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证明举例一、授课目的与考点分析:【知识结构框图表】证明中的分析、解题的思路证明举例几何证明中常用的证明方法添辅助线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学会在证明中的分析问题、思索解题的思路。2、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几何证明中常用的证明方法。3、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一些添辅助线的技巧。二、授课内容:【本节解读】几何证明举例,以已经学习过的平行线的判定与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等核心内容为载体,学习基本的逻辑术语、几何证明的步骤、格式和规范,积累演绎证明的经验。【基础知识与要点拨】19.2.1证明方法与证明步骤1、证明方法:在证明之前有“分析”,这是在弄清题意的基础上,探索证明思路的过程。这里才用分析的方法,是从“要证什么”着眼,探寻“需知什么”,由此考虑“只要证什么”,一直追寻到“已知”。而证明的表述,一般是从“已知”开始,推导出“可知”,直到求证的“结论”。2、证明步骤:(1)仔细审题,分清命题的“条件”与“结论”(或“已知什么”、“求证什么”)。(2)探索证明方法,充分利用已知条件和图形的性质寻找解题思路,有时需作辅助线,将不易证明的命题转化为较易证明的问题。(3)写出证明过程,理清解题思路,层次清晰且有根据地从已知到未知,将证明的全过程写下来。【例题1】点D、E在△ABC的边BC上,AB=AC,AD=AE求证:BD=CEABCDE19.2.2几何证明中常用的证明方法1、证两直线平行——利用平行线的性质和判定;利用平行线的判断定理及其推论来证,这是证明两直线平行最基本的方法(关键是找出同位角、内错角的相等关系或同旁内角的互补关系)2、证两线段相等——利用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和判定、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1)如果两线段分别在两个三角形中,那么可证这两个三角形全等(有时可能缺少直接条件,要证两次全等)(2)有时两线段分别在两个三角形中,但这两个三角形不全等,那么可添辅助线构造全等三角形来证。常添的辅助线有:平行线、垂线、中线、连结线段等(3)如果两线段是一个三角形的两边,可证它们所对的角相等(等角对等边)(4)证明两条线段都等于第三条线段(即以第三条线段为媒介)3、证两角相等——利用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和判定、利用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判定:4、证两直线互相垂直——利用垂直的定义、利用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5、证一线段等于另一线段的2倍或一半——利用加倍法或拆分法,常常要作辅助线。【例题2】如图所示,已知∠1=∠2,AB平分∠DAB,试说明DC∥AB.DCBA21【例题3】已知:如图,BE和CF是△ABC的高线,BE=CF,H是CF、BE的交点.求证:HB=HC【例题4】△ABC中,AB=AC,PB=PC.求证:BD=CD且AD⊥BC19.2.3添辅助线由于证明的需要,可以在原来的图上添画一些线,即添加辅助线来完成一些几何证明,辅助线通常画成虚线。三角形证明题中常见在辅助线做法:利用三角形的主要线段构造全等三角形○1中线:倍长中线法如图,在△ABC中,AD为BC边上的中线。延长AD到E,使DE=AD,连接CE。结论:△ABD≌△ECD,∠1=∠E,∠B=∠2,EC=AB,CE∥AB。○2角平分线:翻折、坐高。(图中有两个点G重复了)如图,在△ABC中,AD为∠BAC的角平分线。在AB上截取AE=AC,连接DE。结论:△AED≌△ACD,ED=DC,∠AED=∠AFD,∠ADE=∠ADF延长AC到点G,使得AG=AB,连接DG。结论:△ABD≌△AGD等作DF⊥AC与F,DH⊥AB于H。结论:△AFD≌△AHD等○3高:翻折如图,在△ABC中,AD为BC边上的高。在BC上截取DE=BD,连接AE。结论:△ABD≌△AED等延长CB到F,使得DF=DC,连接AF结论:△ACD≌△AFD等课堂练习:1、如图,AB∥CD,∠1=∠2,∠3=∠4,试证明AD∥BE.2、如图,△ABC中,AD平分∠CAB,BD⊥AD,DE∥AC。求证:AE=BE。21BCADE21FGDBCAGEDABCFEBECDA3、如图,△ABC中,AD平分∠BAC,BP⊥AD于P,AB=5,BP=2,AC=9。求证:∠ABP=2∠ACB。三、本次课后作业:1、如图,在△ABC中,AB=AC,E为CA延长线上一点,ED⊥BC于D交AB于F.求证:△AEF为等腰三角形.2、如图,△ABC中,D在BC延长线上,且AC=CD,CE是△ACD的中线,CF平分∠ACB,交AB于F,求证:(1)CE⊥CF;(2)CF∥AD.3、如图:Rt△ABC中,∠C=90°,∠A=22.5°,DC=BC,DE⊥AB.求证:AE=BE.4、如图,点C为线段AB上一点,△ACM、△CBN是等边三角形,直线AN、MC交于APDCB点E,直线BM、CN交于点F。(1)求证:AN=BM;(2)求证:△CEF是等边三角形FEABMN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