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例焦虑抑郁状态的心理咨询个案报告摘要:本文个案通过对一个焦虑抑郁状态的来访者的成长史和心理社会环境的描述和分析,探讨了认知因素、行为因素及不良的应对机制在导致来访者的焦虑状态中的作用。结合个案,从合理情绪行为理论和认知行为理论的角度探讨了焦虑抑郁状态的病理心理机制,提出了以认知行为治疗方法为主的整合式心理干预方案。1案例简述:1.1来访者一般情况:来访者女,16岁,身高1.6米,体重50公斤。高中一年级学生,未婚。独生子女,家庭经济状况良好。1.2成长发育情况:出生在成都市一个知识分子家庭。独女,出生及发育均正常,随父母生活。性格温顺,平时不爱说话,比较内向、敏感,做事追求完美,认为上学期间就是成绩最重要,必须让自己的成绩达到班级前列的位置。在学校与老师、同学关系不错,成绩很好,喜欢画画、舞蹈、看书。幼年时期活泼开朗,能与同龄朋友相处。父母均是大学生,家庭经济条件好。6岁入学,从小父母对子女要求较高,对来访者的学习成绩、行为习惯训练特别严格,家庭教育非常严厉,父亲不善言辞,平时话语很少,说话也比较生硬,与子女情感交流很少,除了工作很少对子女关心。家庭气氛尚可,母亲关系亲近,情感交流比较多,主要关心生活和学习,但是母亲是个急性子,追求完美,教育来访者如果想要成为成功的人,就必须事事严格,注意细节,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从小对其要求苛刻,必须要按照母亲说的办,小时候还能够照着做,自从上了中学之后,经常因达不到母亲的要求而遭受训斥,母女俩时常因此吵架。来访者总是力图把学习成绩考到最好的名次,并且在小学、初中阶段,学习成绩一直名列班级前几名,并且在文艺方面发展不错,同时还是学校的文艺尖子生,受到老师的喜爱,同学的关注。这段时间家庭对其要求就是学习成绩要好,要考上重点高中,重点大学,做事、功课力求精益求精,并且在生活习惯方面要求也很严格,经常因为生活用品、学习用具没有摆放整齐而遭到母亲的训斥。2来访者的主述及主要问题:焦虑,烦躁,睡眠减少,情绪低落3+月。3+月前新学期开学后,进入一所新学校上学,该校的学生成绩非常优秀,来访者的成绩排名就从以前学校的前三名,降低到了全年级的中等水平,后来就一直担心自己的学习成绩,感到焦虑,自从进入高中之后压力就很大,自己非常努力了,但仍很难再往前提高,烦躁,情绪不稳定,有时会因为一些小事情跟家人发脾气,加上自己不能在学校和班级中间凸现出来,突然一下就失去了老师和同学们的关注。希望能够把成绩弄好,但又希望能成为在歌舞、文艺上全面发展的学生,能够在自己的爱好方面继续发展,无赖精力、时间有限,紧张的学业也很难允许她这么做。睡眠质量差,早醒,多梦,好像睡觉的时候都在担心学校的事情。父母对自己成绩要求很严厉,觉得在家得不到父母的理解,不能感到家庭的温暖,情绪低落,对很多事情都失去了兴趣。后出现上课注意力无法集中,自觉精力减退,不想学习或者做事,认为自己头发很少,长的不漂亮,不能受到同学们的认同。在学校表现很好,听老师的话,学习努力,但由于优秀学生很多,未被重视。没有接受过心理治疗,希望能够通过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使目前的心理状态有所改善。3心理咨询师的发现及家属反映的情况:3.1一般印象:年貌相符,身材匀称,五官端正,衣着整洁、得体、适时,接触主动,对咨询师和家属友好,注意力集中,回答切题。希望母亲带她来见心理医生,求治动机良好。23.2精神状态:情绪焦虑、烦躁,易怒。一直担心自己的学习成绩,感到焦虑,觉得自己要做就要做到最好,情绪不稳定,有时会因为一些小事情跟家人发脾气。睡眠质量差,早醒,多梦,好像睡觉的时候都在担心学校的事情。在谈及自己的学习成绩时,情绪低落、自卑,感到自己在成绩上要重新达到优秀非常困难,考了几次试,都只能勉强维持在年级中游水平。兴趣明显下降,没有目标,表情难受,活动减少,以前的爱好,比如画画、跳舞等,都不感兴趣了。咨询中语音低,长吁短叹,与咨询师目光接触尚可。在咨询师的引导下能谈及自己的问题和内心的苦恼。存在进取和改变的动机。流露出生活的意义就是要成绩优秀,这样就能得到父母、老师和同学的肯定和认同,如果长得漂亮就更好了。对自己的体貌基本满意,但是如果能够再瘦一些就更好了。3.3社会功能:尚能胜任高中的学习,注意基本集中,反应尚可,认为自己能够坚持学习。基本能够照顾自己的行为,生活、饮食、起居规律,与咨询师沟通、交流尚可,接触可,能够表述自己的问题和内心的烦恼。在学校与同学关系一般,与母亲尽管经常吵架,但是关系比较亲近。3.4躯体情况:营养状况良好,体重有下降。睡眠质量较差,食欲下降,消化不良。偶有胃部、腹部不适。首次访谈结束时,愿意通过接受心理治疗治疗自己的疾病,愿意接受下一次的治疗。4心理评估与心理诊断:4.1心理评估:HAMD抑郁量表;HAMA焦虑量表。结果显示:HAMD抑郁量表评分21分,评估提示呈轻度抑郁;HAMA焦虑量表评分19分,评估提示呈轻度焦虑。4.2心理诊断:来访者被诊断为“焦虑抑郁状态(严重心理问题)”。诊断依据:症状标准:1、有现实因素激发,学习环境改变后,学习成绩下滑非常厉害;2、持续存在情绪焦虑、烦躁,易怒,担心自己的学习成绩和学习状态;3、情绪低落,兴趣下降,活动减少,感无助无望;4、在涉及到评分、考试等学习过程的时候,表现更加明显。严重标准:病人感到痛苦、难以忍受,并部分影响社会功能,如学习、生活。病程标准:从进入新的学校环境后,开始体验到痛苦情绪和焦虑症状,时间持续3多月。排除标准:1、排除精神分裂症、恐惧症、躯体形式障碍;2、排除躯体疾病。心理诊断:来访者出现的心理问题,和客观环境中的现实冲突保持一致,是在现实刺激下所产生的心理和行为问题,心理问题直接指向学习成绩下降这一事件;其情绪情感、意志行为等心理活动保持内在协调性;其人格保持相对的稳定和完整,属于严重心理问题。5对来访者问题的理论解释:认知理论:自我认知的歪曲,最初来自于重要意义的关系和人的评价,负面的评价使来访者形成歪曲的自我认知、自我评价,追求完美,对学习成绩的过度追求就是以对自我认知的歪曲为基础的。对周围关系的歪曲,对自身综合素质发展的歪曲,对学习成绩的过度注意,以维持频于危机的自我认知。来访者表现出来的认知模式:极端化认知错误,学习成绩不能达到顶尖水平就不是好学生,就不能算是成功的人,别人就不会关注我,别人就不会接纳我。选择性的注意学习成绩好给别人的影响,忽视个人的其它综合素质因素的影响。过分注意别人的负性和否定性的评价,忽视积极的肯定的评价。忽视证据、毫无根据的推论。自动思维:与学习成绩有关的自我否定、自我打击性的自动思维。习惯性地指向自我打击的认知。核心3信念是唯有成绩好的学生时期才是有意义的、值得追求的,为了这一目标,可以不顾一切。生活的唯一价值和意义就是要求保持绝对的出类拔萃。6咨询方案的制定:6.1建立良好的咨询关系,促进改变的动机6.2确定问题行为,探讨问题行为的性质、形成及维持的因素6.3咨询目标的建立及咨询过程(1)重建新的自我概念(对认知纠正、自我概念的重建、探讨新的价值观及生活态度)(2)增加适应性行为(自信心训练、生理功能调整、挖掘个人及家庭资源)(3)促进取得的进步,使新的认知、新的行为得以巩固,帮助建立个人发展目标(4)异常认知的矫正,巩固新的认知(5)咨询的结束6.4评估、巩固、结束7咨询过程:(1)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及治疗联盟,促进改变和治疗的动机来访者求治愿望强烈,能够很好的配合治疗,建立良好的咨访关系并不困难。咨询关系的重点是理解、接纳、尊重、共情。为了克服咨询中的阻抗,倾听、引导、反映都是重要的技巧。在咨询关系建立起来前,不宜过早采用面质技术,以免增加对方的防御。咨询师特别要注意耐心、节制。(2)告知关于心理咨询心理治疗的作用、意义及局限性,让对方明确咨询中应当承担的责任和义务讨论可以接受的心理咨询的设置,每周一次,每次40分种,要求来访者每次能够准时前来,如果临时情况,应事先有所告知,并适当调整计划。向来访者告知咨询是怎么回事,咨询中双方的义务和责任,特别强调来访者的自我帮助与自我改变,可用通俗的比喻讲明咨询师、来访者的作用和关系及改变的过程。激发来访者的改变动机。来访者在咨询的过程中,基本能够坚持每次咨询准点到场,基本遵守来访者的义务,并且配合咨询师,做好咨询。(3)进入咨询以后,开始商讨咨询目标从来访者进入新环境后的各种不适体验问题入手,帮助来访者认识到,目前这些痛苦的躯体不适和症状给她的生活带来了什么样的影响,对她的学习、日常生活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启发存在于来访者身上众多的矛盾整合。咨询时应避免直接对来访者的绝对化的认知进行批评,保持中立的态度。近期目标:鼓励和激发改变的动机,改善情绪。阶段目标:通过对家庭教育方式、方法的分析,揭示影响形成目前认知方式的因素,如对学习成绩的看法,自我认知、自我评价,认识认知、情绪、学校生活之间的相互关系。远期目标:发展正确的自我认知、纠正歪曲的自我概念,逐渐塑造强大的、能客观看待自身学习成绩和学校生活的认知体系,促进人格的进一步成熟。(4)学习肌肉放松技术,商定家庭作业:坚持一种体育活动。在训练时要求来访者首先学会体验肌肉紧张与肌肉松弛之间在感觉上的差别,然后进行全身各部分肌肉先紧张后松弛的训练。这种训练要反复进行才能奏效,并告知来访者在以后感到焦虑、担心的时候可以使用此类技术。(5)确定问题行为在咨询关系的基础上,来访者主动显示出改变态度和动机时,进入新环境后的挫败感成为第4一个咨询目标,首先是确定问题行为,通过语义分析帮助来访者对自身认知体系进行分析。行为功能分析:学习成绩的优劣对来访者生活的影响有哪些(生理、自我认知、情绪、人际关系、学习等)?症状存在的意义是什么?症状维持的因素是什么?作业:列出症状带来的不良后果清单,对新的认知体系会给她的生活带来何种改变?列出清单,并睡觉前检查一天的成果,如果做得好,就鼓励自己。如果做得不好,记录下来,在下一次咨询时和咨询师一起讨论原因并提出建设性意见。来访者能够意识到,先前所形成的“学习成绩就是一切”、“好学生就是学习成绩好的学生”等不协调认知情绪,逐渐矫正不良认知,完善自我概念,逐渐认识到作为一名学生需要的是全面发展,学习成绩仅仅是衡量标准之一,能够将自己的精力从学习压力中释放出来,与同学、老师多沟通,多交流,这样又能促进学习的进步,进入良性循环。(6)探讨症状维持的认知因素咨询的目标是围绕来访者对学习成绩关注的态度、可能存在的歪曲认知,对自信自尊的不客观的评价和不良的应对方式,围绕学习成绩的负性自动思维、曲解。让来访者认识到在这些问题上的认知偏差,对人生价值的探讨。对自己、对他人、对未来的歪曲的认知方式。布置作业,对外去认知的真实性检验。(7)资源取向、挖掘个人及社会资源个人的资源和优势的认识,获得家庭的支持和督促,必要时家庭成员的参与,改变家庭成员的沟通方式,能够与来访者就她和家长有矛盾的事情,进行开放式的讨论,分析利弊,关注来访者改变的态度及行为。能够与母亲就自己的生活状况和学习压力等问题,进行交流,以获得来自家庭的支持,父母能够更好的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不至于施加更大的压力,共同营造支持、良好交流的家庭环境。(8)疗效评估来访者的自我评估,咨询师的评估(症状频度、情绪、认知、生理功能、社会功能、自我认知),心理测验复查,家属评估。经过一段时间的咨询,来访者的焦虑情绪状态明显好转,对学习成绩的担心明显降低,情绪稳定,能够重新静下心来学习,同时也改善了与同学、老师、父母的交流与沟通,自信心明显增强,性格也变的开朗,来访者觉得现在又重新认识了自己,感受到了自己身上的力量,兴趣活动更加广泛,重新制定了自己的学习计划,父母对来访者选择也给予了大力支持,并对孩子的变化感到十分欣慰。心理测验:在咨询结束时,再次对来访者做的两项心理测验(HAMD;HAMA)趋于正常。(9)强调自我监测自我改变的内在动机,拉开咨询的时间(2-3周一次)(10)咨询结束参考文献:1、GeraldCorey著:《心理咨询与心理治疗》中国轻工业出版社,2001.5;2、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