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资格统一鉴定健康管理师论文(国家职业资格二级)论文题目:中国特色健康管理之路姓名:李建龙身份证号:622801199305101231所在省市:辽宁省锦州市所在单位:锦州医科大学中国特色健康管理之路【摘要】二零二零年我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改革开放使得我国社会的各方面取得了长足发展,关系国计民生的健康问题伴随着医改的裹足不前至今未决。医改实践证明,健康管理是提高我国人民健康水平的必由之路,坚持走中国特色健康管理道路,就是要在扎实了解中国国情的基础上,充分利用当前社会资源,坚持以以中医为主,中西医结合,同时统筹兼顾其他各个领域,全面、高效、科学的发展健康管理事业。【关键词】中国特色;健康管理;大数据;中医【正文】中国的健康管理理念是20世纪末从国外引进发展起来的,是在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科技能力增强、医学模式不断进步、大众健康意识与需求逐步提高的基础上发展而成的新学科,新产业,也是未来的风口行业。从战略角度看,健康管理虽然在我国还处于行业起步阶段,但是健康管理的理论和实践发展将对国民健康的维护与促进产生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一、国内健康管理发展现状与趋势自2005始,健康管理行业的建设步伐明显加快,国家正式设立健康管理师职业,有关学会、协会陆续开始申请成立健康管理相关学术机构,中华健康管理学杂志于2007年创刊发行。另外,境内外投资机构也从2004年开始注资国内优秀的健康管理企业。但从目前情况看,我国健康管理行业实践先于理论发展,我国的人健康管理的还处于起步阶段。在短短10余年,健康管理在全国呈现出燎原之势,,健康管理服务机构犹如雨后春笋,蓬勃发展,民间机构不间断探索了长达20多年,直到最近几年,健康管理得发展才进入国家视野,提上日程。目前,我国健康管理产业与医疗服务产业、医疗服务有关的健康体检和慢性病方面的医药产业、保健品产业构成了健康产业的四大基本产业群,健康管理为主要业态,而在健康教育、风险评估、疾病筛查体口,其服务链中包括健康管理中心、健康管理公司、等方面还不完善,未能为服务对象提供全方位的系统化的健康保险公司、健康产品生产企业、健康教育组织、政府机构服务。在服务对象上,目前我国开展的健康管理只有健康管理行业组织、学术研究组织等,覆盖人群极其有限,不能满足普通群众对健康管理有效和便利的需求。数据调查显示,现阶段有能力有田间享受科学、专业管理服务的不足万分之二。与国外相比,我国健康管理业近年来人才队伍更是难以满足市场需求。相关专家指出,现阶段我国健康管理师市场需求。而目前我国从事已由2005年的约两千家增加至约一万家以上,健康管理行业从业人员的人数仅为50万人。同时健康管理机构信息50万人,年体检人次超过4亿。到2020年,健康管理相资源也极度缺乏,由于很难获得患者前期在院住院信息,各关产业,包括老年病、体检等项目总计规模将达到5万亿,机构难以对患者进行后续的医疗服务和有效的健康指导二、健康管理产业发展存在最主要问题法律是社会发展的基石,健康法的协调与保护是健康管理事业健康发展的基础。加强健康管理事业立法是健康管理事业得以实施与发展的依据和保证,至今还没有一部关于健康管理方面的法律法规。由于缺乏相应的行业标准,政府对健康管理法律法规有待建立和完善行业乱象突出相关机构、健康管理相关行为缺乏有效监督管理的依据。再加上政府现行机制体制跟不上健康管理发展的需求,因此,在健康管理服务提供的过程中,出现许多不规范的行为。另外,健康管理产业促进政策和多元补偿机制未有效形成。走中国特色健康管理道路,政府一方面要加强健康管理产业扶持,另一方面应当强化市场监管,设定行业准入门槛,从制度层面保障健康管控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三、走中国特色健康管理道路1、健康管理行业发展的政策保障和引领2013年10月,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要在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医疗需求基础上,充分调动社会力量,扩大供给、提高消费能力,多措并举发展健康服务业。《意见》勾画了健康服务业未来几年的发展蓝图,到2020年,基本建立覆盖全生命周期、内涵丰富、结构合理的健康服务业体系,打造一批知名品牌和良性循环的健康服务产业集群,并形成一定的国际竞争力,基本满足广大人民群众的健康服务需求。健康服务业总规模达到8万亿元以上,成为推动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其中健康管理是健康服务业的主要环节之一。目前来看,重视与健康管理相关组织建立合作伙伴关系。美国健康管理的成功经验,向我们展示了健康管理产业巨大的生命力。目前,我国健康管理处于初期阶段;政府在促进健康管理事业发展中的作用,应体现在引导、监督和保障方面。政府的引导和规划是建立健康管理制度的重要基础和前提。—方面,政府应加强对健康管理产业的引导,在产业政策鼓励、加大医疗预防保健投入、深化医疗保险体制改革、加大人才培养规划等方面给予健康管理产业更多更大。2、健康管理专业人才培养与学科建设健康管理以其先进的理念,对健康服务的全新视角和理解,逐步获得了社会的认可和追捧。但是必须看到的是,目前国内在健康评估、健康维护、健康产品、服务模式、运行模式、服务范围上都与国际水平存在着一定的差距。我国在健康管理学术理论和技术研究方面还有许多工作要做。我国健康管理师发展处于起步的阶段,从事健康管理实践的人才相当匮乏,队伍尚未形我国健康管理师发展处于起步的阶段,从事健康管理实践的人才相当匮乏,队伍尚未形成。国内关于健康管理的研究目前正处于探索的阶段,理论体系研究滞后于健康管理工作实践和应用,急需建立人才培养标准和模式。目前健康管理师人才的培养模式主要是“培训—资格考试—执证上岗”。有学者提出“363”的人才模式即由3个方面(维度)构成,分别是“操守”、“知识”和“能力”。每一方面又各有2个要素表现,共计6点要素。根据培养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基础培养模式、技能培养模式和师资培养模式。根据培养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职业技能培训、高校健康管理培训和健康管理研究生教育。尽管卫计委规定了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规范,同时开展慢性病预防控制的示范区建设,但以目前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人力资源(医、护、防保人员等),根本无法实现这些目标,客观上需要培养大量健康管理人员;卫计委人才交流服务中心的健康管理师培训是规范培养健康管理人员的主要部门,但它培养出来的专业人员是要到医疗、卫生行业开展工作的,所以各地有关部门要想开展健康管理师培训,需要得到地方的卫生计生部门支持才有意义。3、制定健康管理行业标准健康管理在我国已发展了十余年,其理念已逐步获得了社会的认可。但国内在健康评估、健康维护、服务模式、服务范围、学术理论和技术研究等方面都与国际水平有一定差距。健康管理的从业人数没有准确的数据,享受科学、专业的健康管理服务的人数只占总人数的万分之二,且国内缺乏培养健康管理专业人才的相关机构。2005年10月,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正式推出了“健康管理师”这一新职业并制定了《健康管理师国家职业标准》,对健康管理专业在中国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健康管理师国家职业资格虽已设立,但统编教材、行业标准及管理规定未能跟上,使得一些地区出现“乱培训、培训乱”现象;越来越多的预防医学工作者和临床医学工作者意识到健康管理的重要并积极参与,但未形成系统联动局面;健康管理行业的三大支撑体系还未真正建立起来,即政府与行业协会、学会、健康管理专业人员、服务机构与相关支撑体系。为了更好的规范健康管理行业服务行为,制定健康管理行业相关技术标准与服务规范、准入标准等相关政策与体系,出台并完善健康管理行业相关法律法规,行业学会和协会将建立并协助政府从学术技术层面指导,规范健康管理的研究与发展迫在眉睫。由政府倡导的健康管理教育培训将成为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健康管理行业的紧迫任务,且培训将向着标准化、规范化、市场化方向发展。拓展健康管理医学服务领域,发展健康管理学科在中国的兴起和迅速发展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的必然要求,与提高国民健康素质、建设小康社会等息息相关。健康管理在我国还是一个新兴起的年轻学科,没有形成全面系统的理论,在理论和实践上都需要不断学习和发展,需要广大专业人才及全社会的不断努力来促使其不断发展壮大。5、中医在健康管理中的现实引领作用中医文化为中医健康管理、健康教育提供了良好的基础。健康管理是一个连续、持续的健康维护过程,主要通过调动个人的主动性,从生活方式、科学饮食、健康锻炼等方面进行干预,实现健康的完满状态。中医文化主张天人合一,强调环境与人的和谐统一,中医学倡导“上医治未病,下医治已病”,倡导积极的生活方式,主张“饮食有节,起居有常”,食疗养生,健康运动等简单易行、贴近日常生活的养生方式,实则和健康管理的目的不谋而合,更是中医健康管理的基础。发展以中医为特色的健康管理事业,要充分发挥中医在老年保健中有特殊的作用,发挥中医对慢性病和生活方式疾病的优势,发挥中医简便效廉的特点,以此降低我国健康成本提升卫生服务的可及性和公平性。中医作为我国的原创医学,有其深厚的文化基础,将中医与健康管理结合起来,借鉴但不照搬西方先进的健康管理的经验,结合国民的体质与国情,发展中医健康管理,同时也有利于弘扬中国文化。随着社区卫生服务工作的不断推进,各地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都在努力探索一条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既能兼顾六位一体的服务,提高人们的健康水平,又能满足自身发展的需要。当前社区常见疾病为老年病、慢性病,针对这一特点社区亟需改变以往的医疗模式,建立新型的卫生保健服务。而以社区中医健康管医自己的标准,不再完全复制搬用西医的健康标准,仍待我们去研究。4、健康管理要与其他学科的交叉发展全面的健康管理服务是涉及人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全过程全维度的复杂学科,需要综合运用包括中医学、西医学、营养学、运动保健学、心理学、社会学、环境学、管理学等在内的广泛知识,是人类社会发展到现阶段最高智慧的大汇合,所有人类文明成果中的有益成分是健康管理学科发展的养分,同时健康管理又是人类从事社会活动最基本的保障,她的学科地位不低于哲学,甚至高于哲学。因此,在学习、发展和实践健康管理理念时,应当兼收并蓄,广纳百家之长,为健康管理所用。5、运用大数据做大健康管理健康管理离不开大数据支持。随着移动设备的性能快速提升和无线网络的广泛覆盖,以及穿戴式设备与技术的发展和移动应用的广泛推广,移动通信技术、互联网技术和健康服务正在逐步走向融合,健康物联应运而生。健康物联是移动、互联网和健康服务融合的产物,是电子健康和远程医疗的新扩展,由生物传感器组成的健康物联设备是获取个体健康信息的基础设备,是健康管理数据采集的来源。健康物联设备可划分为健康采集终端、健康应用终端、复合健康终端和智能健康终端。个体佩戴或植入体内的健康物联设备能够采集身体重要的生命体征信号,传统心电图机的心电测试可以以居家的方式在用户端实现信号采集;以及用电容传感器完成呼吸频率的监测,可穿戴式装置连续监测血压,利用摄像头实现生命体征参数监测等。这些信息通过技术处理发送到健康管理后台服务中心,由专业健康管理师提供服务,从而实现对生命体征状况的远程感知并实施健康管理。用户也能通过物联设备随时、随地、随身获得个体健康信息、健康评估、健康咨询、运动状况、健康跟踪和慢性疾病管理等健康信息。大数据技术在健康管理中的研究应用。通过对体检数据分析和挖掘,可得出不同地区、人群(如按年龄段或按慢病病种分群)的健康差异,并以此构建个性化、地区化的健康评估模型,制定科学的防病、治病方法以及预后标准。已有文献介绍基于物联网技术的云展示给用户,才能方便用户理解和使用,进而形成有效的统计、分析、预测和决策。因而,大数据的展示技术,以及与数据的交互技术在全局中占据重要位置。【参考文献】[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国务院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J].中国实用乡村医生杂志,2014,(3):13-18.[2]张瑞利.健康管理产业的供给现状及趋势分析[J].卫生经济研究,2007(4):50.[3]武留信.中国健康管理产业创新发展路线图[J].中国信息届(e医疗),2010(1):38.[4]符美玲