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4——6年级文明礼仪教育一、个人礼仪(一)小学生常用问候、致谢、致歉等礼貌用语日常礼貌用语是指在日常生活、学习、工作、交往中经常使用的礼貌语言。具体可归纳为以下几点:1、问候语问候语,也就是见面打个招呼,表示对对方的关心,也是最起码的礼貌常识。那么怎样问候才能使对方感到亲切、自然。让对方通过您的言谈对你产生好感呢?首先要看时间:早晨见面说:“您早、”“您好”、。中午相逢问一声:“您好,午休了吗?”晚上路遇说:“晚上好”、“下班了”、“放学了”。此外,还要看对象:如果路上遇到两个人或更多的人迎面而来,若是两位长辈,则可以说:“两位伯伯(叔叔)好”、“伯父伯母(叔叔阿姨)好”。记住:长辈要用“您”,平辈或晚辈可用“你”。问候熟人我们很容易做到,但是如果在学校的楼梯口、走廊上与不相识的老师或同学相遇,我们也应礼貌地说一声“老师好”或“你好”,或微笑点头致意。2、致谢语无论何时何地,只要别人为你提供了帮助,为你付出时间、精力或者劳动,你都应该表示感谢,即使这种帮助是及其微小的。常用的致谢语有:“谢谢”、“非常感谢”、“谢谢您的关照”。当你得到别人的赠礼、帮助、服务时,都应当向人家说声:“谢谢”,以表示你的谢意和领情。如果是从别人那里接受了一件珍贵的礼品或别人帮了你的大忙,还要加重语气礼貌地说生:“十分感谢”或“非常感谢”。在歌唱、表演、演讲、发言等结束时,也要习惯地说一声:“谢谢大家”,以表示对于观众的礼貌。3、谢罪语谢罪语也叫道歉语,他能使人与人之间即将产生的冲突气氛缓和下来。常用的谢罪语有:“对不起”、“请原谅”、“给您添麻烦了”、“实在抱歉”、“请多包涵”。“对不起”和“请原谅”是社交中较为常用的礼貌语言,它们既是表示自己的歉意,也是表示对别人的尊重,不要羞于启齿。未能办好别人托付的事情等,都要向别人说声“对不起”,以示歉意。参加某种场合,由于种种原因迟到了,要向大家说一声:“对不起,我来晚了”,或“请原谅,构迟到了”。假如在公众场合,由于你无意中说错了一句话,让别人不高兴甚至难堪时,你要真诚地说一声:“实在抱歉”。你需要别人帮忙时要说:“给您添麻烦了”,让对方真正感受到你的诚恳和歉意。(二)我国传统节日礼俗春节春节是我国各族人民最隆重、最盛大的节日。在几千年的历史文化演变过程中,形成了许多极富生活情趣和健康意义的风俗习俗和礼仪活动。扫年扫年即大扫除。进入腊月后,家家户户都要把自家的房屋院落打扫得干干净净,以整洁、清新的面貌迎接新的一年。贴春联春节前夕,人们大都以红纸写下吉语佳言,贴在门上或墙壁上,增加了春节的欢乐气氛。吃年夜饭这是农历十二月三十晚上的盛餐,俗称“合家欢”。各地年夜饭的内容品种不太一样,大多数地方吃饺子,意为“更岁饺子”;有的地方吃面条,恭祝大家长寿;有的吃年糕,寓意“年年高”;还有的地方吃鱼,但不能把鱼吃光,寓意“年年有余”等。不论吃什么,其含义无外乎祈求来年的生活幸福安康。守岁大年三十晚上叫除夕,古人将其看得很重,因为“一夜连双岁,五更分两年”。所以,除夕的夜晚人们全家团聚,通宵不眠。当新年的钟声敲响的时候,大家纷纷燃放爆竹烟花,辞旧迎新。拜年年初一早上,男女老少都穿上漂亮衣服去拜年。通常,先在家中拜长辈,拜主人,年初二、初三、初四开始走亲访友,相互拜年。晚辈给长辈拜年,长辈会给些“压岁钱”。现在,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大多搞新年团拜活动,领导和员工互致新春祝福。元宵节农历的正月十五是元宵节,也叫花灯节。因其是一年中的第一个月圆之夜,又与春节相连,因此备受人们重视。观花灯正月十五之夜,城镇街市上到处火树银花,彩灯耀眼,人们制造出各种各样精美的花灯和焰火,还有的用许多灯扎成灯树,悬挂着制作精美的各种谜语,供人们观赏和猜测。闹社火闹社火就是人们纷纷涌上街头观赏扭秧歌、舞龙灯、耍狮子、踩高跷、跑旱船、击太平鼓等娱乐表演。这些活动增添节目的欢乐气氛,已成为我国民间艺术的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吃元宵元宵节家家吃元宵、吃饺子、吃年糕,祝福合家团圆,年年登高。清明节清明节在每年的公历四月五日左右。这里,我国大部分地区气温转暖,万物萌发,让人感到格外清新明快,故曰“清明”。扫墓清明扫墓是古老的寒食节祭扫祖墓活动的继续。自古以来,国人死后一般都是土葬,做有坟墓,在墓前植树以示保护。并以此作为标志。经过一年的风风雨雨,坟墓本身不免土壤流失,树木凋零,后人便每至清明带上食物供奉故人,并整修坟墓四周。久而久之,便形成了扫墓之俗。我国自解放后,每逢清明节,人们除了祭祖外,还组织祭扫烈士陵园,缅怀革命先烈的丰功伟绩,接受爱国主义教育的活动。踏青踏青即春游。清明节前后,人们陪伴出外春游,领略春天生机盎然的大好景色。插柳戴花清明节前后,人们扫墓或踏青归来,常采野花簪发或折柳栽插,表示自己祈求驱邪避煞、消灾解祸的愿望。民间谚语中就有“戴个麦,活一百;戴个花,活百人;插根柳,活百亿”的说法。端午节每年的农历五月五日端午节,又名端阳节。五月五日这天是我国古代爱国主义诗人屈原投江殉国的日子,因而端午节便和纪念屈原的活动紧密联系在一起了。吃粽子据说屈原投江后,楚国百姓怕蛟龙吞食屈原,便一边造龙舟四处打捞,一边把粽子投进水里,希望水中的蛟龙和鱼吃粽子,不去伤害屈原遗体。这一风俗沿袭至今,每逢端午,人们便包粽子,吃粽子。在我国南方,人们还挑选年轻力壮的青年参加赛龙舟活动,使得传统节日内容更加丰富和健康。驱五毒农历五月,天气转暖,“五毒醒,不安宁”。五毒指蝎子、蜈蚣、毒蛇、蛤蟆、壁虎。为驱五毒,人们在这一天里,大人喝雄黄酒,在门窗上插艾子,以净化空气,并将雄黄酒抹在小孩的耳、鼻或前额处以杀菌解毒。中秋节赏月中秋节即农历的八月十五。这一天正值秋分前后,昼夜一样长,加之秋高气爽,故中秋之夜的月亮最圆最亮,人们很自然地形成了中秋赏月的习惯。由于中秋正值秋收的季节,明亮的圆月又象征团圆,人们便赋予它吉祥、美好的含义,合家团圆,饮酒赏月,吟诗作画,共度佳节。吃月饼中秋节,人们赏月的同时,还要吃月饼。月饼象征着合家团聚和欢乐,所以,月饼也被称作“团圆饼”。其形取月之圆,其馅尽味之美,寄托着人们的美好愿望。重阳节农历九月初九是重阳节。九为阳数,两九相重,故名:“重阳”。重阳节,秋高气爽,风清月洁,可登高望远,赏菊赋诗,喝菊花酒,插茱萸。演变至今,重阳节成为登高、敬老、赏菊的节日。登高“重九登高,效桓景之避灾。”相传东汉时期有一名士叫桓景,一天有人告诉他,九月九日这天家中有难,并告之以避难的方法。重阳这天,桓景便携全家登高,插茱萸、饮菊花酒以避邪。后来,重阳登高就逐步演变成一种民间节日。赏菊九九时节,正值菊花盛开之时,文人墨客把酒吟诗,百姓结伴出游,赏菊饮酒,消烦解毒,深受人们喜爱。敬老新中国成立以来,重阳节又被赋予了敬老这一新的含义。这一天,社会组织老年人开展一些有意义的文体活动,对生活困难的老人进行慰问,子孙们与老人共度节日,并祝愿老人健康长寿。(三)我国少数民族风俗了解蒙古族特色:蒙古族是一个历史悠久而又富有传奇色彩的民族,过着“逐水草而迁徙”的游牧生活。中国的大部分草原都留下了蒙古族牧民的足迹,因而被誉为“草原骄子”。每年七、八月牲畜肥壮的季节举行“那达慕”大会是蒙古族历史悠久的传统节日,这是人们为了庆祝丰收而举行的文体娱乐大会。“那达慕”大会上有惊险动人的赛马、摔跤,令人赞赏的射箭,有争强斗胜的棋艺,有引人入胜的歌舞,显示出草原民族独有的特色。忌讳:蒙古族厌恶黑色,认为黑色是不祥的颜色。在饮食上,蒙古族忌食虾、蟹、鱼、海味等。蒙古人忌讳别人(包括客人)骑着马在蒙古包门口下马和骑马闯进羊群,忌讳手持马鞭进入毡房。客人不经允许不可擅自进入包内,在蒙古包内不能随便就坐,不能蹲、不能将腿伸向西北方或炉灶。不能从主人的衣帽、被褥、枕头上跨过,不能在包房内吐痰,出包房不能踩门槛。蒙古族人还忌讳别人用烟袋、刀剪、筷子等指头部。藏族特色:藏族是汉语的称谓。西藏在藏语中称为“博”,生活在这里的藏族自称“博巴”。素有“世界屋脊”之称的西藏,美丽神奇,是藏族的主要聚居地,在现有130多万人口中,藏族占95%,是中国古老的民族之一。藏族普遍信奉藏传佛教,即喇嘛教。过去许多传统日均与宗教活动有关。藏族的民间节日有藏历新年、酥油灯节、浴佛节等。藏族民间最大的传统节日为每年藏历正月初一的藏历年。忌讳:藏族人忌食鱼、虾、骡、马、驴、狗肉,一般不吃海味。他们不吃鸡、鸭、鹅等家禽。因为按藏族传统,食用的是偶蹄动物,视其它动物为恶物,而鸡鸭鹅是五爪,是奇数,因而不食用。藏族人视佛像、佛供、寺庙中的经书、钟鼓,一般人佩戴的佛珠为圣物,不可触模。他们还忌讳在寺庙附近砍伐树木,高声唱歌,钓鱼、捕鱼。在牧区,进室后男的坐左边,女的坐右边,忌讳混杂而坐。家门口生火、贴红布条、插树枝或门口木杆倒立,表示家里有人生病或妇女生育,忌讳他人进内。在西藏民间,天葬是较为常见的一种丧葬形式。对于天葬,民间有许多禁忌,包括禁忌生人观看。天葬令旅游者充满肃穆、神秘之感。好奇心和探秘感驱使,想见识一番为人之常情,但旅游者应充分认识到尊重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重要性,不要到天葬场观看天葬。苗族特色:苗族的音乐舞蹈历史悠久,挑花、刺绣、织锦、蜡染、首饰制作等工艺美术在国际上享有盛名。苗族的先祖可追溯到原始社会时代活跃于中原地区的蚩尤部落。苗族过去信仰万物有灵,崇拜自然,祀奉祖先。节日较多,除传统年节、祭祀节日外,还有专门与吃有关的节日,苗族有很多节日,但各地区叫法和过法不尽相同,传统节日以苗年最为隆重。忌讳:苗族人民忌讳其它民族称他们为“苗子”,而喜欢他们的自称“蒙”。黔东南等一带的苗族在立春第一次春雷响后三天之内不能出工。苗族人不喜欢吃羊肉,忌讳吃狗肉,禁止杀狗、打狗。在苗族吃糍粑,不能拍了灰再吃。和苗族人嬉闹时,不能用绳子或布带捆他们。苗族人在门口悬挂草帽或插青树叶,或者苗族人在举行婚丧祭祀等仪式时,客人不要进屋。路上遇到新婚夫妇,不能从他们中间穿过。黎族海南船形屋,是黎族的一种传统居住房屋。您如果想去屋内参观或想体验当地民俗而住进船形屋,记住一定要尊重黎族风俗。在船形屋内有禁忌:不得戴草笠进屋,不得在屋内吹口哨,不得在屋内扛锄头……若是人多生病,家畜不旺,据说是屋场“多阴”“鬼神占地”,便要搬家等等。傣族西双版纳是中国小城佛教集中之地,因此,傣族的风俗禁忌大多与佛教有关,到西双版纳旅游应该注意的有以下几点:遇上傣族群众在祭祀寨神时,千万别进寨子。不能摸小和尚的头。进寺庙参观一定要脱鞋。进了傣族群众家,千万不能窥看主人的卧室,也不能从火堂的三角架上跨过。壮族特色:壮族是中国少数民族中人口最多的一个民族,是岭南的土著民族。有“布壮”、“布土”、“布侬”、“布雅依”等20余种自称。新中国成立后,统称“僮族”,后来改为“壮族”。壮锦与南京的云锦、成都的蜀锦、苏州的宋锦并称“中国四大名锦”。壮族信仰原始宗教,祭祀祖先,部分人信仰天主教和基督教。著名节日有一年一度的“三月三”歌节等,最隆重的节日莫过于春节,其次是七月十五中元鬼节、清明上坟、八月十五中秋,还有端午、重阳、尝新、冬至、牛魂、送灶等等。忌讳:壮族家有产妇时,门上悬挂草帽,外人不得入内。无论家人、客人都不能坐在门槛中间;不能扛着锄头或戴着斗笠走进家中。二月初二祭龙山帝王,不能砍伐山中树木,不能在山中大小便。壮族人给人递茶时,应双手捧杯,忌讳单手递送,夹菜时忌讳来回挑捡着吃。朝鲜族特色:朝鲜族主要分布在吉林、黑龙江和辽宁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是主要聚居区。朝鲜族的先民,是从朝鲜半岛迁入中国东北的朝鲜族人。朝鲜族民间有五大节日,至今仍然隆重欢度。这五大节日是:元日(春节)、上元(元宵节)、寒食(清明)、端午、秋夕。朝鲜族敬重老人的传统很悠久,早在李氏朝鲜(1392-1910)时期,每年九月九日便被确定为老人安慰日。忌讳:朝鲜族不喜欢吃鸭子、羊肉、肥猪肉。朝鲜族的老人地位很高,平时老人的饮食是单独制作和用餐的,如果父子同席,儿子不能当着父亲的面吸烟或饮酒。朝鲜族忌讳敲门,进访者应呼叫主人。维吾尔族特色:维吾尔族人主要居住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信奉伊斯兰教。维吾尔人非常重视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