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复习资料一.名词解释:(1)诗经六义:风、雅、颂、赋、比、兴。风是指国风,曲调的意思。雅即正,指宫廷正乐。颂是指宗庙祭祀之乐。赋、比、兴是诗歌的创作手法。赋是一般陈述和铺排陈述。比是指比喻之意。兴是指借助其他事为所咏之内容作铺垫。(2)楚辞:“楚辞”二字的本意是指楚地的歌词,是一种具有浓厚地方色彩的新诗体。(3)赋:是介于诗与散文之间的一种以铺陈为主要特征文体,既有诗的和谐音韵,整齐句式,又有散文的流畅气势,铺张描写。(4)乐府:始于秦代,兴盛于汉代的掌管音乐的官署。(5)古诗十九首:《古诗十九诗》是东汉后期一些没有留下姓名的宦游子弟共同编写而成的五言诗歌成熟的代表作。(6)建安七子:建安七子指东汉末年建安时期曹氏父子之外的七位著名诗人。他们是: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王禹、应楊、刘桢。(7)三曹:指汉魏间曹操与其子曹丕、曹植。(8)大小二谢:指南北朝时期的谢灵运和谢眺。(9)竹林七贤:竹林七贤,是魏末的七位有名文士,成名年代较“建安七子”晚一些。包括:嵇康、阮籍、山涛、向秀、刘伶、王戎及阮咸。(10)三张二陆两潘一左:西晋太康、元康时期的作家:三张(张载、张协、张亢)、二陆(陆机、陆云)、两潘(潘岳、潘尼)、一左(左思)。(11)玄言诗:是学术界对兴盛于西晋末年、泛滥于东晋一代的玄理诗作的现代概括。(12)永明体:是南朝齐武帝永明年间开始流行的诗歌风格。这种诗体要求严格四声八病之说,强调声韵格律,对“近体诗”的形成产生了重大影响。(13)宫体诗:指以南朝梁简文帝为太子时的东宫,以及陈后主、隋炀帝、唐太宗等几个宫廷为中心的诗歌。宫体既指一种描写宫廷生活的诗体。其内容多是宫廷生活及男女私情,形式上则追求词藻靡丽。(14)山水田园诗派:诗歌以山水田园为描写对象,起于南北朝时代晋宋之交的陶渊明与谢灵运,陶诗多咏田园,谢诗模范山水,各有突出成就,对后世诗歌创作都有很大影响。山水田园诗派盛行于唐朝,代表诗人王维、孟浩然等人。(15)边塞诗派:中国唐代诗歌流派,主要描写塞外的奇异景色,抒发出将士乐观豪迈的精神与他们征戌生活中复杂矛盾的情感,充满了浪漫的色彩。(16)江西诗派:由于黄庭坚因其诗歌创作与理论上的巨大成绩,在宋代诗坛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他周围形成了一个声势不凡的诗歌流派——即江西诗派。(17)前后七子:前七子是明代诗歌复古运动的开端,领袖人物为以李梦阳、何景明为首的七位成员。后七子继承前七子的诗学思想,并注意汲取各派的批评成果,努力修正其理论缺陷,乘势而起,兴盛一时。李攀龙、王世贞是后七子派公认的领袖。(18)公安派:在晚明的诗歌、散文领域中一个声势极为浩大以袁宗道、袁宏道、袁中道三兄弟为代表的派系,由于他们都是湖北公安人,故此命名为公安派。公安派反对前七子和后七子的拟古风气,主张“独抒性灵,不拘格套”,发前人之所未发。其创作成就主要在散文方面,清新活泼,自然率真,但多局限于抒写闲情逸致。(19)竟陵派:明代后期文学流派。以竟陵人钟惺、谭元春为首,因此得名。竟陵派认为“公安”作品俚俗、浮浅,因而倡导一种“幽深孤峭”风格加以匡救,主张文学创作应抒写“性灵”,反对拟古之风。(20)唐宋派:中国明代文学流派。代表人物有嘉靖年间的王慎中、唐顺之、茅坤和归有光等人,主张学习欧阳修、曾巩之文。(21)桐城派:桐城派,即桐城文派,又称:桐城古文派、桐城散文派。桐城文派是清代文坛最大散文流派,其作家多、播布地域广、绵延时间久,文学史所罕见。代表人物方苞、刘大魁、姚鼐均系安徽桐城人,故名。(22)诸宫调:中国宋、金、元时期的一种大型说唱艺术。有说有唱,以唱为主。歌唱部分是用多种宫调的若干不同曲调组成,故称为“诸宫调”,亦称“诸般宫调”。(23)南戏:中国北宋末至元末明初,即12~14世纪200年间在中国南方最早兴起的戏曲剧种,我国戏剧的最早成熟形式之一。(24)荆刘拜杀:元代南戏《荆钗记》、《刘知远白兔记》、《拜月亭》、《杀狗记》的合称,是南戏中除《琵琶记》外,最负盛名的作品。(25)临川派:明代戏曲文学流派。也称“玉茗堂派”。其领袖人物是汤显祖。因汤显祖的祖籍是临川(今江西抚州),时人称他为汤临川,汤显祖的戏曲作品总名“玉茗堂四梦”,“临川派”和“玉茗堂派”因而得名。(26)临川四梦:临川四梦又称玉茗堂四梦,指明代剧作家汤显祖的《牡丹亭》《紫钗记》《邯郸记》《南柯记》。(27)南洪北孔:即清初著名洪升和孔尚任,“南洪北孔”清代初年,剧坛出现了洪升和孔尚任两位著名的剧作家。洪升创作的剧作《长生殿》和孔尚任创作的剧作《桃花扇》代表了古典戏曲创作的两座高峰,堪称传奇剧本中的双璧,因为洪升是南方人,孔尚任是北方人,他们也享有了“南洪北孔”的美誉。(28)阳羡词派:中国清代前期词坛流派。开山作家是陈维崧。此派以言志为核心,这一词派大大提升了词体的地位,表现出对苏辛词学观念的全面继承和发展。(29)浙西词派:诞生、发展在浙西土地上的浙西词派是清代前期最大的词派,影响深广。此派的旗号,是章显南宋姜夔、张炎的雅正词风,意在以高雅俊洁的文字形态营造清醇的雅正的词体特色。(30)常州词派:清代嘉庆以后的重要词派。其代表人物是张惠言和周济。主张词与《风》、《骚》同科,应该强调比兴寄托、攻无病呻吟之作。(31)吴江词派:明代戏曲文学流派,沈璟戏剧理论的主要内容是要求作曲“合律依腔”,语言“僻好本色”。他编纂《南九宫十三调曲谱》,厘定曲谱、规定句法,注明字句的音韵平仄,给曲家指出规范。沈□的理论和吴江派诸作家的实践,对于扭转明初骈俪派形成的脱离舞台实际、崇尚案头剧的不良风气,起了积极的作用。但沈璟过分强调音韵格律,主张宁肯“不工”,也要“协律”。他提倡戏曲语言要“本色”,原本意在反对明初的骈俪颓风,但由于他把“本色”狭窄地理解为只是采用“俗言俚语”、“摹勒家常语”,也产生了弊病。(32)元曲四大家:元曲四大家指关汉卿、白朴、马致远、郑光祖四位元代杂剧作家。四者代表了元代不同时期不同流派杂剧创作的成就,因此被称为“元曲四大家”。但历史上还有部分人认为元曲四大家是关汉卿、王实甫、马致远和白朴。二.问答题1.汉乐府《陌上桑》的最突出的艺术特色是什么?答:陌上桑中最突出的艺术特色在于对主人公罗敷外貌描写的艺术,堪称文学史上人物外貌描写艺术的经典之笔。《陌上桑》中罗敷外貌描写艺术的关键在于:避实就虚的正面描写与无中生有的侧面描写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既使人物外貌充满了朦胧美,给人以丰富的想像空间,又满足了不同阶层人的审美标准,增强了文章的可读性,成为文学史上运用正面描写和侧面描写相结合的艺术手法刻画人物外貌的经典之笔。2.《史记》中有哪五中体裁?答:有本纪、书、表、世家、列传五种体裁。3.苏轼对宋词的发展有什么贡献?答:a他冲破了晚唐五代以来专写男女恋情、离愁别绪的旧框子,扩大了词的题材,提高了词的意境。b怀古、感旧、记游、说理等向来诗人所惯用的题材,他都可以用词来表达,这就使词摆脱了仅仅作为乐曲的歌词而存在的状态,成为可以独立发展的新诗体。c苏轼改变了晚唐五代词家婉约的作风,成为后来豪放词派的开创者。因此,苏轼词在宋词发展中的作用不仅是开了一派词风,而且是将词从狭小的范围中解放出来,扩大了它所表达感情的天地,促成了词内容和风格的多样化。4.辛弃疾的词有什么特点?答: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热情,倾诉壮志难酬的悲愤,对南宋上层统治集团的屈辱投降进行揭露和批判;也有不少吟咏祖国河山的作品。艺术风格多样,而以豪放为主。热情洋溢,慷慨悲壮,笔力雄厚。在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上善用比兴、比拟、比喻等修辞手段,又喜议论和好用典故。辛词的横空出世,在宋代词坛上起到了举足轻重和承上启下的作用。5.《古诗十九首》主要有哪些方面的内容?答:主要内容大致反映了汉末的下层士人的生活和思想感情,一类是描写游子思妇的相思离别之情,一类是写追求功名富贵的强烈愿望与仕途失意的苦闷哀愁,其情感一以贯之,即以闺人怨别,游子怀乡,游宦无成,追求享乐的描写,表现出浓重的对人生易逝,节序如流的感伤,这种情绪虽然是消极没落的,但在其特定的历史背景下有着现实的意义,亦是当时政治黑暗的一种反映。语言朴素自然,描写生动真切,在五言诗的发展上有重要地位。6.曹植的诗前期和后期在风格上有什么不同?答:曹植的诗在前期与后期内容上有很大的差异。曹植前期的诗歌风格主要以贵介公子的优游生活和他“生乎乱、长乎军”的时代感受为主。前类作品描写游乐宴享之事。风格比较浮泛、空虚。后类作品描写了滨海地区人民的困苦生活。后期诗歌,主要抒发他在压制之下时而愤慨时而哀怨的心情,风格比较朴实真切,体现了他对下层百姓所怀有的垂怜之情。7.左思的《咏史诗》在诗歌史上有什么地位?a抒写建功立业的愿望,胸怀广大、笔力雄迈;b继承建安文学传统,在诗歌中引用历史典故来抒写现实的忧愤。刚健有力,名为咏史,实为咏怀,所以被誉为“文典以怨”或“左思风力”。8.吴江派和临江派各戏曲艺术上各有什么主张?答:明代戏曲文学流派。其领袖人物是吴江人沈璟。吴江派主张要求作曲“合律依腔”,语言“僻好本色”。但沈璟过分强调音韵格律,主张宁肯“不工”,也要“协律”。他提倡戏曲语言要“本色”,原本意在反对明初的骈俪颓风,但由于他把“本色”狭窄地理解为只是采用“俗言俚语”、“摹勒家常语”,也产生了弊病。临江派强调创作不应受形式、格律的拘束,强调作家的才情,倡导以自我为中心的神情合至论,特别重视个人的感情作用,以感情说反对道学家的性理说。汤显祖强调“曲意”,主张“意趣说”,反对吴江作家“按字模声”、“宁协律而不工”的主张。汤显祖还重视创作上发挥作家的想象、语言上讲究“机神情趣”,既要本色,又要有文采。[9.公安派的理论主张?答:①.反对剿袭,主张通变。②.独抒性灵,不拘格套。③.推重民歌小说,提倡通俗文学。10.柳永对词发展有什么贡献?答:①.发扬了慢词长调这种词的形式,并且大量词调的丰富。②.柳永是专业词人,推进了文人的创造词的风尚,柳词有着强烈的市民化倾向,为后世词人的创作与市民情趣的结合奠定了基础。③.柳词题材范围突破了前代词为“艳科”的樊篱,扩大了词的题材。11.明代传奇有哪些声腔?答:明代传奇有四大声腔,包括海盐腔、余姚腔、昆山腔、弋阳腔。12.什么是唐代古文运动?唐代古文运动:唐代韩愈、柳宗元等人倡导的文体改革运动。“古文”是韩愈开始提出的,指的是上继三代两汉的质朴自由、以散行单句为主的散文,与六朝以来流行的“今文”,即骈文相对立。韩愈及其追随者仍大力提倡这种文体,后又得柳宗元积极支持与配合,形成了一种社会风尚,即所谓“古文运动”。这个运动是在儒学旗帜下发展起来的。主张文道合一,以道作为文的内容,强调学古文应从实际出发,“因事陈词”,“文从字顺”,自创新意新词。韩、柳古文运动开拓了散文新天地。13.什么是宋代诗文革新运动?北宋继唐代古文运动而起的文学革新运动,主要反对以“西昆体”为代表的浮靡文风。但这场文学运动,同时对诗、文进行革新,与政治斗争关系更密切,历时更久,波及更广,参加者更多,其影响也更为深远。14.什么是建安风骨?指汉魏之际曹氏父子、建安七子等人诗文的俊爽刚健风格。汉末建安时期文坛巨匠“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七子”(孔融、陈琳、王粲、徐干、阮瑀、应玚、刘桢)继承了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传统,采用五言形式。三.论述分析下列作品1.分析杜甫《登高》一诗的思想内容和艺术特色。答:萧瑟的秋天,在诗人的笔下被写得有声有色,而引发出来的感慨更是动人心弦。这不仅由于写了自然的秋,更由于诗人对人生之秋所描绘的强烈的感情色彩。”前半首写登高所闻所见情景,是写景;后半首写登高时的感触,是抒情。首联着重刻画眼前具体景物;颔联着重渲染秋天气氛;颈联抒发感情,由异乡飘泊写到多病残生;末联写白发日多,因病断酒,映衬时世艰难。全诗八句都对,句句押韵。此诗写得景象壮观,气势磅礴飞动,悲怆而不消沉。风格深雄悲壮,慷慨激昂,此诗是杜诗中最有名的一首七律,被后人评为古今七言律第一。2.结合《水龙吟》、《永遇乐》等词作,分析辛弃疾词的艺术特色?答:其词抒写力图恢复国家统一的爱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