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发展史简表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发展史简表时期民族分布图交流融合方式或重大事件相关分析春秋战国时期①经济文化交流(和平方式)。②频繁的战争客观上促进了民族交流。★意义:为秦建立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奠定了基础。秦朝Ⅰ.灭六国后,兴修灵渠,进而统一越族地区,设桂林郡、南海郡、象郡。Ⅱ.加强对西南地区的统治。Ⅲ.蒙恬北击匈奴,取河套,筑长城。★意义:为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奠定了基础,有利于社会经济的恢复与发展,符合各族人民的共同愿望,符合历史发展的要求。两汉时期Ⅰ.①BC.3世纪匈奴普遍使用铁器,秦汉之际冒顿单于统一北方草原,占河套,形成强盛的奴隶制国家。②面对匈奴的南侵,汉初“和亲”、通商,武帝时展开反攻,经过BC.127年、BC.121年、BC.119年三次大战,匈奴迁徙漠北。③元帝时嫁王昭君与归附汉朝的呼韩邪单于。④东汉初匈奴分为南北二部,南匈奴归附汉朝;北匈奴被窦固、窦宪先后出征击败,政权瓦解。Ⅱ.①BC.138年张骞奉旨出西域,到达大宛、大月氏等国。BC.119年张骞再使西域。②BC.60年设西域都护府,西域正式归属中央政权。③东汉明帝时班超开始经营西域,他受命为西域都护管理西域。Ⅲ.武帝时先后在西南夷地区设郡。赐滇王以“滇王之印”。Ⅳ.武帝时在南越设南海等九郡进行有效管辖。★张骞出使西域的意义:①了解了西域的具体情况,为反击匈奴提供了资料;②密切了中原同西域的经济文化联系,促进了西域的发展进步,丰富了中原地区的物质文化生活。隋唐时期(续表)Ⅰ.①突厥兴起于阿尔泰山一带,6世纪中建立汗国。隋初分裂为东西突厥,东突厥乘中原动乱南侵,于贞观初大败于唐,颉利可汗被俘,东突厥亡。②唐太宗保留东突厥旧制旧俗,设都督府,以其贵族为都督、将军等一系列开明政策对北方各族影响巨大,他们尊称太宗为“天可汗”。③唐太宗征服高昌,640年置安西都护府辖其故地。高宗时亡西突厥,武则天时置北庭都护府辖其故地。后与安西都护府分治天山南北。Ⅱ.①7世纪初回纥在色楞格河一带游牧,东突厥亡后南迁归附唐。②唐太宗任其首领为瀚海都督府都督,8世纪中骨力裴罗统一各部,受玄宗封为怀仁可汗。③回纥曾出兵助唐平安史之乱,自肃宗始,几次同回纥可汗和亲。④回纥与中原交流逐渐加强,其受汉文化影响很大。⑤8世纪后期改名回鹘,9世纪中期回鹘汗国瓦解,部分西迁到今中亚、新疆、甘肃等地。Ⅲ.①靺鞨在松花江、黑龙江流域渔牧为生。7世纪中期后,黑水、粟末两部强大。②8世纪前期唐在黑水靺鞨地区设都督府,正式对该区域实行有效管辖。③粟末部受中原文化影响较大,7世纪末大祚荣建立政权,开元初受玄宗封为渤海郡王,辖忽汗州,为忽汗州都督,此后粟末靺鞨以渤海为号,并入唐。Ⅳ.7世纪前期洱海一带的六诏中最强大的南诏建立政权,8世纪前期其首领皮罗阁在玄宗支持下统一六诏,受封为云南王。★民族关系发展的原因:①国家统一为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创造了前提。②各少数民族先后建立政权开发了边疆地区。③交通的发达密切了中原和边疆的联系,促进了边疆的发展。④中央王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在少数民族地区设机构加强管理。⑤中原地区繁荣的经济文化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融汇力。★民族关系发展的意义:①在中华民族大家庭内各族交往频繁密切,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中原文明推动了少数民族的发展;民族关系的Ⅴ.①7世纪前期松赞干布为吐蕃赞普,统一青藏高原,定都逻些。他效仿唐制,还命人创制文字。②唐太宗时嫁文成公主入,她带入大量汉族物产、技术等,促进了吐蕃发展。此后,吐蕃新赞普即位必请唐帝册命。③8世纪初嫁金城公主与吐蕃赞普尺带珠丹。④9世纪穆宗时期唐蕃会盟,即“长庆会盟”。发展又为隋唐繁盛创造了条件。②和谐的民族关系及统一的政治局面是盛唐气象形成的关键因素。宋元时期Ⅰ.①契丹族原居辽河上游游牧渔猎,唐末发展起来,受汉人影响逐渐封建化。②10世纪初,首领耶律阿保机统一各部,接受汉文化。③916年阿保机称帝建契丹,定都上京。后其子耶律德光时获幽云十六州。后改国号为辽。契丹还仿汉字偏旁创制文字。④辽实行“蕃汉分治”,中央置南面官、北面官。⑤北宋与辽争夺幽云十六州失败后,宋军由进攻转为防御,“守内虚外”。⑥1004年辽征宋,次年初订立“澶渊之盟”,此后宋辽对峙局面形成,边境安宁,民族交流加强。Ⅱ.①党项是羌族的一支,中唐以来在今宁甘陕一带游牧。1038年元昊称帝建夏,即西夏,定都兴庆。②西夏政治制度效法唐宋;兴科举取士;命人仿汉字楷书创制文字。③宋夏战频,1044年元昊请和,宋夏订立和约,此后宋夏和平,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Ⅲ.①女真族由黑水靺鞨发展而来,居松花江、黑龙江下游。北宋中后期完颜部强大起来并逐渐统一女真各部。②1114年阿骨打兴兵抗辽,次年称帝建金,定都会宁。③阿骨打推行猛安谋克制,兵农合一。④金屡次伐辽,还与北宋联合夹击辽,1125年辽为金所灭。⑤辽亡后,金屡次南侵,1127年“靖康之变”,北宋二帝被俘,北宋亡,金控制了北方大片土地。⑥南宋初年北方抗金斗争活跃,如太行山区的八字军等;抗金将领岳飞的岳家军战绩突出,是抗金中坚。1140年取得郾城大捷。后岳飞被以秦桧为首的投降派杀害。⑦1141年宋金订立和议,即“绍兴和议”。此后确立了对峙局面,双方力量基本处于均衡。⑧后来金迁都燕京,称中都。Ⅳ.①铁木真用武力结束了12世纪中后期蒙古高原上的混战局面,统一草原。1206年斡难河源大会上,铁木真被拥推为大汗,称成吉思汗,蒙古汗国建立。之后成吉思汗西征南伐。②1227年灭西夏,1234年灭金,后又降吐蕃,取大理。1276年破临安灭南宋,1279年完成统一。③1271年忽必烈改国号为元,次年定都燕京,称大都。④元代汉族人大量迁到边疆,边疆各族又大量内迁,民族交流与融合大为加强。辽金时内迁的契丹人、女真人与汉族融合,元时被视为“汉人”。一个新的民族——回族也在这时形成。西藏也在元朝时被正式纳入中央政府的统一管理,受辖于宣政院。设澎湖巡检司辖琉球。⑤元朝的行省制度对后世影响深远。★两宋时期少数民族政权并立原因:①一些少数民族强大起来,封建化进程加快。②一些少数民族势力进入中原,取得北方一些重要地区并建立政权。③中原王朝无力统一。★两宋时期少数民族政权并立意义:中原王朝与少数民族政权既有战争又有和平,但和平是主流,边境交往促进了双方的发展进步,加强了民族融合。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发展创造了条件。★元朝统一的意义:①结束唐末以来的分裂,奠定了国家长期统一的政治局面。②促进了民族融合与边疆开发,促进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发展。③为科技文化的发展创造了条件。④加强了中外文化交流和中西交通发展。⑤元的统一也使其接受了汉族文化,完成了自身的封建化。明清时期Ⅰ.①明初,东北女真人受辖于奴儿干都司。明后期,建州部首领努尔哈赤以赫图阿拉为据点,统一女真各部。②努尔哈赤推行了一系列发展女真力量的制度,如兵民合一的八旗制度等。③1616年努尔哈赤在赫图阿拉称汗,国号金,史称后金。④后金为反抗明朝的民族压迫兴兵伐之,后迁都沈阳,加强攻势。皇太极继位后,实行“联蒙制汉”。⑤皇太极改族名为满洲,1636年改国号为清。⑥1644年多尔衮挥师入关,进占北京,不久顺治帝迁都至此。⑦清在中央设理藩院管理少数民族事务。Ⅱ.①明代,蒙古鞑靼、瓦剌等部威胁北疆,永乐年间先后接受明封号,北方相对安定。明中期筑长城屯兵御之,但瓦剌骑兵曾抵北京城下。明后期,鞑靼首领俺答汗与明修好,受封顺义王,恢复交往。②明末清初,蒙古分为漠南、漠北、漠西三大部。清“联蒙制汉”,入关前,漠南归属,漠北、漠西臣服。③17世纪中期,漠西蒙古准口葛尔部口葛尔丹仗势割据,1757年割据势力被粉碎,天山北路统一。随后在乌里雅苏台设将军,在科布多设参赞大臣,掌蒙古各部军政大权。④1757年天山南路回部贵族大小和卓叛乱,很快被平定。1762年设伊犁将军,统管全疆。⑤1771年,西迁至伏尔加河下游的漠西蒙古土尔扈特部在渥巴锡率领下回归祖国。Ⅲ.①明朝在乌思藏设卫所,任以藏人。建立僧官制度,酌情赐封各教派首领,朝廷任免僧官,法王是最高僧官。②清入关前,黄教首领五世达赖统一全藏,清入关后进京朝贺,受顺治帝赐“达赖喇嘛”封号。后康熙帝赐五世班禅“班禅额尔德尼”封号。此后至今,历世达赖、班禅必经中央政府册封。雍正时设驻藏大臣代表中央与达赖、班禅共同管理西藏。Ⅳ.①明朝承袭元代在西南地区实行的土司制度,设宣慰司、土知府等,任用当地少数民族首领为土司长官,可世袭,但须忠于朝廷,按期纳贡赋。②永乐时两宣慰司叛乱,明廷平叛后设贵州布政使司,开始“改土归流”,但明朝没有广泛实施。③康熙时爆发“三藩之乱”,清廷历时八年平定,为大规模“改土归流”创造了条件。1726年雍正帝大量委派流官代替土司,加强了中央政府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Ⅴ.1683年清廷命施琅将军进军台湾,澎湖一战,郑克塽降。1684年设台湾府,属福建省。Ⅵ.清在满洲兴起的东北旧地设盛京将军、吉林将军、黑龙江将军。★为什么说明清时期是我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和发展时期?①中央和地方,尤其是和边疆地区的关系空前加强。②在各族人民支持下,中央政府为维护祖国统一,反对民族分裂,打击分裂叛乱势力,并加强对蒙古、西藏、及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统治,巩固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③我国辽阔的版图在清朝前期最终奠定,各民族之间形成了不可分割的关系。

1 / 3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