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带箭头的是必须背的,时间不充裕至少先把带箭头的背完】【时间不充裕一定要先背带箭头的】1.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一种有目的的培养人的社会活动。这是教育有区别于其他事物和现象的根本特征,教育的质的规定性。2.教育本质属性的所表现在:①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有意识的社会活动②人类有意识的传递社会经验的活动③以培养人为直接目的社会实践活动3.原始社会教育的特征。【口诀:两生三没】两生:①为了生产和生活;②与生产劳动相结合。三没:①没有固定的教育者、受教育者;②没有固定教育场所;③没有阶级性。4.古代学校教育的特征:①奴隶社会产生了学校;教育与生产劳动相脱离。②古代学校教育适应古代经济与政治的发展,具有阶级性、等级性;③古代学校教育适应古代思想文化的发展,表现出道统性、专制性、刻板性、象征性;5.20世纪后教育的发展特征。【口诀:全民多现身】①教育的全民化②教育的民主化③教育的多元化④教育技术的现代化⑤教育的终身化6.生产力对教育的制约作用:【高频】①生产力水平决定教育的规模和速度;②生产力水平制约课程和教学内容的选择;③生产力水平制约学校教育结构。7.教育对生产力的促进作用(教育经济功能)【高】:①教育是劳动力再生产的基本途径——学校教育是最主要的途径;②教育是科学知识再生产的最有效形式;③教育是进行技术创新的一个重要手段。8.政治经济制度对教育的制约作用:【高频】①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的领导权;②政治经济制度决定受教育权;③政治经济制度制约教育目的性质;④政治经济制度决定教育体制。9.教育对政治经济制度的影响作用(教育的政治功能):【18年下考的简答题19年考的几率不大】①教育为政治经济制度培养所需要的人才;②教育可以通过提高全民文化素质,推动国家的民主政治建设;③教育是一种影响政治经济的舆论力量;④教育通过传播社会政治意识形态;完成年轻一代的政治社会化。10.文化对教育发展的制约作用:【这两年没怎么考过-有时间的话背过】①文化影响教育目的的确立:②文化影响教育内容的选择;③文化影响教育教学方法的使用;11.教育对文化发展的促进作用(教育的文化功能):【15年考过】①教育具有筛选、整理、传递和保存文化的作用;②教育具有传播和交流文化的作用;③教育具有更新和创造文化的作用;④教育具有选择和提升文化的作用;12.简述个体身心发展的基本规律及其教育措施。①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发展的顺序性,循序渐进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②教育要适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阶段年龄特征和主要矛盾;③身心发展的不平衡性要求教育要抓住关键期;④身心发展的互补性,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人;⑤教育要适应年轻一代身心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13.遗传的意义。【背·简答题/辨析题——高频】①遗传素质为人的身心发展提供了生理前提,使人的发展成为可能;②遗传素质的差异性对人的发展也有一定的影响作用;③遗传素质的成熟程度制约着人的发展过程及其阶段;④遗传素质具有可塑性。14.学校教育的主导作用:【高频】①学校教育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地培养人的活动,它规定着人的发展方向;②学校教育是通过受过专门训练的教师来进行的,相对而言效果较好;③学校教育能有效地控制和协调学生的发展;④学校教育给人的影响比较全面、系统和深刻。15.学校教育对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或学校教育在人身心发展中起主导用的表现):【高频】①学校教育按社会对个体的基本要求对个体的方向做出社会性规范;②学校教育具有加速个体发展的特殊功能;③基础教育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具有即时和延时的价值;④学校教育具有开发个体特殊才能和发展个性的功能。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辨析题+答题模板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辨析题+答题模板-2-16.教育制度的影响因素/建立学制的依据:【高频+15年上考】①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科学技术发展状况;②社会政治经济制度;③青少年儿童身心发展规律;④本国学制的历史发展和外国学制的影响。17.简述全面发展教育的组成部分:【时间不充裕下面只背画横线的】①德育是指教育者培养受教育者品德的活动。德育是方向,是实施各育的思想基础,为其它各育起着保证方向和保持动力的作用。②智育是向学生传授知识、训练技能、培养智能的教育。智育是核心,是其他各育的知识和智力基础。③体育是指向学生传授身体运动及其保健知识,增强他们体质、发展他们身体素质和运动能力的教育。体育为其他提供物质基础。④美育是培养学生正确的审美观点,发展他们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德能力的教育。美育在全面发展中起动力作用。⑤劳动技术教育是引导学生掌握劳动技术知识和技能,形成劳动观点和习惯的教育。在全面发展教育中,各育是相互联系,但又相对独立的。18.活动课程主要特点是:(代表人物是杜威)①以儿童的需要、兴趣和个性出发设计课程;②以儿童的心理发展顺序为中心编制课程;③主张儿童在活动中探索,尝试错误,学到方法。19.教科书编写的基本原则和要求:【18上和14下考过,19年考的几率不大】①按照不同学科的特点,体现科学性和思想性。②强调内容的基础性。③教科书的编写要考虑到我国社会发展的教育现状水平。④要做到知识的内在逻辑与教学法要求的统一。⑤要有利于学生的学习。20.制约课程的主要因素:社会、知识、儿童是制约学校课程的三大因素。具体包括:①社会需求;②学科知识水平;③学习者身心发展特点;④课程理论。21.新课程改革的具体目标:①实现课程功能的转变;②课程结构的均衡性、综合性和选择性;【选择题】③密切课程内容与生活和时代的联系;④实行三级(国家、地方、学校)课程管理制度;⑤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课程实施);⑥建立与素质教育理念相一致的评价与考试制度(课程评价)。22.教学的意义:①教学是传授系统知识、促进学生发展的最有效的形式。②教学是学校进行全面发展教育,实现教育目的的基本途径。③教学是学校工作的中心工作,学校工作必须坚持以教学为主。23.我国现阶段的教学任务:【13年上和16年下考过,注意一下这个考点】①传授系统的科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首要任务。②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创造才能。③培养社会主义品德和审美情趣,奠定学生的科学世界观基础。④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24.简述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①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相结合(认识的特殊性规律)②掌握知识与发展能力相统一(发展性规律)③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相结合(双边性规律)④传授知识与思想教育相统一(教育性规律)25.直接经验和间接经验相统一的辩证关系。①学生以学习间接经验为主。②学生学习间接经验要以直接经验为基础。26.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相统一的辩证关系。①掌握知识是发展能力的基础。②能力发展是掌握知识的重要条件。③掌握知识和发展能力相互转换的内在机制。④教学中应该防止两种倾斜。27.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相统一的辩证关系。①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是引导学生学习知识、发展身心的必要条件。②充分注重学生的地位,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教学顺利进行的另一个必要条件。③教师的主导作用和学生学习的能动性是辩证统一的,教与学相长。28.传授知识和思想教育相统一的辩证关系。①知识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②学生思想品德的提高又为他们积极地学习知识奠定了基础。③传授知识和思想道德教育有机结合。29.教学工作的基本环节。①备课②上课③作业的布置与批改④课外辅导⑤学业成绩的检查与评定30.上好一堂好课的标准。①目标明确②内容正确③方法得当④表达清晰⑤组织严密⑥气氛热烈⑦板书有序⑧态度从容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辨析题+答题模板-3-31.课外作业的布置与批改的要求。①作业内容要符合课程标准和教科书的要求;②作业分量要适当,难易要适度;③布置作业要明确规定完成的时间与要求;④教师应坚持检查和批改学生的作业;⑤课内作业与课外作业相结合;⑥对学生作业的指导要恰如其分,对学生所犯的错误要及时指出。32.讲授法基本要求:①讲授内容要有科学性、系统性、思想性。②注意启发。③讲究语言艺术。④要组织学生听讲。33.谈话法/问答法基本要求:①准备好问题和谈话计划。②提出的问题要明确。③要善于启发诱导。④做好归纳、小结。34.讨论法基本要求:①讨论前做好充分准备。②讨论中要对学生进行启发诱导。③讨论结束时要做好小结。35.读书指导法基本要求:①提出明确的目的、要求和思考题。②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③加强评价和辅导。④适当组织学生交流读书心得。36.直观性原则基本要求:【14.12年考过辨析题】①要正确选择直观教具和教学手段;②直观教具演示要和语言相结合;③重视运用言语直观。37.启发性原则基本要求:①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这是启发的首要问题;②启发学生独立思考,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③让学生动手,培养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④发扬教学民主。38.巩固性原则基本要求:①在理解的基础上巩固;②重视组织各种复习;③在扩充改组和运用知识中积极巩固。39.循序渐进原则基本要求:①按教材的系统性进行教学;②注意主要矛盾,解决好重点和难点的教学;③由浅入深,由易到难,由简到繁。40.因材施教原则基本要求:①教师要坚持课程计划和学科课程标准的统一;②了解学生,从实际出发教学。③善于发现每个学生的兴趣、爱好,使每个学生发展。41.理论联系实际原则基本要求:【了解】①书本知识的教学要注重联系实际;②重视培养学生运用知识的能力;③正确处理知识教学与技能训练的关系;④补充必要的乡土教材。42.量力性原则基本要求:【了解】①重视儿童的年龄特征;②了解学生发展的集体特点;③恰当地把握教学难度。43.科学性与思想性相统一原则基本要求:【13/18年考过/19年考的几率不大】①保证教学的科学性;②发掘教材的思想性,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③教师要不断提高自己的业务和思想品德素质。44.简述班级授课制度的优缺点。定义:它把一定数量的学生按年龄与知识程度编成固定的班级,根据周课表和作息时间表,安排教师有计划地向全班学生集体上课。优点:①有利于提高教学效率,能有效地大面积培养人才;②有利于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③有利于发挥班集体的作用;④有利于加速普及教育和发展教育事业;⑤有利于系统地传授各科知识;缺点:①教学活动多由教师直接做主,学生的主体地位或独立性受到一定限制;②学生的学习主要是接受现成的知识,动手机会少,不利于培养探索精神、创造精神和实践能力;③不利于因材施教,难以照顾学生的个别差异;④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的灵活性有限。45.短时记忆的特点:【17年考】定义:短时记忆是从信息从感觉记忆到长时记忆之间的一个过渡阶段。①时间较短;一般是30秒左右,不会超过1分钟。②容量有限,一般为7±2个组块。46.影响遗忘进程的因素:①学习材料的性质;②识记材料的数量和学习程度③记忆任务的长久性和重要性;④识记方法;⑤时间因素;⑥识记者的态度⑦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简答题/辨析题+答题模板-4-47.简述如何合理组织复习。【18下考过19考几率不大】①及时复习,经常复习;②合理分配复习时间;③分散复习与集中复习相结合;④反复阅读与试图回忆相结合;⑤复习方法要多样化;⑥运用多种感官参与复习;⑦掌握复习的量,坚持适度超额。48.简述学习动机与学习效率的关系。①在学习较复杂的问题时,中等偏低的动机强度最有利于问题的解决;②在学习中等强度的问题时,耶克斯—多德森定律表明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的关系是倒U型曲线关系;③在学习任务比较简单时,动机强度与学习效率的关系是线性的关系,动机强度越高,学习效率越佳.49.简述自我效能感的功能。①决定学生对学习活动的选择及对活动的坚持性;②影响学生对待学习困难的态度;③影响学习任务的完成;④影响学习时的情绪状态。50.增强师生沟通的心理学原则:①真实或真诚。②尊重、关注和接纳。③同理心:站在对方的角度理解对方;了解导致这种情景的因素。51.学习动机的培养与激发。培养:①激发兴趣,维持好奇心;②设置合适的目标;③培养学生的自我效能感;④训练学生归因观。激发:①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②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③正确指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