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院感染暴发及医院感染突发事件的监测、报告与控制制度一、上报管理制度(一)院内报告程序1、发现本科室出现以下医院感染流行趋势时,科室负责人立即电话或书面报告医院感染管理科和医务科。(1)临床科室短期内发现临床症候相似并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感染途径的3名及以上患者时;(2)临床微生物实验室短期内发现某部门3名及以上患者分离出药敏结果相似的同一种病原体时;2、医院感染管理科接到报告立即进行调查,初步核实后立即报告主管院长,并通报相关部门。3、主管院长接到报告,讨论、汇总资料,经调查证实出现医院感染流行时,应立即启动处理预案。及时组织相关部门协助医院感染管理科开展流行病学调查与控制工作,并从人力、物力和财力方面予以保证。4、属于法定传染病的,还应当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预案》的规定进行报告。(二)院外报告程序1、医院经调查证实发现以下情形时,应于12h内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同时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24h内逐级上报省级卫生行政部门:(1)5例以上疑似医院感染暴发;(2)3例以上医院感染暴发。2、医院经调查证实发生以下情形时,应按照《国家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相关信息报告管理工作规范(试行)》的要求在2h内向所在地县级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并同时向所在地疾病预防控制机构报告。应于24h内向上报至卫生部:(1)10例以上的医院感染暴发事件。(2)发生特殊病原体或者新发病原体的医院感染。(3)可能造成重大公共影响或者严重后果的医院感染。二、医院感染暴发及出现特殊病原体感染病例的调查1、医院感染管理科医务科第一时间到达现场,组织各部门开展环境卫生学和流行病学调查。并遵循“边救治、边调查、边控制、妥善处置”的基本原则。2、分析感染源、感染途径,及时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积极实施医疗救治,控制感染源,切断传播途径。3、及时开展或协助相关部门开展现场流行病学调查、环境卫生学检测以及有关标本采集、病原学检测等工作。4、流行病学调查应初步了解感染基本信息,包括发病地点、发病人数、发病人群特征、起始及持续时间、可疑感染源、可疑感染病原体、可疑传播方式或途径等,做好调查人员及物资准备。5、结合病例的临床症状、体征及实验室检查,核实病例诊断,开展预调查,确定调查范围和病例定义,并进行个案调查。对病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群特征进行分析。统计医院感染病例数是否达到规范规定的暴发定义(病原体同种或疑似),完成初步的调查。三、医院感染暴发或疑似医院感染暴发的应急措施:1、当短时间内出现3例以上确诊、3例以上临床症候群相似、怀疑有共同感染源或共同感染途径的疑似感染暴发事件时,应立即启动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应急预案。2、在本预案启动后,专家组必须在6小时之内召开会议,研究制定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卫生应急处置方案和实施措施;负责医院感染暴发事件卫生应急处置技术力量的调度和指导工作;负责对医院感染暴发事件的发展态势进行评估;负责制定消除本次医院感染暴发事件根源的卫生措施;负责制定防止事件的扩大化或激化的方案和实施措施。3、首先应明确感染源、人群和病原体,所有病例均要确诊,与最初制定的感染病例相核对。并随时调查监测新发病例。4、制定控制措施。在确定感染暴发的感染途径后,采取有效的控制措施。对感染源污染的环境必须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正确的消毒处置,去除和杀灭病原体。肠道感染病通过粪便等污染环境,因此应加强被污染物品和周围环境的消毒;呼吸道感染病通过痰和呼出的空气污染环境,通风和空气消毒至关重要;而杀虫是防止虫媒传染病传播的有效途径。必要时隔离患者甚至暂停接受新患者或关闭手术室。有条件时可以考虑对易感病人采取必要的个人防护技术。5、标本收集:对感染者、接触者、可疑感染源、环境、物品、医务人员及陪护人员等进行病原学检查。6、流行病学调查:对感染者及接触者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包括患者的基础情况、症状、体征、相关的危险因素。7、绘制流行曲线,确定医院感染暴发病例在病区的分布。8、采取措施后,要不断评价控制措施的效果,监测有无新发病例出现。9、书写调查报告,总结经验,制定医院今后的防范措施。10、应急处理过程中各相关部门的职责:(1)各临床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密切观察病情,对患者出现的症状、体征及时准确地描述和记录,以便于尽早发现感染,及时上报院感病例。控制感染源: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安置;切断传播途径: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做好接触隔离措施;保护易感人群:避免将多重耐药菌感染或定植患者与留置各种管道、免疫力低下的患者安置同一房间。感染发生科室应遵循“边救治、边调查、边控制、妥善处置”的基本原则。对怀疑感染病例,及时留取相应部位标本进行细菌培养和药敏试验,尽早明确诊断,并为抗感染治疗提供依据,根据药敏实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④医务人员严格执行手卫生规范,查房、查体、接触患者的环境、物表、吸痰等操作后的手卫生。⑤加强病房的环境物体表面的清洁消毒,每天常规消毒两次,对于接触频繁的物体表面使用500mg/L含氯消毒剂擦拭并增加消毒次数。⑥每天增加开窗通风换气次数,保持空气新鲜,必要时使用紫外线消毒。⑦落实重点环节、重点部门、重点部位的各项预防控制措施,如下呼吸道、导尿管相关尿路、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手卫生、无菌操作等。(2)检验科:承担相关检测工作,建立辅助检查诊断的快速通道。做好微生物标本采集与保存、鉴定工作。法定传染病的菌毒种或特殊的菌毒种要及时送疾病预防控制机构复核、保存。(3)医院感染管理科:在收到报告后的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开展环境卫生学和流行病学调查,协调有关临床科室进行应急处理和进行具体的技术指导,监督检查消毒隔离防控措施执行情况;协助医院感染病例的诊断、治疗、检测样本的采集、病原学检查,病人分流转运;负责协助流调人员现场信息的收集、汇总、分析和上报工作。(4)医务科:在接到医院感染暴发事件通报后,应立即组织协调相关科室专家对感染病例的确认、制定诊疗方案、预防医疗纠纷等医疗救护等任务。并根据医院感染暴发应急处置专家组的进一步安排,调度全院医疗、医技人员。(5)护理部:在接到医院感染暴发事件通报后,应立即制定护理方案,对相关临床科室的护理措施进行检查,发现医院感染方面的问题要立即采取纠正措施。做好消毒隔离防控等措施的落实,切断传播途径。积极协助调查医院感染发生原因、标本采集等。(6)药剂科、器械科:在接到医院感染暴发事件通报后,应立即布置和协调隔离防护用品及设备、消毒药品及设备、治疗药品等工作;立即检查本院药剂库存状况,并根据医院感染暴发卫生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的进一步安排,提供应急药剂、设备或进行紧急采购。(7)总务科:在接到医院感染暴发事件通报后,负责病区环境消毒,医疗废物的正确处理,并根据医院感染暴发卫生应急处置领导小组的进一步安排,提供应急器材或进行紧急采购。四、医院感染暴发的感染控制和预防措施:1、积极救治感染患者,对其他可能的感染患者要做到早发现、早诊断、早隔离、早治疗,做好消毒隔离工作。2、对与感染患者密切接触的其他患者、医院工作人员、陪护、探视人员等进行医学观察,观察至该病的最长潜伏期或无新发感染病例出现为止。3、停止使用可疑污染的物品,或经严格消毒与灭菌处理及检测合格后才能使用。4、根据发生医院感染暴发的特点,切断其传播途径。。5、加强医源性传播因素的监测和管理,如消毒及无菌操作、一次性无菌医疗用品、器械设备的管理等。6、严格探视制度和陪护制度。7、对免疫功能低下、有严重疾病或有多种基础疾病的患者采取保护性隔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