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礼仪第一节进校礼仪一、穿着整齐统一的校服同学们,当我们成为一名小学生后,校服九成了我们最亲密的朋友(有些地方的学校虽然尚未配备校服,但很快也就会有了)。校服天天陪伴着我们一起上学,一起成长,一起度过生气蓬勃的校园生活。然而,我们真正理解穿着校服的意义了吗?怎样穿着校服才是正确的呢?学校要求我们穿统一校服的目的,是在于借助端正的衣冠、标准的仪表来培养同学们的集体观念和遵守纪律的作风,培养良好的精神面貌。有的同学却因为天天穿着同样的服装,人人穿同样的服装而在思想、情绪上对着校服表现出勉强甚至抵触;有些同学认为穿校服老土,没有自己五颜六色的衣服好看而不愿意穿。这些观念抖是不对的。我们应该懂得,培养良好的集体观念和遵守纪律的精神,应该从每个小学生身上做起,每个同学都应坚持统一的校服上学。只有具备强烈的集体意识的人,才可能成为良好礼仪的人。校园不同于一般的机关、企业,更不是娱乐场所,它担负着培养一代新人,铸造学生心灵的神圣使命,所有是一个特别需要讲求庄重、严肃、文明和整洁的场所。只有穿着统一、干净的校服,才能使学校显示出整齐和谐的校风、校貌,使我们焕发出勃勃的生气。因此,保持校服的整洁、平整,保证校风穿着的端正、妥贴,是意义重大的。随便穿着校服或穿着污损的校服,都会损害学生应有的良好形象。假如让这种马虎、随便的风气蔓延,校服就失去了它应有的意义。二、坚持天天佩戴校徽坚持佩戴校徽,对于提高我们的集体荣誉感和责任感,养成遵纪守法的良好习惯,是极为有益的。与穿校服一样,我们也要坚持天天佩戴校徽进出校门。校徽是一个学校的标志。当一个学生戴着校徽走出校门,在公共场所进行活动时,他胸前的校徽就在无声地向别人宣布他是某某学校的学生。他的一举一动,都代表着学校而受社会的关注和监督。比如:当一个胸前佩戴着“××小学”校徽的学生在公共汽车上主动给别人让座时,人们在心里都会一致赞赏“××小学的校风真海鸥啊,能培养出这样助人为乐的学生。相反,如果这个学生在外面破坏公物,损坏别人利益,人们也会不约而同地认为:××小学的校风真差,竟培养出品质这么差的学生。可见,当胸前戴着一枚校徽的时候,我们的荣耻是与学校息息相关的。因此,每个同学都应自觉地注意道德修养和遵纪守法,无论何时何地都不要忘记自己所代表的形象,自觉地维护自己学校的荣誉。另外,进出校门佩戴校徽,也方便于学校搞好保卫工作,使门卫进出人员的身份一目了然,防止外人随便进人学校,影响教学,这样更有利于维持学校的正常秩序。每个同学都自觉佩戴校徽,便是对学校秩序的自觉维持。三、接受门卫(值勤同学)的指点为了加强学校的保卫工作,防止外人或坏人进入学校,干扰和破坏学校内正常的教学秩序;同时,也为了方便检查学生的仪容,维护学校良好的校风、校纪,通常,学校都设有门卫,或者由各班同学轮流值勤。进校时,门卫或值勤同学会检查我们是否佩戴校徽?仪容是否整洁?甚至,在必要的情况下,还会要求我们出示学生证等,这些都是完全正当而且十分必需的。每个人都应该遵重并乐意接受他们的督促指点。作为学生,应当怎样整齐配合与对待学校门卫和值勤同学指点呢?请记住:1、进入校门要衣冠端正,夏天不能穿背心、拖鞋进校;2、进入校门前,应主动自我检查是否已佩戴好红领巾、校徽。3、因特殊原因未能佩戴红领巾、校徽时,应主动向门卫和值勤同学说明情况,要求谅解,经批准后再进校。4、如果自己的举止不符合校规,受到门卫和值勤同学的批评指正时,应诚恳接受,切不可有粗暴的言行和其他不良表现。第二节上课礼仪一、作好上课准备每一个学生都应该懂得,课前作好充分准备是一种起码的礼貌,是对老师的尊重。作为学生,应该在预备铃响之前就进入教室,准备好课本、练习本、文具等,安静端坐,恭候老师的到来。老师一踏进教室门,便感受到这种肃穆气氛,他的心里一定会因为感到备受尊重而感动,自然会更尽力地为学生传授知识。所有说,注重上课的礼仪,即使一节课有了良好开端,又能够密切学生与老师之间的关系。因此,每一个同学课前都应该自觉做到这一点。二、遵守课堂纪律遵守课堂纪律,同样也即是尊重老师的表现,也是珍惜学业与集体的行为。在课堂上,任何一个同学扰乱了课堂秩序,都会影响其他同学的上课情绪。要么是调皮捣蛋、爱说话的同学影响到前后左右的同学听不了课,要么是老师不得不中断上课来批评提醒他。这样一来,不仅浪费了全班同学的时间,而且也打断了同学们听课的连贯性,正所谓“一粒老鼠屎,坏了一锅粥”。所有,每个同学都应该努力遵守课堂纪律,这即是对老师和同学的尊重,也是对自己的尊重和负责。三、认真回答老师问题让我们大家都记住:1、回答问题时,应先举半臂右手,经老师允许后再起立发言。切不可坐在座位上,就叽哩呱啦地开口了,老师未点到自己的名时,也不要抢先答话。2、起来回答时,姿势、表情要大方,不要故意做出滑稽的引人发笑的举止。说话声音要清脆,不要太小声,以免老师、同学听不清楚。发言后,要经老师允许,方可坐下。3、当老师提问的问题恰好是自己回答不出,但自己又偏偏又被点到名时,切不可有抵触情绪和行为。这时,应该勇敢地站起来,以抱歉的语调向老师解释说:“老师,这个问题我不会答,请原谅。”4、在其他同学回答老师提问时,不要随便插话。如别人回答错时,或者回答不出时,不可在旁讥讽嘲笑。只有当老师问“哪个同学能回答这个问题”时,才可以举手,并在得到老师允许后,站起来回答问题。四、正确对待老师提醒与批评遵守课堂纪律是尊重老师,也是尊重同学的表现。但有些同学未能遵守纪律,因此免不了受老师的提醒与批评。受到批评的同学往往心里老大不高兴,有的甚至认为老师当着全班同学的面来批评他是拆了他的台,让他丢了脸,因此对老师满肚子怨气。更有甚者,还顶撞老师,态度蛮横。显然,这些都是十分错误的没有修养的行为。我们都知道,一堂课,只要有一两个人在窃窃私语或做小动作,便会使整个班级出现不安定的气氛,并影响老师的讲课情绪。所有,假如你在课堂上不专心听课,扰乱了课堂秩序,这时,老师及时提醒与批评你,是完全应当的,不可缺少的。假如老师对这些不良现象不闻不问,放任自流,那么,这个老师就一定是一个不负责任的、不称职的老师。因此,当老师在课堂上向不守纪律的同学进行点名批评时,被批评的同学不应忿忿不平地认为是老师故意让自己出丑,而应该猛醒过来,意识到自己扰乱了课堂秩序,并立刻改作错误。而当老师和同学们看到你是一个知错就改的孩子,就一定会原谅你。当然,有的同学由于生性好动,有些坏习惯不容易一下子改过来。但无论如何,对老师在课堂上及时的提醒与批评,决不能不当一回事,更不能为此顶撞老师,明知故犯。相反,应时时克制自己,感谢老师与同学的提醒,尽力逐步改正自己的缺点和坏习惯,做一个讲文明,守纪律,爱护班集体的优秀学生。五、婉转指出老师的错误古人说:“人非圣人,孰能无过?”意思是说:人并不是圣人神仙,怎么能没有过错呢?老师是普通的人,平时出现这样那样的错误也是在所难免的,犯不着大惊小怪。我们对老师的错处,也应该勇于指出,但在指出老师的错处时,应该选择适当的时间、地点和场合,以诚恳的语气、谦和的态度来表达,这样才符合礼貌。当发现老师出现错误的时候,不要表现出洋洋得意的样子。“嘿,这回老师自己也出错误了,还说我们呢!”而应态度诚恳地设法指出老师的错误。要选择适当的时间、场合,不要当场令老师尴尬难堪。试想,譬如如果有个同学在下面喊:“谁说竹竿只有圆的?哈,老师错了!”那肯定会引起一片混乱。有的老师为了自己的面子,说不定也会接受意见。因此,给老师提意见时,要讲究适当的场合。总之,给老师提意见,必须从善意出发,以商量的口气,不要逼人,应该给老师留有修正的余地。六、迟到了怎么办学生上课迟到,多多少少都会影响课堂秩序,因此,每个同学都应尽量不要迟到,更不能养成爱迟到的习惯。1、迟到者应站在门口喊“报告”。如果门关着,应先轻轻敲门,经老师允许后,才能进入教室。2、要向老师说明迟到的原因,说话态度要诚实。假如堂上不便说,也可下课后主动跟老师说清楚。应在老师的谅解和批准后,方可回到座位。3、回座位时,速度要快,脚步要轻,动作幅度要小。在放书包与拿课本时,尽量不要发出声响,更不能做出任何惹人发笑的举止。4、坐下之后,赶快集中精神,静听老师讲课。迟到的同学,最重要的是要记住努力把由于自己迟到而对课堂秩序造成的影响,减少到最低限度。第三节同学相处的礼仪一、同学之间要互相尊重与人相处,除了首先要注意自己人格品德之外,要十分重视尊重别人。一个不懂得尊重别人的人,往往也不会得到他人的尊重。这是古人一再强调的道理。同学,是我们学校生活中的亲密伙伴。在校园生活里,同学之间朝夕相处,友好的气氛、互爱的精神和和睦的关系,不但对学习十分重要,而且对每个人的人格成长和心灵健康也十分重要。与同学的交际相处,也是我们小学生社会交际的开始。所以,同学之间一定要学会互相尊重,以礼待人。同学之间彼此互相尊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方面:1、不给同学起侮辱性的外号。有些同学为了表示亲昵,往往喜欢替另外一些同学起一些不伤害他人自尊心的外号,这种现象是可以理解的。比如,某同学在班里是班长,有组织能力,具有一定的权威,于是同学们便叫他“小曹操”;再如,有个同学足智多谋,点子很多,于是大家都叫他“小诸葛”。这些没有贬意的外号,也可以叫做“雅号”,因为并不伤害同学感情,偶尔叫一叫也是无妨的。但是,如果是给同学起带有侮辱性的外号,那是要坚决杜绝的。有的人把同学唤作“四眼狗”、“小母猪”、“长颈鹿”等,这些都深深地伤害了别人的自尊心。每个同学对此都应制止和给予严厉的批评。2、不说使别人感到伤心羞愧的话。俗话说“打人不打脸,说人别揭短”,就是这么个道理。比如,小明同学的头上长一块“鬼剃头”,一块硬币那么大的头皮上突然间掉光了头发,为此他很伤心。可是小宁却一点也不体谅他的心情,故意冲着它开小明的玩笑:“你这个‘明’字,有日有月,真够亮啊。”小明非常生气,羞得满脸通红,回敬说:“再亮也没你爸亮!”原来,小宁的爸爸是个秃顶。小宁一听小明说自己的爸爸,就上来打了小明一拳。小明也不示弱,于是两人就打成了一团。这件事怪谁呢?双方都有责任!首先,小宁不该拿同学的痛苦取乐;小明呢,也不该拿同学的父母作为讥笑对象。粗俗的语言、故意的伤害,不但解决不了问题,反而把事情越弄越僵。3、尊重同学,还表现在说话态度上。对同学说话,态度要诚恳、谦虚,语调要平和,不可装腔作势;更不可使用指挥或命令的口气。与同学交谈时,态度要认真,不要左顾右盼,心不在焉;或表现出倦怠,连连打呵欠或焦急地看钟表;同样,不要轻易打断别人的谈话,要插话或提问时,一定要事先有所示意(打招呼);发现同学说话欠妥或说错了,应在不伤害他的自尊心的情况下,恳切、委婉地将错处指出来,而不要得理不让人。二、同学间互助互爱马克思说过:“你希望别人怎样对待你,你就应该怎样对待别人。”一个能够帮助、爱护和关心别人的人,同样也会得到别人的帮助、爱护和关心。这道理很浅显。在生活、学习中,有哪个同学不需要别人的帮忙呢?当你病了躺在医院上不了课的时候,同学们到医院里来探望你,并且帮你补课,这时你心里感到多温暖呀;当班中的一位同学因生活困难,交不起学费要退学的时候,每个同学都从自己平时的零花钱中拿出几块钱来帮助他,使他又有机会读书了,他心里又会怎样深深感激各位同学……..所以,一首歌唱得真不错:“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同学之间的互相帮助,表现在许多方面。例如:在学习上,不要因为怕别人超过自己而对学习资料保密,应该是共同使用,共同进步;不要看不起成绩差的同学,而应热心替他补课,帮助他早日跟上来;对生病、身患残疾的同学,除学习上的关心之外,生活上也应对其提供实质性的帮助;早上进入课堂,抹擦自己的课桌椅时,不要忘记帮邻座也抹一抹;在集体活动中,老同学要关心爱护新同学;在劳动或春游等活动中,年纪大的同学要关心幼小同学,男同学要关心和照顾女同学…….同学们,当我们热情地为周围的人提供帮助时,还请把这样一句话名言记在心上:“把别人对自己的帮助永远记在心头;将自己对别人的帮助从记忆中抹去,只有这样才能乐于奉献,乐于生活。”三、有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