学独立的标志•1875年–谢夫勒(德国)提出社会心理学概念•1908年–罗斯(E.A.Ross,美国)《社会心理学》–麦独孤(W.McDougall英国)《社会心理学导论》标志社会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第一单元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范围一、社会心理学的定义学科母体----心理学和社会学两种取向的社会心理学(一)侧重于心理学的定义(关注个体)弗劳德•奥尔波特(FloydH.Allport,1890—1978):“对个体的社会行为和社会意识的研究。”高尔顿•奥尔波特(GordonW.Allport,1897—1967):研究个体心理与行为如何受他人和社会情景的影响。采用实验的方法可以进行研究。(为学界认可)(二)侧重于社会学的定义(关注群体和社会)–艾尔乌德(C.A.Ellwood,1925)美国早期的社会学家。“社会心理学是关于社会互动的科学,以群体生活的心理学为基础。以对人类反应、沟通以及本能和习惯行为的群体塑造类型的解释为出发点”,“研究个体的社会行为的心理学有赖于对个体生活在其中的历史的与社会环境的理解”。(三)介于二者之间的定义–潘菽:侧重对社会关系、社会情境、个体的心理反应以及个体内在的心理因素的研究。–本书认为社会心理学是研究社会情景中的人的心理过程及其行为规律的科学。具体研究怎样认识自己和别人,怎样认识社会环境对人的心理影响;怎样影响别人;对别人的行为做出什么样的反应,别人怎样影响我们,对我们的行为做出反应等。二、社会行为与社会心理(一)社会行为:是人对社会因素引起的并对社会产生影响的反应系统。•勒温(K.Lewin,1936)公式:B=f(P,E)公式的意思是:一个人的行为(behavior)是其人格或个性(personality)与其当时所处情景或环境(environment)的函数。•换句话说,人的表现是由他们自身的素质和当时面对的情景共同决定的•勒温(1890—1947),德国心理学家,场论的创始人,社会心理学的先驱,以研究人类动机和团体动力学而著名。他试图用团体动力学的理论来解决社会实际问题,这一理论对以后的社会心理学发展有很大的影响。勒温的公式:B=f(P,E)社会情境社会经验、体验、需要与动机体系,人格特性等构成的已有意识状态社会认知、情感激活、态度、意向、决策与意动(意志)当时的社会事件与情境以往的群体生活与社会环境(个)主体的社会心理活动社会行为反馈社会行为反应社会强化SOREPB(二)社会心理:社会刺激与社会行为的中介,社会因素引起并对社会行为具有导向作用的心理活动。心理与情景、经验和人格特征均有关;心理内隐,行为外显.三、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范围个体层面(社会化、自我意识、社会知觉、态度、社会动机、社会学习)人际层面(人际关系、人际沟通)群体层面(从众、社会助长与惰化)社会层面(风俗、时尚、国民性)风俗----“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时尚•时尚(fad)又称流行,一定时期内社会上或一个群体中普遍流行的,并为大多数所仿效的生活方式或行为模式。体现在物质生活(如衣、食、住、行)也反映在精神生活(如文化、娱乐、活动)方面。鲁迅概括的国民劣根性(1)自高自大(2)看重面子(3)懒惰(4)协调(5)破坏欲(6)目光短浅(7)奴性(8)胆小、自私孙中山总结的国民性(1)没有排外意识(2)勤劳、和平、守法(3)守旧法,无变通(4)崇拜鬼神(5)犹豫不决(6)知识水平低(7)缺乏主人翁意识(8)像一盘散沙(9)夜郎自大(10)停滞不前(11)不崇尚自由(12)忠孝、仁爱、信义、和平、智慧(13)家族主义和宗教主义(14)世界主义(15)重视道德(16)民权主义(17)极端主义第二单元社会心理学简史社会心理学的三个阶段(美国霍兰德):哲学思辨阶段、经验描述阶段、实证分析阶段(这三个阶段也就是社会心理学的启蒙期、形成期和确立期。)•一、哲学思辨阶段•(古希腊~19世纪上半叶/启蒙期)起始时间:从古希腊开始,延续到19世纪上半叶。围绕着“人性”的哲学争论,可视为最早的社会心理学研究。性善性恶论•人性是人与其他动物相区别的质的规定性。就其本质而言,是人的三种基本属性的辩证统一体:•(1)生物属性体现为人作为生物体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新陈代谢)的过程(生存法则——弱肉强食,同舟共济等);•(2)精神属性体现为为生存发展而对外界环境进行的探究反射,是与外界进行信息交换的过程(文化艺术等);•(3)社会属性是个体对群体的依附本能,体现为个体与群体间的利益交换(价值观念等)。中西方的人性观•教育和环境可改变人性---(古希腊)苏格拉底和柏拉图•人性具有潜在的“善”----(德)康德、(法)卢梭•人性由生物本能决定----(古希腊)亚里士多德•人生来自私----(意)马基雅维里和(英)霍布斯等。其主张为达目的可以不择手段,马基雅维里主义也因之成为权术和谋略的代名词。•人性本善论---儒家孟子。《三字经》开篇即为“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人性本恶论---儒家荀子。荀子有“人之性恶,其善伪也”的论断。•人性无善无恶论---告子,他认为人性无善无不善,“生之谓性”,“食色,性也”。(“饮食男女”出自孔子)•人性既善又恶论,代表人物是西汉的扬雄,他认为“人之性也,善恶混。修其善则为善人,修其恶则为恶人”。二、经验描述阶段起止:是从19世纪中叶到20世纪初。•特点:在观察的基础上,对人类的心理活动和行为方式进行客观的描述和分析。•马克思关于“打开人的本质力量的书”——感性。心理学是“关于人的自然科学”;《资本论》中,马克思给人下的定义是“社会动物”;对人的关心是马克思理论的核心•工业社会与学术的发展影响。•重要学术思潮:达尔文进化(适者生存)论德国民族(社会)心理学(拉扎鲁斯、谢夫勒、冯特)法国群众(非个体之和,其结构与个体不同的方式思考、感受和行动)心理学(塔尔德、迪尔凯姆、列朋)麦独孤本能(12种)心理学奥地利精神分析(性、潜意识、人格结构)学派(弗洛伊德)----代表著作民族心理学•研究特定条件下某一民族心理活动的发生、发展和变化规律的社会心理学分支。它以普通心理学和社会心理学的理论为基础,又以社会学、人类学和民族学的材料为参照,不仅研究特定民族集团影响下人们的社会行为,还研究他们内在的心理特点和规律。•民族心理特点是特定民族在长期的自然环境与社会环境的制约与历史文化的积淀过程中形成的,并通过一定的生产和生活方式及各种文化产品得以表现,如生活习俗、道德观念、生产行为、交往行为以及艺术、体育活动等。•民族心理学所研究的是不同民族个体或群体的心理特点。它所强调的虽然是人在某一特定社会条件下的心理特点,但其基本原则仍然离不开普诵心理学。因为无论是对民族心理的共性的探讨,还是对不同民族心理特点差异性的研究,都须从人的认知过程、情绪、情感、意志、品质及个性特征、个性倾向性等方面入手。群众心理学•人类社会历史变革运动中,千千万万群众主动和被动的参与,他们的作用不可谓不重要。群众行为动机到底呈现一种怎样的状态呢,人民在何种程度能主宰自己的命运?群众心理又是如何被统治者或领袖所操控?研究群众与群体行为,当然离不开对政治经济环境综合因素的考量,但仅仅如此是不够的。因此,从群众心理、性格结构的角度来探索,无论是实际考察抑或好奇心驱使,都是有价值意义的事情。•集体无意识,是群体行为发生时的基本心理状态,列朋在其书中有着对此透辟的论述。他甚至说,“群众等同于无意识集体,因为无意识,所以力量强大。”这里的“无意识”指理性缺乏,推理能力低下,少有深思熟虑而混沌懵懂。书中举出法国大革命时期的群众运动发生的大量事例,论述群众行为的这种心理特征。如1792年法国历史上有名的大屠杀事件。在大革命精神的感召下,巴黎成千上万市民几天之内虐杀尽关在监狱里的僧侣贵族一千五百多人,连十二三岁的孩子也不放过。在极刑现场,妇女们以一睹贵族受刑为荣。这些平时里的店员伙计、家庭主妇一般人,都相信自己的正义行为是在消灭“共和国的敌人”。勒邦认为,参与社会事件中的群众,感情无论善恶,皆夸张真率,冲动易变,诉诸感情缺少理智,有如原始人,更多受生物本能影响,易被煽动鼓舞。当情感的磁场迅疾的在人群中传染漫延,积累到一定的量时,非常容易流于暴戾。此时若稍加暗示或鼓动甚而导致犯罪,群众还自以为是高尚义务之举。而行动中的个人于对象并无明确的恩怨仇愤,群体以公心、公义名份,在无意识状态下作恶犯罪,所谓“谋杀无动机”(昆德拉),是一股极为疯狂可怕的力量。•群体行为还有一重大心理特征就是崇尚威势,迷信权威人物。社会中大多数处于中下层地位的群众,大多地位卑微,心理狭窄脆弱,对超出自身生活经验的一般问题不甚了解,不辨真伪,希望听从权威的意见。他们甚至不在乎“说什么”,而在乎持此说之人物的权威地位,群众需要服从权威的指导。因而凡有群众迷信、偶像崇拜之处,必然情令智昏匍匐在地,具有一种类似于宗教的极端情感与形式。就像原始初民需要神话,群众潜意识的需要一个具有神格的伟人。所以不管是拿破仑的凯旋,希特勒的讲演,斯大林的检阅,还是中国文革时期英明领袖八次天安门广场挥手,都是“群众需要上帝,我们就造出一个上帝”的狂热荒谬之举。古往今来的君主枭雄、教主领袖,乃至市井中有号召力之人,都对群众这种心理有着准确的把握,他们无意间成为绝好的心理学家,这正是他们具有统率号召力的原因。•赖希认为,人的性格分三个层次。第一层为表层,表现为含蓄、有礼、有同情心、讲道德、负责任,但多是虚伪的。第二层为中层,表现为残忍、贪婪、好色、嫉妒、虐待狂,这是人的第二动力,是原始生物欲望的派生物,所谓“无意识”正在于此。第三层是深层,又叫生物核心,表现为诚实、善意、勤奋、合作;深层性格是人的自然健康的基础,产生自然的“力比多”冲动,但“力比多”经过第二层便扭曲为反常。第一层相对应的是社会意识形态中的文明教化、道德理想精神。第三层是文化艺术、科学创造的源头基点。第二层表现于现实生活中就是“小人精神”。这是人身上的怪物,脱掉修养的外衣,最先显露的便是这种反常的性格层次。小人精神来自人的情感欲望,是一种既渴望威权又希望造反的精神,这就是在许许多多群众运动、造反的行为中,千百万群众个体表现出来的心理性格。构造本能创造欲情感避害本能惧怕情感好斗本能愤怒情感拒绝本能厌恶情感哺育本能母爱情感求偶本能妒忌情感求新本能好奇情感服从本能自卑情感支配本能自负情感合群本能怕孤独情感求食本能食欲情感收集本能占有欲情感麦独孤的本能论三、实验分析阶段20世纪20年代~至今/确立期。特点:社会心理学从描述转向实证(实际的证明;确凿的验证。具有鲜明的直接经验特征——观察、实验和调查。基本原则是科学结论的客观性和普遍性)研究,从定性研究转向定量研究,从纯理论研究转向应用研究。社会心理学使用实证方法的先驱是美国的特里普力特(N.Triplett和德国的莫德(W.Moede)。社会心理最终奠定了自己的科学地位(他人存在对个体的影响---社会促进)。20世纪30、40年代的发展•1、瑟斯顿----态度量表(第五节第三单元)•2、谢里夫----游动效应,社会规范•3、莫利诺----社会测量学•4、勒温----群体动力学•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社会心理学迅速发展,表现出以下特征:•研究领域拓宽,涉及人类行为的方方面;•理论向多元化发展,提出很多新的“小理论”来解释与预测行为;•开展了应用社会心理学的研究。•“跨文化社会心理学”“游动错觉”•“游动错觉”实验是谢里夫对在模棱两可情况下,一个人影响另一个人,并使之产生态度改变的经典性研究。一个静止的光点在一个处于黑暗房间里的观察者看来,似乎是在运动,这种运动的错觉之所以产生,是因为缺乏一种客

1 / 31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