优秀课题申报书模板精选规划课题、课题界定、研究现状、选题意义、研究价值、理论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创新之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施步骤新工科背景下计算机类专业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构建与研究1.1问题的提出“新工科”教育是当前高等教育改革的方向,尤其是为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提出新的要求。新工科的主要内涵是:以需求为导向,开放办学,培养应用型复合人才[1],即面向服务,突出特色,培养出满足未来新产业需要的、有创新创业能力、动态适应能力、高素质的各类交叉复合型“卓越工程”科技人才[2]。地方高校应该主动适应以新技术、新业态、新产业为特点的经济发展,才能更好地实现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教育战线一定要立足新时代、把握新形势。为适应新时代需要,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要继续推进综合改革,更加重视顶层设计和统筹谋划,坚持问题导向和倒逼机制,以制度创新为突破口,着眼于过去想改而没有改好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破解高等教育发展中的系列难题。自上而下的制度设计,将进一步优化高等教育发展的大环境;而主动的、自下而上的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体制机制的探索,将进一步激发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发展的无限潜力[3]。1.2课题相关概念的界定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重大决策,主动适应我国经济发展新常态,主动融入产业转型升级和创新驱动发展,坚持试点引领、示范推动,转变发展理念,增强改革动力,强化评价引导,推动转型发展高校把办学思路真正转到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上来,转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上来,转到培养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上来,转到增强学生就业创业能力上来,全面提高学校服务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和创新驱动发展的能力[4]。地方高校的转型围绕这十四项任务开展,坚持顶层设计、综合改革,相应的,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探索也应该以此为依据。1.3国内外研究现状述评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数量在欧洲发达国家高等教育中占绝大部分。目前,欧洲发达国家应用技术型人才与学术型人才培养的比例一般在8:2,这与社会经济发展对人才需求的结构是相吻合的,而应用技术大学是这类人才培养的重要机构。应用技术大学是基于地区经济发展需求,以职业岗位能力为目标的专业人才培养体系,与偏重理论和基础研究的传统大学学术型人才培养体系,构成了平行并逐渐贯通的普通高等教育体系和职业技术教育体系,完善了高等教育结构,形成了相对完整的现代高等教育系统。应用技术大学重视实践性教学,突出应用性研究和开发,主要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层次到硕士。对于这两类人才的培养,都突出强调其创新能力的培育,并实施严格的职业资格考核制度,保证学生达到参与实际工作的基本能力标准[5]。据统计,德国三分之二的工程师、三分之二的企业经济师、二分之一计算机工程师都是应用技术大学的毕业生,他们在产品开发和技术创新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为促进德国的技术和技能积累、提升国家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能力、保持德国高技术产品出口大国的地位做出了历史性贡献[5]。借鉴国外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的国情,应用技术大学(学院)联盟和地方高校转型发展研究中心发布《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实践与政策研究》,指出我国目前社会普遍存在的大学生“就业难”和企业“用工荒”的情况,高等教育的功能失调,不能很好地服务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及社会转型发展的要求,地方本科院校的转型势在必行,建议从八个方面开展。一是确立应用技术类型高校在我国高等教育体系中的地位;二是加强对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政策引导和宏观指导;三是建立科学、规范的分类评估制度;四是加大对应用技术大学的经费投入;五是建立现代大学制度,落实高校办学自主权;六是各级政府为行业企业参与合作育人提供法律、法规和机制保障;七是在国家框架下开展应用技术类型高校国际合作;八是加强应用技术型人才培养的理论研究[5]。优秀课题申报书模板精选规划课题、课题界定、研究现状、选题意义、研究价值、理论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创新之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施步骤1.4选题意义与研究价值推进产学研合作教育,是提升高校人才培养质量和办学实力的重要途径。构建“四位一体”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需要从顶层设计、机制创新、平台建设、路径拓展等多个方面联动推进,通过构建“亲产业”育人体系,创新全方位育人机制,搭建立体化育人平台,拓展多元化育人路径,创新和丰富产学研协同育人内涵,致知力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6]。2.1课题理论依据《国家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当今世界正处在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期,世界多极化、经济全球化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知识经济方兴未艾,加快人才发展是在激烈的国际竞争中赢得主动的重大战略选择”。其中明确提出“适应国家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建立动态调整机制,不断优化高等教育结构。优化学科专业、类型、层次结构,促进多学科交叉和融合。重点扩大应用型、复合型、技能型人才培养规模。”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提出,要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加快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教育部、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出台《关于引导部分地方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型转变的指导意见》,明确指出各地各高校要从适应和引领经济发展新常态、服务创新驱动发展的大局出发,切实增强对转型发展工作重要性、紧迫性的认识,摆在当前工作的重要位置,以改革创新的精神,推动部分普通本科高校转型发展。创新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以提高实践能力为引领的人才培养流程,率先应用“卓越计划”的改革成果,建立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专业链与产业链、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加强实验、实训、实习环节,实训实习的课时占专业教学总课时的比例达到30%以上,建立实训实习质量保障机制。扩大学生的学习自主权,实施以学生为中心的启发式、合作式、参与式教学,逐步扩大学生自主选择专业和课程的权利[4]。2.2研究目标以我校计算机学院的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作为研究对象,结合应用技术型大学人才培养定位和计算机专业人才需求,探讨职业能力与人才培养模式教育体系的相关性,积极探索,构建具有我校特色的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搭建产学研协同育人平台,推动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2.3研究内容[4,7-8](1)典型的职业岗位能力需求研究。目前,我国处于产业结构升级时期,一方面是高校毕业生面临就业压力,一方面是许多企业找不到生产服务一线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这种现象虽然由多种因素造成,但是,许多高校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求脱节是重要原因之一。针对社会需求,分析计算机相关岗位能力要求。(2)加快融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建立合作关系,使转型高校更好地与当地创新要素资源对接,与经济开发区、产业聚集区创新发展对接,与行业企业人才培养和技术创新需求对接。(3)建立紧密对接产业链、创新链的专业体系。按需重组人才培养结构和流程,围绕产业链、创新链调整专业设置,形成特色专业集群。通过改造传统专业、设立复合型新专业、建立课程超市等方式,大幅度提高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比重。(4)创新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建立以提高实践能力为引领的人才培养流程,率先应用“卓越计划”的改革成果,建立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专业链与产业链、课程内容与职业标准、教学过程与生产过程对接。(5)深化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体系改革。以社会经济发展和产业技术进步驱动课程改革,整合相关的专业基础课、主干课、核心课、专业技能应用和实验实践课,更加专注培养学习者的技术技能和创新创业能力。认真贯彻落实《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优秀课题申报书模板精选规划课题、课题界定、研究现状、选题意义、研究价值、理论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创新之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施步骤见》,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将专业教育和创业教育有机结合。(6)加强实验实训实习基地建设。按照工学结合、知行合一的要求,根据生产、服务的真实技术和流程构建知识教育体系、技术技能训练体系和实验实训实习环境。(7)加强“双师双能型”教师队伍建设。调整教师结构,改革教师聘任制度和评价办法,积极引进行业公认专才,聘请企业优秀专业技术人才、管理人才和高技能人才作为专业建设带头人、担任专兼职教师。(8)提升以应用为驱动的创新能力。积极融入以企业为主体的区域、行业技术创新体系,以解决生产生活的实际问题为导向,广泛开展科技服务和应用性创新活动,努力成为区域和行业的科技服务基地、技术创新基地。2.4创新之处(1)地方本科高校转型指导意见早已出台,切合《指导意见》的人才培养模式还没成型,我校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是高校转型的探路者,具有实践价值。(2)切合湖北省区域经济的特点,以我校计算机类专业为对象在新工科背景下给出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构建的实例。3.1研究思路从相关理论和现实存在的问题入手,综合运用多种研究方法,遵循国内外研究,国内专业人才需求研究与实践探索相结合的原则,按照《指导意见》提出的任务,针对我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教育体系进行理论总结和提升,形成可以借鉴的经验。3.2研究方法(1)调查研究法:通过对当前地方高校的人才培养模式进行抽样调查,分析其成功与不足,为本课题研究奠定现实基础。(2)文献研究法:通过查阅大量与高校人才培养模式有关的资料和文献,分析、归纳和提炼一些重要理论和观点,以形成对本课题研究的相关理论、观点和方法。(3)经验总结法:通过分析和总结本课题研究的相关观点、结论,形成本课题的研究报告和研究成果。3.3技术线路(1)通过对相关行业企业调研和相关文件、资料的学习,完成专业分析和人才培养模式的论证,初步确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2)在课题研究的实践过程中,拟采用行动研究的方式及时地进行探索。按照研究→反馈→思考→研究的方法进行研究,以保证研究工作卓有成效。(3)在课题研究的实践过程中,广泛地、及时地总结出成功与失败的经验,写出论文,以指导以后的研究实践。(4)在课题研究的实践过程中,拟抓住具有一般意义的案例和特殊意义的案例进行研究,以期取得具有普遍指导性和个别指导意义的成功经验。3.4实施步骤(1)准备阶段(2019年1月至2019年6月)调查研究国内企业,实地考察和问卷调查,对专业人才的需求现状、对过去人才培养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和总结,提出本课题需要研究的确切问题。收集、研读国内外关于应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等相关问题的研究文献。(2)实践阶段(2019年7月至2019年12月)运用当代教育学、心理学、系统工程理论等相关教学理论,对计算机类专业人才培养模式进行理论探讨,并进行实验研究,解决运行过程中的相关问题,形成相关制度和典型案例。(3)再认识阶段(2020年1月至2020年6月)进一步完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构建产学研协同育人模式,推广实施。优秀课题申报书模板精选规划课题、课题界定、研究现状、选题意义、研究价值、理论依据、研究目标、研究内容、研究假设、创新之处、研究思路、研究方法、技术路线、实施步骤(4)验收、结题阶段(2020年7月至2020年12月)撰写研究报告,组织专家验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