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闵行区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17-2035)

整理文档很辛苦,赏杯茶钱您下走!

免费阅读已结束,点击下载阅读编辑剩下 ...

阅读已结束,您可以下载文档离线阅读编辑

资源描述

二0一九年一月发布目录CONTENTS前言第一部分总体发展战略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发展目标与战略第三章发展规模第二部分空间布局和土地使用第四章空间体系第五章空间分区管制第六章土地使用第三部分重大专项统筹第七章生态环境第八章综合交通第九章产业发展第十章住房第十一章公共服务设施第十二章农用地保护和土地整治第十三章历史文化保护和总体城市设计第四部分实施保障第十四章实施保障前言FOREWORD闵行区位于上海市中心城区西南部,形似一把“钥匙”。东与徐汇区、浦东新区相接,南襟黄浦江与奉贤区相望,西与松江区、青浦区接壤,北与长宁区、嘉定区毗邻。吴淞江流经北境,黄浦江纵贯南北,将闵行区分为浦东、浦西两部分。全区行政总面积373.3平方公里,占上海市总面积的5.86%。闵行区下辖4街道、9镇、1个工业区。2006年以来,经上海市政府批准的《闵行区区域总体规划实施方案(2006-2020年)》在指导闵行区建设和发展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规划确定的2020年发展目标已经提前实现,但其提出的“1223”城市空间体系变化较大,尤其是23个中心村基本尚未实施,同时“郊区新城”的发展定位也呈现出诸多的不适用性。与远郊新城相比,闵行区依托近郊区位,呈现出与中心城互为依托的半独立特征,且在人口集聚和市场活力方面也更具优势。因此,在新一轮《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中,提出将闵行等近郊部分区域纳入主城片区,强化其作为上海全球城市核心功能的支撑区域的地位,尤其是突出科技创新功能。基于上海面向2035提出的一系列新的规划理念和控制要求,依据全市第六次规土工作会议要求和对区县总规的工作部署,采用“多部门共同协作、多领域专家咨询、多渠道公众参与、多方位区域协调”的工作方式,闵行区启动新一轮总体规划暨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修编工作,以实现面向主城区新定位下,统筹全区空间布局和土地使用,补短板、提品质,谋划闵行发展的新蓝图。第一部分总体发展战略Part1ComprehensiveDevelopingStrategy第一章总则Chapter1GeneralProvisions第二章发展目标与战略Chapter2DevelopingTargetandStrategy第三章发展规模Chapter3DevelopingScale12第一章总则第一节规划背景资源环境紧约束要求减量提质响应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生产空间集约高效、生活空间宜居适度、生态空间山清水秀,进而提高城市发展的宜居性”的总体要求,上海市2035总体规划提出“锚固生态基底、建设规模负增长、严格控制人口规模”的集约化发展要求。严控常住人口总量,全市常住人口控制在2500万人左右,其中闵行区常住人口控制在254万人;建设用地负增长,2035年全市建设用地总规模不超过3200平方公里,其中闵行区建设用地总规模锁定在288.8平方公里以内。全球城市建设需要功能空间转型调整上海2035的目标愿景为“卓越的全球城市,令人向往的创新之城、人文之城、生态之城”,并提出以功能提升为出发点,以结构性优化调整为核心,从市域层面对城市功能和空间布局进行战略性调整和格局优化,形成“主城区—新城—新市镇—乡村”的市域城乡体系。主城区包括中心城和主城片区,其中中心城重点强化全球城市功能能级,推进城市有机更新,提升城市品质和服务水平,主城片区与中心城共同发挥全球城市功能作用,以强化生态安全、促进组团发展为空间优化的基本导向,促进产城融合。闵行区浦西部分被提升为主城区,其中,虹桥主城片区聚焦枢纽、会展、商贸功能;闵行主城片区结合轨道交通站点换乘枢纽提升商贸综合服务功能,同时强化科技创新的核心功能。在全市新的空间格局下,闵行从近郊新城走向主城区,功能空间亟需做出回应。存量发展需要实施路径探索在建设用地规模已经触顶,增量开发难以为继的大背景之下,存量土地的二次开发成为闵行区当前体制机制调整与空间整合的重要机遇。转变原有以街镇主导的分散开发模式,以功能区为引领,整体承担区域职能,提升区域地位;补足重点地区的公共服务设施、城市绿地、城市交通等公益性设施,完善城市公共服务水平;构建城市整体的开放空间系统和景观风貌系统,提升城市品质等,成为新一轮城乡总体规划的另一项重要任务。3第二节规划范围、期限与依据规划范围本次规划范围为闵行区全部行政辖区,总面积约373.3平方公里。规划期限本次规划期限为2017-2035年。规划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城乡规划法》,2015年修正《城市规划编制办法》,2006年《上海市城乡规划条例》,2010年《上海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7-2035年)》国函〔2017〕147号《闵行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纲要》国家、市相关法律法规和标准规范4规划范围图5第三节上位规划要求上海2035概述上海2035编制工作提出坚持“底线约束、内涵发展、弹性适应”的可持续发展新模式,由愿景式目标思维转变为底线型控制思维,牢牢守住“建设用地、人口规模、生态环境、城市安全”四条发展底线,由外延增长型规划转变为内生发展型规划,将土地利用方式由增量规模扩张向存量效益提升转变。规划形成“网络化、多中心、组团式、集约型”的空间体系,和“主城区-新城-新市镇-乡村”的城乡体系。其中,主城片区是主城区空间结构优化的关键,重点聚焦虹桥、闵行、宝山、川沙四个主城片区副中心的培育,重视生态空间的保护和产业用地的转型提升,适当增加就业岗位,优化和提升片区功能,完善基础路网,构建由“中运量轨道和常规公交”构成的局域公共交通网络,实现中心城周边地区功能的整体优化,成为上海全球城市核心功能的重要支撑区域。上海2035主城区用地布局图6闵行区分区指引战略引导引导闵行建设成为现代化主城区,在强化科技创新和现代服务职能的同时,重点提升宜居品质,落实生态保育,促进职住平衡。构建“主城区—新市镇—乡村”的城乡体系,参照中心城模式和标准实施设施配建和规划管理。其中主城区包括闵行中心城、虹桥主城片区与闵行主城片区,重点是提升主城区功能与品质;新市镇为浦江新市镇,重点是优化中心城周边镇,并着力建设周康航浦整合提升型城镇圈;乡村地区重点是保护历史文化村落,推动村庄减量化和城中村改造。明确“城市副中心—地区中心—社区中心”的公共活动中心体系。建设虹桥城市副中心和莘庄城市副中心,建设七宝、颛桥、江川和浦江等地区中心,以15分钟生活圈为辐射范围完善社区中心。加快紫竹创新功能集聚区的建设,提升闵行经济技术开发区、莘庄工业区、漕河泾浦江科技园,引导园区从生产园区向产业研发社区转型,与紫竹共同形成产业创新单元。将闵行老工业基地作为产业基地进行长期锁定,重点集聚核电、机电电气为主导的先进制造业。引导低效产业转型更新,强化园区土地复合利用,促进产城融合。划定全区不低于19平方公里建设用地作为战略预留区,包括莘庄工业区东区、吴泾工业区、浦江南部工业地块等。底线控制至2035年,闵行区生态空间面积须控制在115平方公里以上。其中二类生态空间面积0.2平方公里,三类生态空间面积为93.8平方公里,四类生态空间约20.9平方公里。至2020年,永久基本农田保护任务为4.45万亩,耕地保有量不低于5.26万亩。2035年人均公园绿地面积提高至15平方米/人或以上。至2035年,闵行区常住人口规模须控制在254万人以内。适度疏解闵行区中心城人口;加强虹桥主城片区和闵行主城片区人口集聚,提高人口密度;适当控制浦江新市镇人口导入。至2035年,闵行区规划建设用地总规模控制在288.4平方公里以内(未涉及行政区划调整0.4平方公里),城市开发边界范围面积控制在278平方公里。加强对七宝古镇、浦江召楼2个历史文化风貌区的保护,保护浦江革新村中国历史文化名村、马桥彭渡村中国传统村落。《分区指引》闵行区战略引导图《分区指引》闵行区底线控制图7系统指引至2035年全区河湖水面率达到10.0%左右,生态、生活岸线占比达到60%以上,森林覆盖率达到20%以上。落实全市近郊生态保育的要求,至2035年近郊绿环及生态间隔带内的建设用地占比需控制在20%以下,森林覆盖达到50%以上,大治河生态走廊规划建设用地占比需控制在8%以下,森林覆盖率50%以上。至2035年,全区骨干绿道总长度不低于150公里,城乡社区400平方米以上绿地、广场等公共开放空间5分钟步行可达覆盖率90%以上。根据地区人口规模、公共服务设施水平、环境品质和就业岗位发展等综合因素实时调整住房供应节奏与规模。至2035年全区城镇住宅控制在110万套左右,考虑到人口结构调整和布局优化,适度考虑5%的增量弹性规模。加大租赁型住房、中小套型住房供应,新增住房中政府及机构持有的租赁型住房比重达到20%以上,中小套型所占比重达到70%。深化市级重要公共设施布局,加强高等级教育、体育、医疗类设施的引入。形成各片区差异化的公共服务设施配置导向,闵行滨江预留大型文体设施空间,加快建设新虹桥国际医学园区,浦江新市镇重点新增高等级体育、文化设施。构建多模式公共交通系统,落实轨道交通市域线、市区线,重点研究中运量轨道、中运量公交、常规公交、辅助公交等多模式公共交通系统形成补充,至2035年,实现多模式轨道交通站点600米面积覆盖率虹桥主城片区达到45%左右,闵行主城片区至40%左右。完善道路交通服务功能,提升干线道路服务功能,优化主城区重点更新地区的路网结构,提高基础路网密度,提高慢行交通可达性和路网组织的灵活性,提高慢行网络的连续性和功能性。《分区指引》闵行区系统指引图8重点关注的方面综合来看,闵行区在空间上已经与中心城区连绵,功能联系也非常密切,人口集聚和市场活跃度高,建设水平也有了很大的提升,已经具备从郊区新城到主城区的基本条件。但同时也面临着城市品质仍需加快提升、街镇多主体开发导致空间缺乏统筹、产城融合不足导致创新效益难以发挥、存量开发的实施机制尚不完善等问题,需要闵行区新一轮城乡总体规划重点研究,在新的背景下为闵行未来的功能提升、空间建设提供明确的思路和方向。从追赶到超越:从郊区新城到卓越的新城区在上版总规确定的闵行新城定位指引下,全区经济快速增长,但随之也暴露出城市品质、公建配套、支撑系统等有待进一步提升的问题,制约了其今后的可持续发展。当前,闵行区已经具备相当发展规模,而发展问题也已经不容忽视,因此,“十三五”时期,闵行区提出建设“生态宜居的现代化主城区”的发展目标,重点强化生态和民生导向。而从长远看,上海2035提出建设卓越的全球城市的发展目标,闵行区作为全球城市核心功能区的重要组成部分,应进一步强化核心功能、突出品质提升,强化生态保护等,推动建设卓越的新城区。从镇域到区域:强化空间整合,打造亮点地区街镇主导的开发模式形成了闵行区各具特色的板块化特征,但同时板块内部分散不整合的问题也愈加突出,未来需要更加强化空间板块的整合优化。首先,实现由镇域经济向区域经济转型。依托全区体制机制调整的契机,进一步推动全区空间资源整合,同时突出板块的主导功能,并明确各板块的发展战略和发展方向;其次,强调以重点地区作为区级层面的抓手,利用存量用地转型的契机,寻找有潜力的功能节点,承载区级乃至市级层面的重要功能,以此带动闵行区整体提升。从增量到存量:底线思维下,统筹存量用地和提升品质面对资源环境的紧约束,上海提出“总量锁定、存量优化”的发展思路。按照要求,闵行区的人口总量将锁定254万,建设用地总量锁定288.8平方公里,已经从增量扩张进入存量优化时代,未来“天花板”的封顶将倒逼城市动力转型、内涵式增长。9本次总体规划编制首先需要严格落实底线约束。土地使用方面,在建设用地总量锁定的基础上,重点通过推进存量更新、结构优化、集约用地和功能混合来优化土地利用模式。人口规模方面,强调结合产业结构调整持续优化人口结构和布局,并精细化提升公建设施配套,促进宜居城市建设。生态环境方面,严格锚固城市生态基底,确保生态用地只增不减,同时加强生态空间的保育、修复和拓展,从城乡一体和区域协同的角度加强生态环境联防联治联控。安全保障方面,加强水资源、能源、信息

1 / 131
下载文档,编辑使用

©2015-2020 m.777doc.com 三七文档.

备案号:鲁ICP备2024069028号-1 客服联系 QQ:2149211541

×
保存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