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殊儿童的随班就读什么是有特殊需要的儿童?什么是特殊教育?特殊儿童广义上是指在智力,感官,情绪,肢体,行为,言语等方面的发展和普通儿童有显著差异的各类儿童,包括发展水平低于和高于普通儿童两部分。特殊教育就是指使用一般的或经过特别设计的课程,教材,教法,教学组织形式,及教学设备,对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进行指达到一般和特殊培养目标的教育。随班就读既有特殊需要的学生进入正常学生的班级、学校、社区环境,参加学习和社会活动。其基本含义是不要把障碍儿童孤立于隔离的、封闭的教室、学校、交通设施和居住环境之内。随班就读主张那些有特殊需要的儿童能真正地和正常发展的同伴一起参加学前教育、基础教育和高等教育,最大限度地发挥有特殊需要儿童的潜能。Ps:重点是:如果特殊儿童虽然进入普通教育机构,却没有接受到符合其发展的需要的特殊教育,也只能被看做是肢体性随班或社会性随班,本质上也没有达到真正的就读。进一步解释:随班就读对有特殊需要的学生除了按普通学校教育的一些要求进行外,还针对其特殊需要提供针对性的特殊教育和服务,对他们进行必要的康复和补偿训练,也就是说要为他们制定个别教育计划。个别教育计划(IEP):个别教育计划是根据每个残疾儿童的身心特点和教育需要制定有助于个体最大限度的获得发展的教育方案为什么要随班就读呢?为什么要主张尽量不要把特殊儿童与普通儿童隔开,尽量避免把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儿童安置在一个相对独立,教学设施和资源条件可能都比较好的特殊学校和特殊班级接受教育?为什么极力主张特殊儿童应在强有力的支持下回到普通的学习和生活环境之中,与普通儿童融为一体呢?1.首先体现的是一种对特殊学生的充分尊重,不把他们特殊化。正如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融合教育共享手册》原话:“满足所有儿童的教育,无论其身体、智力、社会、情绪、语言或其他情况如何,也无论其民族、性别、年龄、种族、国家、是否有障碍、语言或社会经济地位如何。包括障碍儿童、天才儿童、流浪儿童、童工、落后地区儿童、少数民族儿童以及处境不利或边缘群体儿童。”2.强调一种平等观。也就是教育公平思想的重要体现。由于我们的教育基本上仍然还是以考试成绩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在我们的教育实践中确实还存在着歧视和排斥等不平等的现象。正如这世界上没有两片完全相同的树叶一样,我们每个人都是不同的,有自己独特的特性、兴趣、能力和学习需求。然而这些不同性,往往成为歧视和排斥学习或行为有问题的学生的理由。而不去发现他们的优点,为他们提供良好学习机会。我们应该主张的是关注每一个学生,而并不是仅仅某部分人,努力创造出适合每一个学生生活学习的环境。3.随班就读最大的价值就在于能够同时促进正常儿童和有特殊需要儿童的发展。例如,有发展问题的儿童从融合教育中获得更多的刺激性、变化性和回应性的经验;有更多的机会去观察、模仿具有较高水平的运动、社会、语言和认知技能的儿童,并与正常儿童进行互动,正常儿童更认识到自己的责任,他们在自愿地教障碍儿童学习时,自己的技能和理解能力都会提高。自愿的同伴学习和互动帮助,可以克服自我中心,促进双方的发展与进步。现状:开展随班就读需要什么呢?首先是良好的环境,包括良好的精神环境和物质环境。精神环境包括普通学生对特殊儿童的正确态度,教师的对特殊儿童的接纳和关怀等。而物质环境是说普通学校必须要有特殊儿童康复训练的场所和器械。也就是我们所说的资源教室。资源教室:资源教室是在普通学校里为特殊教育设置的单独的课室。那里是对残疾人实施教育的场所。例如,某种学习困难,在这里孩子们能得到直接的专业性的指导。个体或者小组通过完成家庭作业和一些相关的任务而获得专业的矫治和帮助。接着普通学生家长和特殊儿童家长的接纳。有特殊儿童在班级对于一些普通家长来说是需要有包容的,因为有些特殊儿童会有攻击性。而且他会花费教师的精力,家长担心会影响对其孩子的关注等。而特殊儿童的家长也需要一定的心理接受转变,因为担心孩子被排斥被欺负等。第三是教师的能力。普通学校的教师一般没有接触过特殊教育,对特殊教育的专业理论知识是很欠缺的。那些普校的教师并不知道怎么去对待特殊儿童,当发生特殊状况是也无从下手。还有就是,教师的精力,一个班那么多学生,教师需要花更多的精力去关注特殊儿童,这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挑战。所以,在以后,随着随班就读的普及,每个教师都需要学习特殊教育。这会是教育发展的必然结果。普通小学教师对随班就读的态度研究:从厦门市思明区21所有招收三类残疾学生随班就读的普通小学中随机抽取11所学校,并选取班上有被相关部门鉴定为残疾学生的任课教师共70人,作为问卷调查及访谈的对象。其中女教师占96%,男教师占4%。问卷回收率为100%。结果:从表1可以看出,第一,对随班就读符合小学教师的需求持认同观点的人数居少数(同意者占7.1%,不同意者占71.4%);第二,对随班就读符合家长的需求持认同观点的人却居多数(同意者占60%,不同意者占7%)。以上二个结果经检验,存在着显著性差异(p0.01)。第三,教师对随班就读符合教育公平思想、随班就读是教育行政部门的要求及随班就读符合教育发展的趋势三个观点持同意、中立、不同意的人数比例,经检验,认同程度的差异不显著(p0.05)。这些数据表明,在教师有关随班就读态度的认知成分中,更多反应的是外部影响,而不是教师内部的需求。多数小学教师认同随班就读是家长的需要、而不是教师自身的需要;从教师对随班就读符合教育公平的思想、符合教育发展趋势观点的认同度及人数的分布情况看,有三分之一教师认同教育公平的观点及随班就读教育改革的趋势。研究结论:1)教师对随班就读的态度总体上是正向与积极的,但这种正向与积极的态度尚处于形成过程的初级阶段。2)绝大部分教师面对随班就读教学工作,都能主动选用策略,协助特殊学生学习。但是,他们更多选用的是使用容易、方便、偏重情意层面的教学策略,而对那些既费时又需要专门技巧的教学策略,教师使用得少。3)教师需求的服务支持包括创造教师参加专业知识培训机会、提供校内专业支持与管理、增加经费投人和减轻教师工作量。最后就是课程的设置了。有特殊儿童在,在课程设置方面就有有所调整,而应该怎么调整,这对于教师来说又是一个重大的挑战,需要用心的琢磨。设置的课程既要适合普通孩子也要适合特殊儿童。艰巨性:因此,要推广随班就读,需要多方的努力,包括政府,家长,教师等多方的支持与配合。总结:我国目前正在大力推行的随班就读政策,已经在未来的日子里,残疾人进入普通学校学习的障碍会越来越少,我们的教育系统会越来越自觉地给包括残疾学生在内的所有学生提供有质量的教育。如果这一天到来的话,我们就不再需要特意去确定随班就读的对象了,因为我们的教育可以满足每一个孩子的需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