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真题试卷《物理学科知识与教学能力》(初级中学)(考试时间120分钟满分为15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8小题,每小题5分,共40分)1.下列使用电流表测量小灯泡电流的电路,连接正确的是()2.图1所示为初中物理教学常用的一个演示实验。在一个配有活塞的厚玻璃筒里放一小团硝化棉,再将活塞迅速下压。该实验希望学生观察的现象及用以说明的是()A.硝化棉变色,筒内气体温度降低B.硝化棉体积减小,热胀冷缩C.硝化棉燃烧,筒内气体内能减小D.硝化棉燃烧,筒内气体内能增大3.有些球类比赛会在开赛前用猜硬币正反面的方法来决定谁先开球。如图2所示,若裁判员以5.00m/s的速度竖直向上抛出硬币,不考虑空气阻力,则该硬币能上升的最大高度约为()A.1.27mB.1.35mC.1.40mD.1.54m4.一列简谐横波沿x轴正方向传播,频率为5Hz。某时刻的波形图如图3所示,其中A、B两质元的横坐标分别为x=2cm和x=16cm。从该时刻算起,当质元B的位移和速度与图3所示时刻质元A的运动状态相同时,所需的最短时间为()A.0.08sB.0.12sC.0.14sD.0.16s5.如图4所示,玻璃管内封闭了一定质量的气体,气柱长度为l,管内外水银面高度差为h。若温度保持不变,把玻璃管稍向下压一段距离,则()A.h、l均变大B.h、l均变小C.h变大l变小D.h变小l变大6.下列能正确反映原子核的人工转变的方程是()A.234234090911ThPaeB.1441717281N+HeO+HC.238234492902UThHeD.235114192192056360U+nBaKr+2n7.有一质点在x1与x2间受到作用力F,若此质点系统的总机械能守恒,其势能U与位置x关系为抛物线,如图5所示。其中x0处为抛物线的最低点,则下列选项中,可代表质点在x1与x2之间所受作用力F与位置x的关系图是()8.如图6所示,在光滑绝缘的水平面上方,有两个方向相反的水平方向匀强磁场,PQ为两个磁场的边界,磁场范围足够大,磁感应强度的大小分别为B1=B、B2=2B。一个竖直放置的边长为a、质量为m、电阻为R的正方形金属线框,以速度v垂直磁场方向从图中实线位置开始向右运动,当线框运动到分别有一半面积在两个磁场中时,线框的速度为2v,则下列结论中正确的是()A.此过程中通过线框截面的电量为32BaRB.此过程中回路产生的电能为234mvC.此时线框的加速度的大小为2292BavmRD.此时线框中的电功率为2294BavR二、简答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9.“关注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自然环境及人类生活的影响,有保护环境及可持续发展的意识”是初中物理课程目标之一,结合教学实例简述如何落实。10.简述学习密度(mV)这类用比值法定义的物理量应该注意的问题。三、案例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1题20分,第12题30分,共50分)阅读案例,并回答问题。11.案例:学习了“机械和功”相关内容后,某教师为检测学生的掌握情况,进行了相关测试。其中一题某学生的解答如下:题目:如图7所示,重为20N的物块A由静止从光滑斜面顶端滑下,最终静止在水平面上。斜面高5m,长8m,物块在斜面上滑动时间为5s,在水平面上滑动距离为12m。求:①物块在水平面上滑动过程中,重力对物块做的功;②物块在斜面上滑动过程中,重力对物块做功的功率。解:①设重力为G,由已知物块水平距离s为12m,根据功计算公式得:重力做功:W=G·s=20N×12m=240J②由已知斜面长L为8m,根据功计算公式得:重力做功:W=G·L=20N×8m=160J设功率为P,已知时间t为5s,根据功率定义公式得:功率:160J5sWPt=32W。答:物块在水平面上滑动重力做功240J;在斜面上滑动重力做功的功率为32W。问题:(1)指出这道测试题能检测学生所学的知识点。(4分)(2)给出题目的正确解答。(6分)(3)针对学生解答过程存在的问题,设计一个教学片段或思路,帮助学生解决此类问题。(10分)12.案例:下面是初中物理“质量”一课的教学片段。上课铃响了,老师开始上初中物理“质量”一课。老师:同学们,这节课我们学习“质量”一节。我们知道,自然界中的一切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比如,教室里的桌子、凳子、书本,以及我们大家都是由物质组成的。有的物体含有的物质多,有的物体含有的物质少,我们把物体含有物质的多少叫物体的质量。比如,桌子比凳子大,含有的物质就多,桌子的质量就比凳子的大。知道了吗,有谁能再举个例子?甲同学:小明比小强胖,质量比小强大。有同学小声说道“小明是虚胖”,引来同学们的一阵笑声。老师:上课严肃点,不能乱开玩笑。下面我们讨论质量与物体的状态、形状和位置的关系。大家看PPT(图8),先思考一下。一分钟后。老师:冰融化成水,质量变了吗?学生乙:老师,质量没变。老师:很好,在小学科学课中我们已经学过,冰是——学生乙:固体。老师:水是——学生乙:液体。老师:很好,冰融化成水,物体的状态发生了变化,什么没发生变化?学生乙:质量没变。老师:你怎么知道质量没变呢?学生乙:不知道。学生丙:可以用秤称它有多重。老师:很好,由于时间的关系,老师就不在这里称量了,不过根据经验我们知道,冰融化成水,它的质量是不变的。学生甲:老师,我发现买的矿泉水放入冰箱冰冻后,有的塑料瓶会胀大,它的质量会不会变呢?学生乙:刚才我们已经学过,冰融化成水,质量不变,那水冻成冰,质量也不会变。老师:同学乙说得对,水没增加也没减少,质量就不变,大家要记住黑板上的结论(图9)。§5.1质量一、定义质量:物体含有物质的多少二、特点1.质量大小与物体状态的关系讨论状态特点冰融化成水固态→液态质量不变结论:质量大小与物体状态无关问题:(1)对该教学片段的问题和不足给予评述。(15分)(2)针对该片段存在的问题与不足,设计一个教学片段(或教学思路),帮助学生正确理解质量的含义。(15分)四、教学设计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3题12分,第14题28分,共40分)13.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材料图10为初中物理某教科书“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一节中关于“保险丝的作用”的一个演示实验。任务:(1)说明该演示实验“观察保险丝的作用”的设计意图。(4分)(2)基于该实验,设计一个包含师生交流的教学片段。(8分)14.阅读材料,根据要求完成教学设计。材料一《义务教育物理课程标准(2011年版)》关于“扩散”的内容标准为:“观察扩散现象,能用分子动理论的观点加以说明。材料二初中物理某教科书中有关“内能和热量”一节中关于“实验探究:温度对扩散的影响”如下所示。(科教版九上012)材料三教学对象为初中三年级学生,已学习过分子动理论基本内容等知识。任务:(1)简述扩散的含义。(4分)(2)根据上述材料,完成“实验探究:温度对扩散的影响”的教学设计,教学设计要求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点、教学过程(要求含有教学环节、教学活动、设计意图等)。(24分)2018年下半年中小学教师资格考试真题试卷一、单项选择题1.A【解析】A项各个元件连接都正确;B项电源正极连在了电流表负接线柱上,连接错误;C项电流表连接了两个正接线柱,负接线柱没有连接,连接错误;D项电流表与导线并联,电流表被短路了,不起作用,连接错误。2.D【解析】硝化棉是一种燃点较低的材料。硝化棉燃烧表明筒内气体温度升高了,进而说明筒内气体内能增大。该实验希望学生观察到硝化棉燃烧,从而推断出外界对系统做功可以改变系统的内能。3.A【解析】硬币向上抛出后做竖直上抛运动。根据竖直上抛运动规律,可知上升的最大高度22m2(5m/s)229.8m/svhg≈1.276m。A选项中的1.27m最接近此值,故A为最佳选项。4.C【解析】依题意有周期T=0.2s,如图所示波长λ=20cm,所以波速v=1m/s。质元A运动状态传递到质元B过程中波的位移为14cm,所需时间则为0.14s。5.B【解析】在玻璃管没有移动前,管内外气体压强平衡,设管内气体压强为p,则0ppgh。当把玻璃管稍向下压时,l+h的值变小,假设气柱长度不变,即l不变,则h减小,则管内被封闭的气体压强p一定变大。玻璃管向下移动为等温变化,根据玻意耳定律,p变大时,则管内气体体积减小,即l必须变小才能重新获得平衡。综上,当把玻璃管稍向下压时,h、l都减小。B项正确。6.B【解析】原子核的人工转变是指用快速粒子(天然射线或人工加速的粒子)穿入原子核的内部使其转变为另一种原子核的过程。A、C两项都是原子核的衰变,B项是人类实现的第一次原子核的人工转变,D项是重核裂变。7.A【解析】质点间的相互作用力F和势能U应满足关系ddUFx,由于势能U和位置x是抛物线关系且开口向上,即二次函数U(x)的二次项系数为正值,根据求导关系F(x)是一次函数,且斜率应为负值,A项正确。8.C【解析】当线框穿过两个磁场的边界时,磁通量发生变化,线框内将产生感应电流,根据右手定则,左右两竖直边产生的感应电流方向均为顺时针方向,电流将叠加,设金属线框瞬时速度为v,总感应电动势为E=BaV+2BaV=3BaV,所以3BaVIR,电量20333dd22tBaBaaBaQItVtRRR;回路中产生的电能来源于机械能,最终以热量形式散发出去,所以根据能量守恒定律,回路产生的电能等于线框减少的机械能2221132228vEmvmmv;此时线框加速度大小为221292BBIaBavammR框;此时电功率大小为222294BavPIRR。二、简答题9.【参考答案】“关注科学技术对社会发展、自然环境及人类生活的影响,有保护环境及可持续发展的意识,能在个人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对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是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中的第五条目标。这从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观念、环保意识等角度对学生的学习目标提出了要求。在落实课程目标时,要做到:①重视科学探究式教学;②发挥实验在物理教学中的重要作用;③在科学内容教学中落实;④加强物理学与生产、生活的联系。比如,在学习“声现象”时,安排学生自由探讨如何控制噪声;在学习“光现象”时,教授学生什么是光污染,并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如何减少光污染;在学习“电功率”时,指导学生观察家中各种用电器的铭牌或说明书,让学生思考结合生活实际如何节约用电。10.【参考答案】在用比值定义法定义的物理量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注意以下几个问题:(1)强调概念的本质属性。学生时常会有一些定势思维,教师需要正确引导,帮助其深刻理解物理含义。比如在学习欧姆定律的变形式URI时,学生可能会简单地认为电阻与电压成正比、与电流成反比。所以,教学中要着重强调电阻是导体的固有属性,并非由电流及电压所决定。(2)强调数学关系式的物理意义。对于W-t图像,曲线上任意一点的切线斜率的绝对值表示该时刻的瞬时功率,Wt则表示t时间内的平均功率;对于小灯泡的伏安特性曲线,曲线上任意一点的斜率没有任何物理意义。(3)强调单位。以速度为例,国际单位是m/s,其他常用单位还有km/h,在具体计算时要注意区分。三、案例分析题11.【参考答案】(1)功和功率的定义及计算公式。(2)正确解答:①物块在水平面上滑动时,运动方向时刻与重力方向垂直,重力对物块做功恒为零。②物块在斜面上滑动过程中,下降的高度h=5m,根据功计算公式得重力做功W=Gh=20N×5m=100J。设功率为P,已知时间t=5s,根据功率公式得功率100J5sWPt=20W。(3)教学片段:师:同学们,大家先看看题目中要求的物理量,再读题目,这样读题时就可以有针对性得寻找需要的信息。题目中要求的物理量是什么?生:第一问求物块在水平面上滑动的过程中,重力做的功。师:怎么求功呢?从题目中所给的信息能够求出来吗?生:功等于力乘以位移,题干已经给出了重力的大小和物块在水平面上运动的长度。可以直接求出功,W=G·s=20N×12m=240J。师:你能说说做功的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