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第三节水文地质参数的计算2019.5降水入渗补给系数、河道渗漏补给系数、灌溉渠系渗漏补给系数、灌溉入渗补给系数(包括渠灌田间入渗补给系数和井灌回归系数)、潜水蒸发系数、给水度、渗透系数、导水系数、弹性释水率(系数)、压力传导系数及越流系数等。1水文地质参数1.1降水入渗补给系数—概念PPr影响因素主要有包气带岩性、地下水埋深、降水量大小和强度、土壤前期含水量、气候条件、地形地貌、植被及地表建筑设施等。影响α值大小的因素很多,主要有包气带岩性、地下水埋深、降水量大小和强度、土壤前期含水量、气候条件、地形地貌、植被及地表建筑设施等。据相关实验站资料分析,降水入渗补给系数在埋深较小时,随埋深的增加而增大,至埋深3~4m时达到最大,之后随埋深的增加而减小,逐步趋于稳定。在埋深大于6m以后,埋深影响很微弱,降水量的影响要大于埋深的影响。1.1降水入渗补给系数—影响因素计算方法主要有地下水水位动态资料法、地中渗透仪测定法和试验区水均衡法等。其中尤以地下水水位动态资料法更为常用。1.1降水入渗补给系数—计算方法在侧向径流较微弱、地下水埋藏较浅的平原区,可根据降水后地下水水位升幅、变幅带相应埋深段给水度值的乘积与降水量的关系计算值。计算公式为:1.1降水入渗补给系数—地下水动态法年次年Ph采用水均衡试验场地中渗透仪测定不同地下水埋深、岩性、降水量的值,直观、快捷。但是,地中渗透仪测定的值是特定的地下水埋深、岩性、降水量和植被条件下的值,地中渗透仪中地下水水位固定不变,与野外地下水水位随降水入渗而上升的实际情况不同。因此,当将地中渗透仪测算的值移用到降水入渗补给量均衡计算区时,要结合均衡计算区实际的地下水埋深、岩性、降水量和植被条件,进行必要的修正。当地下水埋深不大于2m时,地中渗透仪测得的值偏大较多,不宜使用。1.1降水入渗补给系数—地中渗透仪在浅层地下水开采强度大、地下水埋藏较深且已形成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漏斗的平原区(又称超采区),可采用水量平衡法及多元回归分析法推求降水入渗补给系数值。1.1降水入渗补给系数—水均衡法分区包气带岩性水位埋深(m)22—44—66—88冲洪积平原区中砂、粗砂0.28—0.300.35—0.450.30—0.35细砂、粉砂0.26—0.280.28—0.320.28—0.30粉土0.14—0.230.23—0.330.33—0.380.28—0.250.25—0.23粉质粘土0.11—0.160.16—0.240.22—0.180.18—0.160.16—0.14粘土0.09—0.130.14—0.160.16—0.120.14—0.100.12—0.10冲湖积平原及滨海平原细砂、粉砂0.25—0.360.36—0.400.40—0.280.28—0.240.24—0.22粉土0.14—0.240.20—0.280.29—0.220.26—0.200.18—0.16粉质粘土0.12—0.190.15—0.260.26—0.180.18—0.140.14—0.12粘土0.11—0.130.13—0.150.15—0.130.13—0.120.12—0.111.1降水入渗补给系数—经验值中国地质调查局2019年在《地下水流数值模拟技术要求》中以河北平原为例给出的降水入渗系数参考值。1.2道渗漏补给系数补给系数—概念损补河QQm1.2道渗漏补给系数补给系数—计算常年有水的河流,可以近似地认为河道渗漏量全部补给了地下水对于季节性河流,当前期无水时,河床及其周边地下介质处于非饱和状态,河道渗漏量中一部分要损耗于河道周边浸润,一部分补给地下水1.3渠系渗漏补给系数—概念渠引渠渗渠QQm主要影响因素是渠道衬砌程度、渠道两岸包气带和含水层岩性特征、地下水埋深、包气带含水量、水面蒸发强度以及渠系水位和过水时间1.3渠系渗漏补给系数—计算消耗水量包括湿润渠道两岸包气带土壤(称浸润带――下同)和浸润带蒸发的水量、渠系水面蒸发量、渠系退水量和闸门漏水量)1(渠m1.3渠系渗漏补给系数—计算消耗水量包括湿润渠道两岸包气带土壤(称浸润带――下同)和浸润带蒸发的水量、渠系水面蒸发量、渠系退水量和闸门漏水量)1(渠m0.3~0.91.4灌溉入渗补给系数—概念影响因素主要是包气带岩性、地下水埋深、灌溉定额及耕地的平整程度。灌入渗QQ可根据灌水后地下水水位的平均升幅与变幅带给水度计算可采用引灌水量或根据次灌溉定额与年灌溉次数计算1.4灌溉入渗补给系数—计算根据野外灌溉试验资料,确定不同土壤岩性、地下水埋深、次灌溉定额时的值在缺乏地下水水位动态观测资料和有关试验资料的地区,可采用降水前土壤含水量较低、次降水量大致相当于次灌溉定额情况下的次降水入渗补给系数值近似地代表灌溉入渗补给系数值1.4灌溉入渗补给系数—计算根据野外灌溉试验资料,确定不同土壤岩性、地下水埋深、次灌溉定额时的值在缺乏地下水水位动态观测资料和有关试验资料的地区,可采用降水前土壤含水量较低、次降水量大致相当于次灌溉定额情况下的次降水入渗补给系数值近似地代表灌溉入渗补给系数值1.4灌溉入渗补给系数—计算在降水量稀少(降水入渗补给量甚微)、田间灌溉入渗补给量基本上是地下水唯一补给来源的干旱区,选取灌区地下水埋深大于潜水蒸发极限埋深的计算时段(该时段内潜水蒸发量可忽略不计),采用下式计算灌溉入渗补给系数值灌开QhFQ为计算时段初地下水水位较高(或地下水埋深较小)时取负值,计算时段末地下水水位较高(或地下水埋深较小)时取正值h1.4灌溉入渗补给系数—经验值1.5潜水蒸发系数—概念在影响潜水蒸发量的因素当中,以潜水埋深和气象条件最为突出,气象条件通过水面蒸发量反映。潜水蒸发系数水面蒸发量nkECEE)1(000潜水蒸发量地下水极限埋深地下水埋深1.5潜水蒸发系数—计算1.6给水度—概念给水度是指饱和岩土在重力作用下自由排出的重力水的体积与该饱和岩土体积的比值,是衡量岩土给水性能大小的数量指标。给水度值的大小主要与岩性及介质的颗粒级配、孔隙度、裂隙发育程度及密实度等有关。1.6给水度—计算方法抽水试验法。抽水试验法适用于典型地段特定岩性给水度测定。在含水层满足均匀无限(或边界条件允许简化)的地区,可采用抽水试验测定的给水度成果。1.6给水度—计算方法地中渗透仪测定法和筒测法。通过均衡场地中渗透仪测定(测定的是特定岩性给水度)或利用特制的测筒进行筒测,即利用测筒(一般采用截面积为3000cm2的圆铁筒)在野外采取原状土样,在室内注水令土样饱和后,测量自由排出的重力水体积,以排出的重力水体积与饱和土样体积的比值定量为该土样的给水度。1.6给水度—计算方法实际开采量法。该方法适用于地下水埋深较大(此时,潜水蒸发量可忽略不计)且受侧向径流补排、河道补排和渠灌入渗补给都十分微弱的地区的给水度值测定。根据无降水时段(称计算时段)内观测区浅层地下水实际开采量、潜水水位变幅,采用下式计算给水度值:hFQ开1.6给水度—计算方法其它方法。在浅层地下水开采强度大、地下水埋藏较深或已形成地下水水位持续下降漏斗的平原区(又称超采区),可采用年水量平衡法及多元回归分析法推求给水度值。1.6给水度—计算方法由于岩土组成与结构的差异,给水度值在水平、垂直两个方向变化较大。目前,给水度值的试验研究与各种确定方法都还存在一些问题,影响给水度值的测试精度。因此,各地应尽量采用多种方法计算,相互对比验证,并结合相邻地区确定的给水度值进行综合分析,合理定量。1.6给水度—经验值岩性冲洪积平原冲湖积平原—滨海平原砾石、卵石0.23—0.26—粗砂含砾石0.20—0.23—粗砂0.18—0.210.10—0.06中砂0.15—0.180.075—0.12细砂0.13—0.170.06—0.08粉砂0.09—0.130.05—0.07细粉砂0.105—0.150.055—0.08粉土0.06—0.080.045—0.074粉土与粉质粘土互层0.045—0.070.035—0.06粉土与粉质粘土互层0.05—0.0650.04—0.055粉质粘土0.03—0.060.035—0.05粉质粘土与粘土互层0.04—0.050.03—0.045粘土0.03—0.040.025—0.031.7渗透系数—概念渗透系数为水力坡度(又称水力梯度)等于1时的渗透速度。影响渗透系数值大小的主要因素是岩性及其结构特征。1.7渗透系数—计算方法确定渗透系数值有抽水试验、室内试验测定、野外同心环或试坑注水试验以及颗粒分析、孔隙度计算等方法。其中,采用稳定流或非稳定流抽水试验,并在抽水井旁设有水位观测孔,确定的值效果最好。1.7渗透系数—计算方法水利水电工程注水试验规程双环注水试验装置1.7渗透系数—计算方法渗透系数一般具有各向异性。在冲积平原地区,水平方向的值和垂直方向上的值往往相差数倍至十余倍,水平方向的值明显大于垂直方向上的值。1.7渗透系数—经验值岩性粘土亚粘亚砂粉砂粉细砂细砂中细砂值0.831.302.505.008.1010.7020.00岩性中砂中粗砂粗砂砂砾石砾石卵砾石—值52.6123.5187.1343.8773.2975.2—1.8导水系数、弹性释水系数、压力传导系数及越流系数1.9缺乏有关资料地区水文地质参数的确定缺乏地下水水位动态观测资料、水均衡试验场资料和其它野外的或室内的试验资料的地区,可根据类比法原则,移用条件相同或相似地区的有关水文地质参数。移用时,应根据移用地区与被移用地区间在水文气象、地下水埋深、水文地质条件等方面的差异,进行必要的修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