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的历史沿革历史名城—具有7000年文明史的“河姆渡史前遗址”发源地。唐代起已是与日本、新罗及东南亚一些国家通商的主要港口,成为“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之一,与扬州、广州并称为中国三大对外贸易港口。宋时又与广州、泉州同时列为对外贸易三大港口重镇。朱元璋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取采单仲友的建议,取“海定则波宁”之义,称宁波府,宁波之名沿用至今。16世纪中叶,随着大航海时代的兴起,宁波成为全球最大的自由贸易港口。鸦片战争后被辟为“五大通商口岸”之一,“宁波帮”更是蜚声海内外。1949年5月浙东解放,鄞县城区建置宁波市,城区亦为宁波专署驻地。1983年撤销专署,实行市管县体制。改革开放之后,随着北仑深水良港的开发建设,宁波逐渐由河口城市向海港城市演进,并形成三江、镇海、北仑三片滨海临江发展的空间格局。1986年宁波列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1987年经国务院批准,成为计划单列市。如今的宁波是浙江省经济最发达的城市,又是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和5个计划单列市之一。宁波港是中国东南沿海的重要港口城市,已与世界上216个国家和地区的600多个港口开通了航线,也是上海中国国际航运中心枢纽港的组成部分。2000年北仑港已经成为世界著名的深水良港。宁波的历史沿革其他人文古迹蒋介石溪口镇、阿育王寺、天童寺、它山堰、镇海口海防遗址、上林湖越窑遗址、梁弄抗日根据地、慈城、前童古镇、梁祝文化公园等。天一阁藏书楼名出汉郑玄《易经注》中“天一生水”一说,寓意以水制火,始建于明嘉靖四十年(公元1561年),是中国现存年代最早的私家藏书楼,也是亚洲现有最古老的图书馆和世界最早的三大家族图书馆之一。乾隆三十七年,乾隆皇帝敕命兴造著名的“南北七阁”,用来收藏《四库全书》,天一阁自此名闻全国。保国寺位于灵山山腹中,至今已有970多年历史,以其精湛绝伦的建筑工艺闻名。现存大雄宝殿重建于北宋大中祥符六年(公元1013年),是长江以南最古老、保存最完善的北宋木结构建筑,在中国建筑史上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河姆渡遗址发掘于1973年,为中国南方重要的新石器时代遗址。其发掘在学术界确立了中国栽培水稻是从本土起源的观点。宁波的文化积淀——人文古迹甬剧始于清乾隆后期,初称“串客”。系由田头山歌、马灯调、唱新闻等滩簧类民间戏、曲调演变而来。主要流传于宁波一带。1950年5月始正式定名为甬剧。语言、唱腔富有地方特色,乡土气息浓郁。姚剧起源于清乾隆年间。主要流行于余姚、慈溪、上虞、绍兴一带。其主要特点是表演朴实、粗犷、自然,对白用生活语言,杂以插科打诨。1956年,正式定名为“姚剧”。宁海平调宁海县地方剧种。始于明末清初,主要流传于宁海、象山、三门、天台、奉化一带。剧目有近百之多,内容以反对封建礼教、除暴安良为主。2006年,宁海县平调入选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戏剧类别,序号9。四明南词也称四明文书,属弹词类。主要流行于浙东地区,清道光年间进入鼎盛时期。曲词有词调、赋调、正赋、平湖、紧平湖等五种,俗称“五柱头”。宁波走书又称犁铧文书、莲花文书。主要流传于宁波周边地区。至清光绪年间,常用曲调发展到四平调、马头调、赋调等三种,俗称老三门。其中四弦胡琴是走书音乐独具特色之处。同时,演唱形式也是由坐唱发展到表演,动作幅度较大,“宁波走书”也由此得名。宁波的文化积淀——地方戏曲八月十六中秋节全国各地以农历八月十五为中秋节,惟宁波以十六为中秋。每逢中秋节,家人团圆,赶庙会,观龙舟,吃月饼,亦互赠月饼。舞龙主要集中在每年新春佳节前后举行甬城城乡一带流传最广,历来有舞龙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的风俗。舞狮在宁波市宁海县一带较为流行,一般在夏历正月或佛教有关节日。狮舞有独舞、对舞、群舞,以三狮共舞为多,以表演抢五灯为最精彩。大头和尚舞昔日每逢新春佳节,民间舞蹈“大头和尚”便以“太平会”名义,走村串户,恭贺新禧,消灾祈福宁波的文化积淀——民俗赛龙舟赛龙舟一般在每年农历五月初五和八月十六举行。前者相传是楚国爱国诗人、三闾大夫屈原投汨罗江的日子,划龙舟,表示人们竞相营救。后者则为宁波的中秋节。梁山伯祝英台故事传说最早见于南北朝梁元帝时期的《金缕子》一书。现宁波西乡有梁祝合葬墓及梁山伯庙。宁波有“若要夫妻同到老,梁山伯庙到一到”的谚语。现梁祝故事以各种艺术形式流传,被称为东方的《罗密欧与朱丽叶》。特色烹饪工艺宁波地处东海之滨,海鲜名闻内外,向以蒸、烤、炖制海鲜见长,特别讲究火候、刀功别具特色,轻形式,重实味,鲜咸相兼,美味可口,宁波人昵称“下饭”。宁波十大名点猪油汤团、龙凤金团、水晶油包、豆沙八宝饭、猪油洋酥块、三丝宴面、鲜肉小笼包子、烧卖、鲜肉馄饨、酒酿圆子。其中,尤以宁波猪油汤团为全国闻名小吃。宁波十大名菜为冰糖甲鱼、剔骨锅烧河鳗、苔菜小方烤、雪菜大黄鱼、腐皮包黄鱼、网油包鹅肝、荷叶粉蒸肉、黄鱼海参羹、彩熘全黄鱼、炒鳝背。尤以冰糖甲鱼、锅烧河鳗为宁波传统名菜之最。宁波的文化积淀——饮食宁波的文化积淀——传统工艺骨木嵌镶其历史可上溯到1000多年前的隋唐时期,明代骨木嵌镶主要用于家具的雕饰。清乾隆年间,宁波的骨木嵌镶工艺以其特有的地方风格和精致的技艺名闻遐迩,被列为“贡品”。泥金彩漆宁波漆器的历史,可以上溯到7000年前的河姆渡文化,“泥金”名称始于商周。以朱红和黑色为漆器的基本色调,而浮花工艺为宁波漆器传统工艺中较有代表性的手法。漆器的装饰以金为主,题材有花鸟、山水人物及寓吉祥如意的图案等。金银彩绣又称仿古彩,为传统宁绣中的精品。宁绣与湘绣、苏绣、京绣、粤绣、蜀绣被誉为中国六大名绣。金银彩绣采用各色真丝织品为原料,底色以深色为主,制作工艺可分为网绣、包金绣、垫金绣三大类。题材有龙凤、花卉、佳禽等。主要用于绣衣、靠垫、台布、床罩、软包等生活用品。2010年,宁波市的“宁波金银彩绣”,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第三批名录,传统美术项目类别,序号8。朱金木雕又称漆金木雕。在明清时期,工艺制作已达到了较高水平。它是在木雕制品的基础上以朱砂色为底,贴金饰彩而成,显得金碧辉煌。题材多取于戏剧故事,造型古朴生动,刀法深厚。朱金木雕主要用于寺、庙、祠堂等建筑及木床、花轿等大型家具和神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