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中世纪欧洲戏剧汇总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第二章中世纪欧洲戏剧了解欧洲的中世纪:在公元476年,西罗马帝国灭亡,这一事件标志着欧洲古代历史的终结。欧洲中古时代,连续了大约一千年。它从西罗马帝国灭亡开始到文艺复兴时代开始为止,但文艺复兴的起始时间有争议,有的历史学家以1453年东罗马帝国的灭亡为分水岭,有的以1492年美洲新大陆的发现为分水岭,这个时间节点并无定论。我们现在通常是取其整数,干脆以500--1500年界定这个复杂多变的时代。简单的说,欧洲的中世纪大致是指5世纪末至15世纪的一千年的时间。这段时间是封建专制统治的形成和繁荣时期。其思想文化上的主要特征是天主教会的势力强大,基督教神学影响到包括文学、艺术、音乐在内的一切艺术形式。可以说,中世纪将古代文明的辉煌成就一扫而光,基督教文化始终占据着统治地位,在戏剧文化领域也是如此。在这段时期,戏剧创作和演出都以宣传宗教观念和道德说教为基本内容。从戏剧的发展来看,在(中世纪)这一千年可以分为三期:第一期(500-950年),戏剧性活动限于民间。它展现于由罗马传留下来的祭典仪式,艺人断续性的表演,以及民间戏剧性的游艺活动(如剑舞、走绳索,动物表演等类的杂耍)。第二期(950-1250年),宗教戏剧从基督教的仪式中诞生,逐渐在各地修道院和教堂之内演出,发展成遍及西欧的戏剧活动。其地域之广,观众之多,俱属空前。在12世纪中,随着时局的安定繁荣,世俗戏剧也从民俗娱乐活动中萌芽生长。第三期(1250-1500年),宗教与世俗戏剧绝大多数在教堂之外演出,内容更为丰富,技术更为进步。此时古典希腊、罗马戏剧大量为人发现、翻译、模仿,进而与中世纪戏剧交汇,再加入新时代的精神与各地方的特色,结果形成了文艺复兴的戏剧。从戏剧发展的这三个时期,我们可以简单的归纳几个意思:中世纪的欧洲演剧起始于10世纪,衰落于16世纪。它没有古希腊戏剧的“悲剧”和“喜剧”之分,常常是在严肃的演剧中穿插谐谑的片段,而在轻松的演剧中加入严肃的说教,相继出现了神秘剧、奇迹剧和道德剧等宗教演剧(稍后会着重介绍)。宗教演剧逐渐形成一种规模,参加者由开始的牧师逐渐扩大到地方官员、律师以及城市中的民众、商人等阶层。每逢宗教的盛典、国王即位纪念日或者赈灾,都有举行盛大的演出活动。舞台也由教堂扩展到教堂外,由固定地点到移动演出,由搭建临时看棚到建造剧场。16世纪人文主义旗帜下的以仰慕并模仿古代希腊、罗马文化,反对中世纪的宗教统治和禁欲主义的运动席卷了整个欧洲,欧洲演剧开始了新的旅途,而宗教剧也随之衰亡。下面我们具体来看中世纪欧洲的戏剧:一、仪式剧的诞生与发展:从第二、三世纪以来,教会人士即可分为入世和出世两大类。前者积极参与传道与世俗事务,工作重点在城市,中心是教堂或大教堂,领袖是主教。后者则奉行清规戒律,追求个人灵性的超升,生活中心是修道院,地点最初多在埃及等偏远地区,稍后在欧洲也有,早期最有名的是圣本笃修道院,它于520年前后建立在意大利南部,后来在很多地方又建立了分会。宗教剧就是在这个教派首先出现,又因派内各地修道院联系密切,这种新兴的戏剧方式也就传播德国和西班牙等等地区。修道院既以灵修为主,仪式频繁,在十世纪中,一天就有八次,称为“时课”(Hoursservice)。这些“时课”的内容,随着教会的行事历每天更换,但是无论如何更换,唱圣诗和颂歌总占重要成分。这些对唱的圣诗颂歌如何配合不同的节日祭典,在第六世纪时由教宗作了统一的规定。在第九世纪时,由于对唱部分的音乐变得更为复杂,于是在音符之下加上了文字以便帮助记忆。最初只涉及“阿勒路亚”,因为“阿勒路亚”的尾音起伏变化又多又长,于是为这个尾音配上了文字。这段文字,称为“插段”,意思是规定仪式之外插进去的一段。在950年左右复活节的弥撒中,出现了下面的「插段」:天使:基督徒们,你们在墓里找谁?玛丽们:天神啊!我们来找那撒勒的耶稣,他被钉死在十字架上。天使:他不在这里。像他所预言的一样,他已升起。去吧,宣布他已从墓中升起。这个“墓里找谁”的“插段”究竟由何人写于何时何地,我们并不清楚。但是现在仍然保存着400个左右的不同版本,它们来自西欧各地,写出时间早晚相差很大,可见当时非常流行,盛况空前。这个“插段”,最初可能只是对唱,并未演出,但是它有人物、有对话,有故事,戏剧的要素实已完全具备。插段如何变成演出,我们不能确知,但是在965--975年之间,英国的一位主教艾瑟渥德颁发了一本《修道院公约》,其中对“你们找谁”插段的表演动作,以及表演者应着的服装都作了非常详细的规定,例如:“四个兄弟身穿斗篷式长袍,带着棕榈树枝,看起来像似找寻耶稣的妇女。”在这个规定里,表演者需要穿着斗篷式的长袍,还要带着棕榈树枝,表演者还要做寻找的动作。这些规定都非常的详细。这个记载也足以证明在十世纪结束之前,教堂演戏已经开始。天主教自兴起以来,先后已经懂得如何使用音乐、绘画、雕刻、建筑等等艺术来宣扬教义,让那些目不识丁的信徒了解教义、坚定信仰;现在它要运用更复杂、更生动的戏剧艺术为它服务。演出一旦开始,不难再加上新的“插段”演出,例如在十一世纪,就有有关耶稣复活的有一个“插段”:牧人们,你们在马槽中找谁?说吧!找圣婴救主基督,根据天使的传话,祂在襁褓之中。孩子和祂母亲就在这里。先知以赛亚早就预言:“看吧,童贞女将怀孕生子。”现在你们前去,说祂已经诞生。阿勒路亚,阿勒路亚!现在我们真的知道基督已经诞生人间。让我们响应先知,为祂歌唱。(阿勒路亚,意思就是感谢主之类,赞美神的意思。)“插段”既是规定仪式之外插进去的一段﹐这段完毕之后还要回到原来规定的仪式。例如“你们找谁”完毕之后﹐扮演天使和玛丽(妇女)的神职人员便转身面对参与弥撒的教众,一起颂唱圣歌,回到规定的程序。但是插段不断增加累积之后,集合这些插段演出就形成了一个新的剧种,脱离仪式,独立存在。这个剧种称为:仪式剧。为什么称为“仪式剧”?顾名思义,因为它是从教会的仪式(liturgy)中蜕变而成。仪式剧的特色是:故事都来自圣经,演员绝大多数都是教会的神职人员,演出地点在教堂之内,观众极可能只限于教会神职人员,诗行都用教会的语言拉丁文写成,诗行大部分非唱即诵,并有不同乐器伴奏。仪式剧等于是当时的音乐剧。配合着一年到头循环不断的的仪式,新编的剧本逐渐出现,而且内容与形式都时有创造性的突破。代表作:12世纪中叶出现的《亚当神秘剧》。《亚当神秘剧》从亚当、夏娃的堕落开始,中间提到耶稣将要降世的预言,结束时一群魔鬼将众人赶入地狱。剧中文字,歌、颂部分用拉丁文,说话部分则用当时的英文口语。演出地点极可能不在教堂之内,而在它的庭院。剧本中附有详细的舞台指示,其中一部分如下:天堂要置于一个相当高的地方,有幕幔及丝布围绕,高度能让观众看到天堂中人物双肩以上部分。此处要有香花绿叶,也要有不同树木,上面果实累累,以致这里看起来是个非常令人愉快的地方。然后上帝救世主出现,身穿白袍,亚当、夏娃站在祂的前面。亚当穿长达膝盖的白外衣,但夏娃则着白色女装,配白色丝巾。他们站在上帝之前--但亚当比较接近,面色安祥,夏娃则垂首。亚当要有良好训练,回答时要不疾不徐……任何人提到天堂之时,都要望它并且用手指出。显然地,这个“仪式剧”已经有了新的发展:它的“情节”比较复杂,“布景”和“服装”比较考究,“语言”中参杂了方言。仪式剧的上演:仪式剧演出的地方,起先可能只有修道院,演出只是“时课”的一部分,时间可能早到凌晨四点钟,参与的演员和观众都是教会的人员。十二世纪初期前后,随着西欧经济的复苏,通商发达和城市兴起,各地有了教堂或大教堂后,演出才逐渐传开,一般的信徒才能方便参与。无论是在修道院或教堂,演出的地点都在宗教仪式举行的大厅,演出时厅中设立起“景观站”(mansions)和供表演用的“表演区”(theplatea,orplace)两个部分。教堂支撑大厅的柱子又大又多。在演出前,根据剧情需要,在支柱旁设立一个或多个“景观站”。每个景观站代表一个场所,像埋葬耶稣的坟冢、最后晚餐的餐厅、囚禁丹尼耳的狮笼等等。大厅最神圣的地方当然是祭坛和上面的十字架。以方向说,面对它们的左边是天堂,右边是地狱。以距离说﹐愈接近神坛的景观站,性质愈高贵净洁,愈远的愈多罪恶污秽。景观站可繁可简,可大可小,可以讲究,也可以不必。要点是景观站能够提供故事的背景,帮助观众了解剧情。它也可以放置演出所需的道具和剧装。这些景观站在演出中并不更换,它们从开始到结束,同时并存。演出时,剧中人物从适当的景观站开始,但是景观站之内的空间不够,于是就利用站前称为“表演区”的地方。就这样,演出都是从一个特定的景观站开始,然后进到在这个共享的区域内继续进行。景观站和表演区除了设在地面之外,还可能向上向下延伸。教堂的大厅中往往有高出地面,供唱诗班演唱使用的平台。戏剧演出时,这个地方可以改装成为天堂或其它高处。大厅的地板之下,往往设有地窟,它在演出时也可以用作地狱或其它的低处。二、宗教戏剧的继续演变中世纪进入晚期以后,许多现代我们熟知的现象和制度开始出现,逐渐形成,终于在1350年代前后﹐形成一个新的纪元。从1,000年开始,欧洲财富及人口开始上升,西欧尤其领先其它地区。与此同时,在原来星罗棋布的乡村之间,出现了越来越多的都市。在这个时期﹐盛行了几个世纪的封建制度由动摇而崩溃,庄园式的自给自足,或以物易物,变成通商往来,以货币作为媒介。在这种潮流下,社会上需要新的知识,新的人才。大学出现了,成为新的文化中心;它们学习的内容原来偏重神学,后来逐渐注重哲学、法律、医学,并且学以致用,出现了相关的新兴行业,如商人、律师及银行家等等。语言方面,拉丁文仍然是学者们沟通的重要工具,但文学、艺术、商业和技术各方面却越来越流行使用各地的方言,方言中传播比较广远的一种,最后就成为那个地区的普通话,或一个国家的国语。普通话的形成,为拉丁文的宗教剧转型,提供了语言的基础。戏剧永远是时代的缩影,中世纪的戏剧也不例外,只是它们都是地方性的活动,并没有一个中心。从1250年前后戏剧的演出就开始逐渐移出教堂,在户外上演。上演的时间也不必配合教会的节日,而取决于各地的情况,其中气候是重要因素。演员也不再是神职人员,而是一般民众。使用的语言以各地方言为主,拉丁文成为陪衬,正因为如此,渐渐说的部分多过唱的部分,使原来的“音乐剧”(仪式剧)变得更像“话剧”。有了这些基本变化﹐仪式剧原有的特色丧失殆尽,以前的名称便不再适用。但这并不意味戏剧已经独立于教会。事实恰恰相反,所有宗教性的戏剧,无论是编写或是演出,一直接受教会的鼓励、监督与指导。通过以上的了解,我们简单的回顾并比较一下仪式剧与宗教剧:仪式剧:从教会的仪式中蜕变而成。故事内容:都来自圣经演员:教会的神职人员演出地点:在教堂之内观众:只限于教会神职人员,诗行:拉丁文写成,诗行大部分非唱即诵,并有不同乐器伴奏。宗教剧:故事内容:除了圣经,以及圣经以外的故事演员:一般的民众演出地点:户外(移出教堂,在教堂之外)观众:由牧师逐渐扩大到地方官员、律师以及城市中的民众诗行:以地方方言为主,说的部分多于唱的部分,更像“话剧”。在这里,我们可以分析,仪式剧搬出教堂的原因很多,大致而言有两个。第一是演出的剧本规模越来越大,参与演出的人员和观众愈来愈多,以致教堂内容纳不下。第二是演出的神职人员严重破坏了教规,以致他们的上司禁止他们参与。宗教剧的分类:戏剧移到教堂之外演出以来,新的宗教剧本不断在西欧各地产生,而且数目越来越多。这些剧本,往往本身都有个标签,如“神秘剧”、“耶酥受难剧”、“圣徒剧”、“奇迹剧”等。有很长一段时间,历史学家们企图将这些标签予以确切的定义,清楚划分,以便探讨各类的特质。但是这些宗教剧数量实在太多,以致界线难以严格划分。在明知难以完全划分清楚之中,我们还是要对几个与宗教有关的重要剧类来界定一下,希望能够藉以掌握到整个发展的动向:(一)神秘剧(mysteryplay)“神秘”Mystery这个英文字,可能沿自法文,它在中世纪中有“买卖”或“手艺”

1 / 29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