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李白杜甫《赠李白》:秋来相顾尚飘蓬,未就丹砂愧葛洪。痛饮狂歌空度日,飞扬跋扈为谁雄。短短二十八个字,写尽了李白的神态、性情和嗜好,是一幅形神兼备的“诗仙”李白的生动画像。“傲岸”与“狂放”。李白《戏赠杜甫》:饭颗山头逢杜甫,头戴笠子日卓午。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第一节李白的生平、思想与人格李白(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祖籍陇西成纪(今甘肃秦安),他的家世和出生地至今还是个谜。李阳冰《草堂集序》、《新唐书》等都说他是凉武昭王李暠九世孙。但此说法存在许多矛盾。不知何种原因,李白先世谪居条支或碎叶,李白就出生在那里。李白出生地有条支、中亚碎叶、焉耆碎叶、长安、蜀等说。大约五岁时,随家迁居蜀之绵州昌隆县(四川江油)。他父亲“以客为名”。何以要隐瞒名字,因何迁居蜀中?都成了千古之谜。“五岁诵六甲,十岁观百家”;“常横经籍书,制作不倦”;“十五观奇书,作赋凌相如”。少年时代,受道教影响。李白家附近的紫云山是道教胜地,青城山是道教十大洞天之一。“家本紫云山,道风未沦落”;“十五游神仙,仙游未曾歇”。大约18岁时,隐居大匡山读书,从赵蕤学纵横术。20岁时游成都,谒见益州长史苏颋,受到赏识。魏颢《李翰林集序》说李白“少任侠,手刃数人”。李白:“结发未识事,所交尽豪雄,……托身白刃里,杀人红尘中。”(《赠从兄襄阳少府皓》)青少年时期在隐居、漫游、神仙道教信仰、任侠中度过。开元十二年(724)李白游峨眉山。秋,从峨眉山沿平羌江(青衣江)东下,至渝州。《峨眉山月歌》: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州。二十八字中五地名,共十二字,这在唐人绝句中是仅见的。“四句入地名者五,古今目为绝唱,殊不厌重”(王麟洲语)。“峨眉山月”、“平羌江水”是地名加于景物前,是虚用;“发清溪”、“向三峡”、“下渝州”是实用,在句中位置亦有不同。读起来不着痕迹,妙入化工。开元十三年(725)年春,东出夔门,“仗剑去国,辞亲远游”(《上安州裴长史书》)。李白出峡时间有724年、725年、726年等说法。东游洞庭、登庐山、至金陵、扬州,往游越中。西游云梦、襄阳,后在湖北安陆定居,与故宰相许圉师孙女许紫烟(一名许萱)结婚。“不逾一年,散金三十万,有落魄公子,悉皆救之”。在开元二十四、五年前后,西入长安求仕,结果是大失所望。李白入长安问题:学术界有一入长安说、二入长安说、三入长安说。《古风》有几首作于此时。如《古风》其二十四:大车扬飞尘,亭午暗阡陌。中贵多黄金,连云开甲宅。路逢斗鸡者,冠盖何辉赫!鼻息干虹霓,行人皆怵惕。世无洗耳翁,谁知尧与跖?天宝元年(742),机会终于来临,李白奉召入京,供奉翰林。玉真公主的推荐;因声名甚大,为玄宗所知;吴筠的推荐。《南陵别儿童入京》:“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李白初到长安,太子宾客贺知章一见叹为“谪仙人”,声名益振。玄宗“降辇步迎,如见绮皓”。“卿是布衣,名为朕知,非素蓄道义,焉能致此。”赐七宝床,御手调羹,命待诏翰林。平交王侯,不肯屈己下人。天宝三载,“赐金放还”。在洛阳,与杜甫相遇。同游梁、宋,又遇高适。在齐州举行入道仪式。寄家东鲁,南下吴越,北上蓟门,近十年的漫游。安史之乱爆发,李白正在庐山,永王李璘出兵东南,经九江,李白入永王幕,慷慨从军。肃宗李亨以叛乱罪讨伐李璘。李白因此蒙冤入狱,流放夜郎。干元二年(759),在流放途中遇赦放回,流寓南方。上元二年(761),李光弼出征东南,他又想从军报国,无奈半道病还,往当涂依县令李阳冰。次年病逝于当涂,年62岁。游侠、刺客、隐士、道人、策士、酒徒等类人的气质或行径。龚自珍说:“庄、屈实二,不可以并,并之以为心,自白始;儒、仙、侠实三,不可以合,合之以为气,又自白始也。”儒家用世思想——理想追求;神仙道教信仰——自由逍遥。第二节李白的乐府与歌行一、乐府继承汉魏乐府“感于哀乐、缘事而发”的优良传统。李白乐府诗的创新意识主要表现在几个方面:1、借古题写现事,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如《上之回》、《丁都护歌》、《侠客行》等。《丁都护歌》:云阳上征去,两岸饶商贾。吴牛喘月时,拖船一何苦!水浊不可饮,壶浆半成土。一唱都护歌,心摧泪如雨。万人凿磐石,无由达江浒。君看石芒砀,掩泪悲千古。描绘了纤夫拖船的劳苦情景,揭露统治阶级穷奢极欲、不顾人民死活的罪行,对劳动人民的苦难命运寄予了深切的同情。《宋书·乐志》载:“《督护歌》者,彭城内史徐逵之为鲁轨所杀,宋高祖使府内直督护丁旿wù收敛殡埋之。逵之妻,高祖长女也,呼旿至阁下,自问殓送之事,每问,辄叹息曰:‘丁督护!’其声哀切,后人因其声,广其曲焉。”这一类诗歌皆属于缘事而发之作,表达的是作者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具有深刻的寓意和寄托。2、用古题写己怀因旧题乐府蕴含的主题和曲名本事,在某一点引发了作者的感触和联想,用它来抒写自己的情怀。偏重于主观抒情,更能体现李白诗歌创作发兴无端、气势壮大的个性特色。其妙处常在可解与不可解之间,既可以说它有寄托,也可以说它只是抒写感慨,想落天外,奇之又奇。如《蜀道难》古辞寓有功业难成之意,正是这一点,触动了李白初入长安追求功业未成时的悲愤。他用这一古题抒发自己的感叹,于诗中再三嗟叹“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雕朱颜。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飞湍瀑流争喧虺,砯崖转石万壑雷。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杀人如麻。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李太白初至京师,舍于逆旅。贺知章闻其名,首访之。既奇其姿,复请所为文,出《蜀道难》以示之,读未竟,称叹者数四,号为“谪仙”。《唐摭言》:“知章览《蜀道难》一篇,扬眉谓之曰:公非世之人,可不是太白星精耶?”“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在诗中出现了三次,不仅是构成了全诗一唱三叹、荡气回肠的气氛,而且这抒情的句子恰恰是安排在开头、正中间和结尾,这就表明全诗结构是以感情发展为线索来安排的。这首诗的主题,有六种意见:一是担忧杜甫将为严武所害而作。二是劝唐玄宗不要避乱入蜀而作。三是讽刺剑南节度使而作。四是据乐府旧题即事名篇,歌咏蜀地山水,并无寓意。五是送友人入蜀之作。六是借蜀地艰险的山水,来寄寓李白坎坷的仕途,属于“以山川艰险为比兴手段的挥斥幽愤之作”。如《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月。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与君歌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乐府旧题,含有以饮酒放歌为言之意。李白由此引发,抒发“天生我材必有用”的豪壮气概。如《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山。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苦闷-无奈-憧憬-彷徨-自信”感情跌宕起伏,句式参差错落,集中体现了李白乐府诗的风格。3、在写法上以第一人称的抒怀和议论表达主观感受,完全打破了传统乐府用赋体叙事的写法。用乐府旧题抒己怀,根据这个题目在古辞中的寓意和情感倾向,进行创造性的生发和联想,运用大胆的夸张和巧妙的比喻突出主观感受,以纵横恣肆的文笔形成磅礴的气势。将自己的浪漫气质带进乐府,从而使古题乐府获得了新的生命,把乐府诗创作推向了无与伦比的高峰。二、歌行李白歌行的创作成就比乐府高,但两者之间的界限不容易划清。胡应麟《诗薮·内编》:“七言古诗,概曰歌行。”又说:“唐人李、杜、高、岑,名为乐府,实则歌行。”一般将李白古诗中以歌、行、吟、谣等为题的纵情长歌,作为其歌行的代表作。如《襄阳歌》、《少年行》、《江上吟》等。《陪侍御叔华登楼歌》(《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悲感之极而以豪逸出之。竟能将失意的哀感,也表现得如此淋漓酣恣,如此气势凌厉,悲中见豪,令人心醉神迷,又感到振奋。李白独特的艺术个性,及其非凡的气魄和生命激情,在他的歌行中全都展露出来,充分体现了盛唐诗歌气来、情来而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具有壮大奇伟的阳刚之美。唐文宗曾下诏:“以(李)白歌诗,裴旻mín剑舞、张旭草书为三绝。”(《新唐书·李白传》)李白《子夜吴歌》其三: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王夫之《姜斋诗话》:景中情者,如‘长安一片月’,自然是孤栖忆远之情。秋夜、秋月、秋风、秋情、长安、玉关、千万思妇、无数征人构成一个阔大悠远、凄清幽怨的全景式的生活画面。“平胡虏”与“罢远征”对应,使事关国家的征战大事与夫妻团聚的一己私情有机地结合起来。包含着对朝廷穷兵黩武政策的委婉批判,题旨显得严肃正大。沈德潜:“不言朝廷之黩武,而言胡虏之未平,立言温厚。”第三节李白的绝句李白是唐代诗人中五绝与七绝都写得极好的人。胡应麟:“太白五七言绝,字字神境,篇篇神物。”(《诗薮》)一、五言绝句往往有一种明快格调,以明白晓畅的语言,表现出无尽的情思韵味。如《独坐敬亭山》:众鸟高飞尽,孤云独去闲。相看两不厌,只有敬亭山。寂寞的心情与寂静的山景忽然冥会,感受到与自然相亲近的温暖,人与山刹那间灵性相通、浑然一体了。在“相看两不厌”的人与山的冥会中,似有未曾说出且不必说出的无限情思在其中。再如《劳劳亭》:天下伤心处,劳劳送客亭。春风知别苦,不遣柳条青。劳劳表示非常忧伤。成语有“劳燕分飞”之说。劳劳亭的由来,是借用汉乐府民歌《孔雀东南飞》“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之意。恋恋不舍的送别。话语极为明白易晓,景物又很简单,情思也只是灵心一闪的感悟,其蕴含却委曲深长。绝句体制短小,离首即尾,易流于浅露,所以绝句贵在含蓄。若刻意锤炼,又易流于斧凿,所以绝句又贵在自然天成。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出无尽的情思,做到了既自然,又含蓄,真实简炼而蕴含丰富。二、七言绝句山水诗和送别诗。无论写景言情,都具有一气流贯的俊逸风神和爽朗情韵。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望庐山瀑布》)天门中断楚江开,碧水东流至此回。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望天门山》)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早发白帝城》)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的绝句,特别是七言绝句,带有以古入律、自由发挥的特点,融入了乐府歌行开合随意而以气贯穿的表现手法。李白绝句的个性特色:1、清新俊逸的境界。杜甫《春日忆李白》:“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